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院的母姊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雖然自小成長於較都會市區,不過距離鄉下老家,一趟路程也不用一小時。是的,我老家就在布袋過溝塩地仔的一個小客家庄。

於我有印象之時,老家裡就是二伯父當家,在那緊鄰的兩個三合院裡。兩個三合院,一邊是二伯,另一邊是堂叔父的家,而三姑姑出嫁後也住不遠,其實就在兩個三合院後面的另一個三合院,我們就是一個大家族,人員走動頻繁。老爸也經常在閒暇時帶著我回去老家遛遛,所以三合院一直是我童年印象中的一部分。

記憶裡,我最愛三合院曬穀子的時刻,黃澄澄的都是農家辛勞收入,當然還有客家人很擅長製作的各式菜乾,加上三合院每個廳門幾乎都門前兩個大陶甕,裡頭都醃漬著酸菜,那味道之深刻,雖然每回走過門總下意識皺下眉頭,但酸菜卻是我一生喜愛的食材,無論包在客家粄裡,祭祀的紅龜粿,後來只要是牛肉麵或者刈包,酸菜都是我心裡面評鑑的主要目標。

總在農曆七月獲農曆過年前後,父親會帶我們頻繁回老家,由於堂兄們年紀都大我許多,平常也幾乎都在外地工作,重大節慶才會回家,所以經常與伯父母見面的孩子自然是我。而平常稍嫌冷清的三合院,也因為節慶難得熱鬧歡騰起來。不緹七月普渡必擺流水席的吃喝,光是年前的吃用準備,大人們的忙碌就很可觀。

客家人是很團結的,由其一大家族都住的不遠,很多應景食物的勞作就一起做了,人多分工可以製作更多,也比較省時省力,這時候無論姑姑們或者伯母們加上堂姐們,都在三合院的稻埕上忙碌穿梭有說有笑,嚴然成為一場盛大母姊會。

我對於這些聲音自然是再熟悉不過,畢竟父親一回老家就忙著串門子,老和他哥哥們或堂兄弟們聊天,我就像被野放的小狗兒晾在一旁,坐在廳門前,看著這些母姊聚會的歡鬧聲音,一陣陣如巨浪滔天一般。

為何形容為「巨浪滔天」呢? 只能說客家人嗓門都特別大,音量之驚人幾乎人人如此,這方面似乎我也遺傳到了。三個客家人一熱烈聊起天來,音浪真的讓人無處可躲,而稻埕上的母姊會聲量自然更加可觀。這頭一喊:誰誰誰,幫我拿個啥來! 結果最深處廚房裡立刻應聲,而遠在數百公尺外田野間,野玩的孩子們更是在一群母姊的視線範圍內,想做出越矩之事,聲音立刻到耳邊制止。在那樣空曠的空間裡,聲音還能如此穿越如此傳達,讓小孩的我真是嘆為觀止,自然不敢亂動乖乖待在一旁。那些聲音雖然巨量嘈雜,卻有著親情的流動,特別是過年前,有人用石磨磨米成漿,有人一旁削蘿蔔,一有成品總是最快就喊著我過去先吃,你知道這是家的感覺,這是過年的感覺。


raw-image

幾年後,三合院逐漸破落不堪修整,於是建起樓房。堂兄姊各自成家,過年也不一定回來,唯有我每年還是和父親回老家穿梭,雖然人聲已經沒那麼沸騰,但那些過年才有的客家傳統小點還是有,人終究會老,三嬸婆走後,某個堂伯,三姑父,三伯母,二伯父,到今年中二伯母…樓房還是有著一大片空地,但已經見不到昔日的群起熱鬧團伙,沒有人會再架起臨時大鍋灶,那些熱鬧的聲音,暖暖流動的親情,熱切的過年味,已經淡去不少啊!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片蔚藍天空的沙龍
59會員
301內容數
2025/04/20
蘇慧倫再推新專輯《輕重》。 從玉女歌手試圖走成熟都會路線,再到搞怪歌路活潑輕熟,然後反璞歸真,現在的蘇慧倫,更多講述一種澄澈的心理狀態,不再端著一種形象,而是更成熟且灑脫的看待世界。 這張《輕重》,是蘇慧倫第十七張正是錄音室專輯,距上一張專輯《面面》發行已經過五年。這段時間,蘇慧倫在家庭、演員與
Thumbnail
2025/04/20
蘇慧倫再推新專輯《輕重》。 從玉女歌手試圖走成熟都會路線,再到搞怪歌路活潑輕熟,然後反璞歸真,現在的蘇慧倫,更多講述一種澄澈的心理狀態,不再端著一種形象,而是更成熟且灑脫的看待世界。 這張《輕重》,是蘇慧倫第十七張正是錄音室專輯,距上一張專輯《面面》發行已經過五年。這段時間,蘇慧倫在家庭、演員與
Thumbnail
2025/04/14
這篇不是介紹歌手。 是因為最近被YT演算法推薦了一波Beatbox的音樂表演。 這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範疇,所謂一張口就征服世界,當然歌手也可以,但人們對於歌唱的接受度過於頻繁,所以感受能力已然降低許多。Beatbox卻不同,一張口可以模擬許多樂器或打擊樂器,甚至自然界或各種器具聲響,大家一下
Thumbnail
2025/04/14
這篇不是介紹歌手。 是因為最近被YT演算法推薦了一波Beatbox的音樂表演。 這是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範疇,所謂一張口就征服世界,當然歌手也可以,但人們對於歌唱的接受度過於頻繁,所以感受能力已然降低許多。Beatbox卻不同,一張口可以模擬許多樂器或打擊樂器,甚至自然界或各種器具聲響,大家一下
Thumbnail
2025/04/10
每個演出結束,都得與角色或那些醞釀的過程告別,留下的就是某個舞台上存於腦海瞬間,很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踉蹌,或是一次的失誤,都成為刻印腦海中的存檔影像。這些影像不斷積累,成為豐富我人生的養分。 這兩年蔚藍喜愛的三位女歌手,紛紛有告別舞台的可能,其中一位應該是「確定」自舞台退休,就來回顧這些歌手的精彩
Thumbnail
2025/04/10
每個演出結束,都得與角色或那些醞釀的過程告別,留下的就是某個舞台上存於腦海瞬間,很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踉蹌,或是一次的失誤,都成為刻印腦海中的存檔影像。這些影像不斷積累,成為豐富我人生的養分。 這兩年蔚藍喜愛的三位女歌手,紛紛有告別舞台的可能,其中一位應該是「確定」自舞台退休,就來回顧這些歌手的精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二十天的探親旅途-時光交錯
Thumbnail
二十天的探親旅途-時光交錯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想來記錄一下,每年過年村莊裡的一些日常,再不寫的話,我可能會逐漸忘記這些瑣碎的習俗或者以後年長一代的過世後,和我一樣世代的大家都不太會拜拜了,所以趁現在記得多少,記錄多少,算是一種文化傳承吧,也給後代子孫做個保留和參考(?) 故事要從我的村莊說起,雖然常在文章中提及多次了,避免萬一有新的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想來記錄一下,每年過年村莊裡的一些日常,再不寫的話,我可能會逐漸忘記這些瑣碎的習俗或者以後年長一代的過世後,和我一樣世代的大家都不太會拜拜了,所以趁現在記得多少,記錄多少,算是一種文化傳承吧,也給後代子孫做個保留和參考(?) 故事要從我的村莊說起,雖然常在文章中提及多次了,避免萬一有新的
Thumbnail
在大年初四冷颼颼的空氣中,晨起跑步,跑到第三圈時,接到堂姐的來電,一陣問候暄涼,便被直接邀回大伯家,說是甥兒姪女想小阿姨、小姑姑了。上午十點多的國道五號公路,南下車行順暢,穿過幾條長短不一的隧道,不到中午便抵達。
Thumbnail
在大年初四冷颼颼的空氣中,晨起跑步,跑到第三圈時,接到堂姐的來電,一陣問候暄涼,便被直接邀回大伯家,說是甥兒姪女想小阿姨、小姑姑了。上午十點多的國道五號公路,南下車行順暢,穿過幾條長短不一的隧道,不到中午便抵達。
Thumbnail
透過窗戶分享的是這是當時流行歌曲萬沙浪的“風從那裡來”。因為親戚眾多,記憶中沒有旁支舅舅們的長像,只記得每次聽到“風從那裡來”這句歌聲,就會由小三子哥哥帶頭,跑到窗戶邊接著歌詞說“屁股”,就這樣反覆的聽歌、回應,聽歌、回應,剛開始舅舅們還會來窗邊看一看是誰在說話......
Thumbnail
透過窗戶分享的是這是當時流行歌曲萬沙浪的“風從那裡來”。因為親戚眾多,記憶中沒有旁支舅舅們的長像,只記得每次聽到“風從那裡來”這句歌聲,就會由小三子哥哥帶頭,跑到窗戶邊接著歌詞說“屁股”,就這樣反覆的聽歌、回應,聽歌、回應,剛開始舅舅們還會來窗邊看一看是誰在說話......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老家門前的田地 雖然自小成長於較都會市區,不過距離鄉下老家,一趟路程也不用一小時。是的,我老家就在布袋過溝塩地仔的一個小客家庄。 於我有印象之時,老家裡就是二伯父當家,在那緊鄰的兩個三合院裡。兩個三合院,一邊是二伯,另一邊是堂叔父的家,而三姑姑出嫁後也住不遠,其實就在兩個三合院後面的另一個三合院,我
Thumbnail
老家門前的田地 雖然自小成長於較都會市區,不過距離鄉下老家,一趟路程也不用一小時。是的,我老家就在布袋過溝塩地仔的一個小客家庄。 於我有印象之時,老家裡就是二伯父當家,在那緊鄰的兩個三合院裡。兩個三合院,一邊是二伯,另一邊是堂叔父的家,而三姑姑出嫁後也住不遠,其實就在兩個三合院後面的另一個三合院,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