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辨識我們兩個之間,哪一個是屬於我的感受,哪一些是屬於他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疫情這2年,很多滿滿溫度及調研的好作品問世,或許在沉潛閉關的時刻,有些人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這是一本不硬卻滿滿後勁的書,咀嚼著咀嚼著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范琪斐採訪對方,除了做足功課,也創造一定空間及溫暖讓被採訪者能夠將內心深處如豆腐般的傷疤,搭配著人生故事緩緩道來。

因為採訪的內容,從疫情、照顧者、同性戀、破碎家庭、性侵、228、銅鑼灣事件、捐精捐卵、到社子島的開發與保留對立。這些內容,從人的角度而非官方稿件,也不是從大數據冰冷的現實訴說。採訪了一位又一位在時代中,感受的人們。本書後勁很強,強在那屬於人的言語溫度,淡淡卻又深深暈染讀者的心。

沒有結局,沒有決斷,將思考空間留給讀者。

在讀這本書時,好似讀著柴靜的【看見】。

「一個孩子的性格,在什麼時候決定?三歲以前就決定了。那三歲以前的孩子是靠什麼來認知這個世界與他的關係的?就是一種觸覺,身體的接觸。」/受訪者王明智

出生後被父母遺忘的孩子,母親以養不起為藉口交給了一對佃農夫婦,他們與它們的孩子給他乳汁也給他滿滿的歡笑與愛,直到有一天,遺忘他的父親想起了5歲的他...

被生父取回後的他,再被親兄妹霸凌、父親漠視、後母餵食下長大,曾經的他那最深的溫暖是3歲前曾有簡單又平凡的溫暖。

在分離的那一刻,養父送上了兩顆自己也捨不得吃的水果,作為分手的禮物。

沒有上學的便當、沒有父母兄弟姊妹的噓寒問暖,沒人問他:「吃了沒?」

然而性格穩定而且聰明的他,50多歲在努力下走到了至今補教界名師的位置。

但他最深的遺憾,是沒親口對養育他的養父母說聲感謝。

作者范琪斐在書中提到自己老公在美國貧窮社區當兒科醫生的經驗,他看過很多窮困的孩子,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只要有一個大人,不一定要是父母;即使是鄰居、老師,只要是真心關心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就不會壞到哪裡去。

raw-image

曾經在花蓮某書店擔任店長(志工),白天顧書店賣東西,晚上去孩子們的課輔,孩子們多半是隔代教養或是父母很忙亦或是破碎家庭。

可是,在孩子們身上我感受到的是歷任店長門的陪伴還有現任教練-發教練的溫暖。孩子們即使不自信,也在鼓勵中一項一項的完成挑戰。

而發教練雖才20歲初,聽完他的故事才知道原來他是一整個村子養大的孩子。

發教練父母剛生完他們多久就因意外或疾病罹世,他在阿公阿嬤及村子裡的鄰里照顧下長大,所以他也同樣把得到的溫暖及看顧用在這群孩子身上。

因為書中可以聊的內容太多了,就在文章中挑幾個我印象深刻的提出。

COVID19期間,很多動人的真實故事被報導。

書中受採訪的照顧者Ita,直白可愛。

她為了讓弟弟能念大學,隻身一人出外打拼,其中有次照顧的阿公住院發燒,關在隔離病房,看護也不願意照顧,阿公的20多個家人沒人敢或是願意進去照顧。

最後,因挨不過阿嬤苦苦哀求以及看到阿公可憐的處境,她還是進去隔離病房照顧了。阿公最小的媳婦開車載Ita拿衣物的時候,對著Ita哭說我孩子還小我不想死我放不下....

Ita日日戴著N95,小心翼翼的洗手消毒照顧阿公,雨過天晴的是3天後確定阿公沒事,她也因此出關了。

2020年,在中國的朋友就曾經對我說:「疫情是照妖鏡,你可以在此時看清楚人的真實樣貌。」

當時中國疫情蔓延,台灣驕傲著自己的零戰績,但世界繞了一圈終究遇到了。在幾百例確診下,父母就曾經對我說,你別回家。即使我已幫家人把口罩備好、耳溫槍備好。

長青美劇實習醫生葛雷就曾有一季拍攝疫情,實習醫生在burn out下背對背擁抱的鼓勵,因為面對面會增加飛沫傳染的風險。

回到這位移工,在台灣類家人的移工屢見不鮮,然而號稱包容多元的台灣,卻不一定如此友善。移工狂歡聖地的第一廣場,假日必有警察盤查,在這曾經落寞又被移工顧客給炒熱經濟的區域,獲得的對待卻是當成高危險群的盤查。而桃園中壢以移工特色及經濟著名,卻從沒被桃園好好正視。

相關內容可在【跨國灰姑娘】一書,看看藍佩嘉精彩的田野調查及訪談。

回來談談吃力不討好的照顧工作,台灣高齡化人口,失能只是一瞬間。一個跌倒、一次的腦中風,都能讓一個家一起跌倒,莽莽撞撞中,每月10萬的看護費付不起,安養中心1個月3-4萬的費用又太多,移工2萬2起跳換算成了多數人的選擇。失能竟是如此不堪,然而一位外來者,竟在此時成為了靠背板。

傳統社會結構是社區、平房、外圍還有農地可耕種,鄰里互動良好,上上下下容易,能曬太陽、能種田,還能請鄰居幫忙帶貨。

然而高樓棟棟起,社會結構的改變成為脆化人口老化的槌子。

raw-image

標題的那段話,是228受害者的家屬,她的女兒在飽受有被害妄想(曾被刑求)的父親養育下,不斷整理、分隔自己與父親的感受所說的話。

從開始的不諒解與害怕,聽著父親將對政權的恐懼投射在母親身上並抹黑。

鎖起一道道的門、關起一扇扇的窗,外面的世界不安全。

到受訪者慧瑛大學搬出原生家庭,

在課程引導下,開始分清楚自己與父親是兩個人,因為她從小照顧父親,一直把他揹在身上。

她提到父親時說道:「他是有很多熱情的人,他為了他跟朋友覺得可以為民主做些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去做了一些努力;做這些事情是因為自己認為這才是對的,可是就這樣子被抓、被審訊、被刑求、被各種凌虐,他就壞掉了!」

辨識我們兩個之間,哪一個是屬於我的感受,哪一些是屬於他的人生。讓慧瑛慢慢找回自己的人生,分別情緒及流經的恐懼究竟是誰的?

在歷史洪流中,沒有對、沒有錯,因為在對方的世界裡認為自己是絕對正確的。

擁有的只有經歷及時代抹下的傷疤和魚尾紋。



備註:

跨國灰姑娘

說故事的人節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vy Wang的天空藍世界
5會員
51內容數
【書會自己找上你】 喜歡書,喜歡閱讀,喜歡文字與畫,喜歡故事與歷史 家住圖書館旁,疫情期間最讓我抓狂的莫過於圖書館沒開 平均每個月會讀3-5本書,每個人生的階段遇到的書、遇到的人不盡相同 在此分享閱讀心得
2025/04/28
這本書是作者賴珩佳在印尼生活20年的觀察記錄,描述了她從一個臺灣天之嬌女,到融入印尼社會的過程,以及她對印尼文化、社會、經濟的觀察。書中涵蓋了印尼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文化差異、商業環境等方面,也分享了她個人在異國生活中的點滴和感悟。讀者可以從中瞭解印尼的真實面貌,並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包容。
Thumbnail
2025/04/28
這本書是作者賴珩佳在印尼生活20年的觀察記錄,描述了她從一個臺灣天之嬌女,到融入印尼社會的過程,以及她對印尼文化、社會、經濟的觀察。書中涵蓋了印尼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文化差異、商業環境等方面,也分享了她個人在異國生活中的點滴和感悟。讀者可以從中瞭解印尼的真實面貌,並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包容。
Thumbnail
2025/02/25
本書深入探討受刑人的犯罪心理,作者以溫柔同理的態度,引導受刑人透過書寫信件的方式,探討其犯罪根源。內容涵蓋童年經歷、家庭關係、人際互動等面向,並點出壓抑情緒、缺乏關愛是導致犯罪的重要因素。適合父母、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大眾閱讀。
Thumbnail
2025/02/25
本書深入探討受刑人的犯罪心理,作者以溫柔同理的態度,引導受刑人透過書寫信件的方式,探討其犯罪根源。內容涵蓋童年經歷、家庭關係、人際互動等面向,並點出壓抑情緒、缺乏關愛是導致犯罪的重要因素。適合父母、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大眾閱讀。
Thumbnail
2024/06/24
2024/06/24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作者: 范琪斐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2/08/31 語言:繁體中文 疫情這2年,很多滿滿溫度及調研的好作品問世,或許在沉潛閉關的時刻,有些人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這是一本不硬卻滿滿後勁的書,咀嚼著咀嚼著酸甜苦辣、五味
Thumbnail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作者: 范琪斐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2/08/31 語言:繁體中文 疫情這2年,很多滿滿溫度及調研的好作品問世,或許在沉潛閉關的時刻,有些人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這是一本不硬卻滿滿後勁的書,咀嚼著咀嚼著酸甜苦辣、五味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初次看到這本書名,會以為是溫馨勵志類型的小說。翻開扉頁,仔細瞧了瞧,這才發現,這可不是虛構的小說。 這是真實的人生,是作者誠實的剖白,是一個父親給兒子的深情告白。 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表面看起來好像是責任、使命,家庭、兒女的狀況如何,可以衡量這個家的父母成熟度如何。 但這都太表面了。 有的!
Thumbnail
初次看到這本書名,會以為是溫馨勵志類型的小說。翻開扉頁,仔細瞧了瞧,這才發現,這可不是虛構的小說。 這是真實的人生,是作者誠實的剖白,是一個父親給兒子的深情告白。 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表面看起來好像是責任、使命,家庭、兒女的狀況如何,可以衡量這個家的父母成熟度如何。 但這都太表面了。 有的!
Thumbnail
基於相信「知識」的多元豐富性,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去年度有個小小的嘗試,成立了訪談小組,想要訪談願意分享、又能反思自己照顧精神疾病家人心路歷程的照顧者,從他們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照顧經驗裡,提煉出寶貴的實踐知識。在這樣的脈絡下,誕生了《我的孩子》這本書。
Thumbnail
基於相信「知識」的多元豐富性,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去年度有個小小的嘗試,成立了訪談小組,想要訪談願意分享、又能反思自己照顧精神疾病家人心路歷程的照顧者,從他們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照顧經驗裡,提煉出寶貴的實踐知識。在這樣的脈絡下,誕生了《我的孩子》這本書。
Thumbnail
【書名】你背負了誰的傷 【作者】馮以量 【出版社】寶瓶文化(2022.1) 【共鳴句子】 1. 孩子的叛逆,是一種想要瓦解父母不合理規則的過程。(p068) 2. 缺乏愛的關係裡,還可以添加愛。但是缺乏信任的關係,很難前進。(p082) 3. 我謝謝當年的自己,即便生命不順遂。(p093)
Thumbnail
【書名】你背負了誰的傷 【作者】馮以量 【出版社】寶瓶文化(2022.1) 【共鳴句子】 1. 孩子的叛逆,是一種想要瓦解父母不合理規則的過程。(p068) 2. 缺乏愛的關係裡,還可以添加愛。但是缺乏信任的關係,很難前進。(p082) 3. 我謝謝當年的自己,即便生命不順遂。(p093)
Thumbnail
【書名】練心 【作者】李崇建、林文煌 【出版社】親子天下 2022年5月 【共鳴心得】 「幾棵大樹下的綠地,是孩子遊戲的地方,孩子們也在沙坑玩,沒有人呼喚的話,可能會玩上一整天,這裡充滿孩子的歡笑聲。」多美好的情境,多美好的學習場域呀! 這段或如此溫暖,如此有力量的給予我許多的安慰跟鼓勵。
Thumbnail
【書名】練心 【作者】李崇建、林文煌 【出版社】親子天下 2022年5月 【共鳴心得】 「幾棵大樹下的綠地,是孩子遊戲的地方,孩子們也在沙坑玩,沒有人呼喚的話,可能會玩上一整天,這裡充滿孩子的歡笑聲。」多美好的情境,多美好的學習場域呀! 這段或如此溫暖,如此有力量的給予我許多的安慰跟鼓勵。
Thumbnail
【書名】薩提爾的故事溝通 【出版社】遠流出版 2022/3/1 【作者】李儀婷 【共鳴句子】 1. 父母說故事時,除了為孩子帶來精彩的內容之外,還會帶來三種額外珍貴的資源: 一、我是被重視的。 二、我是有價值的。 三、我是被愛的。(p033) 【閱讀此書的初次見面】 l 橡皮糖公主:
Thumbnail
【書名】薩提爾的故事溝通 【出版社】遠流出版 2022/3/1 【作者】李儀婷 【共鳴句子】 1. 父母說故事時,除了為孩子帶來精彩的內容之外,還會帶來三種額外珍貴的資源: 一、我是被重視的。 二、我是有價值的。 三、我是被愛的。(p033) 【閱讀此書的初次見面】 l 橡皮糖公主:
Thumbnail
上週五聖誕節下午,在無論如河書店有個溫暖的「粥會」,大家吃著粥,一起聊天享受溫馨的午后。晚上6:00,書店工作人員在會場裝上投影布幕,《家是個張力場》的作者夏林清老師和兩位協同作者江怡臨、范文千也都來到了現場。 (左)江怡臨、(中)范文千、(右)夏林清 文千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就讀大學社工系期間,實
Thumbnail
上週五聖誕節下午,在無論如河書店有個溫暖的「粥會」,大家吃著粥,一起聊天享受溫馨的午后。晚上6:00,書店工作人員在會場裝上投影布幕,《家是個張力場》的作者夏林清老師和兩位協同作者江怡臨、范文千也都來到了現場。 (左)江怡臨、(中)范文千、(右)夏林清 文千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就讀大學社工系期間,實
Thumbnail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Thumbnail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Thumbnail
《一花一天堂—我與我的重障兒》 本書是作者黃俐雅寫作有關其重障兒的故事。我見到作者是在三餘的《沈默》講座,而那主題是校園性侵,而作者也說著她對性與此等性攻擊事件的想法,也讚譽著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張萍主任的勇氣並稱著那是她最敬佩的人。而在那天,我不曉得她有著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一花一天堂—我與我的重障兒》 本書是作者黃俐雅寫作有關其重障兒的故事。我見到作者是在三餘的《沈默》講座,而那主題是校園性侵,而作者也說著她對性與此等性攻擊事件的想法,也讚譽著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張萍主任的勇氣並稱著那是她最敬佩的人。而在那天,我不曉得她有著這樣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