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看,到底是要看什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前幾篇所說,我從大學就開始有出國夢,只要逮到可以出國的機會我也不會放過。
當時我們去華航的雅加達辦公室實習,出發前被華航的經理很用力的指(打)點(臉): 為什麼要出國?出國看看到底是要看什麼?
但我回答不出來。而我也問了很多人,你們這麼想出國是想做什麼,而很多人的回答也是: 想出國看看,但要看什麼?
前幾天看到柯文哲的演講一片,他說了一句話讓我超有感:
出國要學的不是技術,是外國人做事的方式。
出國後真的讓我受到了許多文化和和價值觀衝擊,是在出國前沒有預想過的,而衝擊所帶來的火花,也使得我現在看待事情的眼光,不再只有平面的非黑即白。
不同的價值觀在求同的華人社會裡可能很抽象,我們很難真的去想像我們價值觀以外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出國前說不出來要看的是什麼,因為我們無法去想像我們認知以外的事。

美的定義可以更廣闊

就以審美的標準來說吧,這裡有很多文化背景的聚集,中美南美中亞南亞南非北非,或是大西洋上我們不熟悉的小島聚在一起,這麼多種族和文化的人,你怎麼用單獨一種"白長瘦"來衡量美不美?
美的定義可以更廣闊 (https://www.pexels.com/)
我之前在花店打工時,也發現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買的花也不一樣,印度人給他螢光撞色最好,東亞人則是偏好淡色的花 (我們都稱他沒重點的花)+多層但典雅的包裝,當地人喜歡自然野性一點,要放很多葉子然後羊皮紙包一包即可。
所以沒有人可以只用他的審美觀,來評判你好不好,而是多讚美你的不同。

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句古語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深刻的體現在台灣人的心裡。我們常說"我跟xxx是不同世界的人,所以無法當朋友"
而在加拿大,即便大家很不同也會試著找common ground or common topic,因為每個人、每個個體本來就是不同的宇宙,我們本來就不一樣。
劉軒的一集節目在討論紐約的多元,裡面說到-如果有外星人在紐約地鐵也沒人會太驚訝,因為每個人都太特別了。
而在台灣社會中,較注重社會凝聚力和共享價值觀,這使得個體的不同顯得相對突出。
根據某心理學研究報告,亞洲許多國家的人民在默契度和治安方面通常表現良好,並且更容易達成共識。然而,與自己不同的人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和努力來建立接納和理解。相比之下,西方許多國家注重個體差異,這可能導致更高的創造力和更大的異議包容度。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觀察是一般性的,具體情況可能因個人和文化差異而異。

比起天賦、有沒有用,有沒有興趣更重要

我同事的兒子在玩樂團,最近玩到開始在酒吧駐唱。她說她兒子不愛讀書,成績也不好,但她也沒有要她兒子停止玩樂團、好好讀書,她只擔心她兒子找不到自己的熱忱。後來她兒子終於找到了熱忱,要去唸radio相關的科系。
比起天賦、有沒有用,有沒有興趣更重要
這個故事在台灣會是什麼樣子呢? 我不禁這麼想。
可能在成績不好的時候,父母就會出手禁止兒女玩樂團,也或者在找不到熱忱是什麼的時候,就被推去唸"熱門+有用"的科系。但我絕對不是說西方的父母就比較好,而東方的父母就是愛自己,而是他們比起控制,更多的是鼓勵和多嘗試,就算不在主流的洪流上也沒關係。
大部人很勇於追求自己的興趣,身邊很多人也都有副業,像是某工程師的副業是Fashion stylist,某個做行銷的朋友假日是攝影師,還有平日工程師假日足球員,還有白天是SVP、晚上在做EDM。
你想要做什麼比你天賦是什麼更重要,也比別人喜歡什麼重要。

加拿大的平等與多元:拋開外貌和年齡的偏見

我知道大家一定會說西方國家才歧視!白人最愛歧視人! 但各位客官,先來看看加拿大BC省政府對歧視的定義,如此廣泛:
對於種族、身心狀態、年紀、婚姻狀態、性取向的差別待遇,都會被視為"歧視"。
我記得坊間有一句話: 不放照片的履歷,直接不看。履歷上也得放年齡,好似你的外型跟年齡都是需要被"面試"的一環。那這對年紀比較大或小、不上相的人,是不是在第一關就會被刷掉呢?
在加拿大,你不能放個人資訊,例如年齡、婚姻狀況、性別、宗教、政治傾向或移民狀況,就算從你的簡歷可以略知一二,但這也避免再未審先斬的情況。甚至也有些人認為,第一次的面試應該透過電話面試,才能個專注在經驗和技能上。
這層保護也提供一些大齡的人保障,我常跟周遭想出國的朋友說,30歲一點也不老,而且老外根本看不出來我們亞洲人的年紀,一堆人看到我都以為我才20歲 (不要噓我)。

知道這些對我又有什麼幫助?

首先,對自我成長上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發現"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The Known-Unknowns Matrix 將已知未知分為四個象限,它可以被利用在各大專業領域,而在life lesson上我也覺得很適合:
The Known Unknown Matrix
而這是我對這四個象限的解度:
  • 已知的已知 - 就是一件事實,也或許是自我感覺良好
  • 已知的未知 - 可以學習
  • 未知的已知 - 理論上不存在,但也有可能是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 未知的未知 - 因為沒有意識我們不知道的事,所以我們也不知道有可以進步的事,這很常就是盲點,而如果我們可以去探索 "未知的未知" ,讓它變成 "已知的未知",我們就可以繼續進步。
以心靈層面來說,也會比較放過自己。在你看到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一種標準時,你也不會太完難自己要變成其中一種標準裡100分的人。
看待和解讀事情的角度,也會變得更廣泛,而不是用單一的思維模式去看待,你也更能理解,人的不同很複雜,人所造成的現象也很複雜,並不是可以一言蔽之、一分為二,戾氣也會相對的少一點。
avatar-img
25會員
19內容數
Elsie's univers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lsie's Universe 的其他內容
我的小灰馬溜溜車,離開我一年了,前幾天Facebook突然推上來一年前的推文,我還真是心有餘悸啊! 以下是我一年前的推文 - 小灰馬溜溜車遺失經過 過了一個晚上我還是驚魂未定 事情是這樣的,因為最近想把我的scooter賣掉,於是昨天拍了照放在Facebook的市集上賣。過沒多久詢問的訊息就蜂擁進
上集和大家聊到出國留學前的一些心境,今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第一所學校LCC的心得經驗,以及如何找到實習的工作。 LCC 的 6+6 CO-OP Program 我第一間去的學校大多數台灣人應該都沒有聽過,也就是ISS of B.C.底下的LCC (Language and Career Colle
2020年毅然決然的決定一圓自己的夢,離開生活26年的台灣,在職場死撐活撐了5年,終於踏出那一步。 前幾天,我終於收到了我的PGWP (俗稱畢業工簽)。看到有效日期上印著的2026年,辛苦了兩年,真的是非常辛苦的過了兩年,我終於拿到了三年的畢業工簽!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這三年來的心路歷程。
我的小灰馬溜溜車,離開我一年了,前幾天Facebook突然推上來一年前的推文,我還真是心有餘悸啊! 以下是我一年前的推文 - 小灰馬溜溜車遺失經過 過了一個晚上我還是驚魂未定 事情是這樣的,因為最近想把我的scooter賣掉,於是昨天拍了照放在Facebook的市集上賣。過沒多久詢問的訊息就蜂擁進
上集和大家聊到出國留學前的一些心境,今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第一所學校LCC的心得經驗,以及如何找到實習的工作。 LCC 的 6+6 CO-OP Program 我第一間去的學校大多數台灣人應該都沒有聽過,也就是ISS of B.C.底下的LCC (Language and Career Colle
2020年毅然決然的決定一圓自己的夢,離開生活26年的台灣,在職場死撐活撐了5年,終於踏出那一步。 前幾天,我終於收到了我的PGWP (俗稱畢業工簽)。看到有效日期上印著的2026年,辛苦了兩年,真的是非常辛苦的過了兩年,我終於拿到了三年的畢業工簽!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這三年來的心路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美國,和我想像的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 我不是很喜歡美國文化,但是因為有重要的朋友、喜愛的人在這裡, 於是對這趟旅程仍然充滿期待!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Thumbnail
政府、學校和機構提供各種出國的計畫,選擇合適的國家和城市至關重要。瞭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經濟情況,並透過社交媒體認識當地人是重要的。另外,新北文化大使計畫近年選拔實習學員到美國實習,並有線上說明會提供報名資訊。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每次上英文課時,我的澳洲老師時常提醒我:Jing, It’s no matter where this guy came from, Taiwanese American, etc. I need to have my standard. 他提醒我,不應該有兩種標準存在對待台灣男生或外國男生,標準應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美國,和我想像的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 我不是很喜歡美國文化,但是因為有重要的朋友、喜愛的人在這裡, 於是對這趟旅程仍然充滿期待!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Thumbnail
政府、學校和機構提供各種出國的計畫,選擇合適的國家和城市至關重要。瞭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經濟情況,並透過社交媒體認識當地人是重要的。另外,新北文化大使計畫近年選拔實習學員到美國實習,並有線上說明會提供報名資訊。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每次上英文課時,我的澳洲老師時常提醒我:Jing, It’s no matter where this guy came from, Taiwanese American, etc. I need to have my standard. 他提醒我,不應該有兩種標準存在對待台灣男生或外國男生,標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