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讀書】妳也可以讀一下

更新於 2023/02/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生當中值得去讀的書當然不少,但這邊有兩本幾乎沒有閱讀門檻,非常適合(自認為太忙沒時間的)現代人,隨手就可讀進去的書。若剛好妳是一名女孩,這兩本書或許可以給予妳一些安慰。生活中無法言說的無奈與妥協、那些被看到卻又不等於實情的場景,都好令人崩潰,還有處處站滿「眼見為憑」自詡正義的好事路人,每當遇到這些逼人的死角,菲比許多時候都靠閱讀翻牆,然後人生就翻頁了。
回歸正題,今天菲比想說的兩本書都不是新書(可選擇購書或至圖書館借閱),只是近日感覺應景,所以決定老書重讀,討一頓安慰。第一本是南韓作者趙南柱,2018年在台出版的《82年生的金智英》,另一本則是中文主標取得不太名譽的《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副標「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眼界狹隘如我一開始因為書名拒讀,好在出版一年後還是讀了,然後深感自己錯怪了這本書)。

公園大道靈長類動物的回憶錄

其實《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英文書名為Primates of Park Avenue: A Memoir,直譯──公園大道靈長類動物的回憶錄。只是,台灣出版者為求讀者願意看書,因此,用心良苦地(編輯中應該不乏捶心不願者)取了刺激感官的書名,以此做為行銷策略──物化人性,不太合理但卻合情,然後再用一個為本書站台,證明它不是花瓶,而是內外兼備,帶有靈性與專業度的副標作幫襯,專業佐證來自於作者溫絲黛.馬汀(Wednesday Martin)在耶魯大學拿到「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博士學位。
喜歡葡萄牙文版的封面。圖片取自 Aline TKM | www.livrolab.com.br
馬汀的家鄉位於美國中西部,20多歲搬到紐約,35歲嫁給一名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婚後和先生繼續定居紐約。之後生了小孩,為了和夫家住得近一點,搬到紐約上東區。而這本書就是寫她和孩子努力在上東區站穩腳步,活下來的一本回憶錄。

在上東區活下來

乍聽作者說要努力在富裕如紐約上東區,如此史上資源豐富的特殊地帶「活」下來,覺得難以置信(因為你可能光靠資源回收就可過活),但唸過文學與人類學的馬汀知道──人科動物若是沒有歸屬感,不能真正融入群體,就會迷失自我。並且在許多文學中,我們也能看見,那些不被社會接受與地位低下的人(尤其女人),通常都沒有好下場──她們因為沒有人際關係的保護,也沒人願意幫忙,有些是象徵性地死去,有些則是生命真的被剝奪。
此外,透過對靈長類動物的觀察可以得知,帶著新生命加入新群體的雌性靈長類動物,性命尤其堪憂。舉例來說:黑猩猩媽媽如果想要加入一群陌生的同類,不但會被騷擾,還會受到肢體暴力,施暴者是新群體中地位高的母猩猩,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新來的黑猩猩母子甚至會被殺掉,而兇手正是她們想要融入的同伴們(以上都是來自該書提供的知識)。
書中,作者用人類學田野調查法寫的筆記,以及來自靈長類部落觀察,對照她個人的真實遭遇,真的可以感受到人性加乘階級之後造成的殺戮,比原始的殺戮更殘忍,也更血腥,當然這樣的書寫方式也加強了這本書的層次和衝擊力。

妳的階級決定了妳的孩子能否交到朋友

在第二章「不配一起玩的低等人」中,作者寫道──孩子的朋友和玩伴可以決定妳的階級,反之,妳的階級也決定了妳的孩子能否交到朋友,若妳無法和中高階級者結盟,且妳和孩子無沒法盡快走出「被排擠」的狀態,時間一久便無可翻身。作者的先生覺得她誇大其詞,所以隔天就讓先生送小孩去學校,先生果然得到被視若無睹,當作透明人的經驗,這個故事的心得就是──那些女人認為只有傻呼呼的人,才需要遵守公民最基本的禮貌──別人和你打招呼的時候要回應。但是,她們比較高級,所以不必打招呼。
透過前幾篇作者的親身經驗,對照靈長類動物社會的觀察,我們大致建立起對上東區的大致輪廓。但是,我們別忘了,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母親,而她觀察的也是一群母親,所以,在後面兩章算是峰迴路轉,回到母性書寫,就在這樣安全且事事順遂的上東區裡,直到災難打醒妳,妳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不論妳曾經如何擺態,妳終究是一名母親。
在這裡我就不破詪,不說後面到底發生甚麼事,我只能說後面這兩章讓我哭掉了一整包的舒潔面紙(其實因為在書房讀書,所以一開始使用的是他牌面紙,但因為大把大把地擤鼻涕,鼻子發腫又痛,所以速速衝去洗手間,取來舒潔)。

82年生的金智英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大多數人應該都看過的)《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說:促成這部作品的誕生,是因為在 2014 年韓國爆發了「媽蟲」事件,作者目睹社會對於女性強烈的暴力視線,在衝擊下寫出了這部作品(媽蟲,原先被用於貶低帶小孩到公共場所後,任其喧嘩、干擾他人的年輕母親,但沒想到後來被轉用於貶低家庭主婦,認為她們都是一群「吸老公血的蟲」)。
《82 年生的金智英》的主角「金智英」,在八O年代的韓國,這是女生最常被取的名字,書中主角與其說是虛構,還更像活在我們身邊的女性,甚或就是我們自己。趙南柱把金智英的故事大致分為:幼年、學齡、出社會、步入婚姻、生下孩子幾個階段。透過金智英各個時期遭受到的那些不應當,但卻被社會或自己接受的待遇,看似稀鬆平常到沒有爆點的遭遇,是如何對女性的養成造成極大的身心傷害。那些不公啃蝕著韓國女性,讓她們以為人生應當如此,以致於我們都忘了每個人生而為人應該有的人權,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對另一個人做出長期的情緒暴力與傷害,以及不平等對待,況且這些傷害還不是只來自一個人,而是來自整個社會、輿論、慣性行為、甚至妳的家庭。

她如何長成金智英

接下來,我直接引述書中的幾段文字。讓大家搶先看一下金智英是如何長大的(取自《82 年生的金智英》頁22-23〈1982-1994年〉)。
金智英至今最難忘的兒時記憶,莫過於偷吃弟弟奶粉事件。她那年應該是六、七歲左右,明明也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不知為何就是覺得弟弟的奶粉特別好吃,所以每次媽媽在幫弟弟泡奶粉時,她就會緊跟在旁,用手指沾那些不小心撒在桌上的奶粉來吃。有時媽媽還會叫金智英把頭向後仰、嘴巴張開,然後舀一匙奶粉倒進她的口中,好讓她過過癮,品嚐那濃醇的奶粉味。奶粉在口水中慢慢溶解時會變得黏稠,然後變成像牛奶糖一樣軟綿軟綿的,再慢慢送往喉嚨,吞進肚子裡。奶粉停留在口腔裡的那段期間,不乾也不澀,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口感。
然而,與他們同住在一起的奶奶──高順芬女士,非常討厭金智英吃弟弟的奶粉,只要發現孫女又在偷吃,就會用手掌朝她背部狠狠拍下去,使金智英措手不及,奶粉從嘴巴和鼻孔中噴出來。姊姊金恩英則是被奶奶教訓過一次之後,就再也沒吃過奶粉。
「姊,奶粉不好吃嗎?」
「好吃。」
「那妳為什麼不吃?」
「不稀罕。」
「啊?」
「我才不稀罕,絕對不會再吃那玩意兒了。」
書中,金智英的遭遇和統計資料搭配得很好,也強化了感受衝擊度因為這些我們讀起來很誇張的事情,其實都是真的。
在智英國中時期,學校對面有個暴露狂。
暴露狂對著班上同學裸露下體,班上幾個比較愛玩也比較不讀書的女生湊到窗邊,揶揄暴露狂,但是導師來到班上,卻把幾個生帶回辦公室,老師體罰學生之餘,還要求她們寫悔過書。
回到教室後,大姊頭朝窗外「呸」了一聲,吐了一口口水。
「有錯的應該是那愛脫愛露的傢伙吧!我們到底哪裡做錯了?
居然不是去抓那個死變態,而是叫我們去反省!」
從那天起,悔過書五人組突然變成全班最早到的一群人。
某個早晨,大姐頭在巷子遇到暴露狂,四名成員瞬間撲上,用早已準備好的曬衣繩和皮帶把他抓去警察局。後來在警察局發生了什麼事,暴露狂後來怎麼了就不得而知。只知道後來暴露狂再也沒有出現,而那五名同學因此被學校記了過。
停學一週,得在學生會辦公室寫悔過書。
有時老師經過時,還會用手敲一下她們的頭說:
女孩子怎麼這麼不知羞恥,把學校的臉全丟光了,真是不要臉!
接著,智英繼續長大,在高中遇到變態男子(以菲比個人經驗而言,高中放學途中遇到暴露狂的機率是一週兩次;火車上遇到自慰男的機率是每班車至少遇到一位(比例高到有好幾年我不搭沒對號座位的火車);外出寫生則是每次遇到至少兩位暴露者),進入職場迎接她的則是性別歧視、性騷擾、偷拍、升遷受阻。最後她結婚了,雖然遇到一名相對來說對女性態度比較友善的丈夫,但她依然因著自己生為一名女性而遭受各種不平等的對待。
2019年,這本書登上了大螢幕,由孔劉、鄭裕美所主演的《82年生的金智英》10月23日在韓國上映首日奪下票房冠軍,透過「NAVER電影」評分數據發現,男性網友平均給予 1.7分的低分,而女性網友則平均給了9.45分,形成極大落差。若沒有自信先入純文字世界的話,可以先去看電影後再回頭讀書,應該可以補齊更多電影無法呈現的細節(只是菲比至今書已讀了兩三回,但電影卻還沒看過)。
avatar-img
27會員
115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地下鐵事件》裡低速閱讀。 平日菲比閱讀速度並不慢,因為我總是讀著讀著就進去了,但這次卻因為進去了而無法保持平日速況,因為時時湧出的淚水鼻水阻斷了去路。 是的,《地下鐵事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今天,讀到了〈日比谷線〉市場孝典先生這一篇,讓我想到了一段往事。 #請禮讓有需要的人 #地下鐵事件
《發光的樹》新書分享會接近尾聲時,貓魚問了所有人最後一個問題──「你今天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當時簡報畫面正好停在這一頁「如果是你,你想停留在哪一天?」 聽到貓魚的問題,並看到書上的提問,菲比的心被撞了一下……
你喜歡從問句開啟一段對話嗎?菲比很喜歡。 貓魚分享《發光的樹》的起點就是一道提問。
在《地下鐵事件》裡低速閱讀。 平日菲比閱讀速度並不慢,因為我總是讀著讀著就進去了,但這次卻因為進去了而無法保持平日速況,因為時時湧出的淚水鼻水阻斷了去路。 是的,《地下鐵事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今天,讀到了〈日比谷線〉市場孝典先生這一篇,讓我想到了一段往事。 #請禮讓有需要的人 #地下鐵事件
《發光的樹》新書分享會接近尾聲時,貓魚問了所有人最後一個問題──「你今天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當時簡報畫面正好停在這一頁「如果是你,你想停留在哪一天?」 聽到貓魚的問題,並看到書上的提問,菲比的心被撞了一下……
你喜歡從問句開啟一段對話嗎?菲比很喜歡。 貓魚分享《發光的樹》的起點就是一道提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教導你們的孩子,特殊 (special) 並不是優越 (better),宣稱自己比別人優越,事不明白自己真正是誰。當能夠認可「我的方法並非比較好的,我的只不過是另一種方法」時是會產生極大治癒功用的。 -- 節錄至與神合一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過上特別的生活,首先要敢於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生活本來就應該多姿多彩,但為了實現這樣的生活,我們必須要有勇氣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追求卓越,去採取一些不同尋常的行動。
Thumbnail
「漆器是時間的證明,也是點到為止的勤快。」 做漆好似感受人生; 花綻放在春、螢點燃入夏,人為了找尋目標努力勤奮; 楓渲染了秋、雪又覆蓋了冬,也需帶點鈍感的遺忘。
Thumbnail
也許是你體內的藍月效應/無法縮放
Thumbnail
心理誕生期 P 039 孩子的母親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她說從那次以後小孩子看到爸爸就害怕,爸爸講什麼他就做什麼,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P 40 學習分離的孩子需要講「不」,她會經常跟你意見相左,這是很健康的,做媽媽的要容許他可以說「不」   共鳴心得: 孩子學習說「不」,也是在設立自己的界限,以前傳
Thumbnail
大概一半的書我都算是認同以及喜歡的,尤其大三章討論「感受」,整個章節我幾乎都想句句節錄,實在很推薦大家看一下! 不過針對作者提及睡眠調整的分享,我就不太同意了,因為......
Thumbnail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Thumbnail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書,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養的想法、和卡關的點,或許來自於太受美國的影響。 或許或許,如果我們法國一點,會不會在這條媽媽之路,走得比較自在一點?!
Thumbnail
大器絕對可以晚成,你終究會找到那盞為你打開的鎂光燈,或許不是現在,但會是將來的某一天,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你氣餒,讓你覺得你是不是那顆先天規格錯誤,成功沒有期限,故事可以被改寫,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受他人的成就影響判斷,你就是你,請繼續儲備能量,你只需要一次綻放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教導你們的孩子,特殊 (special) 並不是優越 (better),宣稱自己比別人優越,事不明白自己真正是誰。當能夠認可「我的方法並非比較好的,我的只不過是另一種方法」時是會產生極大治癒功用的。 -- 節錄至與神合一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過上特別的生活,首先要敢於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生活本來就應該多姿多彩,但為了實現這樣的生活,我們必須要有勇氣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追求卓越,去採取一些不同尋常的行動。
Thumbnail
「漆器是時間的證明,也是點到為止的勤快。」 做漆好似感受人生; 花綻放在春、螢點燃入夏,人為了找尋目標努力勤奮; 楓渲染了秋、雪又覆蓋了冬,也需帶點鈍感的遺忘。
Thumbnail
也許是你體內的藍月效應/無法縮放
Thumbnail
心理誕生期 P 039 孩子的母親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她說從那次以後小孩子看到爸爸就害怕,爸爸講什麼他就做什麼,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P 40 學習分離的孩子需要講「不」,她會經常跟你意見相左,這是很健康的,做媽媽的要容許他可以說「不」   共鳴心得: 孩子學習說「不」,也是在設立自己的界限,以前傳
Thumbnail
大概一半的書我都算是認同以及喜歡的,尤其大三章討論「感受」,整個章節我幾乎都想句句節錄,實在很推薦大家看一下! 不過針對作者提及睡眠調整的分享,我就不太同意了,因為......
Thumbnail
妳只是媽媽 vs. 妳自己在哪 法國人真心相信成年人自己是需要空間的,即使是成為父母之後,就算是沒有工作的媽媽,也認為讓孩子去上半天的托嬰中心很正常,然而在美國,全職媽媽說他們不請保姆,因為照顧孩子是他們應盡的天職。
Thumbnail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這本書,以一個美國媽媽的角度,探討美國和法國面對孩子的教養,從嬰兒時期開始,到底有什麼不同。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台灣有很多教養的想法、和卡關的點,或許來自於太受美國的影響。 或許或許,如果我們法國一點,會不會在這條媽媽之路,走得比較自在一點?!
Thumbnail
大器絕對可以晚成,你終究會找到那盞為你打開的鎂光燈,或許不是現在,但會是將來的某一天,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你氣餒,讓你覺得你是不是那顆先天規格錯誤,成功沒有期限,故事可以被改寫,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受他人的成就影響判斷,你就是你,請繼續儲備能量,你只需要一次綻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