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客任務四重奏》二十二年後的復活(分不清虛擬還是現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紅色還是藍色,如果真的有自由意志,為什麼不能選擇都不要呢?

紅色還是藍色,如果真的有自由意志,為什麼不能選擇都不要呢?

駭客任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電影,它完整地描述了關於「Matrix(母體)」的世界觀,不僅僅只是用電影三部曲而已,還有《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集》中的九段不同動畫來部補完整個駭客任務的世界觀。

很期待新版的12/22的復活新作會如何重新詮釋男女主角的重生,但其實仔細了解前作的話,似乎不難發現其實整個駭客任務似乎都存在於虛擬世界當中,如果新作沒有摒棄前作的設定的話,那麼面對「主角群」的復活,似乎不是這麼難以接受的。

我們可以先檢視一下《駭客任務》本身的背景知識(前三部劇情解析),看起來是在說從「01帝國」後,機器人與人類的戰爭之中,找到了某種與人類和平相處的辦法,就是將人當成「電池」一般的畜養,並建立虛擬世界以確保人類的精神生活得以延續。就像是在《駭客任務:重裝上陣》中尼歐(Neo)與高層的對話中所提到,機器與人是一種共生關係,只是主控權與思考邏輯上相異的情況下,那些被當成「電池」被機器所畜養的人類,並沒有「錫安」中的擁有自由意志的人類來的自由,他們必須被解放,以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

人類與機器共生的關係,是否必須區分主從?

人類與機器共生的關係,是否必須區分主從?

但其實整個世界都在Matrix的掌握之中,因為當機器統治人類的時候,就發現人類其實無法生存在「烏托邦」當中,第一代的虛擬世界幾乎讓所有人類瀕臨死亡(人類滅族危機) ── 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存條件

在動畫版中機器01帝國剛建立的時候,利用其自身的優勢幫人類做出便宜又好用的日常用品,再加上機器本身也不需要用到這些「事物」,所以希望藉此能與人類建立友誼,希望能與人類和平相處。但機器人卻不懂人類世界的複雜,當所有人都購買便宜又好用且不易損壞的01帝國商品的時候,那些現實世界的財團、國家、關稅、市場波動等等就完完全全被打亂,誰還想要買「非01帝國」生產的用具,換句話說機器人想要與人類平等發展的基礎條件,恰恰動搖了整個人類世界的根本。

這或許是機器人的悲哀,也是屬於人類的悲哀。人類透過機器來解放雙手,但卻又無法完全失去其競爭心理,而機器必須在確保人類生存的意義下,自身存在才有其意義,畢竟機器人根本不需要用自己所生產的任何事物,但卻需要來自於人類所給予的平等尊嚴。

尋求造物主的平等對待,卻忘了人類社會的邏輯與01帝國大不相同

尋求造物主的平等對待,卻忘了人類社會的邏輯與01帝國大不相同

在歷經第一代「烏托邦事件」後,機器開始模擬原始人類社會的運作,終於得以保存人類這個物種,但是就如「動畫版」中所描述的一些片段,在系統的運行中總是會有一些Bug(錯誤)產生。像是某些廢棄大樓的場景沒有建置好,就出現一些掉幀、穿模、不穩定等現象,而表現在虛擬世界中看起來就像是有人突然穿越或是事物靜止等靈異事件。

此外,像一些比較敏感的人就會注意到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又或是某些運動員想要超越自身的極限而挑戰到所虛擬世界所建置的邊界等等。恰好因為虛擬世界的「數值」是固定的,所以面對這些Bug與人類思維極限的挑戰下,機器人不得不進行「升級作業」。而它們所想出來的方式就是「救世主系統」。透過救世主將虛擬世界不適應的人類挑選出來,並針對這些不適應的人類特點來進行系統優化,已達到更趨近於真實的「人類世界」。

而這個「救世主系統」就是創造一個地底下的「錫安世界」,藉此以反抗地上豢養人類的「機器人世界」。而救世主就是在虛擬世界中可以不受系統所建置的「界線」,能夠完全運用「自由意志」行動的人,換句話說就像是電腦當中的病毒,但基本上這個病毒是該電腦本身製作出來,為了檢測自身系統是否完善,因此不論這個病毒如何強大(像尼歐在虛擬世界中表現如同超人一般),最終還是受到電腦的掌控。

而電影中的尼歐其實就是第六代病毒(救世主),而透過他的努力(&史密斯的努力),Matrix終於迎來第六次大更新,也就是無需所有的人類都生存在被豢養的電池容器中,那些想要離開的可以選擇在「錫安」生存,而機器與人類獲得了停戰協議,人類與機器取得了新的共生方式。

象徵人類與機器重新相處的新的一天

象徵人類與機器重新相處的新的一天

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虛擬世界

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來說明《駭客任務》的故事背景,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在整個《駭客任務》的世界觀當中,似乎都在提醒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只有那些夠敏感(或是救世主)的人,才能夠發現「世界」是與我們格格不入的。又或者是說只有那些「有才能」的人才能打破虛擬世界的界線,就算是這些人也很難一瞬間區別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畢竟在大腦被欺騙的情況下,就連尼歐也需要透過程式練習,才能真正地打破界線(在救世主系統尚未完全覺醒之前)。

那麼問題就來了,請問「錫安」這個「現實世界」存在嗎?在《駭客任務》第二部結尾尼歐在現實世界用超能力擊敗來襲的烏賊、史密斯也能透過複製與電話傳輸到現實世界,那這個現實世界究竟是甚麼?為什麼虛擬世界的能力能夠作用到現實世界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假設在《駭客任務》世界中的邏輯思維是非常嚴謹與完整的,如果本片的設定不是一部「超級英雄」片,那麼尼歐如果真的是「凡胎肉體」的話,那就絕對不會有超能力的設定出現。

但第三部前半段基本上可以看到尼歐在現實世界開掛,面對數以萬計的烏賊襲擊,只要將手抬起就讓這些「機器」直接爆炸,有如「祭司」所預言一樣,「救世主」並非只能在母體當中才能發揮作用,但「祭司」身為一個程式,又怎麼能判斷虛擬世界的程式可以在現實世界中運行呢?除非它們都是「程式」,而且整個《駭客任務》的構成都要是「程式」才有可能做到。

烏賊群是整個母體世界用來對付人類最有效的工具

烏賊群是整個母體世界用來對付人類最有效的工具

其實片中所提供的線索非常的多,像是剛剛所提到的本片的核心理念、祭司的預言、史密斯的程式複製與取代等等。而比較直觀的對比就是尼歐在眼睛被史密斯弄瞎之後,居然可以開啟另類的感官系統,而這個系統其實就是它在虛擬世界中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是綠色代碼一樣,只是現實轉為金色版本而已。而當尼歐到了「現實世界」中機器所居住的城市,居然是覺得如同光一般存在,所有程式的匯集點等等線索,基本上就是在說明整個《駭客任務》就是一個巨大的虛擬世界。不論是「錫安」還是「母體」,它們只是為了整個系統所存在必要「程式」罷了。

這個反轉其實非常有意思,因為它根本上的讓我們無法區分真正的「現實」與「虛擬」的界線。從尼歐第一次醒來的時候,莫菲斯(Morpheus)對他的「坦白」就讓他在「現實與虛擬」中狠狠打上一巴掌,再加上之後賽佛(Cypher)的叛變,讓我們意識到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現實世界」這樣的現實,感覺(Feeling)似乎才是真實意義的「現實」,一但有我們無法接受的現實時,大部分的人可能選擇逃避而非面對。

而在尼歐展現出「超能力」的時候,就如同第一集那無法接受的「事實」一般,崔妮蒂(Trinity)也是直呼不可能,畢竟如果能在現實世界使用跟母體一樣的能力的話,那豈不代表他們所作的一切、或是他們所在意的一切,都與虛擬世界的程式一樣,都是沒有自由意識的,都是被設定好的呢?這時候賽佛對錫安的批判似乎開始有點意思,因為如果察覺到真相的崔妮蒂也選擇逃避的話,那與賽佛接受母體世界的安排是否有所矛盾,因為妳也是不想面對事實真相呀!

聰明的人(崔妮蒂)或許猜到了真相,但卻無法面對真相,於是選擇了「相信」,用「信念」支持尼歐。真相不僅僅是「救世主系統」是幫助母體升級的環節,更深層來說,整個《駭客任務》世界都只是一個虛擬系統下的運作。或許是模擬人類與機器帝國之間的共生關係、或許是紀載歷史的過往、抑或只是「真實世界」客廳中遊戲主機的一個遊戲。但不論如何,這裡真真切切只是虛擬,唯一真實的部分就是情感的流露、與信念之間的堅定。

這樣的虛擬現實分界的打破,也顛覆了觀眾的認知,究竟是看到這些線索選擇面對三部曲就是一個強大的虛擬世界之論,還是刻意將尼歐的超能力歸諸於「例外」,你會像電影一樣選擇「面對」還是「相信」。賽佛是真的叛變呢?還是早已看穿一切都是虛擬的呢?唯一的不同只是你要在哪個層次下的「虛擬」生存,是母體、還是錫安、還是處於觀影的我們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喬安納-avatar-img
2023/06/07
寫得真好!
末冰-avatar-img
2021/12/21
隔太久,前3集細節都快忘光了,應該趁此重溫一下就剛好接新的一集
CapsuleFilm-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21
我也是因為第四集要上,所以藉機重溫一下三部曲跟動畫
avatar-img
CapsuleFilm的沙龍
80會員
63內容數
解析電影的世界與個人對於電影語言的看法 比起電影心得分享,更貼近於影評的言論
CapsuleFil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4
史都華爬出水溝,上了車,開上道路,往北前進。太陽剛剛從他右邊的山丘升起,牠凝視眼前的廣闊大地,這條路看來漫長,但是天空明亮,牠認為自己的方向正確。這是《Stuart Little》的結局,也是《婚姻故事》的結局。
Thumbnail
2024/02/24
史都華爬出水溝,上了車,開上道路,往北前進。太陽剛剛從他右邊的山丘升起,牠凝視眼前的廣闊大地,這條路看來漫長,但是天空明亮,牠認為自己的方向正確。這是《Stuart Little》的結局,也是《婚姻故事》的結局。
Thumbnail
2023/09/30
每年有超過200萬以上的兒童被販賣,這些被販賣的兒童平均年齡只有3~7歲,大部分他們一天被迫要接客10~20人,當成性交易產品的時間長達10年之久(不論男女),而且當他們無法「再賺錢」或是其客戶喪失「新鮮感」時,他們會被二次販賣,而販賣的卻是他們的「器官」,以求利益最大化。這項「業務」每年的利潤可以
Thumbnail
2023/09/30
每年有超過200萬以上的兒童被販賣,這些被販賣的兒童平均年齡只有3~7歲,大部分他們一天被迫要接客10~20人,當成性交易產品的時間長達10年之久(不論男女),而且當他們無法「再賺錢」或是其客戶喪失「新鮮感」時,他們會被二次販賣,而販賣的卻是他們的「器官」,以求利益最大化。這項「業務」每年的利潤可以
Thumbnail
2023/07/01
從故事基本的結構、演員、對白、音樂、鏡頭都略為說明過後,我們來深入看看《去有風的地方》想要傳達的理念。其實乍看之下這部劇的名字很有趣,因為在表面上《去有風的地方》是指的許紅豆於雲苗村所療傷居住的民宿「有風小院」而來。
Thumbnail
2023/07/01
從故事基本的結構、演員、對白、音樂、鏡頭都略為說明過後,我們來深入看看《去有風的地方》想要傳達的理念。其實乍看之下這部劇的名字很有趣,因為在表面上《去有風的地方》是指的許紅豆於雲苗村所療傷居住的民宿「有風小院」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駭客任務》裡探討人類與程式,最後都繞回了一樣的主題:愛、希望與選擇,其實就是一種等差、一種分別心。人性因等差跟分別心才得以愛和選擇,固然虛擬科技以及前衛的視覺特效會隨著時代越來越進步,但最終圍繞著科技進步所展開的討論,終歸得回到千百年前就在討論的「人性本質」──是什麼讓人與 AI 有所區別?
Thumbnail
《駭客任務》裡探討人類與程式,最後都繞回了一樣的主題:愛、希望與選擇,其實就是一種等差、一種分別心。人性因等差跟分別心才得以愛和選擇,固然虛擬科技以及前衛的視覺特效會隨著時代越來越進步,但最終圍繞著科技進步所展開的討論,終歸得回到千百年前就在討論的「人性本質」──是什麼讓人與 AI 有所區別?
Thumbnail
  2021年年底,在Meta等公司大力提倡之下,出自尼爾.史蒂文森(Neal Town Stephenson)小說中的概念Metaverse的熱潮席捲全球。而一部同樣受到科幻小說啟發,並將背景建構在虛擬世界的經典電影,也在近二十年後重新回到大螢幕,那便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角《駭客任務》系列。
Thumbnail
  2021年年底,在Meta等公司大力提倡之下,出自尼爾.史蒂文森(Neal Town Stephenson)小說中的概念Metaverse的熱潮席捲全球。而一部同樣受到科幻小說啟發,並將背景建構在虛擬世界的經典電影,也在近二十年後重新回到大螢幕,那便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角《駭客任務》系列。
Thumbnail
在世界統一、機器人已取代世界上80%工作、處在疫情爆發的世代,被主人內維爾所拯救的機器人「哈絲蒂」,為了治療她的主人內維爾,展開了拯救內維爾、拯救人類種族的旅程。
Thumbnail
在世界統一、機器人已取代世界上80%工作、處在疫情爆發的世代,被主人內維爾所拯救的機器人「哈絲蒂」,為了治療她的主人內維爾,展開了拯救內維爾、拯救人類種族的旅程。
Thumbnail
我想時至今日,駭客任務的概念絕對比過往任何時候都好讓人理解了。但問題也就在這裡,現在大家都能夠理解駭客任務所想要挑戰的認知了,但世人還是渾渾噩噩的過著這個在母體中卻看似真實的「真實世界」,毫無掙扎的繼續過著自己認為自己應該過的生活。
Thumbnail
我想時至今日,駭客任務的概念絕對比過往任何時候都好讓人理解了。但問題也就在這裡,現在大家都能夠理解駭客任務所想要挑戰的認知了,但世人還是渾渾噩噩的過著這個在母體中卻看似真實的「真實世界」,毫無掙扎的繼續過著自己認為自己應該過的生活。
Thumbnail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Thumbnail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Thumbnail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Thumbnail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Thumbnail
但《駭客任務:復活》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它甚至讓續集電影重新定義,將原本的《駭客任務》故事核心,從探討個人的存在意義,拉到了對電影產業,以及商業操作對創作的批判;以另類的方式突破第四道牆,不論是戲裡戲外的表現皆相當出色,也讓我被拉娜華卓斯基推出續集的動機所說服。
Thumbnail
但《駭客任務:復活》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它甚至讓續集電影重新定義,將原本的《駭客任務》故事核心,從探討個人的存在意義,拉到了對電影產業,以及商業操作對創作的批判;以另類的方式突破第四道牆,不論是戲裡戲外的表現皆相當出色,也讓我被拉娜華卓斯基推出續集的動機所說服。
Thumbnail
駭客任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電影,它完整地描述了關於「Matrix(母體)」的世界觀,不僅僅只是用電影三部曲而已,還有《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集》中的九段不同動畫來部補完整個駭客任務的世界觀。
Thumbnail
駭客任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電影,它完整地描述了關於「Matrix(母體)」的世界觀,不僅僅只是用電影三部曲而已,還有《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集》中的九段不同動畫來部補完整個駭客任務的世界觀。
Thumbnail
待預告正式釋出的時候,雖然我第一時間看完了,卻有一種很不對的感覺。過了一段時間,仔細思考預告裡的每一個畫面,我想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了——《駭客任務:復活》其實就是《駭客任務》。這並不是說,從預告片看起來《駭客任務:復活》致敬、仿照了《駭客任務》的劇情而已;而是連隱喻、象徵、概念似乎都沒有任何進步。
Thumbnail
待預告正式釋出的時候,雖然我第一時間看完了,卻有一種很不對的感覺。過了一段時間,仔細思考預告裡的每一個畫面,我想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了——《駭客任務:復活》其實就是《駭客任務》。這並不是說,從預告片看起來《駭客任務:復活》致敬、仿照了《駭客任務》的劇情而已;而是連隱喻、象徵、概念似乎都沒有任何進步。
Thumbnail
反叛軍尋找救世主的過程,就如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之際發現“真命天子”的過程。當“救世主”帶領反叛軍打敗機器後,會成為重建的機器系統的下一代的執行人,並完成系統的更新和升級。他不僅是反叛者的救世主,也是機器系統的救世主。這與儒家社會朝代的週期性更替非常相似。
Thumbnail
反叛軍尋找救世主的過程,就如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之際發現“真命天子”的過程。當“救世主”帶領反叛軍打敗機器後,會成為重建的機器系統的下一代的執行人,並完成系統的更新和升級。他不僅是反叛者的救世主,也是機器系統的救世主。這與儒家社會朝代的週期性更替非常相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