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節目比較豐富,用講的比較清楚,請務必搭配 podacst服用!傳送門在此
重要聲明
此議題有其龐大、複雜、難解之處,本文及 podcast 所述均是老娘及露西關注此議題數年所得之個人
心得、整理。我們很樂意提供自己的意見給廣大的網友參考,但
不代表我們認為自己是這個議題任何形式的權威或專家。如以下內容有疏漏、偏頗、冒犯之處,懇請務必聯絡我們討論、更正!(聯絡我們
傳送門)
文化挪用是什麼?
一言以蔽之,文化挪用是指
擷取他人文化或身分認同的部分元素, 去脈絡地放在其他情境中。
文化挪用的四個條件
請注意:以下四個條件是老娘關注文化挪用議題幾年來自己整理出來的心得,可能有缺漏,歡迎參考但請「不要」以它為權威或唯一的依歸!
1. 挪用者的文化和被挪用的文化之間有權利不對等關係
白話翻譯:強勢文化挪用弱勢文化
→ 美國白人(強勢)使用美國原住民/印地安人(弱勢)的文化是挪用
→ 台灣人(弱勢)穿牛仔褲、跳芭蕾舞(來自西方強勢文化)不是挪用,
因為西方強勢文化已經成為全球主流,已經自然滲透生活,不可/難以避免
2. 挪用事件、挪用者和被挪用文化發生/屬於同一個社群或心理空間
→ 以 2018 年一個美國白人高中生穿著旗袍去畢業舞會的事件為例(詳請參考下方新聞):
。旗袍事件發生在美國
。挪用者是美國白人
。被挪用的文化是美國的華人文化
→ 在中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可能不在意,但並不代表這件事不會傷害到在美國的華裔社群
因為在美華人因為是少數族群,成長過程中可能因為文化差異、弱勢身分受過欺負、霸凌,但在中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始終是那個群體裡的多數人,並未共享同樣的生命經驗,因此不可混為一談。
3. 強勢的挪用者未尋求可靠資訊來源而造成錯誤的弱勢文化展示
弱勢文化的舞台不比主流、出現頻繁的強勢文化:
→ 強勢文化若被錯誤展示,人們有很多看到其他正確範例的機會
→ 強勢文化若被特例錯誤展示,人們較容易意識到那是單一個案
→ 弱勢文化並沒有這樣的舞台、流量和機會
→ 一個錯誤展示可能造成永久誤會
例:大家並不會看了漫威電影,就覺得每個美國人都是鋼鐵人、美國隊長,但李小龍在好萊塢紅了之後,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亞洲人都會功夫」
4. 挪用者受益而被挪用者受到傷害
白話翻譯:強勢者的得利建立在弱勢者的痛苦上
受益可大可小:小至穿一件旗袍去畢業舞會、得到FB上幾個讚;大至拍一部爛片進帳千億
受傷也可大可小:大至永久文化誤會(請參考 podcast 中肚皮舞的例子)
→ 那觀光客去京都體驗穿日本和服算文化挪用嗎?
對觀光客而言不算,在和服穿法、場合正確的情況下,出租和服的店家有收費,算是受益,也間接促進了日本的經濟。
但在和服穿錯了的情況下,
若該店家是日本店家,幫客人穿和服時沒教好、有錯誤展示,是他教錯自己的文化;若是外國人開的和服出租店,那是店家本身文化挪用。
作為消費者,我們當然要盡量避開錯誤展示的這類店家。
(你也不希望自己都到日本了,結果花錢還買到被亂穿的壞體驗吧?)
以上4種條件「同時、全部」符合→老娘認為該事件是文化挪用
如果不符合以上四種條件?
只要缺任一,老娘就認為不是文化挪用,但不代表這就沒關係。
它可能還是文化不尊重,只是不屬於挪用的範疇,而需要做更細緻的討論。
例:
- Netflix 韓劇《屍戰朝鮮》台版譯名更名事件 新聞在此:
此事件中,台灣和韓國之間並無直接的壓迫或強弱勢關係→不符合條件一
譯名事件、台灣(事主)、韓國(受傷的人)不同屬一個社群、空間→不符合條件二
→不是文化挪用,但確實有文化錯誤展示、傷害、不尊重之處
- 新竹高中生校慶遊行扮納粹事件 請參考本文
此事件中,台灣猶太人之間並無直接的強弱勢關係→不符合條件一
台灣、猶太社群不同屬一個心理空間→不符合條件二
→不是文化挪用,但確實有不尊重、白目之處
文化欣賞:挪用事件中常見的辯詞
老娘在觀察文化挪用事件時,經常發現事主會以「我只是欣賞、我只是覺得很美」等所謂「文化欣賞」說詞來為自己辯護。
我們首先來看看所謂文化欣賞(cultural appreciation) vs. 挪用(appropriation)的定義:
Appreciation is when someone seeks to understand and learn about another culture in an effort to broaden their perspective and connect with others cross-culturally.
文化欣賞是指想要去學習、 理解異文化,以拓展視野並進行文化交流
Appropri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simply taking one aspect of a culture that is not your own and using it for your own personal interest.
文化挪用是將他人文化的一個單一切面 (去脈絡地) 為自己所用
(credits here)
我們再來看一個「intention vs. impact」的概念:
intention 指意圖,比如你對異文化真誠的欣賞。
impact 指一個舉動造成的後果、效應,比如一個白人妹子穿了旗袍,對美國華裔社群造成的心理陰影。
從上面旗袍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 intention 和 impact 有可能是不重合的。今天白人妹子雖然是真心覺得旗袍很美,這當然是好的意圖,但他做了「穿」這個動作後,卻傷害到了美國的華人,是不好的後果。
看完上面兩個概念,應該不難理解「文化欣賞」做為一個良善的意圖,並無法合理化「文化挪用」這個舉動造成的後果、傷害。
欣賞無罪,但當你的錯用會造成別人被誤會或痛苦,你真的是在文化交流嗎?還是你其實在殖民?
「若不是被他用了,哪有人知道你」
老娘在看文化挪用事件時,發現經常有事主的粉絲或圍觀的網友,會以「如果他(擁有較大舞台、流量)沒有挪用這個弱勢文化,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知道啊~」來為其緩頰。
但是曝光一定等於受益嗎?
只有當傳播的資訊是正確的時候,曝光才是有利於文化的交流,才是受益。
如果有人亂搞我的文化,搞不好我根本不屑被傳播錯誤的文化印象,我寧願低調、默默無名一輩子。
只有當文化被正確的引用時,你的欣賞(良善意圖)才能達成促進相互理解的交流(真實、正確、良善的結果),你的 intention 和 impact 才有重合,是一件徹頭徹尾的好事。
「地球村時代,文化交流不可避免!」
這也是事主常見的辯詞。的確,文化本來就會不斷交流、融合、迸出新滋味,但這同樣不能成為大家無視對弱勢族群的傷害、合理化自己行為的藉口。
所以我們在這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中,能做的、最關鍵的就是至少確保自己在文化交流、使用異文化的過程中,沒有傳遞錯誤的資訊。
如何避免挪用他人文化?
世界在走,文化需要交流。如果文化交流難以避免,避免踩到「挪用」地雷的方式就是——
問了再用
當世界上的主流文化元素、選擇已經如此多元,你不得已需要用到一個弱勢文化時,查證、詢問一個來自該文化的人,是確認你不會錯用,最簡單的辦法。
→ 蛤,我只是用一下,也要在那邊問來問去,好麻煩~
如果你連問都懶,那為什麼一定要用這個弱勢文化?改用大家都相對瞭解的主流文化,會輕鬆很多喔~
如果連問都懶,表示根本不是出於欣賞的心,而是在挪用。
→ 蛤,可是我只問了一個人,他又不可能完全瞭解那個文化的一切,那整個文化也不是他一個人所有,那問有屁用?
沒錯,你問的那個人並不擁有他所代表的那個文化,也不一定知道那個文化的所有。但至少他會知道一些很基本、重大的禁忌,讓你不要錯得太離譜。而且「問」的這個舉動也是一種求知誠意的展現,代表你在用之前展示了最基本的尊重。
→ 如果即使我問了,還是錯,怎麼辦?
道歉、認錯、修正。如果你事前已經問了,那大家都能理解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難免有所疏漏,你已經展現你事前的求知誠意,只要虛心認錯、改正,一般人不會窮追猛打。
小試身手
看完這麼長一篇介紹,我們來練習一下,以下情況是不是文化挪用呢?
你出國交換,寄宿家庭的轟爸轟媽邀你穿傳統服飾、體驗當地祭典,這樣算是挪用嗎?
不是,你在體驗、學習那件傳統服飾原生的文化場域、深層的文史背景
交換學期結束,寄宿家庭決定把那件傳統服飾送你,你可以把它帶回國嗎?
當然可以帶回家當紀念,但若在萬聖節把它拿出來穿則不妥。
學校邀你分享文化交流的經驗,你可以在上台報告時把那件衣服拿出來穿嗎?
可以,但這建立在你將對這件衣服的背景、文化進行正確、深入地介紹的前提上。
如果你穿著浴衣,卻在講你去環球影城,而對浴衣文化隻字未提,那你等同是把它當萬聖節扮裝在穿。
新聞事件參考
- 本集節目所提及之美國麻將炎上事件,可參考這則 ig 貼文,友站已經做了非常詳盡的圖文整理。
- 本集節目另有提及 2018 年的畢業舞會旗袍事件,請參考這篇報導。
- 本集節目舉例的 Kimono 事件、 Moana 事件及 Met Gala 天主教 dress code 事件,請點選連結參考報導。
喜歡以上整理,歡迎來聽聽老娘和 Lucy 的議題深入探討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