英國脫歐倒計時對台灣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脱離歐盟,由此開啟11個月的過渡期,卻隨即遇上疫情,談判自要讓位防疫。如今12月31日過渡大限將臨,雙方依舊存在重大分歧,「無協議」之說再度甚囂塵上。

回望2016年6月23日的那場脫歐公投,結局出乎各界意料,脱歐派以51.9%對上48.1%的微幅領先勝出,群眾的驚愕與歡呼此起彼落,彷佛是上天對英國來了記黑色幽默,隨後發展更讓這場鬧劇演成了政治慘劇。

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為此下台,其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於同年7月接任首相,直到2019年6月辭職前,文翠珊經歷了2次不信任投票,並先後提出3份脱歐方案,盼以「軟脱歐」形式解決僵局,卻遭工黨與黨內「硬脱歐」派否決,最後只能黯然下台。2019年7月,前外交大臣約翰遜(Boris Johnson)成了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其雖曾表示「不排除無協議脱歐(No-deal brexit)」,但眼看時限迫近,也只能在一路跌撞中,推動談判前行。

回顧這場「拖歐大戲」起源,雖有本土疑歐意識作用,也受新自由主義危機催化,但真正啟動程序的關鍵,仍是2016年的全國公投。

這場活動看似為民主的精神展演,實是政客機關算盡後的弄巧成拙,更在後續一系列政治攻防下,讓英國經歷了長達4年的原地打轉,不僅催發資金與企業外移,更令英鎊急遽波動,脱歐也由此霸佔英國政壇,屢屢排擠其餘議程。即便最終協議得見,倫敦的金融地位也將隨英國剝離歐盟而下降,後續影響不言而喻。

由大西洋彼岸回望東亞,台灣雖也關注脱歐進程,卻總在一廂情願的幻影中迷走。各式論述以「脱歐」為皮囊,引渡骨血裏的政治要求,往復之間,台灣彷佛借鑑了歷史經驗,實則在類似困境中越陷越深。

台灣如何論述脱歐

2016年脱歐之初,台灣輿論場受到英國的「公投聖光」感召,盪漾着鼓舞與反思的浪潮。彼時多數文章論及此事,盡將英國形塑為「民主的完美範本」,認為台灣膜拜之餘,應務實效法,原因無他,「脱歐」的爭議性使然。

平心而論,「維持自主」在英國政壇雖是陳年議題,涉及規章建置的「脱歐」議程卻非人人可觸,一來其所需專業門坎極高,二來所涉事務面向甚廣,故本就不適以公投解決。然而台灣輿論正是鎖定了前兩大關鍵,「反向思考」,認為如此高專業需求的重大爭議,竟也能訴諸全體民意,英國的民主程度顯然「突破天際」;反觀台灣,正是因對公投「處處設限」,致使民意難彰,故才始終難除「威權遺毒」。

在此脈絡下,台灣湧現了鼓吹公投的聲浪,認為諸如核電、證所稅、退休金改革與籌措長照財源等,皆為台灣社會懸宕已久的重大爭議,應參照英國脱歐的「直接民主」,以公投解決;甚至有輿論將英歐與兩岸關係相對照,認為龐大的「歐陸經濟體」進逼英國,正如大陸企圖統戰台灣般,這場「世紀公投」剛好能為台灣提供示範,或有一日,台灣也能借公投決定兩岸關係走向。

輿論發展至此,早已泛出了原有的英國脱歐框架,無數話語盡遭民族主義的黑洞吸納。故在「以公投解決兩岸關係」後,又出現了「脱歐公投雖值得效仿,但統一要求無權為之」的呼聲。這般論述雖肯定公投與民主的至高無上,卻增加了但書:正因欲保台灣民主,故要限制可能摧毀民主的一切途徑,統一自是首位之惡。

如此言說,看似仍以民主為核心,實已漸竄極化政治火苗:面對經濟與治理困境,政府短期難改大局,社會則沉浸於虛無的集體逃避中,群眾也在潛移默化間,盯上了當權者所標舉的特定群體,並視其為內部惡瘡、集體之敵。在脱歐時的台灣,其名為「支持統一者」,如今則已演化出「中共同路人」等新稱。

精英與民眾的相互綁架

換言之,英歐關係究竟如何、公投是否就能實現台獨,其實皆非此派論述支持者的關注焦點,公投在其看來,與其說是民主的體現,不如說是羞辱、區別「內部敵對勢力」,以凝聚所在陣營向心力的工具。人們嘴上對「脱歐」誇誇其談,看似關心國際,實則不過欲巧立名目,以發展反中的民粹新論述。

在此氛圍下,儘管英歐關係與兩岸脈絡天差地遠,台灣社會仍能一廂情願,將歐盟等同中國,並借公投通過後的詭異餘温,跨海自憐,同時動員內部仇恨;即便脱歐歹戲拖棚多年,可謂狠甩讚揚者們滿滿一耳光,更被諸多學者、媒體評為教科書級公投災難,台灣輿論仍能若無其事來個急轉彎,於2020年總統大選時,將沉寂已久的脱歐公投請出骨灰罈,以英國老年人投票率高於年輕人為宣傳動點,大肆渲染「保守老韓粉」與「進步青年」的對立論述,鼓吹青年返鄉投票,以免台灣重蹈英國覆轍,「被頭腦不清楚的老人毀掉未來」。

平心而論,脱歐公投中的青年投票率確實較低,然而台灣輿論也未能洞察到,這場災難的源起,不在投票的人群分布,而在英國精英與民眾的相互綁架。脱歐提案由保守黨提出,其眼見鼓吹脱歐的英國獨立黨於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大勝,便孤注一擲,將脱歐公投當作選票吸塵器,順道增加對歐談判籌碼,卻弄巧成拙。而之所以會有此發展,主因便在其低估了民眾的易煽動性,不僅在選舉期間放任各式假新聞漫天飛舞,諸如約翰遜等政治精英更是帶頭鼓吹脱歐,以致鑄下此般結局。

根據《經濟學人》調查顯示,公投提案成形前,認為脱歐為「急迫政治問題」的英國民眾僅有10%,公投成案後,此一數據在短期內急速飆升至50%,足見精英的最後催化效果顯著。但結果出爐後,便輪到精英們騎虎難下,只能被民意一路拖行向前。如此態勢,恰似經歷次次選舉後的台灣社會:精英們於選前大肆煽動反中民粹,卻在選後受民意裹脅,僅能繼續佯裝強硬。往復之間,民粹的土壤愈發厚實,台灣的迴轉空間卻日漸狹窄。

從讚揚公投到想象以此獨立,從想象獨立到禁止統一公投,從避談脱歐到用以鼓吹選舉,台灣輿論看似將脱歐議題玩弄於股掌,任意剪裁、隨意嫁接,實則與英國步上了相似的命運:內部產業轉型受挫、國際地位不如過往,政治精英遂炮製特定議題以催化選票、鞏固權力,卻也註定要受民粹力道反噬。

眼下英國悲劇已鑄,台灣則仍在狂飆的酣暢中。但正如保守黨的機關算盡禁不起一點萬一,台灣若止不住自毀的步伐,恐也將在某次高潮後,換來悔不當初的一場空。


原文發表網址: 英國脫歐倒計時對台灣的啟示 | 香港01

2020.12.14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56150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7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4
8月20日,《黑神話:悟空》在PS5、Steam、EpicGamesStore、WeGame等平台上線,並且迅速刷新多項紀錄。
Thumbnail
2024/09/04
8月20日,《黑神話:悟空》在PS5、Steam、EpicGamesStore、WeGame等平台上線,並且迅速刷新多項紀錄。
Thumbnail
2024/06/15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06/15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06/12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06/12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脱離歐盟,由此開啟11個月的過渡期,卻隨即遇上疫情,談判自要讓位防疫。如今12月31日過渡大限將臨,雙方依舊存在重大分歧,「無協議」之說再度甚囂塵上。
Thumbnail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脱離歐盟,由此開啟11個月的過渡期,卻隨即遇上疫情,談判自要讓位防疫。如今12月31日過渡大限將臨,雙方依舊存在重大分歧,「無協議」之說再度甚囂塵上。
Thumbnail
公投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問。從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事件,揭開領導團隊如何利用數據,操縱公投結果,如何利用一兩句標語,激起情感共鳴,決定國家方向。在一個公投選擇,使國家一分裂為二。
Thumbnail
公投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問。從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事件,揭開領導團隊如何利用數據,操縱公投結果,如何利用一兩句標語,激起情感共鳴,決定國家方向。在一個公投選擇,使國家一分裂為二。
Thumbnail
下一個星期四(5月6日),英國將會舉行地方選舉,這次選舉原定於去年5月7日舉行(一樣是星期四),不過因為疫情嚴痠而延後了一年。對於住在倫敦的我來說,今次選舉最有看頭的不外是倫敦市長和蘇格蘭國會選舉(因為有傳言今次蘇獨派會成為大贏家,SNP 大勝,即第二次蘇獨公投指日可待)。
Thumbnail
下一個星期四(5月6日),英國將會舉行地方選舉,這次選舉原定於去年5月7日舉行(一樣是星期四),不過因為疫情嚴痠而延後了一年。對於住在倫敦的我來說,今次選舉最有看頭的不外是倫敦市長和蘇格蘭國會選舉(因為有傳言今次蘇獨派會成為大贏家,SNP 大勝,即第二次蘇獨公投指日可待)。
Thumbnail
看似與「英國脫歐」無關的我們,該學習到什麼?其實至少有四個面向可供我們思考。
Thumbnail
看似與「英國脫歐」無關的我們,該學習到什麼?其實至少有四個面向可供我們思考。
Thumbnail
今天12月12日是英國大選日,要選出全國650席下議會議員並決定下任首相人選。 一般而言英國每五年舉行一次大選,但在三年前脫歐公投後為了脫歐議題政府狀態與民意皆是一片混亂,今年十月下議院通過首相強森提出的提前大選讓國會再次改組,迎來英國這五年來第三次大選,也是九十六年來第一次在十二月舉行的選舉。
Thumbnail
今天12月12日是英國大選日,要選出全國650席下議會議員並決定下任首相人選。 一般而言英國每五年舉行一次大選,但在三年前脫歐公投後為了脫歐議題政府狀態與民意皆是一片混亂,今年十月下議院通過首相強森提出的提前大選讓國會再次改組,迎來英國這五年來第三次大選,也是九十六年來第一次在十二月舉行的選舉。
Thumbnail
  英國將在今年十二月十二號「再度」舉行國會大選,這已經是英國從2015年以來,第三次進行國會大選了。英國下議院議員依例一任五年,換句話說,在2015年當選的國會議員,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做完他們理論上要到2020年的任期,每兩年就要忙著改選一次。確實,2017與2019的兩次國會重選,主要為的只有一個
Thumbnail
  英國將在今年十二月十二號「再度」舉行國會大選,這已經是英國從2015年以來,第三次進行國會大選了。英國下議院議員依例一任五年,換句話說,在2015年當選的國會議員,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做完他們理論上要到2020年的任期,每兩年就要忙著改選一次。確實,2017與2019的兩次國會重選,主要為的只有一個
Thumbnail
前幾週我們聊了強森透過女王演說,試圖架空議會讓英國硬脫歐「傑出的一手」。國會開議短短的一週內,情勢大逆轉。國會迅速通過了「禁止無協議脫歐法案」;英國和蘇格蘭法院則是做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決;強森不只在保守黨內威信直落,更讓弟弟喬無可奈何的退了黨......,國會真的成功擋下強森「傑出的一手」嗎?
Thumbnail
前幾週我們聊了強森透過女王演說,試圖架空議會讓英國硬脫歐「傑出的一手」。國會開議短短的一週內,情勢大逆轉。國會迅速通過了「禁止無協議脫歐法案」;英國和蘇格蘭法院則是做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決;強森不只在保守黨內威信直落,更讓弟弟喬無可奈何的退了黨......,國會真的成功擋下強森「傑出的一手」嗎?
Thumbnail
一場「女王演說」,是強森脫歐棋盤上「精彩的一手」。國會休會讓強森可以在與歐盟的「最後峰會」放膽談判。影響下個十年的 brexit 到頭來只有兩週能夠決策,國會的無能為力強森勝利的背影,彷彿當年勝選走入緩緩殺死威瑪共和的希特勒。 親愛的英國人,勒死威瑪共和的繩子,是由威瑪憲法書頁搓成
Thumbnail
一場「女王演說」,是強森脫歐棋盤上「精彩的一手」。國會休會讓強森可以在與歐盟的「最後峰會」放膽談判。影響下個十年的 brexit 到頭來只有兩週能夠決策,國會的無能為力強森勝利的背影,彷彿當年勝選走入緩緩殺死威瑪共和的希特勒。 親愛的英國人,勒死威瑪共和的繩子,是由威瑪憲法書頁搓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