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金曲時光機 48 集:流浪找頭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在「牽手之聲」網路電台的小節目「金曲時光機」週一22:00播出。線上收聽請至此處往期節目在此可聽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漸漸從農業跨向製造業,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都市移動,這是台灣社會首次發生的大規模內部人口流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演化尚未足以完整承接這些農村外流人口,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台語流行歌便為我們生動紀錄了一幕幕那個時代「找頭路」的故事。

本集節目許多靈感來自中研院陳培豐老師《歌唱台灣》一書,特此鳴謝!

播出曲目:
文鶯 / 拜託月娘找頭路
方瑞娥 / 慈母淚痕
紀露霞 / 黃昏嶺
陳芬蘭 / 思念故鄉
黃西田 / 田庄兄哥
黃西田 / 流浪找頭路
葉啟田 / 出外無賺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世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繼續播幾首我心目中「史上最強出道專輯 A 面第一首」,這些歌不只拽著我們縱身跳進這個樂團的世界,也從這張專輯開始,大大改變了流行音樂的歷史。
Photo by D A V I D S O N L U N A on Unsplash  第一張專輯A面第一首,常常是我們認識這個樂團的起點。從這首歌開始,我們被拽進他們獨一無二的宇宙。
衷心企盼「耳邊風」播的歌,也能狠狠踢開你腦中那扇門。我們空中見。
「耳邊風」這個節目一開始,我想從「聲音」的角度分享我聽音樂的歷程。
講到赴日發展的台灣女歌手,最成功的首推鄧麗君、歐陽菲菲,以及從小遷居日本的翁倩玉。這集節目先不聽她們的歌,而要挑幾位大家同樣熟悉的名字,但未必熟悉她們赴日發展的故事,以及那些日文版的作品。
〈港都夜雨〉手稿,楊三郎寫譜、許石錄詞。 我在「牽手之聲」網路電台的小節目「金曲時光機」週一22:00播出第43集。線上收聽請至此處。 1950年代後半,台語歌出現大量以港口、行船人為主題的歌曲,多半翻唱改編日本流行曲,但也有幾首很精采的原創作品。這個主題一直綿延到1980年代之後,那些早期的「港歌
今天繼續播幾首我心目中「史上最強出道專輯 A 面第一首」,這些歌不只拽著我們縱身跳進這個樂團的世界,也從這張專輯開始,大大改變了流行音樂的歷史。
Photo by D A V I D S O N L U N A on Unsplash  第一張專輯A面第一首,常常是我們認識這個樂團的起點。從這首歌開始,我們被拽進他們獨一無二的宇宙。
衷心企盼「耳邊風」播的歌,也能狠狠踢開你腦中那扇門。我們空中見。
「耳邊風」這個節目一開始,我想從「聲音」的角度分享我聽音樂的歷程。
講到赴日發展的台灣女歌手,最成功的首推鄧麗君、歐陽菲菲,以及從小遷居日本的翁倩玉。這集節目先不聽她們的歌,而要挑幾位大家同樣熟悉的名字,但未必熟悉她們赴日發展的故事,以及那些日文版的作品。
〈港都夜雨〉手稿,楊三郎寫譜、許石錄詞。 我在「牽手之聲」網路電台的小節目「金曲時光機」週一22:00播出第43集。線上收聽請至此處。 1950年代後半,台語歌出現大量以港口、行船人為主題的歌曲,多半翻唱改編日本流行曲,但也有幾首很精采的原創作品。這個主題一直綿延到1980年代之後,那些早期的「港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大園空難,聽上去是身為台灣人在歷史上共同的災難記憶,實際情況卻是一個感覺跟你我都很遙遠的事件。 人類時間剛進入12月份,下著毛毛雨的台北,沒有雨傘,已經過了凌晨一點,信義路的路邊攔了輛計程車,去往車程只有八分鐘的地方。此時還不知道這趟會是此生搭過最沈重的小黃。 司機大哥聽著佛教相關的音樂
Thumbnail
「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情 秦觀月 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 」這是中視長青節目「大陸尋奇」主題曲,認識老牛時,發現他是「大陸尋奇」忠實觀眾,雖然了解他本是老派之人,看大陸尋奇更像個老頭會做的事,心想他的興趣真特殊,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受到薰陶,開始對大陸的大山大水和歷史古蹟產生共鳴,是種另類潛移默化。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不同時代的時空環境與社會背景,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獨有故事。就像80年代後半成立的「華麗計程車行」,十分接地氣的日常生活,義不容辭照顧車行司機的大小事;而跑遍大街小巷、來來去去的運匠,送往迎來載著形形色色的客人,也有自身背負家計的甘苦。這些故事就從車行老闆大兒子的視角,道出千禧年前後的家族故事。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大園空難,聽上去是身為台灣人在歷史上共同的災難記憶,實際情況卻是一個感覺跟你我都很遙遠的事件。 人類時間剛進入12月份,下著毛毛雨的台北,沒有雨傘,已經過了凌晨一點,信義路的路邊攔了輛計程車,去往車程只有八分鐘的地方。此時還不知道這趟會是此生搭過最沈重的小黃。 司機大哥聽著佛教相關的音樂
Thumbnail
「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情 秦觀月 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 」這是中視長青節目「大陸尋奇」主題曲,認識老牛時,發現他是「大陸尋奇」忠實觀眾,雖然了解他本是老派之人,看大陸尋奇更像個老頭會做的事,心想他的興趣真特殊,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受到薰陶,開始對大陸的大山大水和歷史古蹟產生共鳴,是種另類潛移默化。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不同時代的時空環境與社會背景,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獨有故事。就像80年代後半成立的「華麗計程車行」,十分接地氣的日常生活,義不容辭照顧車行司機的大小事;而跑遍大街小巷、來來去去的運匠,送往迎來載著形形色色的客人,也有自身背負家計的甘苦。這些故事就從車行老闆大兒子的視角,道出千禧年前後的家族故事。
Thumbnail
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有很大一部份已經脫離不了全球化商業的供應和需求,全球化和台灣住民的「常態經濟」牢牢結合在一起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由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產業鏈基礎擴張而成,這種經濟現象在一百年前是很難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