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廳電影-蘇匯宇個展》所呈現的當代藝術騙局

更新於 2023/06/2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從尚未看到展場主視覺,在西側樓梯拾級而上時,就看到牆面上投影的顏色較準用的色卡。整個展覽幾乎都由數個基本色的最飽和、最原始色系組成,這體現在展間的牆壁粉刷和作品本身的顏色調配上,不斷呼應展覽論述裡對「三」的暗喻,除了三位一體的指涉以外,亦可以象徵三原色。
第一個展間是所有展間裡面最「美術館」的。以RGB三原色作為主軸色系,所有作品都以飽和的基本顏色呈現,主要為紅、黃、藍、綠這四色的組合。展間裡呈現了藝術家的蒐藏和往昔的錄像作品,試圖通過舊式錄影帶和映像管電視塑造懷舊氛圍。
《RGB/RYB NO.2,有氧舞蹈》在展場中央的小圓盤上,三個有氧運動教學錄影帶不斷在旋轉,分別為黃、紅、藍三色構成,配上一台傳統的映像管電視,不斷播著如方塊旋轉般的運動錄影帶畫面,以各自的主顏色作為識別方式。圓盤的配置相當耐人尋味,三個不斷自轉的物體和一台在原處不停播放宣傳畫面的電視機,形成令人頭暈目眩的反差。錄影帶裡的聲音變得難以聽聞,因隔壁的三頻道錄像刻意地將音量調高,運動教學影片顯得像背景音一般,不停自轉、重複、未曾停歇。
《迫切的我們系列 NO.1》
《迫切的我們系列 NO.1》是一個三頻道錄像,中間的螢幕為固定畫面,是其中一名受訪者的臉書特寫,固定為紅色調,左右兩邊時而在綠與藍之間切換,似乎是呼應藝術家對RGB/RYB的思考。錄像裡訪談了不同國家、不同性別、不同年紀的人對於成為過去獨裁者的想法。影像時而淡出成整片的素色,可聲音從未停止。位於兩側的喇叭播放兩個音軌的採訪錄音。
回扣到展覽主題,這個錄像通過在現代回首過去獨裁者的所作所為,來呼應在「三廳電影」盛行的過去,人們是如何鑽進瓊瑤編織的故事幻境中,從而逃脫暴虐的現實。
《會議室》
《梳化》
《後製》
其餘有三個小展間和最後一個大展間,順序上分別是《會議室》、《梳化》、《後製》,最後一個大展間是《攝影棚》,若沒有現場活動時,觀眾只能通過走廊間五月五日的紀錄影像捕捉到其全貌。
從會議室的腳本企劃,劇情撰寫,到梳化間為演員打理妝容,現場拍攝,最後在電腦前後製剛才的影像。這三個展間將拍片的過程濃縮、簡化,並且精緻地呈現給觀眾看,彷彿是Open House的工作室參觀,並把原本不可能存在於同一時間、地點的工作流程整合到一起。
這樣的安排的確是對於拍電影的一種解構,可卻顯得過於單純和扁平化。此展的特色為「互動式」的觀眾參與,以及能不定時看到現場工作人員和演員的工作過程,對於沒有相關知識和經驗的觀眾來說,想必是類似參觀動物園的新奇感受。
使我想到曾盛極一時的「人類動物園」(Human Zoo),1904年,美國密蘇里州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萬國博覽會」,其中日本人特別運來了8名來自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將他們放置於「人類動物園」展區中,供人觀賞(註一)。
所謂的「人類動物園」是西方強權在其殖民地中將原住民作為展示物來觀看、娛樂和教育的一種殘酷手段,不只日本人不把自己國內的原住民當人看,白種人也不把亞洲人和非洲人當作平等的人類,而是作為物件展示。
僅管《三廳電影》並不是在道德、政治、種族上具有如此重大毀滅性意義的非人道計畫,可仍令我感受到濃厚的觀看與被觀看的權力關係,以及被觀看者被當作物件的不適感和上對下關係。所謂「機構展覽計畫」有光鮮亮麗的論述,粉刷得平整的房間,彷彿觀眾在走廊上經過一扇扇窗戶時,只要往內眺望就能窺探一部電影的生成,甚至還能參與製作過程、素人也能成為演員,如此噱頭下這個展覽的真實面目被遮蔽得很好 — — 不仔細觀察就都不會發覺語言堆砌出的幻覺,在一場盛大的演出裡,矯飾出的「當代」。
誠如布列東批判寫實主義時所說的那樣:「藝術裡沒有思想,思想裡沒有藝術」,當我們把諸多當代藝術展覽的內核剖開時,會發現裡頭一片空白。
在「三廳電影」的概念掩飾下,彷彿只要在展覽裡放很多跟「三」有關的意符,論述就被完善了,就能成為一個好展覽,觀眾又完成一場當代藝術的美夢,所有人都樂見其成,循著蘇匯宇的名聲,僅管參觀時眼前只有四個空蕩蕩的房間,仍要說服自己,這是藝術家的意圖,這是當代藝術,走到展場最後的樓梯看到蘇匯宇的訪談影片,聽他說這整個展覽是一部「剪不完的長片」。
可我走出當代藝術館時仍覺得這一切透露著一股詭譎感。最終,我回過神來:這豈不是一場標榜著當代藝術旗幟的騙局?騙局並非壞事,也不是全然的貶義。所謂受騙的感覺發生在,當我們被告知了某件事,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的時候。
好比一踏進展覽,在幾張手繪分鏡稿的隔壁,有這麼一行文字:
這是一個電影展覽/展覽電影(Cinematic Exhibition/Exthibition Cinema),或者,是一個生産場域,從分鏡手稿、製片會議、甄選、排練、武術指導、排舞乃至拍攝現場,都將是觀衆在兩個半月展期間得以體驗的過程。「三廳電影」是一個變動中的展覽,變動中的電影,對應著瞬息萬變的歷史與世界。
根據論述中的英文原文,我把「Cinematic Exhibition/Exthibition Cinema」的關鍵字丟入學術期刊裡進行搜索,卻沒有任何研究直接引用過這兩個詞,只有在《展覽經驗》(exhibition Experience)這本書中有一個章節為「展覽作為電影」(Exhibition As Film)(註二),但裡頭僅是針對《夥伴》(Partners)這一展覽進行的分析和介紹,和蘇匯宇個展中的概念並無相關。可若以中文搜尋,則立刻可以找到董冰峰所撰之《展覽電影: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電影》這本書,裡頭有這麼一段對「展覽電影」的說明:
顧名思義,「展覽電影」(Cinema of Exhibition)指的是美術館中的電影。展覽電影既可以泛指一種區別於傳統電影工業之外的影像藝術形態,同時也可以指關於美術館中影像藝術展覽問題的範疇。前者指出展覽電影是關於影像藝術的藝術語言及其表現;後者則說明展覽電影也是包括一種關乎制度運作的、美術館策展的知識生產方式。(註三)
如此看來,蘇匯宇展覽論述中的英文翻譯應是有誤的。從這本書的內文來看,「展覽電影」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並且是針對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錄像作品的觀察、歸納,蘇匯宇的展覽挪用了中國的藝術現狀的論述,到台灣當代藝術的語境裡。蘇匯宇作為台灣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錄像藝術家之一,定是觀察到中國與台灣兩地當代藝術的發展相似之處及彼此的擴充和交流,才選擇用這一概念作為展覽的基石。
僅管如此,我認為所謂「美術館中的電影」有太多可以詮釋的空間,缺乏強而有力的理論基礎前提下,蘇匯宇和其策展團隊的作法反而停留在制度的翻玩,簡要地說,蘇匯宇大可直接公開招集一個電影製作團隊來完成這個最終的成品,可現在他把這個過程放入美術館中,這個做法其實與董冰峰對於展覽電影的定義不完全吻合,且董冰峰提出這一概念是為深化錄像藝術在美術館中的可能和創作層次,並非如蘇匯宇的做法——將電影完全從美術館中抽離,美術館成為過程、生產地,觀眾沒有看到作品,甚至觀眾自己成為了作品。
這個展覽主打的「觀眾參與」、「參與式藝術」,帶著為政府和官方機構服務的嫌疑,姑且不論只有極少數的觀眾能在展期內實際參與進作品的拍攝中,可即便撇除資源有限或個人意願的參與因素,我仍難以理解將生產過程搬進美術館的必要性,這好比一場曠日費時的劇組工作人員招募。「生產場域」被寫進論述裡,可這只是披著展覽外衣的電影拍攝計畫,最終卻選擇以一部完成的影片來作為成果時,「生產場域」便消失了,展覽也消失了,亦不存在所謂「電影展覽/展覽電影」的論述。蘇匯宇強調這是一個不斷變動、可以改裝的展覽,可若要把展覽復刻到不同場館裡頭,其實每個展覽都要經過重新改裝,所有空間配置都要再構思一遍,從這個脈絡下來看,「不斷變動」只是展覽本身的特性,而非專屬於《三廳電影》的特質。
說是「騙局」或許顯得武斷,可我始終認為這是當代藝術難以削除的弊病,當作品和計畫進入美術館的白盒子空間後就被賦予了「像藝術一樣」(artlike)(註四)的特性,從最初對現成物的挪用,到現在的當代藝術,我們對藝術的標準顯得寬鬆,且可說是沒有標準,於是企劃書和語言堆砌出的騙局便暢行無阻,蘇匯宇此次打著當代藝術的旗幟所經營的浩大工程,是對當代藝術實驗的形式操弄,並且是相當純熟的操弄,使得所有人都不自覺地配合演出,只為營造出一個完美的藝術計畫,沒有人發現思想在這裡蒸發了,兩個半月後,人去樓空,那部「充滿尖銳議題與地獄梗的政治喜劇」會在下一個場館播映,此種循環著實是一齣荒謬的喜劇。
《攝影棚》
《攝影棚》
《攝影棚》
《攝影棚》
註一:Arnaut, Karel. “The human zoo as (bad) intercultural performance.” (2011): 344–365.
註二:Bal, Mieke. “Exhibition as film.” Exhibition experiments (2007): 71–93.
註三:董冰峰,《展覽電影: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電影》,阿橋社文化,(2018)。
註四:Brian O' Doherty, “Inside the White Cube: The Ideology of the Gallery Spa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pp.70
avatar-img
18會員
58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從福利社出來,走往北美館的路上,耳機中不斷播放著「草東沒有派對」的專輯。在展場裡看到那句「這裡什麼都沒有」時,哀傷攫住了我。 或許只是超譯、或是陰雨連綿下的感嘆,可我覺得這整個展覽都透露著一股悲傷的氣息。像不小心探訪了誰的心之壁,那般動容和易碎。
走進展場,就像走進了藝術家的生命那樣,在棋盤上,觀眾也試圖跨越那道河,通過搜集而來的線索,嘗試著走到另一端,可這是「一種永恆的動作」,在不斷的跨越中,人抵達下一個目標,走過下一哩路,亙久的、名為「生命」的棋局尚在延續,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跨越的嘗試。
台灣第一代西畫家李石樵,擅長描繪人物、風景、甚至抽象繪畫,可他最鍾愛的仍是人物畫,認為只有人物畫才能傳達出最濃厚的情感。低調的他,歷經了台灣歷史上變動最大的一段時期。動盪時局使他對政府的期望在不知不覺間消退,而這些轉變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成為台灣美術史上珍貴的社會記錄。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超出建築》的理想,或許需要由非建築生產領域的一般民眾參與其中,一同感受生活中理所當然存在的建物,經過展覽的編排,是如何融洽地與生命產生連結。此展的藝術家不帶有高高在上的作態,反而是將生活的赤忱剖開,邀請觀眾一同踏於其上。
在李旭彬有意建構的這座肖像「墳場」中,這一趟趟往復的旅途,他以黑白底片攝影的媒介將「一路上的風景」大肆收進底片中,拍攝紀錄影片中所見之團隊跋山涉水的艱辛,在成品中被刻意忽略了,攝影的主觀性被吞噬,景色如博物館式地陳列,藍得清澈、藍得毫無情緒,在讚嘆其美妙的同時,卻不禁冷汗直流。
從福利社出來,走往北美館的路上,耳機中不斷播放著「草東沒有派對」的專輯。在展場裡看到那句「這裡什麼都沒有」時,哀傷攫住了我。 或許只是超譯、或是陰雨連綿下的感嘆,可我覺得這整個展覽都透露著一股悲傷的氣息。像不小心探訪了誰的心之壁,那般動容和易碎。
走進展場,就像走進了藝術家的生命那樣,在棋盤上,觀眾也試圖跨越那道河,通過搜集而來的線索,嘗試著走到另一端,可這是「一種永恆的動作」,在不斷的跨越中,人抵達下一個目標,走過下一哩路,亙久的、名為「生命」的棋局尚在延續,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跨越的嘗試。
台灣第一代西畫家李石樵,擅長描繪人物、風景、甚至抽象繪畫,可他最鍾愛的仍是人物畫,認為只有人物畫才能傳達出最濃厚的情感。低調的他,歷經了台灣歷史上變動最大的一段時期。動盪時局使他對政府的期望在不知不覺間消退,而這些轉變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成為台灣美術史上珍貴的社會記錄。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超出建築》的理想,或許需要由非建築生產領域的一般民眾參與其中,一同感受生活中理所當然存在的建物,經過展覽的編排,是如何融洽地與生命產生連結。此展的藝術家不帶有高高在上的作態,反而是將生活的赤忱剖開,邀請觀眾一同踏於其上。
在李旭彬有意建構的這座肖像「墳場」中,這一趟趟往復的旅途,他以黑白底片攝影的媒介將「一路上的風景」大肆收進底片中,拍攝紀錄影片中所見之團隊跋山涉水的艱辛,在成品中被刻意忽略了,攝影的主觀性被吞噬,景色如博物館式地陳列,藍得清澈、藍得毫無情緒,在讚嘆其美妙的同時,卻不禁冷汗直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書、喫茶店、共享空間,這三樣元素能擦出什麼火花來?如果到東京神保町的古書街一趟,你可能會大吃一驚;原來三效合一複合式經營,咖啡廳裡不但能邊看書邊放鬆,共享空間又有機會認識新的夥伴。 東京神保町這一帶集結了各式的二手書店,數量眾多而且不少都已經營百年以上了。各店家的主題不一,有的攻昭和時期⋯⋯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劇本」,想當然,我也不例外。 一直以來,我是那麼樣順利地照著我所安排好的劇本前進,昂首闊步於我光明的路途上,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我即將步入人生最顛峰、最璀璨那刻,故事情節卻朝著意料之外的方向發展,措手不及之餘,僅
Thumbnail
文、圖/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提供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持續建構社會影響力,專注深耕環境永續、多元包容與數位共好三大領域。為實踐數位共好,電通集團於去(2022)年開啟【永續之森 新世代數位公民計畫】旨在2030年之前,全球培育10萬名、台灣培植5,000名大專院校學生,成為具有正確道德觀念
Thumbnail
笑容也於是成為一種電影再現歷史的挑戰,這正是王童「臺灣三部曲」——《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的喜劇挑戰。如果說悲劇是要關心比我們悲慘的人,那麼,喜劇是否就是要關心比我們快樂的人?悲慘與快樂雖是兩極,然而喜劇真正聚焦所在,不在於快樂,而在於比我們還荒謬的人。
Thumbnail
【尋找小津】 ◎ 文・溫德斯 #電影台詞 我才明白為何我對東京的印象,在我看來像是夢遊者。  未曾有其他城市或其居民,讓我感到這麼熟悉和親密,在我專程去那裡之前早就如此,主要就是因為小津的電影。  這種親密性,才是我想要在東京找到的影像。或者也許我只是想要認同,或許我尋找的東西已蕩然無
Thumbnail
儘管基本架構類似,但《幻影》本身的情緒堆疊,卻不如《風聲》來得紮實,加上過於冗長的敘事,以及後半段極度刻意的主角光環,整體而言大概只能勉強給個三星評價,如果不是特別偏愛其中的演員,在進場前可以再考慮一下。
Thumbnail
#金鐘57 《花香》抱走迷你劇集三項大獎 聽三個女性溫柔又堅韌的告白致詞 《花香》可以說是在迷你劇集中大獲全勝,一次榮獲「最佳編劇獎」鄧依涵(兼導演)、「最佳女主角」林辰唏,以及「最佳女配角」程予希,三個人在台上的告白都溫柔又堅韌的不可思議......
Thumbnail
還沒看過村上春樹之前我挺討厭這個名字的,因為他幾乎被所有有在看日本文學的年輕人掛在嘴邊,像是流行用語一樣,很多剛認識不久的人都在侃侃而談《挪威的森林》或《遇見100%的女孩》。而那時太過年輕的我挺反骨的,討厭所有大眾討厭的事物,所以抗拒村上春樹的大部分小說。
Thumbnail
是為了趕在藝FUN券過期之前,趕快上兩廳院逛逛看有沒有有興趣的。然後就看到這齣〈之間〉。一齣改編自宮部美幸「三島屋奇異百物語」系列的劇作。高中時,有一陣子很愛宮部美幸,尤其是百物語,雖沒有全部讀過,但依稀記得是因為百物語而讓我認識宮部美幸,跟他的小說。所以其實是衝著這個而去的......
Thumbnail
R&B的節奏一拖一沓,把心跳、把生活的步伐都拖慢了,我們才發現自己身處的城市,是多麼的美麗,只是我們一直也忽略,一直也被蒙蔽。Ivy未必懂得法術,但她比我們早放下電話,往窗外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書、喫茶店、共享空間,這三樣元素能擦出什麼火花來?如果到東京神保町的古書街一趟,你可能會大吃一驚;原來三效合一複合式經營,咖啡廳裡不但能邊看書邊放鬆,共享空間又有機會認識新的夥伴。 東京神保町這一帶集結了各式的二手書店,數量眾多而且不少都已經營百年以上了。各店家的主題不一,有的攻昭和時期⋯⋯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劇本」,想當然,我也不例外。 一直以來,我是那麼樣順利地照著我所安排好的劇本前進,昂首闊步於我光明的路途上,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我即將步入人生最顛峰、最璀璨那刻,故事情節卻朝著意料之外的方向發展,措手不及之餘,僅
Thumbnail
文、圖/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提供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持續建構社會影響力,專注深耕環境永續、多元包容與數位共好三大領域。為實踐數位共好,電通集團於去(2022)年開啟【永續之森 新世代數位公民計畫】旨在2030年之前,全球培育10萬名、台灣培植5,000名大專院校學生,成為具有正確道德觀念
Thumbnail
笑容也於是成為一種電影再現歷史的挑戰,這正是王童「臺灣三部曲」——《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的喜劇挑戰。如果說悲劇是要關心比我們悲慘的人,那麼,喜劇是否就是要關心比我們快樂的人?悲慘與快樂雖是兩極,然而喜劇真正聚焦所在,不在於快樂,而在於比我們還荒謬的人。
Thumbnail
【尋找小津】 ◎ 文・溫德斯 #電影台詞 我才明白為何我對東京的印象,在我看來像是夢遊者。  未曾有其他城市或其居民,讓我感到這麼熟悉和親密,在我專程去那裡之前早就如此,主要就是因為小津的電影。  這種親密性,才是我想要在東京找到的影像。或者也許我只是想要認同,或許我尋找的東西已蕩然無
Thumbnail
儘管基本架構類似,但《幻影》本身的情緒堆疊,卻不如《風聲》來得紮實,加上過於冗長的敘事,以及後半段極度刻意的主角光環,整體而言大概只能勉強給個三星評價,如果不是特別偏愛其中的演員,在進場前可以再考慮一下。
Thumbnail
#金鐘57 《花香》抱走迷你劇集三項大獎 聽三個女性溫柔又堅韌的告白致詞 《花香》可以說是在迷你劇集中大獲全勝,一次榮獲「最佳編劇獎」鄧依涵(兼導演)、「最佳女主角」林辰唏,以及「最佳女配角」程予希,三個人在台上的告白都溫柔又堅韌的不可思議......
Thumbnail
還沒看過村上春樹之前我挺討厭這個名字的,因為他幾乎被所有有在看日本文學的年輕人掛在嘴邊,像是流行用語一樣,很多剛認識不久的人都在侃侃而談《挪威的森林》或《遇見100%的女孩》。而那時太過年輕的我挺反骨的,討厭所有大眾討厭的事物,所以抗拒村上春樹的大部分小說。
Thumbnail
是為了趕在藝FUN券過期之前,趕快上兩廳院逛逛看有沒有有興趣的。然後就看到這齣〈之間〉。一齣改編自宮部美幸「三島屋奇異百物語」系列的劇作。高中時,有一陣子很愛宮部美幸,尤其是百物語,雖沒有全部讀過,但依稀記得是因為百物語而讓我認識宮部美幸,跟他的小說。所以其實是衝著這個而去的......
Thumbnail
R&B的節奏一拖一沓,把心跳、把生活的步伐都拖慢了,我們才發現自己身處的城市,是多麼的美麗,只是我們一直也忽略,一直也被蒙蔽。Ivy未必懂得法術,但她比我們早放下電話,往窗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