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金曲時光機 48 集:流浪找頭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我在「牽手之聲」網路電台的小節目「金曲時光機」週一22:00播出。線上收聽請至此處往期節目在此可聽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漸漸從農業跨向製造業,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都市移動,這是台灣社會首次發生的大規模內部人口流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演化尚未足以完整承接這些農村外流人口,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台語流行歌便為我們生動紀錄了一幕幕那個時代「找頭路」的故事。

本集節目許多靈感來自中研院陳培豐老師《歌唱台灣》一書,特此鳴謝!

播出曲目:

文鶯 / 拜託月娘找頭路
方瑞娥 / 慈母淚痕
紀露霞 / 黃昏嶺
陳芬蘭 / 思念故鄉
黃西田 / 田庄兄哥
黃西田 / 流浪找頭路
葉啟田 / 出外無賺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13
松本零士(1938-2023)2月13日逝世,享年85歲。他是我童年少年時代深愛的漫畫家,《銀河鐵道999》原著漫畫曾是構造我的世界觀最重要的建材。
Thumbnail
2023/03/13
松本零士(1938-2023)2月13日逝世,享年85歲。他是我童年少年時代深愛的漫畫家,《銀河鐵道999》原著漫畫曾是構造我的世界觀最重要的建材。
Thumbnail
2023/03/13
「日昇之屋」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是西洋流行史版本最多的歌曲之一,這首歌的源頭或許可以一路追溯到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也有學者主張它和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有些關係......
Thumbnail
2023/03/13
「日昇之屋」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是西洋流行史版本最多的歌曲之一,這首歌的源頭或許可以一路追溯到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也有學者主張它和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有些關係......
Thumbnail
2022/09/30
中文世界應該沒有人做過這樣的音樂節目:整整四小時,只談一張專輯。
Thumbnail
2022/09/30
中文世界應該沒有人做過這樣的音樂節目:整整四小時,只談一張專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評價 以歷史的長河為敘事軸線,佐以中西旅人的遊記。作者生動描繪出17~19世紀的台灣西部縱貫線變遷,是一本非常好讀,讓歷史控一讀下去就愛不釋手的好書。 讀書心得 路,是人走出來的。台灣第一條”省道”,自然是隨著最多人行走南北的足跡而飄移。 四百年前,台灣全景高山重巒疊嶂、河流兇猛喘急,加上番
Thumbnail
評價 以歷史的長河為敘事軸線,佐以中西旅人的遊記。作者生動描繪出17~19世紀的台灣西部縱貫線變遷,是一本非常好讀,讓歷史控一讀下去就愛不釋手的好書。 讀書心得 路,是人走出來的。台灣第一條”省道”,自然是隨著最多人行走南北的足跡而飄移。 四百年前,台灣全景高山重巒疊嶂、河流兇猛喘急,加上番
Thumbnail
第一屆鐵路節於民國54年6月9日登場,是為了紀念在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開工的日子。近年來,鐵路節也逐漸被包裝成其他節目,像是邁入第八屆的鐵路便當節。
Thumbnail
第一屆鐵路節於民國54年6月9日登場,是為了紀念在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開工的日子。近年來,鐵路節也逐漸被包裝成其他節目,像是邁入第八屆的鐵路便當節。
Thumbnail
解嚴後,台灣電影的歷史論述逐漸鬆綁,來了眾聲喧嘩的時代,無論是《返校》、《斯卡羅》、《茶金》、《天橋上的魔術師》都不斷的增補台灣這座島嶼曾被掏空的身世,但這個歷史的合唱團還少了一個聲音,顯而易見卻長期被忽視的聲音,一個新住民的聲音,《徘徊年代》補足了缺乏的新移民史觀,以不同的視野重新審視台灣的歷史。
Thumbnail
解嚴後,台灣電影的歷史論述逐漸鬆綁,來了眾聲喧嘩的時代,無論是《返校》、《斯卡羅》、《茶金》、《天橋上的魔術師》都不斷的增補台灣這座島嶼曾被掏空的身世,但這個歷史的合唱團還少了一個聲音,顯而易見卻長期被忽視的聲音,一個新住民的聲音,《徘徊年代》補足了缺乏的新移民史觀,以不同的視野重新審視台灣的歷史。
Thumbnail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Thumbnail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Thumbnail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Thumbnail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漸漸從農業跨向製造業,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都市移動,這是台灣社會首次發生的大規模內部人口流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演化尚未足以完整承接這些農村外流人口,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台語流行歌便為我們生動紀錄了一幕幕那個時代「找頭路」的故事。
Thumbnail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台灣產業結構漸漸從農業跨向製造業,大量農村人口開始向都市移動,這是台灣社會首次發生的大規模內部人口流動。整個社會的結構演化尚未足以完整承接這些農村外流人口,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生,台語流行歌便為我們生動紀錄了一幕幕那個時代「找頭路」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