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種族血緣、母親教養對一名喜劇演員的養成:《以母之名:她教我用幽默與微笑對抗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一點點奇怪。對書本的內容有點興趣,就會想看看。初見此書,吸引我的關鍵字:「喜劇演員」、「母親」、「幽默」,就這樣。

對於我這種,很多事情只會想想,實際行動力超低的人來說,難得有件「其實我不需要有非常強烈動機就可行動,且付出成本很低」的事,不是為了打發時間,獲得的也不單純是樂趣,那大概其一就是閱讀了吧。

種族制度下,出生即犯罪

《以母之名:她教我用幽默與微笑對抗世界》(Born a crime : stories from a South African childhood)的作者崔佛.諾亞(Trevor Noah)是一名出生南非的喜劇演員、主持人。他的父親是瑞士德國人,母親則是南非科薩人,在當時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下,白人與黑人的結合是犯罪行為,崔佛膚色不黑不白,被歸類為有色人。從小父親就不在身邊,媽媽帶著他過著躲躲藏藏的日子。

在台灣生活了三十年的我,實在難以想像種族隔離到底是怎麼回事。黑人在偏遠的地方有屬於他們的黑人家園,在裡面過著貧窮的日子(賺到的錢,是用來蓋屋子的牆壁,再賺再蓋下一面);或是到白人家做工,可住郊區或白人家旁特別蓋的小屋,一樣黑白分明。崔佛媽媽算是很敢,不顧體制與白人生子,離家、找管道,謀得辦公室基層行政秘書的工作。

神祕又遙遠的父親

崔佛自小與親生父親不住在一起,從週日下午短暫見面,到後來十三歲時完全失聯。十年過去,重新聯繫上,爸爸端出十三歲時他愛吃的食物,更拿出一本厚厚的簿子,裡頭都是關於他的剪報。原來爸爸用這種方式填補分離的時間。這種親情的困惑、確認,還有關於了解,很是複雜揪心。

又傳統又前衛的母親

當然還是得講媽媽。媽媽除了很敢之外,也是非常有原則的人。從非常堅持週末要上三間教堂,認為禱告是必須;到有次還規定只能用寫信紙溝通,不能用講的;告訴他一個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是老婆;帶著他四處討生活,不甘待在黑人家園底層,教育他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等等。

媽媽後來跟一位雖然迷人但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在一起,典型的酗酒以後情緒失控,但頻率不高,讓人介在可容忍又想脫離之間。所以一拖拖了很久,久到還生了兩個孩子。第二個孩子出生時,崔佛已經徹底失望而離開,媽媽不怨懟,認為他本該追求自己的人生。他內心最大疑問是,「為什麼不離開他」。媽媽甚說,「因為他會殺了我們」。果然,最後媽媽終於離開找到新對象後,男人就帶著槍來見她了。

全書前面偶有輕鬆有趣的故事,直到最後講媽媽中槍的一章,讀的我又哭又笑,幽默確實其來有自。

豐富的人生經驗,都是喜劇養分

書裡不僅有種族、身分認同、親情,還有青春期時對感情的懵懂;曾被關在羈留牢房、街頭買賣的經驗等等。像我對他一點都不了解,沒看過他的喜劇表演,還是順順讀,覺得十分有趣,推薦大家可一讀。

剛搜到Netflix 有他的喜劇特輯,先加片單了。想來他特別的出生、受這麼不凡的媽媽教育,都是他寫喜劇段子的養分、素材,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深感讀完書、寫心得、看相關影片,真多事情可做,好充實的人生呀。

raw-image

詳細書訊及購買可見:博客來誠品koboReadmoo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指指的沙龍
37會員
145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指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2
2024 年閱讀回顧:13本書的閱讀心得與個人反思。文章分享了閱讀清單,包括《化學課》、《從苦瓜熬成哈密瓜》、《親密恐懼》等,並分享閱讀後的感想與省思,也提及閱讀如何提升個人素養與幫助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02
2024 年閱讀回顧:13本書的閱讀心得與個人反思。文章分享了閱讀清單,包括《化學課》、《從苦瓜熬成哈密瓜》、《親密恐懼》等,並分享閱讀後的感想與省思,也提及閱讀如何提升個人素養與幫助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4/02/25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02/25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3/06/17
推薦人是誰,看來對我真的有用。陳思宏和蔡柏璋都推,貼文底下好多人附和,還有封面上落落長的名單。這本《渺小一生》中文版是2017年出版的,當時一點兒也不知,應是心智未開,根據記錄該年只看了三本書。 充滿痛苦、溫暖,一看就無法放下的小說!如果我是《紐約時報》之類的就好了。
Thumbnail
2023/06/17
推薦人是誰,看來對我真的有用。陳思宏和蔡柏璋都推,貼文底下好多人附和,還有封面上落落長的名單。這本《渺小一生》中文版是2017年出版的,當時一點兒也不知,應是心智未開,根據記錄該年只看了三本書。 充滿痛苦、溫暖,一看就無法放下的小說!如果我是《紐約時報》之類的就好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作者: 范琪斐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2/08/31 語言:繁體中文 疫情這2年,很多滿滿溫度及調研的好作品問世,或許在沉潛閉關的時刻,有些人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這是一本不硬卻滿滿後勁的書,咀嚼著咀嚼著酸甜苦辣、五味
Thumbnail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作者: 范琪斐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2/08/31 語言:繁體中文 疫情這2年,很多滿滿溫度及調研的好作品問世,或許在沉潛閉關的時刻,有些人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這是一本不硬卻滿滿後勁的書,咀嚼著咀嚼著酸甜苦辣、五味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稿的時候,覺得這個故事好適合韓國,也好適合台灣。我們的生活和社會上充斥著許多偏見和流言,「單親家庭」、「低收入戶」、「原住民」、「外勞」還有很多很多,標籤貼上的時候是輕鬆的,但為了撕下這些成見,他們卻得花上超乎想像的時間和心力——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稿的時候,覺得這個故事好適合韓國,也好適合台灣。我們的生活和社會上充斥著許多偏見和流言,「單親家庭」、「低收入戶」、「原住民」、「外勞」還有很多很多,標籤貼上的時候是輕鬆的,但為了撕下這些成見,他們卻得花上超乎想像的時間和心力——
Thumbnail
這是一位女性活得像她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故事,而這故事是她兒子說的。她兒子正是米國知名節目The Daily Show主持人Trevor Noah。
Thumbnail
這是一位女性活得像她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故事,而這故事是她兒子說的。她兒子正是米國知名節目The Daily Show主持人Trevor Noah。
Thumbnail
這兩本書幾乎沒有閱讀門檻,非常適合(自認為太忙沒時間的)現代人,隨手就可讀進去的書。若剛好妳是一名女孩,這兩本書或許可以給予妳一些安慰。生活中無法言說的無奈與妥協、那些被看到卻又不等於實情的場景,都好令人崩潰,還有處處站滿「眼見為憑」自詡正義的好事路人,每當遇到這些時刻,靠著閱讀翻牆,人生就此翻頁
Thumbnail
這兩本書幾乎沒有閱讀門檻,非常適合(自認為太忙沒時間的)現代人,隨手就可讀進去的書。若剛好妳是一名女孩,這兩本書或許可以給予妳一些安慰。生活中無法言說的無奈與妥協、那些被看到卻又不等於實情的場景,都好令人崩潰,還有處處站滿「眼見為憑」自詡正義的好事路人,每當遇到這些時刻,靠著閱讀翻牆,人生就此翻頁
Thumbnail
有一點點奇怪。對書本的內容有點興趣,就會想看看。初見此書,吸引我的關鍵字:「喜劇演員」、「母親」、「幽默」,就這樣。對於我這種,很多事情只會想想,實際行動力超低的人來說,難得有件「其實我不需要有非常強烈動機就可行動,且付出成本很低」的事,不是為了打發時間,獲得的也不單純是樂趣,那大概其一就是閱讀了
Thumbnail
有一點點奇怪。對書本的內容有點興趣,就會想看看。初見此書,吸引我的關鍵字:「喜劇演員」、「母親」、「幽默」,就這樣。對於我這種,很多事情只會想想,實際行動力超低的人來說,難得有件「其實我不需要有非常強烈動機就可行動,且付出成本很低」的事,不是為了打發時間,獲得的也不單純是樂趣,那大概其一就是閱讀了
Thumbnail
​ ●2020韓國電影【孩子的自白My First Client】大家都說我是錯的,只有你說我對(李東輝 裕善 崔明彬) 欣賞這類型的韓國電影,有小孩的委屈跟大人無力感,總是讓我很糾結,有時太幸福,有時太心疼。
Thumbnail
​ ●2020韓國電影【孩子的自白My First Client】大家都說我是錯的,只有你說我對(李東輝 裕善 崔明彬) 欣賞這類型的韓國電影,有小孩的委屈跟大人無力感,總是讓我很糾結,有時太幸福,有時太心疼。
Thumbnail
今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終於到了最後一集《必須過動》 ! 說真的,我心裡看得真的是黑暗到不能再黑暗,低潮不能再低潮,按難受程度來排名的話,大概僅次於《 貓的孩子》,那個雪白的銀色世界真的令人無法喘息,也讓人想起電影《分歧者》的故事,難道這個世界只有會讀書才有資格活著嗎?
Thumbnail
今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終於到了最後一集《必須過動》 ! 說真的,我心裡看得真的是黑暗到不能再黑暗,低潮不能再低潮,按難受程度來排名的話,大概僅次於《 貓的孩子》,那個雪白的銀色世界真的令人無法喘息,也讓人想起電影《分歧者》的故事,難道這個世界只有會讀書才有資格活著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