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哪裡不是魅他域:《駭客任務:復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從 1999 年《駭客任務》(The Matrix)到 2002 年《駭客任務:重裝上陣》(The Matrix Reloaded),再到 2003 年《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The Matrix Revolutions),二十年後重啟的《駭客任務:復活》之於之前的《駭客任務》系列,扮演的到底是怎樣的角色?

2021 年《駭客任務:復活》由拉娜華卓斯基獨力執導,電影開始時,基努李維飾演的湯瑪斯安德森好好地活在某個現實裡。在這裡,他是一個頂尖的遊戲設計師,因為「駭客任務」線上遊戲大獲成功,主管和母公司催促、緊盯著他設計續集的進度。討人厭的主管是遊戲中史密斯幹員的靈感來源,咖啡店巧遇的帥氣人妻是遊戲女主角「崔妮蒂」的原型。湯瑪斯因精神緊繃痛苦求助心理醫生,過程中一次次閃現似曾相識的畫面,他似乎為自己的作品走火入魔,混淆了現實與虛擬。

尼歐/湯瑪斯安德森、莫斐斯和崔妮蒂的記憶都消失了,他們以全新的身份活在母體中──此刻,有支小隊出動,要扳回應當有的秩序;一群熟悉卻陌生的人,重演無數次的段落,朝向彼個曾經存在且依然延展的世界⋯⋯。

raw-image

正在院線熱映的《蜘蛛人:無家日》以「多重宇宙」的宣稱,將前面幾集一網打盡,所有好人壞人共聚一堂開起大亂鬥派對,在宇宙支線的輻臻點上一起(在湯姆荷蘭所隸屬的宇宙裡)往前再走一點點。但《駭客任務:復活》牽連前面三集的方式,則是另一套邏輯。

對我來說,這次的《駭客任務:復活》並非準備日後進一步擴充出「《駭客任務》宇宙」,而是與之相反的,從後設的角度重新收束、或甚至可說重新終結這個系列。當然,在後設的位置上,每個終結恰恰是新的開啟。

電影裡那個近乎不懷好意、取消又構連一切的意象,讓人想起尼爾史蒂文森 1992 年的科幻小說《潰雪》(Snow Crash)。這部小說中展現了理性所肇致的兩個極端但同時存在的極權與自由社會,蔓延的混亂和暴力可以反推回是來自工具理性的影響,但當身處的一切景象都可以用「執行一個電腦程式(所獲得的介面)」來表示,而程式/語言事實上會全新格式化每個人/物件的腦,則我們所在的就是個一切相連結卻漂浮虛無的世界。

尼爾史蒂文森曾認為如「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這類詞彙太笨拙而無法盡其意,他創造了 avatar(虛擬化身,也是《阿凡達》片名)和 metaverse(小說中譯為「魅他域」,也是最近產業熱議的「元宇宙」)這兩個字。

raw-image

但儘管對這個想像(而後來竟然真的應驗)的世界多所批判,《潰雪》中的「魅他域」卻有種出了那裡就不復存在的魅力,如小說中對該時空之自述「咒語,一種有魔力的語言。⋯⋯今天人們已不相信有這種東西。除了在魅他域,一處可能還有魔法的地方。這城是由程式碼創造出來的虛擬結構,程式碼也是一種形式語言──電腦瞭解的語言,因此整個城可視為一個巨大的咒語,透過光纖網絡不斷將自身表現出來。⋯⋯這是個故事但也是個咒語,一部自我應驗的小說。」而這份「當一切都是假的,則置身其中必然全部為真」的拉扯,在史蒂文森的《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 Or, a Young Lady's Illustrated Primer)更為浸淫。

曾讓影迷沉醉於解謎解密的《駭客任務》三部曲,到了《駭客任務:復活》,那一切卻是被從更制高一層往下看的介面;大量插入的前三集畫面回顧、對經典段落的重演所造成的連串 déjà vu,並非要召喚影迷回憶,而是在抹消它們,或說是將其降維。

raw-image

藍藥丸和紅藥丸的選擇已無意義,因為以再後設一層出去的角度看,如果藍藥丸可以幫人深深植入所在的現實,則這段路程也將抵達足以破解這個現實的臨界;而紅藥丸的所謂覺醒,終究會意識到、然後卡在原本被設好的邊界,仍然是個現成的現實──藍紅藥丸只是 Möbius strip 的迴路入口,無所謂誰才平庸、而何者又是解藥。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全文劇照提供:華納影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1年年底,在Meta等公司大力提倡之下,出自尼爾.史蒂文森(Neal Town Stephenson)小說中的概念Metaverse的熱潮席捲全球。而一部同樣受到科幻小說啟發,並將背景建構在虛擬世界的經典電影,也在近二十年後重新回到大螢幕,那便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角《駭客任務》系列。
Thumbnail
  2021年年底,在Meta等公司大力提倡之下,出自尼爾.史蒂文森(Neal Town Stephenson)小說中的概念Metaverse的熱潮席捲全球。而一部同樣受到科幻小說啟發,並將背景建構在虛擬世界的經典電影,也在近二十年後重新回到大螢幕,那便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角《駭客任務》系列。
Thumbnail
我想時至今日,駭客任務的概念絕對比過往任何時候都好讓人理解了。但問題也就在這裡,現在大家都能夠理解駭客任務所想要挑戰的認知了,但世人還是渾渾噩噩的過著這個在母體中卻看似真實的「真實世界」,毫無掙扎的繼續過著自己認為自己應該過的生活。
Thumbnail
我想時至今日,駭客任務的概念絕對比過往任何時候都好讓人理解了。但問題也就在這裡,現在大家都能夠理解駭客任務所想要挑戰的認知了,但世人還是渾渾噩噩的過著這個在母體中卻看似真實的「真實世界」,毫無掙扎的繼續過著自己認為自己應該過的生活。
Thumbnail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Thumbnail
「任何人都可能是你,而我一直是任何人」史密斯對尼歐如是說,詭辯般的句子卻捕捉兩者互文的精妙,三部曲中身為彼此對立面的兩人成為了共生關係,沉浸虛擬世界的人們也將被定義自己的力量所控制;只要感覺對了,幻想就能成為現實,當虛擬和真實沒有了界線,信仰真實、尋找真實的事物將毫無意義,你若不再是以前的你、也不會
Thumbnail
你的 2022 年新年期望是什麼呢?對我來說,是要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我在 2021 年的最後一天完成了這篇「駭客任務NFT」文章,並在 2022 的新年假期分享,因為這個「駭客任務」就是一部關於選擇的電影。 活動尚未結束,加入 Neverlandseeker 的駭客任務 NFT 冒險旅程吧!
Thumbnail
你的 2022 年新年期望是什麼呢?對我來說,是要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我在 2021 年的最後一天完成了這篇「駭客任務NFT」文章,並在 2022 的新年假期分享,因為這個「駭客任務」就是一部關於選擇的電影。 活動尚未結束,加入 Neverlandseeker 的駭客任務 NFT 冒險旅程吧!
Thumbnail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Thumbnail
簡單地說,《駭客任務:復活》是一部「『關於』《駭客任務》三部曲的電影」,它用這個「關於」去跟三部曲本身進行互動。它既不是前傳、不是後續、也不是番外篇、也不是平行的彼個宇宙,而是:三部曲本身是有邊界的,指出這個邊界,就可以重新再把玩和凝視這個我們原本以為已經通透了的故事。
Thumbnail
《駭客任務》系列可以說是近代科幻片的教科書及作品,在那個時代下創建出來的世界觀,電影中對於網路、科技的探討,更別提富有哲學的啟發的角色曲線,這些都是《駭客任務》在當時所創下來的標竿,也成為後續類似電影的取材及致敬對象,因此當這個完美收尾的系列將再次推出新作時,我相信許多人都有很多疑問,而我擔心的反而
Thumbnail
《駭客任務》系列可以說是近代科幻片的教科書及作品,在那個時代下創建出來的世界觀,電影中對於網路、科技的探討,更別提富有哲學的啟發的角色曲線,這些都是《駭客任務》在當時所創下來的標竿,也成為後續類似電影的取材及致敬對象,因此當這個完美收尾的系列將再次推出新作時,我相信許多人都有很多疑問,而我擔心的反而
Thumbnail
但《駭客任務:復活》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它甚至讓續集電影重新定義,將原本的《駭客任務》故事核心,從探討個人的存在意義,拉到了對電影產業,以及商業操作對創作的批判;以另類的方式突破第四道牆,不論是戲裡戲外的表現皆相當出色,也讓我被拉娜華卓斯基推出續集的動機所說服。
Thumbnail
但《駭客任務:復活》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它甚至讓續集電影重新定義,將原本的《駭客任務》故事核心,從探討個人的存在意義,拉到了對電影產業,以及商業操作對創作的批判;以另類的方式突破第四道牆,不論是戲裡戲外的表現皆相當出色,也讓我被拉娜華卓斯基推出續集的動機所說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