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個暖呼呼的牛皮紙袋,就是幸福的滋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自己做的炸旗魚條
外公外婆是蘇州人,對生活有不能妥協的講究。再苦再窮,點心不能不吃。媽媽記得她小時候,外公替人做保負了債,有一天實在沒錢買點心,他就拿一顆蛋攤了張蛋皮,灑上白糖,切一切,全家分著吃。
有這樣的遺傳,媽媽也喜歡吃各種點心。所以,我很小就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有些自己買得到,有些自己買不了,還有一些得自己家裡做。
買得到的,是和平西路「國語日報」旁邊攤子的雞蛋糕,「國際學舍」門前老兵推車賣的高粱餅,瑞安街腳踏車店對面公園攤子的炸臭豆腐,和平東路新生南路附近巷口的蘿蔔絲餅。但凡口袋有一點點錢,恰好經過其中任何一個舖子,而又恰好不是吃得太飽,我一定會買一份。
臭豆腐得坐在攤子上現炸現吃,雞蛋糕、蘿蔔絲餅也最好現吃,涼了就不是那個意思,只好邊走邊吃。雞蛋糕好辦,兩口吞掉一個,剛走過兩條街,牛皮紙袋已經空了。然而剛煎好的蘿蔔絲餅內餡極燙,不能心急。先咬一個洞,嘬起嘴猛吹,逼出熱騰騰的蒸氣,再小口小口地吃。
高粱餅這個東西已經多少年沒有看到了。除了國際學舍門口老兵的攤子,也沒有在其他地方看到過。它長得像山東大餅,但揉麵用的是高粱麵粉。大餅圓墩墩、二指厚,我們多半是切半個回家分。入口甘甜,鬆軟耐嚼,吃起來隱約有一股薄荷樣的涼感。啊,那老兵若還活著,也快一百歲了吧。
再說自己買不了,得靠大人才吃得到的。
外公家常備一罐「萊陽桃酥」,小朋友一次只能吃一片甚至半片,外公總說吃多了「上火」。我的童年夢想之一,就是一口氣吃掉那罐桃酥。後來外公過世多年,我也長大了,去「萊陽桃酥」買了一整包,沏了一大杯茶準備開戰,結果才吃完一片,就覺得也很可以了。
小時候,媽媽下班回家,常會拎一個「福利麵包」或「世運麵包」的提袋,我們就知道有口福了。她帶回來的麵包經常這裡缺一角、那裡少一塊,原來是半路嘴饞,不及到家就先撕著吃了。媽媽說:外婆以前下班回家,也總是樂孜孜提一袋麵包。她會一面吃一面嘆息: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東西!還好來了台灣!
「牛力」現在叫做「台式馬卡龍」,我從小嗜此物,每家店配方不同,有脆有軟有大有小,「福利」的個頭最大,口感鬆軟,是「牛力」的絕品。「世運」的倫教糕是十分古風的糕點,半透明,彈牙帶微酸,一口咬下,斷面滿是發酵的孔洞。一定要趁還沒發餿馬上吃,放冰箱就硬掉了。「世運」的三明治是我小學校外教學「定番」的野餐內容,等到中午抵達目的地,從書包拿出來,三明治永遠都是壓扁了的。無所謂,壓扁了一樣好吃。
媽媽去菜場,偶爾會買一小包炸旗魚條給我們吃。酥酥的麵衣,甜甜的魚肉,世界上不可能有更好吃的東西了。然而那小小一撮,我和弟弟兩三下就吃光,總是意猶未盡,恨不能連吃三袋。媽媽卻從不多買,總是說馬上就要吃中飯,點心都吃飽了還吃什麼飯。長大之後,我買了油炸鍋,自己調麵糊,炸了一大盤旗魚條,配著啤酒吃。妻大贊美味,我卻覺得,還是小時候安東市場賣的比較好吃。
秋天小芋頭(芋艿)上市,看到就會買。洗淨盛一大鍋,電鍋蒸熟,趁熱剝皮,蘸白糖吃。黏黏糯糯的芋頭裹上糖粒,好吃死了。小時候一碟糖全家輪流蘸,吃到最後糖總是不夠。吃不完的芋頭冰起來,蘸蜂蜜也很美。小芋頭可做各種料理:蜜芋頭、燉雞、蔥燒、紅燒小排、燉肉......,我卻始終覺得,清蒸蘸白糖最好吃,那幾乎是我味覺記憶的原點。
我懷念小時候的點心,一個暖呼呼的牛皮紙袋,就是幸福的滋味。我也懷念那個還是小朋友的我,他的快樂,似乎總是觸手可及。
(寫給《小日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世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這不是咖哩,是生平第一次試做的紐奧良秋葵濃湯 gumbo 澆飯。我沒吃過原產地的版本,不知味道正不正確,但是非常好吃。醇厚濃郁,卻也十分爽口,想是湯底有大量蔬菜的緣故。口味層次豐富,香辛料後勁十足。
那天做了這樣的夢:我回到了世紀之交的台北,立刻明白我有機會重寫人生、改變歷史。然而我很快就茫然了:我該打電話給電視台,說九二一將有大地震,說將有一場叫SARS的瘟疫,然後還有一場更厲害的COVID-19?還是,我該設法警告福島核電廠小心海嘯?顯然,沒有人會理我。
今天有夢一樣的經歷。 若你問我,台灣近當代音樂史上最讓我牽掛的樂器是哪一件? 我會說:1986 年 陳明章 和 許景淳 為《戀戀風塵》錄製電影原聲帶,30 歲的阿章師用的那把台製木吉他。 今天我見到它了。不只,我還摸了它。不只,我還彈了它。 溫習一下,不朽的《戀戀風塵》:
一面吃一面看了 MOD 的《永遠的我們 Supernova 》,非常動人,然而好悲傷。又看了詩人洛夫的紀錄片《因為風的緣故》。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這不是咖哩,是生平第一次試做的紐奧良秋葵濃湯 gumbo 澆飯。我沒吃過原產地的版本,不知味道正不正確,但是非常好吃。醇厚濃郁,卻也十分爽口,想是湯底有大量蔬菜的緣故。口味層次豐富,香辛料後勁十足。
那天做了這樣的夢:我回到了世紀之交的台北,立刻明白我有機會重寫人生、改變歷史。然而我很快就茫然了:我該打電話給電視台,說九二一將有大地震,說將有一場叫SARS的瘟疫,然後還有一場更厲害的COVID-19?還是,我該設法警告福島核電廠小心海嘯?顯然,沒有人會理我。
今天有夢一樣的經歷。 若你問我,台灣近當代音樂史上最讓我牽掛的樂器是哪一件? 我會說:1986 年 陳明章 和 許景淳 為《戀戀風塵》錄製電影原聲帶,30 歲的阿章師用的那把台製木吉他。 今天我見到它了。不只,我還摸了它。不只,我還彈了它。 溫習一下,不朽的《戀戀風塵》:
一面吃一面看了 MOD 的《永遠的我們 Supernova 》,非常動人,然而好悲傷。又看了詩人洛夫的紀錄片《因為風的緣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我從小就喜歡吃粽子,從阿嬤綁的月桃肉粽,到外婆做的冰涼沾蜂蜜糖漿、柔軟香甜的鹼粽。到了台南唸書才發現原來不是每家每戶都吃月桃粽,當時在學校附近慶中街相當有名的楊哥楊嫂肉粽,月桃粽居然只是其中一個品項,而且還不配擁有完整的葷食內餡,只是包花生糯米的菜粽。吃到市面上再怎麼好吃的水煮粽,還是會略感惋惜
Thumbnail
雙胞胎和傳統甜甜圈是我很喜歡的油炸麵點,既便宜又有飽足感,嘴饞時,吃上一個就能感覺幸福滿滿。福壽街芋頭餅甜甜圈,提供雙胞胎、芝麻球、甜甜圈、芋頭餅、麵煎粿等多種美味小吃。
Thumbnail
原來浇花好治癒,淋完整個院子就是一個體力活 難怪大家都用空瓶子收集水,真的需要用很多水 腳踩在柔軟的草上好舒服,喜歡那個味道 雖然院子不大但在自己的院子裡還是挺舒服的 我終於可以從院子採摘新鮮薄荷和迷迭香做cocktail了,以後還可以摘菜和摘水果 美美的 看著菜苗一天天長大就是賞心樂事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Thumbnail
天冷的時候,我喜歡煮酒釀湯圓,一鍋水燒開下芝麻與花生湯圓,另一鍋挖幾杓酒釀,加些水,緩緩攪拌,擺點冰糖,差不多時,加蛋花輕輕拌勻,然後關火放置一下。煮好的芝麻、花生湯圓撈起放置碗中,淋上酒釀蛋花,小口小口品嘗酸甜酒釀入口的香氣,融合流出的芝麻餡、花生餡,母女三人一起吃,是幸福的味道。 最近讀了一本
Thumbnail
這一次行腳素食要跟大家分享我從小吃到大的銅板價傳統點心。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我從小就喜歡吃粽子,從阿嬤綁的月桃肉粽,到外婆做的冰涼沾蜂蜜糖漿、柔軟香甜的鹼粽。到了台南唸書才發現原來不是每家每戶都吃月桃粽,當時在學校附近慶中街相當有名的楊哥楊嫂肉粽,月桃粽居然只是其中一個品項,而且還不配擁有完整的葷食內餡,只是包花生糯米的菜粽。吃到市面上再怎麼好吃的水煮粽,還是會略感惋惜
Thumbnail
雙胞胎和傳統甜甜圈是我很喜歡的油炸麵點,既便宜又有飽足感,嘴饞時,吃上一個就能感覺幸福滿滿。福壽街芋頭餅甜甜圈,提供雙胞胎、芝麻球、甜甜圈、芋頭餅、麵煎粿等多種美味小吃。
Thumbnail
原來浇花好治癒,淋完整個院子就是一個體力活 難怪大家都用空瓶子收集水,真的需要用很多水 腳踩在柔軟的草上好舒服,喜歡那個味道 雖然院子不大但在自己的院子裡還是挺舒服的 我終於可以從院子採摘新鮮薄荷和迷迭香做cocktail了,以後還可以摘菜和摘水果 美美的 看著菜苗一天天長大就是賞心樂事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Thumbnail
天冷的時候,我喜歡煮酒釀湯圓,一鍋水燒開下芝麻與花生湯圓,另一鍋挖幾杓酒釀,加些水,緩緩攪拌,擺點冰糖,差不多時,加蛋花輕輕拌勻,然後關火放置一下。煮好的芝麻、花生湯圓撈起放置碗中,淋上酒釀蛋花,小口小口品嘗酸甜酒釀入口的香氣,融合流出的芝麻餡、花生餡,母女三人一起吃,是幸福的味道。 最近讀了一本
Thumbnail
這一次行腳素食要跟大家分享我從小吃到大的銅板價傳統點心。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