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文化問.診》 9月場講座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原來,那些年人們留聲機裡的曲盤,不只有受明治維新影響的西洋古典樂,更有許多深植於土壤,充滿在地氣息的南管、北管、二簧、歌仔戲、採茶歌等。豐富的面貌一舉打破你我想像。

實際上,從臺灣史上第一批商業錄音的曲盤誕生起,曲盤及留聲機便成為當時中產階級的嗜好之一,其錄製的內容,也反映了時人的日常。比如鶴標唱片出品的「魚水相逢」,便是由鹿港的藝旦阿梅演唱,也成為臺灣南部南管館閣興盛的側面佐證。

歌仔戲作為日治時期發展出來的新樂種,則可以從其曲盤發行數量推斷受歡迎的程度。音樂不但積極與「思想枝」、「牛犁歌」等民間曲調結合,古倫比亞唱片行甚至嘗試用爵士管絃樂團當伴奏,遠赴日本錄製《陳三磨鏡》。

悠遊的音樂可以傳唱久遠。日治時期創作的流行歌約有500首,不少作品在戰後仍經常被翻唱。除了鄧雨賢先生的創作,歌手文夏也曾翻唱過由勝利曲盤發行的樂曲〈黃昏城〉,亦深受歡迎。可惜的是,有許多作品散佚在歷史洪流,有待後人逐步探索,發覺,找回那些充滿歷史韻味的歌謠。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鼎珅國際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鼎珅國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21
作為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壓軸場,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以及東華大學華文系楊翠教授對談。
Thumbnail
2021/12/21
作為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壓軸場,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以及東華大學華文系楊翠教授對談。
Thumbnail
2021/12/21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天,我們從私領域轉移到公領域,從公共議題評議的角度,討論文協成員對臺灣社會的關注。 鐵道旅館的豪奢,即有作為殖民地臺灣的門面,成為總督府彰顯統治成果的象徵。古庭維則補充,除了鐵道旅館,肩負與日本連結重任的基隆車站,其建築經費之高,也令人訝異。
Thumbnail
2021/12/21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天,我們從私領域轉移到公領域,從公共議題評議的角度,討論文協成員對臺灣社會的關注。 鐵道旅館的豪奢,即有作為殖民地臺灣的門面,成為總督府彰顯統治成果的象徵。古庭維則補充,除了鐵道旅館,肩負與日本連結重任的基隆車站,其建築經費之高,也令人訝異。
Thumbnail
2021/12/21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場,是以「書信日裡的文協側寫」為主題,特別著重在林獻堂和他的友人。因此,這場講座,特別邀請長年研究林獻堂的廖振富老師,以及林獻堂的家族後代,現任明台高中副校長的林承俊先生一起對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Thumbnail
2021/12/21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場,是以「書信日裡的文協側寫」為主題,特別著重在林獻堂和他的友人。因此,這場講座,特別邀請長年研究林獻堂的廖振富老師,以及林獻堂的家族後代,現任明台高中副校長的林承俊先生一起對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收音機尚未問世的古早時代,閩系先民從事採茶、渡船、採礦等工作時,喜愛吟唱一種即興的七字四句聯,有相褒傳情,也有互虧互酸,以排解單調重複的工作壓力,稱為相褒歌(sio-po-kua)。一直到日治時代、1950年代,相褒歌仍風行,1970年後,因生活型態改變而沒落。林金城老師20多年來四處採集相褒歌,
Thumbnail
在收音機尚未問世的古早時代,閩系先民從事採茶、渡船、採礦等工作時,喜愛吟唱一種即興的七字四句聯,有相褒傳情,也有互虧互酸,以排解單調重複的工作壓力,稱為相褒歌(sio-po-kua)。一直到日治時代、1950年代,相褒歌仍風行,1970年後,因生活型態改變而沒落。林金城老師20多年來四處採集相褒歌,
Thumbnail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Thumbnail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Thumbnail
坪林除了出產聞名世界的包種茶之外,更是重要的水庫集水區。多年來,蔡佳芬老師帶領學子們以坪林的自然環境與相褒歌為發想,創作富有在地文化素材之創作,並逐步進行聲景的採集,結合文學、音樂與社會議題,用坪林的聲音敘述坪林的故事。
Thumbnail
坪林除了出產聞名世界的包種茶之外,更是重要的水庫集水區。多年來,蔡佳芬老師帶領學子們以坪林的自然環境與相褒歌為發想,創作富有在地文化素材之創作,並逐步進行聲景的採集,結合文學、音樂與社會議題,用坪林的聲音敘述坪林的故事。
Thumbnail
臺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成立,一百年前蔣渭水提出《臨床講義—對名叫臺灣的患者的診斷》,病名是「智識營養不良」,他開出的處方簽:「正規教育最大量、補習教育最大量、進幼兒園,設圖書館、讀報社。」當時的知識分子與仕紳狂熱的推動文化啟蒙,將他們從世界文明吸收到養分遍灑各地,你想像中的曾曾祖父母當時的生活樣
Thumbnail
臺灣文化協會於1921年成立,一百年前蔣渭水提出《臨床講義—對名叫臺灣的患者的診斷》,病名是「智識營養不良」,他開出的處方簽:「正規教育最大量、補習教育最大量、進幼兒園,設圖書館、讀報社。」當時的知識分子與仕紳狂熱的推動文化啟蒙,將他們從世界文明吸收到養分遍灑各地,你想像中的曾曾祖父母當時的生活樣
Thumbnail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Thumbnail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Thumbnail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個產業的興起與衰落,都不是朝夕可成,其中都需要許多人前仆後繼。 有技術不成熟的萌芽期,然後在有些人領著後頭的發展期,再進入有天賦有熱情的人競相產出的盛展期,最後漸漸走入靜寂。 每一個人都在優美動聽中貢獻一些音符,所有旋律的合成,構成了磅礴壯麗的諧暢。
Thumbnail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個產業的興起與衰落,都不是朝夕可成,其中都需要許多人前仆後繼。 有技術不成熟的萌芽期,然後在有些人領著後頭的發展期,再進入有天賦有熱情的人競相產出的盛展期,最後漸漸走入靜寂。 每一個人都在優美動聽中貢獻一些音符,所有旋律的合成,構成了磅礴壯麗的諧暢。
Thumbnail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漸漸從農業跨向製造業,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都市移動,這是台灣社會首次發生的大規模內部人口流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演化尚未足以完整承接這些農村外流人口,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台語流行歌便為我們生動紀錄了一幕幕那個時代「找頭路」的故事。
Thumbnail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漸漸從農業跨向製造業,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都市移動,這是台灣社會首次發生的大規模內部人口流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演化尚未足以完整承接這些農村外流人口,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台語流行歌便為我們生動紀錄了一幕幕那個時代「找頭路」的故事。
Thumbnail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Thumbnail
當象徵日治的前奏旋律響起,一位將這些視為瑰寶的前驅者,踏上名為「臺灣」的南國島嶼,他以自身的母語文字,將聽聞的歌謠與民間故事一一採集並收錄下來,編輯整理後,出版了一本像是精選專輯的歌謠專書,要是沒有「他」的貢獻付出,或許我們都還無法忠實地重現當時臺灣的地景與風土。
Thumbnail
2017 年初,剛上市就紅遍世界的電腦遊戲《返校》選用《月夜愁》、《望春風》等台語歌曲作配樂。2017 年,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由台南歌手謝銘祐奪得,他在專輯《舊年》裡也大量運用日本時代台語流行歌元素。究竟日本時代的台語流行歌藏有什麼瑰寶,值得一提再提?
Thumbnail
2017 年初,剛上市就紅遍世界的電腦遊戲《返校》選用《月夜愁》、《望春風》等台語歌曲作配樂。2017 年,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由台南歌手謝銘祐奪得,他在專輯《舊年》裡也大量運用日本時代台語流行歌元素。究竟日本時代的台語流行歌藏有什麼瑰寶,值得一提再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