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美國女孩》無雷・不戴 VR,卻很沈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是日參加 方格子╳釀電影:一起看《美國女孩》 電影包場活動,在松菸誠品。

出門前,匆匆爬了奇摩電影,事前唯一知道的全部:


2003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林嘉欣 飾)抱病帶著兩個女兒芳儀(方郁婷 飾)、芳安(林品彤 飾)從洛杉磯回到台灣,與聚少離多的丈夫宗輝(莊凱勛 飾)團聚。芳儀因中文障礙成績落後,被同學戲稱為「美國女孩」。一心渴望返美的芳儀與母親莉莉衝突不斷,導致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緊張,並隨著SARS疫情的爆發來到高峰。

高張力拉扯

單究片名,本以為這是一部討論校園霸凌的故事,格格不入的「美國女孩」受到同儕所排擠。我錯了,這只佔整部戲的 1% 不到,幾句尖酸刻薄話而已。

該怎麼形容這部電影呢?

想像平面上有四個點(其中一個點比較小),如骰子「四」這般散布,然後拿一支筆幫它們連線,各種排列組合都考慮進去。

點就是人物,線名曰羈絆,四個角色間,高張力拉扯「親情」這條線,這是我對《美國女孩》的理解。
raw-image

強烈帶入感

鏡頭拉回到剛開始,一家四口步入家門,從室內朝(公寓)陽台望去的那個鏡頭,我就知道「中了」。熟悉的物色,寫實的口白,還有那令人戚戚焉的「小動作」——芳儀飛奔至電腦前,迫不急待想要上網——這是部與觀眾「同步率」很高的作品,強烈帶入感

劇情是平的,這是用「上帝視角」來看待滄海一粟;換個框架,把自己投射到角色裡,便是驚濤駭浪,整個心隨角色糾結。

舉個反例,太多(英雄)電影會讓主人翁先高高摔落,歷經一段磨難試煉,終將領悟歸返,最後開創新局,這是套路,屢試不爽。你可能會因為主角的開悟稍微「感動」一下,但卻不會「感同身受」。

跳脫路數,令我共情的美國女孩。

視覺上,看的是 2D 影片,但在心靈(情感)維度,我戴著 VR 設備,沈浸在角色裡。

留白,留一半視野

放映結束後,是與導演/製片的 Q&A 時間,現場有觀眾提問,芳儀的演講稿是不是完整的存在?

「全部的內容,就是思婷(芳儀的同學)唸出來的那一段⋯⋯我們留白,留給觀眾們自行想像的空間。」阮鳳儀導演說。

這「留白」的概念,幾乎是整部戲的靈魂。

隨處可見,非常多長焦段的人物特寫,只留下一半視野,剩下的一半用聲音填補,用你的感受暈染過去

像是有個橋段,芳儀的試卷分數是全班最末,從她被(老師)唱名、苛責、叫喚走到講台前、畏縮、挨板子⋯⋯全程視線(鏡頭)只打在芳儀身上;你可以再靠近一點,不是要賣青春露,而是放大檢視,考驗演員們的演技。

尾聲

觀眾們沒有全知視野。正如同先前所言,我們不用上帝視角,而是親身浸入角色體驗高張力拉扯

不戴 VR,卻很沈浸。

raw-image
raw-image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廣播資訊不漏接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漂流書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FacbookMastodonMediumMattersPotat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好像宣傳得很利害
有幸昨天也參加這場,用VR來形容真是太棒了,我的眼淚鼻涕從頭到尾都沒停過
閱讀筆耕-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14
好融入,很能感同身受 QQ~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31.0K會員
775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3/09/22
《農夫月曆》很適合給小孩閱讀,但大人讀起來會有更多感觸、更多感動。
Thumbnail
2023/09/22
《農夫月曆》很適合給小孩閱讀,但大人讀起來會有更多感觸、更多感動。
Thumbnail
2023/06/14
⋯⋯不過,這些「掉 SAN 值」的設定並沒有讓我發狂。我反而很投入劇裡那些慢步調、充滿意識流的台詞,以及欣賞石原里美在「兩個自己」(深閨的高嶺之花 vs 綻放自由的花朵)之間有收有放的演技。
Thumbnail
2023/06/14
⋯⋯不過,這些「掉 SAN 值」的設定並沒有讓我發狂。我反而很投入劇裡那些慢步調、充滿意識流的台詞,以及欣賞石原里美在「兩個自己」(深閨的高嶺之花 vs 綻放自由的花朵)之間有收有放的演技。
Thumbnail
2023/06/11
⋯⋯你要說這象徵著「初心」、「克服黑暗」、「轉變和重生」、「新的開始」、「棋盤上的白皇后」都行,可是我更在意的是她最後的一句台詞:Let's play.
Thumbnail
2023/06/11
⋯⋯你要說這象徵著「初心」、「克服黑暗」、「轉變和重生」、「新的開始」、「棋盤上的白皇后」都行,可是我更在意的是她最後的一句台詞:Let's play.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真正深刻的電影,不用說教,一幕幕的影像,一句句的對白,就能讓人想起自己走過的或喜悅或悲痛的痕跡,能說與不能說的,都在胸中翻滾迴旋。 當家庭成員各自沈浸在自己的艱難時,實在沒有餘力體會甚至接住對方的無力。
Thumbnail
真正深刻的電影,不用說教,一幕幕的影像,一句句的對白,就能讓人想起自己走過的或喜悅或悲痛的痕跡,能說與不能說的,都在胸中翻滾迴旋。 當家庭成員各自沈浸在自己的艱難時,實在沒有餘力體會甚至接住對方的無力。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導演阮鳳儀的自傳性作品,整部電影細膩的描述了家庭的日常,以及面對衝突之間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情緒應對。我喜歡這部片的畫面有一種沈靜的美,沒有太多的配樂,反而更能靜下來感受角色的心境,而片中角色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情緒用語,其實也呼應了多數台灣家庭的日常。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導演阮鳳儀的自傳性作品,整部電影細膩的描述了家庭的日常,以及面對衝突之間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情緒應對。我喜歡這部片的畫面有一種沈靜的美,沒有太多的配樂,反而更能靜下來感受角色的心境,而片中角色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情緒用語,其實也呼應了多數台灣家庭的日常。
Thumbnail
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在Netflix上檔了。 導演阮鳳儀說,這部電影,是她自己的童年故事,是她與自己母親,也是與自己的和解過程。 下雷 這是一個典型台灣家庭的生活,充滿問題,卻從來不被正視;只因著母親生病,掀開來,才知道裡面早已潰爛生膿瘡。 芳儀說:我只是覺得她可以再做得更好!
Thumbnail
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在Netflix上檔了。 導演阮鳳儀說,這部電影,是她自己的童年故事,是她與自己母親,也是與自己的和解過程。 下雷 這是一個典型台灣家庭的生活,充滿問題,卻從來不被正視;只因著母親生病,掀開來,才知道裡面早已潰爛生膿瘡。 芳儀說:我只是覺得她可以再做得更好!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一套我看得相當感觸的電影,大概因為我也是某個母親的女兒(笑)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一套我看得相當感觸的電影,大概因為我也是某個母親的女兒(笑)
Thumbnail
沒有全知視野,我們不用上帝視角,而是親身浸入角色,體驗高張力拉扯。
Thumbnail
沒有全知視野,我們不用上帝視角,而是親身浸入角色,體驗高張力拉扯。
Thumbnail
觀影前,我刻意保持無知,除了電影海報,不看不聽不想不猜。觀影中,右邊的人開始抽鼻子、後面的人呼吸顯得克制,生怕吵到前面的人,或者生怕洩露自己。只靜靜看,同時用耳朵感受那些讓觀眾開始從心裡濕潤到眼角的時刻有哪些。先不說,讓你自己去聽。觀影後,我只一如往常告訴你,有哪些切入角度能提升觀影體驗:
Thumbnail
觀影前,我刻意保持無知,除了電影海報,不看不聽不想不猜。觀影中,右邊的人開始抽鼻子、後面的人呼吸顯得克制,生怕吵到前面的人,或者生怕洩露自己。只靜靜看,同時用耳朵感受那些讓觀眾開始從心裡濕潤到眼角的時刻有哪些。先不說,讓你自己去聽。觀影後,我只一如往常告訴你,有哪些切入角度能提升觀影體驗:
Thumbnail
【鏡頭故事】美國女孩 American Girl (2021) 【劇情簡介】 《美國女孩》劇情背景設定在2003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林嘉欣 飾)抱病帶著兩個女兒芳儀(方郁婷 飾)、芳安(林品彤 飾)從洛杉磯回到台灣,與聚少離多的丈夫宗輝(莊凱勛 飾)團聚。
Thumbnail
【鏡頭故事】美國女孩 American Girl (2021) 【劇情簡介】 《美國女孩》劇情背景設定在2003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林嘉欣 飾)抱病帶著兩個女兒芳儀(方郁婷 飾)、芳安(林品彤 飾)從洛杉磯回到台灣,與聚少離多的丈夫宗輝(莊凱勛 飾)團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