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活動|帝國主義懷舊鄉愁與原住民世界的恩雅

原獨活動|帝國主義懷舊鄉愁與原住民世界的恩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主流文化中的北美原住民,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距離冬至還有20天。

透過電影等媒介的強力傳輸和宣染,北美原住民成為最鮮明的「原住民」刻板印象。羽毛、流蘇、捕夢網、草原、峽谷、沙漠和雪原⋯⋯,那是一個《與狼共舞》所描繪的世界。十一年前,原住民學者肯恩(Adrienne Keene)在所經營的《挪用原住民文化》部落格寫道,《與狼共舞》問世二十年後,她終於看了這部長達三小時又四分鐘的電影,並且驚訝於電影裡「什麼也沒發生」。她提到電影最後的黑幕上有這樣一段話:

十三年後,他們的家園被毀,野牛星散,最後一群自由的蘇族人在內布拉斯加羅賓遜堡向白人政府投降。縱橫草原的馬上文化一去不返,美國舊西部即將淡入歷史。

北美原住民就這樣被一短簡短的文字一筆勾消了。儘管電影裡出現原住民演員和拉柯塔原住民語言(Lakota),證實原住民在當今北美是現在進行式的存在,不是一去不返的過去。而這令原住民震驚的片末結語訴說這部電影背後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肯恩所稱的「帝國主義的懷舊鄉愁」。

1990 年上映的《與狼共舞》至今獲得主流社會的歡呼喝采和肯定,這說明刻板印象不易扭轉。而今天看來,主流社會不僅抹煞原住民的過去,替代原住民詮釋過去,還相當程度為原住民定義當下和未來。

誰能在主流社會與主流價值打交道,誰就能成為主流社會裡原住民的代言形象,最近過世的伊洛奎原住民(Iroquois)音樂人夏南度(Joanne Shenandoah)正是這樣一位人物。

夏南度於上週病逝美國亞利桑那州(64 歲),受到美國媒體廣泛報導,並贈與她各種頭銜,如「最富盛名的北美原住民女音樂家」、「原住民音樂教母」等等。夏南度具有世界性的知名度,得過葛萊梅獎,當過聯合國和平大使,曾在奧運、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演唱,也曾為政教教領袖如達賴喇嘛和天主教教宗表演。她與許多知名音樂人合作,例如尼爾楊(Neil Young)、傑克森布朗(Jackson Browne)等,受到他們高度的讚譽。不過美國《告示牌》雜誌(Billboard)對她的讚美形容,透露她受到主流社會青睞可能的原因——她是「原住民世界的恩雅」。

許多主流媒體形容夏南度的吟唱「強而有力」,但在許多原住民聽來,那是高度修飾的流行音樂唱法。當然,這並非否定夏南度一生在音樂上的努力。她在不同的流行音樂領域卓有成就,畢生以自己的方式為文化傳播和交流盡力,這都毋庸置疑。但在另一方面,她確實也是機緣巧合之下被主流社會塑造的文化代表。她的聲音柔美空靈,符合主流社會對「神聖智慧的印第安人」聲音的期待,而我們不難想像,只要刻板印象始終不變,這樣特色的聲音還將持續「代言」北美原住民文化。


▼夏南度吟唱:含蓄,柔美(但被形容為強而有力)
▼主流社會偏好的修飾版本原住民傳統吟唱
▼蘇族傳統吟唱:無修飾錄音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了開採油砂,能源公司砍伐寒帶森林,改道河流,排放含氮硫氣體,嚴重破壞環境,毒害土地與河流,當然也直接威脅到原住民的生計。過去的生活方式消失了——沒有植物可以採集,駝鹿也不見了。
四個北美原住民族簽訂《野牛條約》,目標是讓在美國、加拿大之間建立起一條野牛的保留地走廊,讓野牛可以重回棲地,像過去一樣自由遷徙。
去年全球共有 227 名環境運動者/土地維護者遭到殺害,其中高達三分之一是原住民,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巴西三個拉丁美洲國家造成的死亡最多,是前三名的「最致命國家」。
殺掉反叛的潘諾斯加人,男人女人和小孩,剝下他們的頭皮作為證明,就可以獲得賞金。這是被獵殺的記憶,被獵殺的白紙黑字證明,但今天去到波士頓沿著所謂的自由之路憑弔歷史的人,都不會注意到殖民者親筆寫下的罪狀。
大氣中的碳有 30% 來自人類的農業活動,但氣候變遷大會幾乎沒有談到農業和食物,然而只要世界各國不處理問題的根源,亦即停止大豆、棕櫚油等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生產,這類活動就會繼續砍伐森林,持續排碳進入大氣,持續加速全球性的氣候問題。
或許政府以為建立博物館、移撥相關館藏,都是對原住民友善或有利的作為,原住民沒有道理反對,大可省下諮詢的麻煩。但實情並非如此。
為了開採油砂,能源公司砍伐寒帶森林,改道河流,排放含氮硫氣體,嚴重破壞環境,毒害土地與河流,當然也直接威脅到原住民的生計。過去的生活方式消失了——沒有植物可以採集,駝鹿也不見了。
四個北美原住民族簽訂《野牛條約》,目標是讓在美國、加拿大之間建立起一條野牛的保留地走廊,讓野牛可以重回棲地,像過去一樣自由遷徙。
去年全球共有 227 名環境運動者/土地維護者遭到殺害,其中高達三分之一是原住民,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巴西三個拉丁美洲國家造成的死亡最多,是前三名的「最致命國家」。
殺掉反叛的潘諾斯加人,男人女人和小孩,剝下他們的頭皮作為證明,就可以獲得賞金。這是被獵殺的記憶,被獵殺的白紙黑字證明,但今天去到波士頓沿著所謂的自由之路憑弔歷史的人,都不會注意到殖民者親筆寫下的罪狀。
大氣中的碳有 30% 來自人類的農業活動,但氣候變遷大會幾乎沒有談到農業和食物,然而只要世界各國不處理問題的根源,亦即停止大豆、棕櫚油等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生產,這類活動就會繼續砍伐森林,持續排碳進入大氣,持續加速全球性的氣候問題。
或許政府以為建立博物館、移撥相關館藏,都是對原住民友善或有利的作為,原住民沒有道理反對,大可省下諮詢的麻煩。但實情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