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裂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年,曾經樂於從自己的社群裡破千百的通知裡,瀏覽一個又一個陌生的社群帳號。黑色的夜間模式介面,讓瀏覽像是一場深夜的城市野遊,開著汽車無視號誌地飛駛穿梭在街道間,身體突在天窗之外,對著空氣胡亂比手畫腳;帳號的公開與不公開,如同看進一幢幢明暗的大樓,有時候能看見透著光的窗戶裡有人正在做些什麼。
然後,按下追蹤,傳達一種極低限度的忠誠與信任,就像是對著那些大樓若有似無地揮手一樣。
一零年的世代,顯得紛亂卻又有證據。
「網友」這個詞似乎已經留給媒體們粗糙地使用了,我們更常為他們註記來處:FB認識的、交友軟體聊到的、IG 互相追蹤好一陣子的,就如同我們自我介紹:噢我是台北人、我是高雄人。我是從 IG 來的人。然而 IG 究竟是哪裡?或許是一個難以理清距離的神秘之地,有時相隔無數片海及島嶼,有時僅僅是隔壁棟樓,甚至狹窄如攀過窗戶便能坐進對方房間。
社群是不是一場微縮?把那些人際間最初始的困難變得異常細小......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陳繁齊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754會員
14內容數
陳繁齊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繁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城市又把聖誕樹點起來了,大樓前面一座,廣場上也一座,某一年在課堂上不過學了很些許資本主義的概念,就再也不能把這些節日平和地與浪漫連在一起,商人把戲之類的說法如云。浪漫逐漸淡解之後,節日就慢慢變成了一條僅僅是必得經過的長廊⋯⋯
想到這裡,想起日常各式「我們認識N年了」的說法,突然地覺得有些懷疑。認識終究是需要持續發生的。打開手機,社群軟體成日在問你,你認不認識他?動態如一條輸送帶般輪番送到面前:有些人結婚了、有人剪髮、有人轉職,那麼,這樣你還認識他嗎?
有人開玩笑說,這應該是最適合整形的時機吧,因為我們無論在哪裡都得戴著口罩,就像是暫時失去原本的臉孔一樣,那麼時間一長,大家都會忘記你舊的模樣吧,自然也就不會有人發現你去整形。就如同昨日隨手瀏覽起兩年前的舊照片...
想起第一次聽到陳的歌是在高中社團的迎新茶會裡,燙著大波浪的學姊在講台上自彈自唱。那是夏末的早晨,所有未知的事物都像蟬鳴一樣盛開。後來聽了原曲才發現學姊的聲音厚實許多,學姊唱完副歌的最後一句「小心不跌入你流失的回憶」時...
我瞇著眼睛看煙霧,看他們翹著腳在那抽著,大概五分鐘,像一只慢慢燒起來的花瓶。他們問,你要試一口嗎。我接了,才明白苦澀和粉紅色是怎麼樣都沒辦法搭在一起......
忘記是哪一年,我沒什麼猶豫地就把高中制服放進回收箱,回過神來,收納著舊衣的那層櫃裡僅剩下一條不明所以的深色制服褲,原本有著不太明顯的直條紋襯衫早不見蹤影。 在大學制服日,有人會問你你是什麼高中的?你就得機械式地回答一些不會有人真的記得的答案,回答久了會發現那問題比「你是哪裡人?」還要來得粗淺...
城市又把聖誕樹點起來了,大樓前面一座,廣場上也一座,某一年在課堂上不過學了很些許資本主義的概念,就再也不能把這些節日平和地與浪漫連在一起,商人把戲之類的說法如云。浪漫逐漸淡解之後,節日就慢慢變成了一條僅僅是必得經過的長廊⋯⋯
想到這裡,想起日常各式「我們認識N年了」的說法,突然地覺得有些懷疑。認識終究是需要持續發生的。打開手機,社群軟體成日在問你,你認不認識他?動態如一條輸送帶般輪番送到面前:有些人結婚了、有人剪髮、有人轉職,那麼,這樣你還認識他嗎?
有人開玩笑說,這應該是最適合整形的時機吧,因為我們無論在哪裡都得戴著口罩,就像是暫時失去原本的臉孔一樣,那麼時間一長,大家都會忘記你舊的模樣吧,自然也就不會有人發現你去整形。就如同昨日隨手瀏覽起兩年前的舊照片...
想起第一次聽到陳的歌是在高中社團的迎新茶會裡,燙著大波浪的學姊在講台上自彈自唱。那是夏末的早晨,所有未知的事物都像蟬鳴一樣盛開。後來聽了原曲才發現學姊的聲音厚實許多,學姊唱完副歌的最後一句「小心不跌入你流失的回憶」時...
我瞇著眼睛看煙霧,看他們翹著腳在那抽著,大概五分鐘,像一只慢慢燒起來的花瓶。他們問,你要試一口嗎。我接了,才明白苦澀和粉紅色是怎麼樣都沒辦法搭在一起......
忘記是哪一年,我沒什麼猶豫地就把高中制服放進回收箱,回過神來,收納著舊衣的那層櫃裡僅剩下一條不明所以的深色制服褲,原本有著不太明顯的直條紋襯衫早不見蹤影。 在大學制服日,有人會問你你是什麼高中的?你就得機械式地回答一些不會有人真的記得的答案,回答久了會發現那問題比「你是哪裡人?」還要來得粗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一章:洪水初至 天剛破曉,濃重的烏雲籠罩著整片大地,雨水像決堤的洪流般傾瀉而下。明影站在河堤上,目睹河水的暴漲吞沒田野,村莊的屋頂一片片被激流淹沒。他感到一陣無力,握緊拳頭低聲呢喃:「怎麼會變成這樣?」 遠處傳來了急促的呼救聲,他匆忙奔向聲音的源頭,看見一位年輕母親正緊抱著孩子站在淹水的橋上。
Thumbnail
如果你最喜歡的陶器破了,你會怎麼辦?是否感到很捨不得呢?在日本,有一種專門修復破損陶器的傳統工藝,稱為「金繼」(Kintsugi)。這項工藝利用天然漆來黏合並修復破裂的陶瓷、漆器等物品。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種獨特的工藝,以及金繼背後的哲學意義。
Thumbnail
第八章:回憶裂縫 辰帆趕到實驗室時,氣氛已經緊張到極點。蘇羽的狀況正在惡化,記憶系統的數據顯示出她的大腦神經活動出現了不穩定的波動。這不是他們最初設計的效果,而是一場潛在的災難。 “她的記憶片段正逐漸失控,尤其是情感相關的部分。”李博士焦急地匯報道。他將一組數據放大,顯示著蘇羽腦內的異常活動
我們用一句話 連接 不用刻意問候 直破主題 人與人好像 靠著一條細線連接著 薄弱的似有似無   用著各式各樣的話題 維護著 沒有見面的彼此 只要放棄了網路 就可以斷聯   我知道你喜歡 你了解我是誰 這樣的聯繫 卻依舊稱不上好友   只是多看了一眼你的動態 只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筆者有些朋友,可能認識也有10年以上,有好些群體裡的朋友更是以15、20年了。而這些群體,當然也不是沒見面或者人數龐大的,其實很多反而是人數不多,都很親密的。 很親密的,曾經是......
Thumbnail
發現比較耗體力或是老師教法比較進階的課,學生人數通常不多。比如有氧課及Inside yoga flow:爆汗與疲累程度導致本人頻頻偷看時間。還一直被老師cue,新同學妳還好嗎?omg ----- 義大利文課私訊請假,結果老師回覆~其實這周他剛好停課。一收到訊息馬上暗自慶幸~要不自己得默默跟上2堂
我常用的的SNS: Threads脆 Facebook 臉書 Instagram IG X(元Twitter 推特) 去年得知脆,我就立刻開通了,直接使用IG帳號設定很方便快速,這裡說的都是本帳,因此我的本帳編號很前面,脆一開始雷聲大雨點小,看來除了請名人、藝人先用外,大多人似乎沒有想用,我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一章:洪水初至 天剛破曉,濃重的烏雲籠罩著整片大地,雨水像決堤的洪流般傾瀉而下。明影站在河堤上,目睹河水的暴漲吞沒田野,村莊的屋頂一片片被激流淹沒。他感到一陣無力,握緊拳頭低聲呢喃:「怎麼會變成這樣?」 遠處傳來了急促的呼救聲,他匆忙奔向聲音的源頭,看見一位年輕母親正緊抱著孩子站在淹水的橋上。
Thumbnail
如果你最喜歡的陶器破了,你會怎麼辦?是否感到很捨不得呢?在日本,有一種專門修復破損陶器的傳統工藝,稱為「金繼」(Kintsugi)。這項工藝利用天然漆來黏合並修復破裂的陶瓷、漆器等物品。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種獨特的工藝,以及金繼背後的哲學意義。
Thumbnail
第八章:回憶裂縫 辰帆趕到實驗室時,氣氛已經緊張到極點。蘇羽的狀況正在惡化,記憶系統的數據顯示出她的大腦神經活動出現了不穩定的波動。這不是他們最初設計的效果,而是一場潛在的災難。 “她的記憶片段正逐漸失控,尤其是情感相關的部分。”李博士焦急地匯報道。他將一組數據放大,顯示著蘇羽腦內的異常活動
我們用一句話 連接 不用刻意問候 直破主題 人與人好像 靠著一條細線連接著 薄弱的似有似無   用著各式各樣的話題 維護著 沒有見面的彼此 只要放棄了網路 就可以斷聯   我知道你喜歡 你了解我是誰 這樣的聯繫 卻依舊稱不上好友   只是多看了一眼你的動態 只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筆者有些朋友,可能認識也有10年以上,有好些群體裡的朋友更是以15、20年了。而這些群體,當然也不是沒見面或者人數龐大的,其實很多反而是人數不多,都很親密的。 很親密的,曾經是......
Thumbnail
發現比較耗體力或是老師教法比較進階的課,學生人數通常不多。比如有氧課及Inside yoga flow:爆汗與疲累程度導致本人頻頻偷看時間。還一直被老師cue,新同學妳還好嗎?omg ----- 義大利文課私訊請假,結果老師回覆~其實這周他剛好停課。一收到訊息馬上暗自慶幸~要不自己得默默跟上2堂
我常用的的SNS: Threads脆 Facebook 臉書 Instagram IG X(元Twitter 推特) 去年得知脆,我就立刻開通了,直接使用IG帳號設定很方便快速,這裡說的都是本帳,因此我的本帳編號很前面,脆一開始雷聲大雨點小,看來除了請名人、藝人先用外,大多人似乎沒有想用,我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