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寫】Ep.32 取捨|擴充選擇的辦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話嘮不用錢

要過個年,還不是很平靜的感覺呀。最近疫情這樣子起起伏伏的,突然有點慶幸我還是趕了時間去打完第二劑疫苗,每每在看副作用覺得有點擔心的時候,沒想到幸運的不太發作,我看真的是有年紀了吧 QAQ。
原本在想說要不要寫個好像很應景的東西,想想還是算了,我的版面、排程都已經做完,風雨無阻的連上 32 篇,週週沒有遲到應該也是還可以了啦!
早前我分享到關於閱讀的事,並不是把課後的時間大量砸在要嘛很課業、要嘛很工作的書籍上,我還是會去區分學習和休息的狀態,來決定看怎麼樣子的書,而休息時候看的書照理說會相當療癒、怡情,超過的我想就不是在休息了。
為什麼寧願同學在課後發呆也不要做事?為什麼寧願同學不讀書也要休息?
這個理由其實還是充分的:最起碼不要是焦慮感在促使自己行動;最近看到一個相當好的分享就是:價值觀是一種無論別人想怎麼撼動你,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也願意做完的中心主旨。
當然,也得把和我們生活了 20 年的腦袋一起拋在後頭,否則,人人都愛強調的創造力又怎麼來的呢?

本週優質節選

講給願意聽你說話的人懂就好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取捨?定價的東西可以不用太早要
  • 閱讀?平常聊天不會收穫的東西在裡面
為了避免這樣的文章流於說教,我盡量把自己的經驗拿出來用,當然如果有機會讓志同道合的人閱讀到是最好,沒有也不強求的一集;每一步的選擇都促成了現在的模樣,卻不代表不會有改變的時候,至少在心裡留個底才有機會的吧?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禁止意圖三杯我的喵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取捨?

大過年的,我看這些內容又會得罪人了。
不缺的話,緩一下,你可能就會知道是為什麼了
三年前在撰文的背景,是在我閱讀完《大學不迷茫》後,其中有不少價值觀仍持續在影響現在的我。
我到現在還是覺得自己幸運地用了少少的錢,換到了相當有價值的內容。
關於大學空白時間的運用,李尚龍運用故事稍稍表態出:當然你想做什麼運用都是自己的事,可是我們選擇最後達成的結果,很有可能距離我們將來想要的生活越來越遠。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家教。
不得不說家教實在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湊足零用錢的好辦法,以前讀師大的時候我是補習班和家教兩頭跑的情形,一方面有點收入,也可以為將來做老師做足準備。
而用我的說法來看,為什麼現在就不推薦了呢?
一是因為人遲早都會工作,設好停損點、離職日還是必要的,家教所能提供的工作經驗天花板相當明確,也對多數人未來的跑道轉換幫助不大。
二是家教形同「定價」課後的生活,把時間一路栽進去到畢業會發生什麼事?這時候只需要你停下來想個 30 秒,就會有答案。
換言之,任何大學時期的財富自由,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在今天我想提倡的是別的事情,同樣是賺錢,同樣是帶有孝心,我們也可以先把自己的未來考量的好些,再做決定,畢竟時間有限。
在大一,我就把時間換成閱讀課外書籍,比較職涯導向的閱讀。
當時接觸度最高的就是簡報、溝通與演講,因為不論我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東西,能學著把這些內容好好傳達給別人聽,是滿重要的事。
短時間內去聽了聽免費的講座,偶爾翻翻書,加上自己的專題經驗整合起來,現在已經是不太需要再多買入門款的書籍來閱讀,因為看久了也會分辨有些書籍內容比較灌水,或含金量也沒這麼高,就可以考慮再學別的東西。
而且一方面,我在接觸不少商業性質的內容時,會感到不太舒服,不是因為沒辦法認同作者的成就,更多的是在拆解完包裝後「難道不把東西做得漂亮點的行銷手法,就是「錯誤」的嗎」的一點失落感。
又或者,如果今天我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來解讀跟呈現我想要的內容給觀眾的時候,又很矛盾的覺得「好像不夠漂亮」的感覺。
這一連串的思考跟疑問,至少是在我目前的環境所不能提供的;也是透過閱讀和成品製作的過程,才能比只是一般的讀書,更能將這些東西印在腦海裡的行動,也可以誇張的說:是現行的教育環境給不了的東西。
那這些經驗和過程,短時間一定看不出含金量多寡,可是你會不會覺得是重要的?
那有多重要呢?重要到你會願意為了學習,為了掌握這些同年齡層人少有的經驗放棄馬上就能兌現的工作嗎?
這個取捨的過程並不是在褒貶其他人的人生選擇,而是如果我們的目標、生活的目標是為了保證自己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和薪水,早早的被定價肯定不是最優的那個選項。
而比較可怕的是,有的人已經掌握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還在默默努力中,就絕對不是短期的薪資可以比擬的境界了。

閱讀?

像我選擇不讀書,就真的是要多多加油了。
路不白走嘛,前提是記憶力要夠好才行ㄛ
前幾次和同學吃飯的時候,居然有同學問了我一句話說:你可以多看一點書啊,這樣應該會對你比較有幫助吧?
聽完,我整把火在那燒。誰跟你說我平常都沒在看書的,氣。
我閱讀的習慣只有兩種方式:短時間如果一直沒有合胃口的書就會多看幾本,但當然,也會覺得很有看頭的書看好幾遍的情形。
完全可以理解「請別人看書」是一件多麼失禮的事,只是現在我還是很推薦不要被網路上資訊埋沒的方式,依然是閱讀。
約兩年前有趟回家,當時正值總統大選,我很在乎自己未來投票的權益,並不是如爸媽所說的這麼理所當然,我也沒有辦法把手中的票只投給一個口號候選人,所以這段政治話題的溝通,顯然是沒什麼用,還給自己惹一身麻煩。
撇除談論政治,我曾經提醒過我爸媽,如果希望生活型態有所改善,最起碼兩件事還是要二選一:每天 15 分鐘的慢行或是閱讀,不要看政論節目,也不要一工作完就只待在家。
這樣只會讓人在老的時候,越來越依仗年資換取薪水,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即便是這樣的建議,最後仍然會掉入政治迴圈:為什麼工作環境不好?因為政府不夠給力 ... 我想後面就不用接著多說了,黨國的遺毒非常可怕。
久而久之,我在自己提出的建議,閱讀裡得到了不少好處。
我稍早在翻閱方格子平台外部的專題,我平常是很少在點閱別人的作品,不過看過去大概有 10 至 20% 左右的題目是以閱讀筆記為主,我身邊也有同學在做筆記的整理,不得不說還挺吸引我的。
因為我就是那個偶爾會把書籍內容跟書名錯接的人,事後二讀才發現原來我推錯本給朋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但大部分時候我是不太會推薦書籍給朋友的,最多是當今天有同學想找我一對一聊天,然後我覺得對方的煩惱在我某本書裡看過,裡面有相當好的解釋和解方,我才會試圖讓對方知道有這本書的存在。
當然多半都不會去真的翻閱,就是達到我想分享一下的目的而已。
先前我在比較低谷時期時,我還真的去撿起那些以前認為自己不可能翻閱的,比如說:情緒勒索、關係黑洞、蔡康永的情商課等書。
後來我才發現說,其實只要自己還是一個健康的人,還能在某些領域上,很棒的貢獻自己的能力就很好了,因為總會有需要你的人,也會有需要你的內容的人存在。
「路不白走」這個概念我是真的很喜歡,不管是自己曾經讀過的書,還是此刻我在網路上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筆記錄,也不確定將來會不會再次改寫,換成別的形式呈現在別人面前。
最起碼,我是有感覺的在做這些事,而不會只是捧著個課本,學期過後就準備回收換二手價零錢的一個物品而已。

環境很亂,但你要很好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價值觀是一個,無論別人怎麼影響你,你都會試圖去完成的一件事。
這句話的出產,可能與我先前聊過的事情相背,因為我們今天想致力於去做的事情,很難 100% 出於自己的思想和意願,就算今天我們可以說是為了自己,自己的什麼?職涯表現嗎?
那這個行動最後的結果仍然是給別人看的,它的背後還是「焦慮感」,摸清楚這層之後,我們才會重新思考:這個行動、決定,是不是必要的?
重新塑造我們對自己即將做一件事的心念,是即便別人不喜歡,也不想認可,我們也會努力去完成的一件事,就是我想講的「價值觀」。
當然我們不見得要清高到像從前投江的屈原,好好的在市井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也是不錯的選擇吧?
avatar-img
22會員
318內容數
致力於做內容的專題,專注書寫人際觀察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我們花了 20 年的時間只是付點錢,給別人鑑定一下腦袋,反而生活、情緒的樣貌會是如何,就只能靠自己擠點時間,奇蹟般的在成年一切都會明瞭。
其實阿德勒的意思,為什麼要把個性和生活型態畫上等號,是因為這兩者「選擇」的本質,和產生的結果並無不同。這種感覺就很像「我們是如何篤定一個人人品不好必定會幹出缺德事」的過程。
這世界上的人就是很奇怪,無論你再怎麼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會有人喜歡挑戰你的底線,更別說服務業,有錢就大爺這種事,工作兩個月沒看超過 10 次真的算我輸你。
我覺得感情,是人際關係的一個形式,我們不容易會跟一位實力相差懸殊,或是距離感比較遙遠的人成為朋友,那相對的,應該也不會因為平常我們就沒接觸這樣子的人,就突然冒出一種魔法,讓我們跟這樣的人能馬上進入親密關係。
在我的講座,手機是可以允許的。因為我不覺得限制使用手機,和學生願意聽我多說兩句有絕對關係;我會很理想的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備好,也不會介意說學生聽與不聽有什麼損失,我只會認為吸收有用與否在於他們,不在於我。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我們花了 20 年的時間只是付點錢,給別人鑑定一下腦袋,反而生活、情緒的樣貌會是如何,就只能靠自己擠點時間,奇蹟般的在成年一切都會明瞭。
其實阿德勒的意思,為什麼要把個性和生活型態畫上等號,是因為這兩者「選擇」的本質,和產生的結果並無不同。這種感覺就很像「我們是如何篤定一個人人品不好必定會幹出缺德事」的過程。
這世界上的人就是很奇怪,無論你再怎麼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會有人喜歡挑戰你的底線,更別說服務業,有錢就大爺這種事,工作兩個月沒看超過 10 次真的算我輸你。
我覺得感情,是人際關係的一個形式,我們不容易會跟一位實力相差懸殊,或是距離感比較遙遠的人成為朋友,那相對的,應該也不會因為平常我們就沒接觸這樣子的人,就突然冒出一種魔法,讓我們跟這樣的人能馬上進入親密關係。
在我的講座,手機是可以允許的。因為我不覺得限制使用手機,和學生願意聽我多說兩句有絕對關係;我會很理想的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備好,也不會介意說學生聽與不聽有什麼損失,我只會認為吸收有用與否在於他們,不在於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日更一千字DAY7 我今天又開始逛博客來,每次逛都可以逛很久,我喜歡看即將出版的書,然後點「可訂購通知我」或是點「加入下次再買」,購物車就會越來越長,偶而也會巡一下有些書籍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想要跟需要是需要做取捨,這也讓我想到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想跟你分享我覺得閱讀需要取捨的部分。 1.書籍的
(方格子)日更一千字文章Day3 今天來分享我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幫助了我許多人生思考的抉擇。 這本書再說什麼? 本書作者由姚詩豪(Bryan)、張國洋(Joe)整合多年的專案管理顧問經驗,把許多人生中大大小小問題做個整合與解答,且書中主要元素大致落在要告訴讀者「做選擇的思維方式」。 書中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時間就只有這麼多 未來也沒有任何你可以控制的事情 那我們到底該做什麼呢? 把所有你想完成的列出來  並嘗試去完成 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試驗下 你會發現 根本做不完! 所以你必須開始選擇  「小孩才做選擇,身為大人我全都要」 不,完全錯誤 現在的堆積會影響以後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日更一千字DAY7 我今天又開始逛博客來,每次逛都可以逛很久,我喜歡看即將出版的書,然後點「可訂購通知我」或是點「加入下次再買」,購物車就會越來越長,偶而也會巡一下有些書籍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想要跟需要是需要做取捨,這也讓我想到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想跟你分享我覺得閱讀需要取捨的部分。 1.書籍的
(方格子)日更一千字文章Day3 今天來分享我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幫助了我許多人生思考的抉擇。 這本書再說什麼? 本書作者由姚詩豪(Bryan)、張國洋(Joe)整合多年的專案管理顧問經驗,把許多人生中大大小小問題做個整合與解答,且書中主要元素大致落在要告訴讀者「做選擇的思維方式」。 書中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時間就只有這麼多 未來也沒有任何你可以控制的事情 那我們到底該做什麼呢? 把所有你想完成的列出來  並嘗試去完成 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試驗下 你會發現 根本做不完! 所以你必須開始選擇  「小孩才做選擇,身為大人我全都要」 不,完全錯誤 現在的堆積會影響以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