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平行時空的話,那平行時空的我要當個作家。」
有一天我的心臟不知道被哪顆小隕石撞到,說出了這句話,然後他回我,不用去平行時空啊,妳現在就可以當。不要、不行啦,所有作家都是暴露狂,寫的那些,那麼個人、私密又微小的事情怎麼可以讓別人知道!怎麼有辦法讓別人知道?這樣真的有意義嗎?可是隔天,我還是默默搜尋了可以寫作的平台。好,嗆我吧。
而那是一年多前的事。從註冊會員到發佈第一篇文章,中間整整隔了一年多。我是一個特別特別慢熟的人,對所有人事物的反應都很慢。我記得國中的時候,朋友躲在廁所外面嚇我,「蹦!」我沒有反應。「蛤妳沒有被嚇到噢」,她這句話還沒講完我就「啊!!」一聲尖叫起來,然後她整個樂不可支:「妳反應也太慢了吧」。所有事情都是這樣的,一開始的毫無反應,都是因為我還在處理,要說我的處理器比較遲緩還是比較深度都可以,總之我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去處理再日常不過的訊息。還有一次,許久未見的朋友跟我抱怨我已讀一個月後才回她訊息,她因此以為不要太常打擾我比較好,我聽完難過死了,跟難過一樣多的是驚訝,「有一個月嗎!我以為只隔了幾天欸」。
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想我對誰而寫、又為什麼而寫,這件事對我來說比寫什麼以及寫出多少還重要太多了。像芭蕾舞者的旋轉一樣,不想要頭暈的話,就需要找到「固定不動的那個點」,然後就可以有所依靠、有所依循,不論轉去哪裡,東南西北,都會知道如何回到最原本的地方。也許可以稱為初衷吧我所探詢的那個東西。可是我發現這件事是困難的,或許在這個時代更是。絕大多數事物都是朝向市場、朝向觀眾與閱聽者,我不是很想要那樣,上面有愛心吧, 很直接的評價,我會在意起那個愛心的,我會擔心被框架,或者變得汲汲營營。成為一個寫作者,我還太過脆弱。
我一開始找到的初衷是「為自己而寫」,寫自己想寫的,貼近心裡面的,這樣的立基點讓我感到自由無比,只要寫在word跟筆記本就好了,不會有人看到,也就不會有人評價。我像小時候拿到一大張白紙的小寶寶一樣放肆、雀躍,毫不掩飾地表達我的情感以及那些可能過於哀傷的故事。可是寫著寫著,我發現了,有些什麼開始變得不夠,我是渴望連結的、渴望分享的。這個事實開始讓我感到匱乏,甚而失落。我想起寫論文的時候,為什麼能如此堅持、痛苦而快樂著呢?我懷念那種使命感,那種因為想要替那些人發聲而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的書寫。
我做過一個夢。一個關於收屍的夢。我一個人,站在曠野,風吹來,周圍屍橫遍野,到處都是散落的手和腳,而我拿著一個超過我身高一半的大麻布袋,正在拾取這些屍塊。「我要把這些撿完才行,要撿完後好好埋葬他們才行」。整個夢沒有更多的情節了,我沒有著急也沒有害怕,我只是想要去完成這件事。醒來後我既平靜又激動,那是一種使命,但我沒辦法說出更多可供分析與解釋的話語了。從今以後,每當我有些迷惘,我就會想起這樣的使命感,我不真的知道那是什麼,更不知道要如何去做,但光是有過這樣的心情,就可以繼續。
所以我在這裡了。去說那些好小好小的事情,去分享那些或許過於纖細敏感的故事。如果要說有什麼意義的話,我會雙手一攤,說我也不知道。不過至少我貼著心去寫。如果貼著心去寫,那麼也許會有那麼一點可能碰觸到另外一顆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