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投資決策都來自於預設立場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總會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到眼前所見的事物上,樂觀的人見到各種股市現象都朝向正面解讀,悲觀的人則以負面解讀。
昨天(12/8)的台股加權指數差一點點就創新高,由早盤高點逐步滑落而留長上影線,成交量比11月中的高點區相對萎縮,屬於量價背離,有M型的可能,在技術分析角度很容易做負面的連想,不過,技術分析的推測多半需等後續出現確認訊號才能斷定,例如長上影線會推測上方有賣壓,但如果後來續漲而超越上影線價位,長上影線就不做負面解讀,量價背離的現象只需後續補量就能化解,M型需等形態完成才確認,同一個股市現象,交易雙方各自採用符合自身觀點的解讀,但當下都無法確認對錯,只能事後驗證。
如果預設股市看漲(或回跌)的立場,會讓投資人只看見預設的正面訊息,忽略負面的警訊,在應該出場時卻不願意賣出,所以投資時應該保持理性客觀,不預設期待股市會如何表現?實際在人的世界裡不存在絕對的理性客觀,投資人因為期待股價會漲才進場,預設股價可能回跌才賣出股票,所有的投資決策都來自於預設立場。
投資時無法完全理性客觀,無法不預設立場,但重點是要能夠察覺自身可能帶有情緒及期待,察覺自身預設的立場,能夠察覺自身不夠客觀,才能事先考慮必要的風險警訊或避險方式,事先考慮什麼現象是應該改變立場的訊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31會員
1.4K內容數
<p>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