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們記得的系列】我們所處的第七版Matrix--《駭客任務》系列

2023/03/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駭客任務》系列

  2021年年底,在Meta等公司大力提倡之下,出自尼爾.史蒂文森(Neal Town Stephenson)小說中的概念"Metaverse"的熱潮席捲全球。而一部同樣受到科幻小說啟發,並將背景建構在虛擬世界的經典電影,也在近二十年後重新回到大螢幕,那便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角《駭客任務》系列。
  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上映於網路遠不及現在普及的1999,當時還被稱為華卓斯基兄弟的拉里和安迪構思了這部領先時代的賽博龐克電影。除了以商業作品中較不多見的哲學討論主導故事核心之外,本作也整合了大量宗教、神祕學與電腦科學的語言和意象,構建出了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世界觀。同時,借助著當時的電腦特效、調色技術與特殊的鏡頭語言,建立了「綠色符號下落」與「子彈時間」等極具代表性的視覺標誌,除了令當時的觀眾驚嘆,也為後世科幻與動作電影帶來不少啟發。

更多的「史詩性」

  在首部曲上映並取得成功後,兩部續集的劇本完全重寫。並都被定檔於2003年上映。有別於成功地平衡了表演與深度的第一集,後續的兩部作品將重心更大程度地傾向了華麗的視覺表現與刺激的戰鬥場面。第二集中大量的打鬥與飛車追逐、第三集中錫安人們駕駛機器抵禦大軍,都大大壓縮了故事的思想性。雖然在表面上,第二集與第三集的確有成功地將鋪成的伏筆收回。但那些角色們發出的深刻探問,卻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延續與回應。原先關於「人的行動」與「人與命運之間的關係」這樣具普遍性的哲學議題在續集中被拉回到「尼歐會選崔妮蒂還是人類」、「錫安與機器國度的關係」這兩個具體的例子,以一種不具有普遍性的方式做了交代與處理。粗略地講,這兩部續集把原來的故事往一部史詩片的方向擴充,對於喜愛大敘事與大場面的觀眾而言或許不錯,但對於喜歡存在論主題的觀眾來說,這樣的劇情走向顯得有些脫離原意。
  但如果我們放下基於第一集而帶來的先入為主,重新以一部「史詩鉅作」的角度來評價「駭客任務三部曲」,它雖然沒達到人們原先期待的高度,卻不減損其商業上與文化上的影響力。也還是可以同意,後面的兩部續集的確在世界觀與故事上為系列帶來了更高的完整性,以至於兩位主創自己都認為不可能會再有續集,直到……
  終究還是有了續集。
我們必須給觀眾看機器人大戰,他們肯定想看

冒險中的妥協?妥協中的冒險?

  時隔多年,在懷舊熱潮與對於「已驗證的成功」更加依賴的商業模式下,本來被認為不可能有續作的駭客任務也出現了將要重啟或推出續集的消息。而事實上,這部時隔近二十年的系列新作,的確同時具備著重啟和續集的兩種意象。兩位主角以一種不太一樣的姿態重新出現,其他主要角色甚至更換了演員.導演也只剩下拉娜。整個故事裡裡外外都瀰漫著一種物是人非的氛圍。但在這個虛擬科技進一步席捲全球的時刻,手握《駭客任務》的華納又怎麼能讓這個機會溜走?於是,一部又新又舊、又重啟又延續的新《駭客任務》,來到了我們的眼前。
  不曉得多大程度上是故意的,第四部駭客任務在一部電影裡面再現了第一集與續集的斷裂。每位觀眾應該都會很強烈地感受到這部電影被切割成了風格迥異的兩個部分。在這個根據電影後續的說明能被理解為「發生在第七版Matrix」的故事裡,電影回頭探討了一些思辨性的概念,並採取了後現代的視角推進與解構。以一種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自我懷疑式地引用了網友們十多年來對駭客任務的詮釋與討論,甚至揶揄華納想要拍續集的事情。這一段對我來說非常有趣,雖然說不上是驚艷,但這樣的操作對我來說至少是一趟具有挑戰性的冒險。
  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安德森先生回到了「現實世界」,電影又再次開始了二三集展現的那種「收尾工作」。這一次,電影需要在更少的時間裡面應付二十年來積累的「回應需求」。而它們的解法是:用煽情的對照式回顧與相當生硬的解釋性對話來交代角色動機。一方面透過這種作法相當準確地上演了才剛在前半部分裡諷刺過的那種庸俗的當代娛樂,另一方面也讓它們得以在一個不嚴重破壞三部曲世界觀的前提下,成功地多塞了一部電影。
  我們能從電影後半部的表現看得出這部作品之中存在著的一種小心翼翼,這種「不冒險性」不免令期待已久的觀眾有些失望,但我們也不難設想為什麼明明前半部提出了一種具有發展潛力的有趣展開,最後卻還是選擇用這樣的方式表達。畢竟,我們才剛在2020年的《最後生還者part2》上,看見過一部「太勇於冒險」的經典作品可能會得到怎樣兩極化的評價。所以,拉娜的選擇是:打那些能夠回應需求的安全牌,但同時,我要對此進行諷刺與調侃。雖然說其中肯定有著許多妥協,但或許這已經是它們在這個二十年的經典IP上敢做的最大冒險。
這像不像是一種觸控螢幕的暗喻呢?

「經典」終究發生在現實世界

  科幻作品有一個難以逃脫的宿命,那就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對於已經有了新科技的新人類來說,那些科幻想像和視覺效果給人的驚奇感會大幅下降。我們常常需要以一種歷史的同理的角度去設想「這對當時的人來說有多新奇」,但這種想法就已經不是「第一手的新奇」了。建立在這種宿命,一部二十多年前發想的作品在今天要推出續作就會有很大的挑戰。新的《駭客任務》雖然不能說是最傑出的電影,但它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對於「經典故事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展」的創新想像。
  我們不一定會對拉娜的這份答卷感到滿意,但她至少成功地讓這樣的討論能直接鑲嵌在這樣經典的系列作品裡,讓未來的藝術評論家討論到駭客任務時,多少必須回應這樣的主題。而華納雖然明顯是想要炒冷飯賣一波情懷,但畢竟他們還是讓我們有機會用一個新的視角重新看看這個世界。就這一點來說,還是不得不心存感激。
  在那些後設諷刺與打破第四面牆的橋段裡面,網友對三部曲的討論乃至於「華納要求製作續集」這些話都被放進作品裡了,如此一來,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也就被等同於「第七版Matrix」包含進了這部經典。而同時是尼歐也是崔妮蒂的拉娜這次給出的答案是:我們不毀滅這個世界,我們要用這部作品,給世界帶來改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末梢閱讀筆記
末梢閱讀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