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35.那一年》緣起

2022/01/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去年年底,廖董做了部回顧影片,看著影片裡的我們,想都沒想到,在35年後,我們還可以這樣互相牽掛著。
學校操場
一個純樸無華的山城,一個民風閉塞的年代,在那個時候,國中學生都是男女分班的。沒為什麼,就怕事唄。管理學生像管理牢房,分棟劃區隔離。對,性別是分班的首要條件,也是壓抑青春火苗的第一步驟。讓這些蠢蠢小春蟲們只能遠遠的偷看,遠遠的打聽,遠到手伸多長都遞不到紙條書信。他們相信直接把春芽擰掉,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分班的條件當然不只男生女生,另一個想當然爾,就是成績。這條就簡單了,依據孔子的訓示,辦教育要因材施教,要有教無類,但學校必須要有升學率,所以學生做好分類,老師教學就不累。於是乎依照分數一字排開,男生第一好班,女生第一好班,男生第二好班....,就這樣區隔出每個五、六年級生的青春記憶。
我們分別來自男生跟女生的第一好班。學校的分班制度加上學校建築區隔,在國中的前兩年,我們彼此之間大多只是成績排名榜上的名字,看過名字沒看過人,看過人沒說過話,即使認識也只是小學時代的屁孩。誰知道小學畢業兩年後,他或她現在是長寬圓扁,長成校花校草還是笑話小草。
當時升學主義氣燄高張,山裡鄉下學校能有一兩個學生學考上省立高中,那可是全鄉放龍炮慶祝的大喜,要多光耀有多光耀。這一年,是這群孩子在國中的最後一年。在前屆學長姐奇慘的升學率下,師長們決定改弦更張,讓這兩班孩子能有更良性的成績競爭。於是,我們合班了。
(後經查證,應該是那一年學校換了新校長,他急於提振升學率,於是推了這盤棋。命運的安排,太奇妙了。)
炎熱的盛夏,八月清早,教室外已是陽光滿落,這天正是暑期輔導開始的日子。被分到3年5班的女生們,包括我,背著大大重重的書包,正式踏進這個原本全是男生的教室。空氣中隱隱有股討厭的臭男生的氣味,眼前一群陌生的中二男生正交頭接耳的討論。對照我方部隊,一樣是在竊竊私語。雙方就像是初次見面的狗狗,小心翼翼的嗅聞,試圖正確區分敵我仇友。但是仔細觀察,更多更滿溢的是熱切期待的眼神,像是久別重逢的企鵝,大方直接的歡迎同伴的到來。
自此,無猜純粹的情誼,開始。
那一年,我們15歲。
第一次的同學會
剛拿到駕照,未通車的新中橫公路
大學時期,借了當年的教室開同學會
火車站月台的同學會
這一年,我們被決定要認識。
經過這一年,我們決定要繼續認識很多很多年。
ps.當然,後來事實證明,性別絕對不應該是分班的條件。我們這屆創造了這個學校空前(不知是不是絕後)的優異升學紀錄,也造福了後來的學弟妹們,從此學校不再有男女分班制(哇....哈哈哈,35年後想到這紀錄,還是很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5會員
54內容數
稀鬆平常的生活中,還是有些微風輕拂的波紋粼光,有些霎時而過的飛鴻雪泥,總讓人想留點滴涓,方流匯成人生,不回頭的致敬。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