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終於捨得打開手機通訊錄,好好檢視還有意義的聯絡人究竟剩下幾個。每當我這麼做的時候,都有一種蒼白的感受,好像自己從起點就捏著一手彈珠,沿路灑落,到最後手掌心的已經寥寥無幾。而那個起點已經很遠了,也確實是已所剩無幾。每日我帶著那幾顆彈珠四處走動,它既塞不滿一個盒子,卻也未少至可以隨時握著,最後無可奈何地放在行囊裡的小口袋,成日撞擊出聲。
孤單是那樣發出聲音的,聽久了,幾乎能夠分辨那種撞擊聲發自於哪個彈珠,一如手機響起,總能預先知道大概是誰來訊。
「出外靠朋友」已經是過俗的套語了,後來更常聽到的,是比較務實的說法:「出社會以後,朋友的多寡決定自己一部分的實力。」抱持著這樣的態度,僅僅是搭過一次話的關係都流下來了。然而後來,這些空留成青山的朋友清單,還是變成了一座又一座只知名字卻再也沒踏足過的遠山。
在通訊錄裡,看見許多無法辨識的暱稱,還有號碼並不齊全的資料(當初到底怎麼加進去的?),才想起通訊錄早在手機設備不斷更迭的過程裡處處缺角,那個還沒有雲端備份或app連動的年代,手機總是會問你,要把聯絡人資料存進記憶卡還是sim 卡?明明兩張卡片都要順勢換到下支手機,但就是會有出入。
仔細比對起來,其實所有的交誼都是在那樣二分式的抉擇下,不斷地被放棄或保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