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過世已兩年餘,不曾想,對父親的思念卻如涓涓細流般滲入我的生活。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並不緊密,相較於母親,我和父親之間的關係較為和緩,我也能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憐。或許就是因為這樣較為疏離的父女關係,才能讓我在父親過世時能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一肩扛起父親身後所涉及的一切事務,留給母親一個安靜的哀悼空間。然而,卻在今年過年前後,我在網上瘋狂地尋找著福州肉丸年糕的做法,並且設法還原那曾經熟悉的年味。
我們是福州人。父親早年笈赴台灣就讀大學,後因國共對立兩岸分裂,造成有家歸不得的景況。由於身處異鄉,對於家鄉的味道就格外的懷念,尤其是逢年過節,每逢佳節倍思親,父親就會設法在年夜飯的餐桌上還原兒時的團聚滋味,而福州肉丸年糕便是我們家過年時必備的滋味。肉丸年糕不同於台灣常見的的黃糖年糕,是用番薯粉和芋頭絲製成,由於製作的時候還需摻放些肥豬肉,故而名為「肉丸」。
「肉丸」是我兒時的記憶,是過年其間餐桌上的最愛。吃起來不若黃糖年糕般甜膩且粘牙,而是有一股芋頭的清香味和熟番薯粉的爽脆感。年糕切片下鍋油煎,將表面煎得焦黃,一口咬下去的脆響聲加上舌尖的清甜與滿口焦香,是我兒時的最愛,也是至今難以忘懷的味道。
福州人在台灣的人口不算多,因此吃食也算是小眾,平日也不易買到福州獨有的特色食品。平日在南門市場或可買到福州魚丸或是紅糟等福州特色,均因這類食品和台灣本地的閩南口味相近,很容易為大眾所接受,也不是過年才會有的應景食品。但是「肉丸」就很不同了,平日基本看不到,只有過年前才會在特定的店家中出售。記得小時候快過年的時候,父親會帶著我到金門街十普寺對面巷子裡的一間小作坊去買「肉丸」。依稀記得那小作坊的門面低矮,父親似要低頭躬身才能入內。裡面光線昏暗,我只記得裡面擺了好幾個多層竹架,每一層都有個大圓竹籮,竹籮上擺的就是一個個褐色的「肉丸」。
長大後不知為何,「肉丸」便逐漸淡出了我家的年夜餐桌,似乎在大學快畢業前的年夜飯就沒有看到「肉丸」的出現。當時也不怎麼想,好像就是有就吃,沒有也無所謂的樣子。但是自九四年移民到溫哥華後,漸漸地,小時候的味道不時就會浮上心頭。福州魚丸、燕皮餛飩、「肉丸」由於裡面都含有肉類,即使父母仍往返於台灣與溫哥華卻也是礙於規定不能攜帶的,因此這些吃食是移民後再也沒吃到過的滋味了,只能偶爾返台的時候淺嘗一番聊慰鄉愁,但是「肉丸」這個應景食品卻是移民二十多年再也沒有嘗過的了。
反正吃不到,也就斷了念想,前幾年也在網上搜尋過食譜與做法,但卻未果。既然找不到,那也就算了。然而今年過年前,我卻是瘋狂地想念這個味道,因此又上網去搜尋。這次或許是老天爺感受到了我的想念,竟然讓我找到了好幾個不同的食譜與 Youtube 視頻。我迫不及待的照著視頻裡的說明去尋找食材,嘗試製作。第一個做出來太軟、太濕,味道有些像,但是口感卻不像。因此我又照著另一個食譜又做了一次,這一次卻太硬了些。後來調整水量,又做了一個,這一次口感,味道都像了,但是仍然覺得似乎缺了點什麼。
缺了什麼?缺的是父親,父親不在了,去了他的下一個旅程了。到此我才意識到,我對父親的想念,想念父親的愛憐,想念父親的氣息,想念父親帶給我的味道。我一直以為我們父女間的情感是平淡的,是疏離的。我不知道的是,我對父親的思念是藏在心底很深很深的地方,我對父親的愛,是這麼隱微,隱微到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那份愛的存在。而這樣的思念,這樣的愛,卻是在父親過世兩年半之後偷偷浮上心頭。我對「肉丸」滋味的瘋狂想念,原來是對父親的想念。父親在的時候,我對「肉丸」雖然想念,但也不是非要找到不可,而今非要還原不可的味道,原來是我對父親的思念。我是用這樣的方式思念著、紀念著我的父親。
材料:
小芋頭去皮 500 克
紅糖 150 克
地瓜粉 150 克
肥肉 50克
醬油、五香粉、水 適量
做法:
1. 小芋頭去皮後切成絲
2. 加入水(約50克)紅糖和番薯粉搓揉至無乾粉且出粘液
3. 加入肥肉、醬油、五香粉或一點白芝麻揉勻
4. 水開後蒸50分鐘-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