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大上到難聽又娘─中國人對台灣腔看法的變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看文字太累?本集 Podcast 收聽傳送門


本集提及之影音作品

👉🏻《失戀33天》(2011):

維基百科連結節目提及片段 (26分左右開始):

客戶李小姐:「不是啦,王先生、黃小姐,你們不知道吧,這家會所的下午茶特別好,每天下午只要我一有時間呢,就一定要來 treat myself 一下下。」
女主角黃小仙:「李小姐是…台灣人?」(遲疑語氣)
客戶魏總:「我們李可普通話說得特別好,一般沒人猜得出來,他是河南人。」

👉🏻 說台灣腔的陸配: 焦慮主婦 Lia〈我說台灣腔噁心?!陸配視角回應口音變化 〉👉🏻 中國留杜拜學生小西評論陸配影片:
小西看世界 Oswald〈台灣腔被中國網友嗆噁心!台腔很肉麻?女生講才好聽?|大陸人怎麼看?〉


「所謂」台灣腔的特徵

  • 詞彙方面:
    酒店 /飯店、白/綠花椰菜 vs. 花菜/西蘭花、滑冰/溜冰
  • 語助詞方面: 使用較頻繁
    啊啦吧嗎、喔、欸
  • 語音方面:
    👉🏻聲調不同 :企鵝ㄑ一ˋ(qi4) vs. ㄑ一ˇ(qi3)
    👉🏻發音不同: 浣熊ㄨㄢˇ(wan3) vs. ㄏㄨㄢˋ(huan4)、蝸牛ㄍㄨㄚ(gua1) vs. ㄨㄛ(wo1)
    👉🏻連音: 這樣子➨醬子、不知道➨不造
    👉🏻不捲舌
    👉🏻硬顎鼻音軟顎化:ㄣ、ㄥ分際較薄弱
    👉🏻邊音鼻音化:ㄌ、ㄋ分際較薄弱
    👉🏻兒化韻
    👉🏻「那/這」個不使用連音
    (正統連音方式: 可由「那一」、「這一」連音為ㄋㄟˋ、ㄓㄟˋ,但那裡、這裡則不可。)
  • 語法方面: (打星號*表示為台灣用法,若以普通話為正統者可能視之為病句)
    👉🏻「有」字句:
    - 完成貌: 以「有」取代/疊加「了」表示事情已完成
    e.g. *你有擦防曬嗎?/ 你擦防曬了嗎?
    - 習慣性/常態: 敘述一個長期的情況
    e.g. 「因為我最近(有)看Twoset Violin」
    - 陳述狀態/狀態動詞: 含有狀態動詞的句子,用以陳述一個的狀態
    e.g. *今天有吃飽嗎?/今天吃得飽嗎?吃飽了嗎?
狀態動詞是華語動詞的其中一個分類,主要表示人或動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狀態。表示精神心理狀態者如:愛、恨、喜歡、討厭、想(念)、希望表示生理狀態者如:聾、瞎、瘸、餓、醉、病、睏source:華語學習者常見偏誤手冊

👉🏻「給」的語序不同:
-「所謂」正統語序:「給」在述語(即動詞)前,S+給+O人+V
e.g. 我給你打電話
- 台灣習慣用法:「給」在述語(即動詞)前,S+V+給+O人
e.g. 我打電話給你


參考文獻

  • Peng, Chun-Yi. (2020a). The effects of media exposure and language attitudes on acceptability judgments. Global Chinese, 6(1).
  • Peng, Chun-Yi. (2020b). The effects of media exposure on regional associations: A case study of Mandarin aspectual you.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16(3).
  • Peng, Chun-Yi. (2018). Mediatized Taiwan Mandarin: Social perceptions and language ideologies.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9(2).
  • Juan, Yu-Tien. (2011). Chinese Teenagers Perception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Taiwan Mandarin. Master’s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何淑貞、王錦慧. (2015). 華語教學語法,三民書局.



喜歡以上整理,歡迎來聽聽老娘和 Lucy 的議題深入探討 Podcast!

👉 各 Podcast 平台收聽連結 收聽、訂閱都免費!趕快追蹤起來!

👉 我們也在 IG 上分享生活、錄製實況和國內外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娘腰子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Podcast 節目 老娘腰子:The Mind Candy 的節目共筆 我們把長長節目的重點內容都濃縮在了這裡!
老娘腰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03
為什麼美國華人常常抱怨他們的文化被挪用,難道是辱華、玻璃心?文化挪用到底是什麼?定義好像很模糊,究竟要怎麼判斷?許多被指控文化挪用的人都會以「我只是在文化欣賞」為自己辯護,文化欣賞和文化挪用,到底有何不同?這樣反駁的問題何在?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交流勢不可擋,我們可以如何避免誤觸挪用地雷?
Thumbnail
2021/03/03
為什麼美國華人常常抱怨他們的文化被挪用,難道是辱華、玻璃心?文化挪用到底是什麼?定義好像很模糊,究竟要怎麼判斷?許多被指控文化挪用的人都會以「我只是在文化欣賞」為自己辯護,文化欣賞和文化挪用,到底有何不同?這樣反駁的問題何在?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交流勢不可擋,我們可以如何避免誤觸挪用地雷?
Thumbnail
2020/10/25
最近「免術換證」議題討論得十分熱烈,但跨性別到底是什麼?本文邀請 podcast 受訪者 Jaeden 現身來說法,邀請你用7 分鐘認識跨性別。
Thumbnail
2020/10/25
最近「免術換證」議題討論得十分熱烈,但跨性別到底是什麼?本文邀請 podcast 受訪者 Jaeden 現身來說法,邀請你用7 分鐘認識跨性別。
Thumbnail
2020/09/11
《認識台灣》這部社會課本是台獨分子孵育手冊嗎?戒嚴時期的課本怎樣描寫日治下的台灣?解嚴前後的課本,稱呼台灣和中國的方式有何不同?一綱多本開放後,民間編印的台灣史反而更保守? 108 課綱的歷史課本又做了什麼創新?本文將深入1975~108課綱,不同版本歷史課本的演變,建議搭配 podcast服用。
Thumbnail
2020/09/11
《認識台灣》這部社會課本是台獨分子孵育手冊嗎?戒嚴時期的課本怎樣描寫日治下的台灣?解嚴前後的課本,稱呼台灣和中國的方式有何不同?一綱多本開放後,民間編印的台灣史反而更保守? 108 課綱的歷史課本又做了什麼創新?本文將深入1975~108課綱,不同版本歷史課本的演變,建議搭配 podcast服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民眾的外語在國際排行表現不算亮麗,脫離首善之都的台北則更明顯。我覺得以外國觀光客的視點,在台灣用英文溝通的難度,跟在日本與南韓郊區用英文溝通一樣不容易。一是台灣人腔調難懂,二是多數人畢業就把外語技能「還給學校」。最根本的是我們所學的無法學以致用。若你真想學好外語,一定要看破在學教育與自己的盲點!
Thumbnail
台灣民眾的外語在國際排行表現不算亮麗,脫離首善之都的台北則更明顯。我覺得以外國觀光客的視點,在台灣用英文溝通的難度,跟在日本與南韓郊區用英文溝通一樣不容易。一是台灣人腔調難懂,二是多數人畢業就把外語技能「還給學校」。最根本的是我們所學的無法學以致用。若你真想學好外語,一定要看破在學教育與自己的盲點!
Thumbnail
/本文為podcast播講原稿,收聽對象為中國聽眾/ 歡迎收聽散文5分鐘,我是憶裳思思。結束了本季的播講,照例,來跟大家閒聊一個話題。前幾天在試音時,試到一個單子要求要用"台灣腔"來演播,我就想到在小紅書或抖音上有一些模仿台灣腔的教學,常常下面就會看到一片台灣人的留言說:台灣人講話才不是這樣子咧 也
Thumbnail
/本文為podcast播講原稿,收聽對象為中國聽眾/ 歡迎收聽散文5分鐘,我是憶裳思思。結束了本季的播講,照例,來跟大家閒聊一個話題。前幾天在試音時,試到一個單子要求要用"台灣腔"來演播,我就想到在小紅書或抖音上有一些模仿台灣腔的教學,常常下面就會看到一片台灣人的留言說:台灣人講話才不是這樣子咧 也
Thumbnail
我們會在課本上看到台灣各族群的分布圖,為了考試而它背起來,可是你是否有思考過為什麼族群會這樣分布?各族群的語言與其方言別有何差異又為何有如此差異?
Thumbnail
我們會在課本上看到台灣各族群的分布圖,為了考試而它背起來,可是你是否有思考過為什麼族群會這樣分布?各族群的語言與其方言別有何差異又為何有如此差異?
Thumbnail
咱有時陣會使佇課本頂面看tio̍h台灣各族群ê分布圖,為tio̍h考試才kā伊背起來,毋koh你敢有思考過,是按怎族群會按呢分布?各族群ê語言kah伊ê方言別有啥物款ê差異,koh為啥物會有按呢ê無kāng?
Thumbnail
咱有時陣會使佇課本頂面看tio̍h台灣各族群ê分布圖,為tio̍h考試才kā伊背起來,毋koh你敢有思考過,是按怎族群會按呢分布?各族群ê語言kah伊ê方言別有啥物款ê差異,koh為啥物會有按呢ê無kāng?
Thumbnail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Thumbnail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Thumbnail
教育的體制下,語言教育就是有一套「標準」。那麼;台灣國語的存在,又是以什麼為標準。
Thumbnail
教育的體制下,語言教育就是有一套「標準」。那麼;台灣國語的存在,又是以什麼為標準。
Thumbnail
妳講話的口音,只能說怪怪的,不是標準國語,但也不是台灣國語,就像外國人學中文。
Thumbnail
妳講話的口音,只能說怪怪的,不是標準國語,但也不是台灣國語,就像外國人學中文。
Thumbnail
聽說只要句尾加上「啦幹」就很有台灣味了(?) 剛剛搬來台灣時,每次聽到別人(尤其是女生)講國語時的語尾總是特別舒服。 「謝謝光臨,請慢走喔~」 「可以丫!那這裡總共是…」 「我們還有……的耶~」 相比起廣東話,國語的聲調較少、講起來比較柔和, 再加上可愛的尾音,每次聽到女生講國語都有種心靈被
Thumbnail
聽說只要句尾加上「啦幹」就很有台灣味了(?) 剛剛搬來台灣時,每次聽到別人(尤其是女生)講國語時的語尾總是特別舒服。 「謝謝光臨,請慢走喔~」 「可以丫!那這裡總共是…」 「我們還有……的耶~」 相比起廣東話,國語的聲調較少、講起來比較柔和, 再加上可愛的尾音,每次聽到女生講國語都有種心靈被
Thumbnail
「台灣人是怎樣的?」只要問香港人這條問題,答案大都是「溫柔的」「熱情的」「有禮貌的」。「香港人是怎樣的?」,台灣人會怎樣回答呢?答案大致上是「很快的」「很重視效率的」「英文很好的」(這與天爸無關)。好了,究竟為甚麼我們的氣質會有這些差異?會不會跟我們平常說話的習慣有關?
Thumbnail
「台灣人是怎樣的?」只要問香港人這條問題,答案大都是「溫柔的」「熱情的」「有禮貌的」。「香港人是怎樣的?」,台灣人會怎樣回答呢?答案大致上是「很快的」「很重視效率的」「英文很好的」(這與天爸無關)。好了,究竟為甚麼我們的氣質會有這些差異?會不會跟我們平常說話的習慣有關?
Thumbnail
到台灣留學後,才發現台灣人其實蠻在意你說他們講的是國語而不是普通話, 也很常被他們糾正說台灣的叫「國語」....
Thumbnail
到台灣留學後,才發現台灣人其實蠻在意你說他們講的是國語而不是普通話, 也很常被他們糾正說台灣的叫「國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