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書》是改編自小說的電視劇,原著是在距今八年前(2012)出版,時隔這麼多年翻拍,想必會存在一些差異。雖然之前有零星提過幾次,不過東說一句西說一句的也有點凌亂,還是獨立開篇來聊聊吧!
那由於我是劇版《枕上書》入坑的,觀點可能會更偏向電視劇。若各位仙友看完後有不同想法,也歡迎留言或 mail 給我,無論你是喜歡小說、電視劇,又或者兩個都愛,都非常期待聽到你的回饋喔!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主要角色
東鳳兩位主角在劇版最大的改變,就是性格都變得溫柔許多,沒有原著那麼強勢。但我並不覺得這 OOC,因為他們的主要性格仍是貼近原著的。像鳳九戲弄人時的歡脫、承擔女君的端莊、面對東華的糊塗;東華閱盡滄桑的淡然、耍人時的腹黑、在鳳九面前像個孩子的反差個性……
這些都是原著賦予他們的靈魂,劇版也有確實延續下來,只是又在這基調上增添了層次,呈現出另一種模樣的東鳳而已。
那究竟電視劇和小說有何不同,以下我就分項來一一聊聊。
▸ 鳳九|瀟灑果決 v.s. 敏感多思
原著中,鳳九是推動劇情的主視角,所以我們從頭到尾都可以跟著她經歷一切。可以體會她對東華是如何愛得執著,又是如何被傷得放手。尤其在阿蘭若之夢中,她屢次與蘇陌葉或息澤(實際上是東華)談到東華時的黯然,更是相當令人難受。
然而電視劇勢必無法直接表露出鳳九的心聲,得靠演員將情緒帶出來,但劇情的改編和導演的導戲習慣又大幅弱化了鳳九的亮點,導致劇版鳳九顯得薄弱很多。
(這部分有在劇情錯誤篇詳細討論過,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看。)
可若單論劇情對角色性格的影響,我覺得劇版的鋪陳還是不錯的!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透過凡間刻骨銘心的報恩,讓不諳世事的鳳九得以成長、變得懂事。
正因見到眾人因她打亂歷劫而受傷,她才會明白自己的任性會帶來多少麻煩;
正因經歷了愛而不得的痛苦,她才更懂得阿蘭若被沉曄拋棄的痛,會為她落淚、替她不值;
正因在追著帝君的路上弄得遍體鱗傷,她才會理解緣分終究無法強求,因而選擇放手。
這種透過前後反差帶來的張力,我覺得是小說較為缺乏的。畢竟小說中,我們是直接看到成長後的鳳九,過去那個天真嬌縱的女孩只出現在回憶裡,自然比較難感覺到她的成長線。

再來就是因應「鳳九在阿蘭若之夢記得東華」的改編,衍伸出的差異。
小說中,鳳九並不曉得息澤就是東華,因此在和息澤相處上顯得非常遲鈍(就算接吻了兩次,卻到圓房前才意識到自己喜歡他);並在知道自己喜歡他後,對他的情感表現相當主動(會在息澤吃醋時親他、圓房後認為他是自己的人)。
會有這些反應,都是源於鳳九沒把東華的印象套用在息澤身上,所以她的情感不會被他的身分或過往的記憶干涉,只會認為自己是愛上了另一個人。
那這算是移情別戀嗎?其實我不認為。
還記得鳳九被雪獅打傷回到青丘後,曾跟謝孤栦說過這麼一段話嗎:
「雖然他無論什麼樣我都很喜歡,但比之他那樣尊崇地高高在上,要我希望的話,我卻寧願他不要那麼好。」
「我希望他沒有住在太晨宮,不是帝君,這樣就只有我一個人看到他的好,只有我一個人喜歡他。」
東華變成息澤而鳳九再次愛上他,無疑便印證了她所說的:無論東華是什麼身分,只要他是他,她就會看見他的好並愛上他。
所以我認為小說的劇情也寫得不錯!前後呼應使作品更具連貫性,同時也讓鳳九因東華竄改記憶而下凡,有了直接的因果關係。

若說小說是用一個強烈的轉折(東華竄改鳳九記憶)去鋪陳大婚的分別;那劇版就是用許多細碎的劇情,綿延出最後的誤會。
當鳳九知道息澤就是東華,她從前的自卑便會持續作用在感情上。從小狐狸被拋下的心傷、凡間屢次問王君是不是相信自己、重逢後一直認為東華在騙她、老是覺得自己在作夢……
這一次次的恍然,都暗示鳳九對東華缺乏信任,加上她對姬蘅的心結又從未被解開。在如此不穩定的狀況下又碰上東華缺席婚宴,就像負重累累的駱駝被壓上最後一根稻草,將她徹底擊潰。
相較於小說,劇版更著重於鳳九敏感的情感轉折,張力肯定偏弱,可就紮實度而言,我還是認為劇版是更完善的。

總體而言,我覺得小說鳳九的性格比較瀟灑、果決,會在沉曄醉酒時動手劈暈他;聽到小燕說可以佔他便宜時,直接叫他滾。總是自信於容貌,也總對自己的腦補深信不疑。
反觀劇版鳳九就變得溫柔許多。會在沉曄醉酒時照顧他、陌少傷懷時給他安慰、東華受傷時扶他到一旁坐著,還有女兒節會摸摸東華的頭帶他逛市集、圓房後跑去做紫薯餅等。
電視劇放大了鳳九個性上「柔」的那一面,削弱了瀟灑的特質。雖然堅毅性格被弱化這點確實可惜,可若單論劇情脈絡和角色氛圍,我還是更偏好劇版的溫和鳳九一些。
▸ 東華|霸氣強勢 v.s. 霸道可愛
跟鳳九比起來,劇版東華就要比小說強化很多。畢竟小說鮮少有東華的主觀描述,本就不太容易使人共情;而電視劇加上演員的表演後,東華一角就變得更加立體。
冷漠、威嚴、毒舌、不要臉,這些是東華被原著賦予的靈魂,無論小說還是電視劇,東華最主要的個性其實沒有太大差異。只不過小說從頭到尾都把他倨傲的一面放得很大,撒嬌、溫柔等偏「柔」的性格則相對薄弱。
至於電視劇進展到東鳳互明心意後,就明顯削弱了他的強勢性格,增添了許多溫柔、浪漫、可愛進來。

和鳳九類似,小說裡的東華要比劇版更加俐落,狠勁一來便不會留任何情面。吃醋時會直接把小燕打下樓梯;聽到姬蘅想隨侍會毫不留情斬斷她的念想。同時他也無比自信跟倨傲,意識到自己喜歡鳳九時,會歸咎於自己的眼光好;吃沉曄醋的時候,會問她沉曄哪裡比他好。
如此強勢的個性導致小說東華很難去體察鳳九的情緒,幾乎都是用最結果導向、不怎麼講道理的方法行事。
因此在阿蘭若之夢裡,他會用息澤的身分跟她相處、相愛甚至圓房;出夢後,他會修改鳳九的記憶去換取兩人感情的穩定;面對妙義慧明境的坍塌,他會選擇調伏而非徹底淨化。
以上種種都強調了小說東華不顧後果的作風,可這不代表他對鳳九的愛不深,就如同重霖在青雲殿所說:他只是用他的方法,護著他們淺薄的緣分而已。

至於劇版東華除了保留天地共主威嚴的那一面外,其他地方都要比小說溫和。即便戲弄人,也會把握分寸;就算嘴巴毒,臉上依然帶著笑意。除非踩到他的地雷,否則他幾乎不會拿出氣勢威壓別人。
而在跟鳳九相處上,電視劇更把他熱情的一面強化很多。不再只有原本的霸氣,更多了很多柔情和可愛。從圓房後會依依不捨地撒嬌、出夢後會牽著鳳九去種四季樹、回太晨宮後會變成望妻石……這些細節使劇版東華相愛前後的反差更加顯著。
除此之外,劇版東華還有個最不同之處,那就是愧疚。電視劇裡,東華對鳳九受的傷存著強烈的愧疚感,以至於他對「保護鳳九」有了很大的心結,他甚至可以為了保護她,不惜隱瞞自己即將羽化一事。
這種愧疚心理明顯是小說較沒鋪陳到的,所以小說才總讓人感覺鳳九對東華的感情,要比東華對鳳九深很多。
(畢竟小說要鋪梗,將東華的深情集中至結尾揭開才更有張力,只是這樣一來,就很難感覺到他對鳳九的愛意。)
▌劇情安排
聊完角色,再來就要討論劇情差異了。由於劇版有改編的部分還不少,這裡僅討論大設定的改編,如果想看細節,可以去看看之前的劇情分析文喔!
▸ 凡間
凡間劇情電視劇做了大幅的更動,基本上除了連貫後續的主要設定外(如葉青緹之死),其他都是完全嶄新的故事。
我猜劇本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鳳九下凡成為陳貴人的劇情已經在《十里桃花》演過一次,《枕上書》再演一次難免有些不妥。
但就像我不曉得吐槽過幾次的,劇版改編的凡間劇情真的既拖戲又沒有亮點。節奏瑣碎不說,內容又非常狗血,頂多只有憨憨王君宋玄仁與小九的情劫還稍微能看。

(微博|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
至於小說的凡間劇情其實著墨不多,大多是在葉青緹重生為仙後,以他回憶過往的角度來描述。
我還滿喜歡鳳九被賜給葉青緹為妾後,她直接向他坦白神仙身分,還會跟他聊仙界瑣事的劇情。在鳳九天南地北抱怨自己造情劫造得多辛苦時,葉青緹總會在一旁,邊喝酒邊笑笑地聽她說話。
雖然這些篇幅不多,卻側寫出了鳳九的爽朗心性和葉青緹的一片深情,也為他替鳳九擋刀而死做了個簡單鋪陳。
只是如此匆匆帶過的描寫,難免會弱化鳳九的成長線,很難從有限篇幅中感覺到她為何下凡後會成長那麼多。
▸ 阿蘭若之夢
劇版的阿蘭若之夢在主設定上就跟小說存在差異,比如鳳九元神跑到阿蘭若身上後,劇版鳳九是完全失憶(連人都記不起來),小說則只喪失了外貌記憶(對人的記憶仍然保存);沉曄造夢復活阿蘭若的部分,劇版是每次阿蘭若死後,沉曄以琉璃盞蒐集元神,如此循環往復兩百年,小說則是沉曄先在夢中塑造出阿蘭若的身軀,再慢慢集齊她的魂魄。
而且鳳九取代阿蘭若後,劇版沉曄很快就發現這一世的阿蘭若有所不同;小說則直到東華卸除修正術,沉曄才察覺阿蘭若的身分有假。
撇除劇版刪減太多的問題,我認為電視劇的設定是更合理的。小說中,鳳九由於喪失外貌記憶而沒發現息澤是東華這點,我始終覺得很突兀。
她清楚記得東華跟姬蘅的過往、頻婆果被換走這些事,卻從未懷疑過和東華同樣紫衫銀髮、身帶白檀香的息澤有問題,其實非常不合理。
紫衫銀髮是東華帝君最明顯的外貌特色,就算從未見過帝君本人,只要能從書上讀到相關的「知識」,從沒見過帝君的人也多少會猜出他的身分才對。
同理,若鳳九存在這樣的知識,就不該不懷疑息澤有問題。更何況鳳九對東華的一切那麼熟悉,單單喪失物象記憶就能使她完全認不出來,老實說是有點牽強的。
不過沉曄造夢復活阿蘭若的部分,我就覺得兩個版本各有優勢。
小說裡鳳九有故意用阿蘭若的身分演戲,所以沉曄會沒察覺異狀很正常,加上小說原本就把夢裡的阿蘭若設定成軀殼,沉曄會對她冷漠也有一個解釋;
劇版則因應夢境設定改變,使得沉曄有發覺這一世的阿蘭若有所不同,而且他醉酒後還會對著鳳九發脾氣。這在邏輯上也說得通,甚至還更強化了沉曄的癡。

(微博|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
▸ 星光結界
關於星光結界這段改編,先前也提過我是偏好劇版,因為我認為劇版更貼近東鳳用一己之力與天命相抗的主軸。但我並不認為小說寫得不好,相反地,我覺得小說用那種方式收尾才更合適。

電視劇跟小說製作上最大的差異,就在於電視劇可以一部一部獨立進行,就算要做大幅度改編也沒問題。畢竟對製作商而言,想辦法把這部戲做到豐富、精彩、吸引觀眾當然最為要緊。
像《十里桃花》就大幅改寫了東鳳的故事,雖然原著粉看了可能會覺得 OOC,但就事實面而言,這的確吸引了大量的目光。想當年有多少人是為了東鳳點進《十里桃花》的?連我當初也是喜歡鳳九勝過白淺 XD。
因此劇版《枕上書》才會把原先張力較弱的劇情通通強化:凡間加入了聶初寅盜取鎖魂玉、阿蘭若之夢加入了緲落奪紅氣、星光結界加入了東鳳緲落對峙……
這些改編都是為了幫助電視劇跑出好成績。不然若按小說劇情走,鳳九衝進來只用一劍就協助東華解決了緲落,看起來不免有點虎頭蛇尾。

(微博|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
反觀小說從製作考量就與電視劇不同,小說會更重視故事要環環相扣(尤其是系列作),可能第一部埋下的梗會由第二部解釋,第二部留下的謎團會留待第三部解決,這樣邊享受故事、邊尋找彩蛋正是讀小說有趣的地方。
因此小說結局是由白淺夜華合力破除星光結界,墨淵再拿半個崑崙墟盛裝濁息。如此既連貫了前作《十里桃花》,又為《枕上書》畫下句點,也埋下了續作《菩提劫》的伏筆,一舉數得。
即便《菩提劫》的故事尚未公諸於世,可我相信等《菩提劫》出版後再回過頭看《枕上書》,一定又會有不同的感覺,而這就是系列小說能帶來的醍醐味。
▌總結
我在看劇版《枕上書》前,並未接觸過三生三世系列,為了理解這故事的全貌,我在這半年陸續補齊了小說的《枕上書》與《步生蓮》。雖還遠遠稱不上原著粉,但我想還是多少具備剖析這部作品的資格。
我之所以書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證明到底哪個版本最好、哪個版本差,只單純想從不同面向,將這部作品分析得更加透徹。
對我而言,小說也好,電視劇也罷,那都是《枕上書》的一個面貌,即便擁有類似的靈魂、存在些許的差異,卻同樣精彩動人。
我始終相信「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喜好、關注點都不同,對一部作品自然有不同的解讀。喜歡自己喜歡的,也尊重別人喜歡的權利,就很足夠了。
我真的非常喜歡《枕上書》,喜歡唐七筆下的東鳳,也喜歡電視劇裡的東鳳。我覺得他們都生活在他們的世界裡,同樣快樂幸福、同樣精彩燦爛,沒有誰好誰壞。
這篇文章僅是想記錄這兩個故事的異同之處,寫下自己的理解,將我心中的「哈姆雷特」分享給大家。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