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星星兒的共學路-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共學」一詞,現在或許大家多少都聽過。但在二十年前,這名詞可新鮮呢!
我有兩個孩子,都是兒子。打從大兒子出生開始,氣質就和其他人不同,不哭(沒聽他哭過)、不吵(沒大聲過)、不鬧(沒發過脾氣),就這樣,身旁眾親友每每都投以羨慕眼神,但我卻是滿滿擔心。
一開始,是因為老二出生,又哭又吵又鬧,實在無法同時帶好兩個不同氣質的孩子,加上沒有長輩的奧援,只好高舉白旗,決定自組班。憑藉著自己幾年的補教經驗,希冀可以幫大家省下許多費用,租下一個小小老舊公寓,將自家的繪本藏書及玩具、教具,通通搬入,收購了四張二手幼教桌,八張椅子,巧拼墊數片....一切從簡.....
不營利、不收費,就這樣度過了四個年頭,但人數開始暴增,環境開始不敷使用,加上兩個孩子有各自的自組班,學習方向略有不同,新的困擾開始....
採納了大家的建議,決定從不收費改為徵收 15元/堂,讓大家一起幫忙攤提房租和水電,將環境搬遷到更好的地方。也或許是這樣,慢慢地人越來越多,心想或許是便宜吧!但,人多是非多,搞定這些花去我很多心力,孩子也漸漸大了,需求面回到了課業上,所以慢慢地縮編到只剩下共學。後來因受限於政府的法令,我還是成立了補習班!
這是一間奇妙的補習班,不招生、不廣告;沒有櫃台、沒任何美美的裝潢、沒有任何熱情的招呼.....
孩子們放學後就像回到家一樣,書包放下、洗手、吃飯、開始寫作業。雖然不是真的親兄弟姊妹,但彼此早已像親手足般的好感情,一幕幕讀書時,哥哥、姐姐幫弟弟、妹妹做著作業的解惑,一陣陣用餐時,兄弟姊妹的談笑聲,彼此分享、討論著在學校發生的事...等。
這是一間家庭式的補習班,有著大家庭般的互助、合作和溫暖,現在多數都是小家庭,我們利用共學機制,補足了這一大塊!
這是一間非營利式的補習班,我們只有努力讓收支平衡,只求讓它多延續一會會,讓更多人受惠!
但.....未能如願....... (未完待續)
avatar-img
2會員
5內容數
永遠18歲,擁有兩個星星兒的媽 近30年的數學補教經驗,一路帶著孩子共學! 目前正努力散播著蒲公英希望種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乖乖地,不多話,也不太會主動跟別人說話,老師上課總是專心聽,就算隔壁同學嬉鬧聲已過大,還是繼續「表面上」專心聽課。聯想到剛進入團體生活(當年的幼稚園)的我,就是如此,不敢表達自己,不敢上課亂動,跟不敢跟同學一起嬉鬧,其實內心早已跟他們一起玩樂去了。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晚上學童放學時間,就是過客走出櫃台跟家長互動的時候,陪聊等待學童下樓回家,聊著聊著真是刷了過客的新三觀,該說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相處模式° 我常常會跟一對一老師分享我聽到的,對於夫妻間的AA制,我們有家長出去吃飯,結帳時是在現場除以二的,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會不會A到最後都沒感情了,還是現
前言:這是一間特別的學校,以音樂🎵與餐廚🧑‍🍳為主。 故事主人翁:小一 🟢🟢小一生長在一個特別的家庭,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小二,跟7個喜歡小孩的哥哥姐姐住在一起,但他們卻都沒有血緣關系。原來這兩個小孩是領養的,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小一性格內向,不願意開口說話,小二活潑開朗,是小一的好玩伴
我就讀的是一所普通國中,裡面混雜著不同階層的同學,看似複雜但其實不然,只要深入探究就可以看出他們在班級的地位跟家中經濟息息相關。我所在的班級裡唯有五位同學家庭經濟較為小康,其他人則是普通跟困難,而我在哪一層,我很清楚,因為在電話裡帶著感情唸著媽媽寫的要錢文章給父親一定不是甚麼令人稱羨的家庭模式。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乖乖地,不多話,也不太會主動跟別人說話,老師上課總是專心聽,就算隔壁同學嬉鬧聲已過大,還是繼續「表面上」專心聽課。聯想到剛進入團體生活(當年的幼稚園)的我,就是如此,不敢表達自己,不敢上課亂動,跟不敢跟同學一起嬉鬧,其實內心早已跟他們一起玩樂去了。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晚上學童放學時間,就是過客走出櫃台跟家長互動的時候,陪聊等待學童下樓回家,聊著聊著真是刷了過客的新三觀,該說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相處模式° 我常常會跟一對一老師分享我聽到的,對於夫妻間的AA制,我們有家長出去吃飯,結帳時是在現場除以二的,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會不會A到最後都沒感情了,還是現
前言:這是一間特別的學校,以音樂🎵與餐廚🧑‍🍳為主。 故事主人翁:小一 🟢🟢小一生長在一個特別的家庭,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小二,跟7個喜歡小孩的哥哥姐姐住在一起,但他們卻都沒有血緣關系。原來這兩個小孩是領養的,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小一性格內向,不願意開口說話,小二活潑開朗,是小一的好玩伴
我就讀的是一所普通國中,裡面混雜著不同階層的同學,看似複雜但其實不然,只要深入探究就可以看出他們在班級的地位跟家中經濟息息相關。我所在的班級裡唯有五位同學家庭經濟較為小康,其他人則是普通跟困難,而我在哪一層,我很清楚,因為在電話裡帶著感情唸著媽媽寫的要錢文章給父親一定不是甚麼令人稱羨的家庭模式。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