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寫】Ep.26 怎麼樣的堅持是叫做有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話嘮不用錢

你知道,每一集都寫了 3000 字是什麼感覺嗎?就是每次的文章一開始,我就會忍不住想說,我到底為什麼要一直為難自己 XD。

像最近這陣子已經沒有什麼在寫 IG 的短文,可能是因為覺得,有很多想說的話我其實都可以在自己的專題裡就寫完。

而且因為是自由寫作,為了闡明一個我想講的事情,還不用特地受限於篇幅,非得要把一個很難講清楚的東西,還硬是要 300 個字內解決,一個小小的手機螢幕實在看了也是很辛苦,就乾脆都只發布說「噢我這禮拜又要講什麼了」的一種感覺。

其實有陣子有受到少數朋友的影響而減少產出,他會覺得說人其實隨著閱歷的增長,能夠說的東西反而會變少,因為我們不容易找到合適的說詞來概括一件事。

但我不認為這和寫不寫作,或是表達一件事情有很深切的關聯,就是說我們不會因為年紀增長就停止吃飯,反而對我一個創作者而言,是更需要透過這些作品的累積,去靠近那些沒有中文字能形容的「真實」。

因為人活著不下百態,三言兩語當然代表性不足,就好像自己的人生,也不是幾張學歷證明就能了事;可能真理這東西很耀眼,才更需要有點作為吧。


本週優質節選

最高品質,靜悄悄呀

最高品質,靜悄悄呀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流失?經驗的流失會相當需要方法來保存
  • 休息?轉化和吸收不是只有睡覺才能辦到

我是一個凡事做決定前真的會想很多的人,尤特別是以前在設計某些需要給人的講座內容時,因為不會有人想大把花時間去聽一個跟自己無關的東西,觀眾寧願把時間拿來尋找更具有刺激性的事物;這個時候我們怎麼樣認同一件事情,反而就相當關鍵。

在文章開始之前

在你使用的網頁上方,尋找「追蹤專題」的按鈕,文章就會準時送到你的信箱囉!

追蹤當鬧鐘用就可以了 XD

追蹤當鬧鐘用就可以了 XD

每個人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一直查看我的專頁沒關係,你只需要:

  • 一鍵登入 Google 並選擇常用的電子信箱
  • 回到文章頁面上,點選「追蹤專題」,同系列文章篇篇準時送到你的信箱
  • 如果是追蹤我的話,只要一有文章發佈,通通都能收到訊息
  • 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肯定過我的內容唷!

流失?

雖然我總自認記憶力不錯,卻也是到了也需要 Q&A 來喚醒記憶的時候了。

長久的不接觸就還是有這天了。

長久的不接觸就還是有這天了。

剛好前陣子有朋友和我聊到一件事說,她覺得以一個有機會和商業圈接觸的人來說,像我這樣有在累積自己作品,真的稱的上是「正確」的。

不過說實在,原本確實是沒有在額外想別的什麼,因為當前的狀況,我只知道自己正在擺脫依賴學歷的可能性,也知道寫作這件事,「創作」本身的舉動就是一個讓我能埋進去不被人打擾的空間。

至少知道自己在起頭寫標題的時候,雖然還是會困擾東西寫不寫的出來,最起碼在背景音樂 play 的期間,我算是很熱衷於寫作的。

在比較之前的狀況,反而是累積講座為多,因為以前有很多我覺得可以分享的經驗,我想要吸收、轉化,看著別人實驗之後再來定調,某些我想像的抽象的概念應該會成真。

同時也用了一些實驗性質的東西,想顛覆看看師長群認不認同某些概念。

1

比如說:在我的講座,手機是可以允許的。

因為我不覺得限制使用手機,和學生願意聽我多說兩句有絕對關係;我會很理想的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備好,也不會介意說學生聽與不聽有什麼損失,我只會認為吸收有用與否在於他們,不在於我。

提供有用的資訊是我開講座的責任,我只負責這件事,至少也不特別擔保售後服務的問題,畢竟沒收費,最多就是看看學生們課後的反饋,有沒有到我必須要親自寫信回覆的程度而已。

再來是:要不要動用紙本回饋?

我相信多數學校都還是停留在一些限制型思維裡,當然我相信這麼做都有它的原因,一方面我不介意手機的出現,自然也不介意學生課後回饋單是用線上繳交方式完成。

構思後還是決定採用紙本,因為我覺得學生在離開課堂後,還是得根據他們的學習習慣來處理,加上回饋單的題目設計是與我之間單獨互動的唯一機會,也比較能觸發學生問出真實,或平常不敢說的一些事。

解決完這些和生活有關的瑣事,也才能讓學生比較安心的前進。

2

所以不論在講座或是寫作上,清楚記得每一次的感受真的很重要。

確實我們可以根據邏輯和想像,去描繪我們沒有辦法親身經歷的所有事情,或許頭腦當道的世界是看不出這些經歷的瑕疵,可是我們感受警鈴就會大作,知道這個人目前所說的東西不完全是真實的。

舉個例子,我已經看《凹嗚狼人殺》的節目單元看了近兩年,在零久為首的藝人群們帶領下,基本上狼人殺這款桌遊已經可以從純娛樂,轉為一個邏輯打架的比賽。

每一集的追看,「預言家」這張牌是肯定會出來帶帶風向的,可是真的預言家和假的預言家不會完全只透過邏輯正確的發言來判斷,因為假預言家多半都有在填充、灌水某些看似很合理的發言進去,或者一定會有感受不連貫的地方出現。

那現實中的對談其實也是,《德國情報員交你一生必學的溝通技巧》一書裡在早早的章節也提到過「誠懇」的重要。

但這裡的誠懇當然不是很東方式說教的誠懇,而是心裡想說的話和真實說出來的話的一致性,因為我們無法具體解釋為什麼聽的出別人正在說謊的原因,尤特別是那些其實本來就和自己無關的事情,怎麼有辦法能這麼流利的說出來。

所以我其實還挺慶幸,平常都會把這些做過的事情讓它以各種形式留下痕跡,當然有時候還是會忘記一些過程,就要透過把時間留給學生問問題來彌補一下。

不然就會變成,一再的不去經歷一些東西,說出來的話只能依靠以往的資歷和身分來抬高價值,那種名不副實的樣子,相當可怕。


休息?

以前說未必一直走路的人就走的遠,努力和休息就是相輔相成的呀。

同樣的話學生是聽的出來老師想要我這麼說的呀

同樣的話學生是聽的出來老師想要我這麼說的呀

其實有很多的觀念,我自認和師長之間是相當不好溝通的。

就比如說手機的問題,肯定是要講些比較傳統古板好聽的話,師長輩才比較能接受在他的時間使用,因為手機是一個很好讓人逃避現實的東西。

不過這麼看我覺得就不是很客觀,手機的使用是一種「休息」的方法之一。

舉我自己為例,像我這麼一個「內向」的人,我的休息是透過和自己的對話、靜靜看課外讀物消化新觀念而來,我才會有多餘的力氣去把我要的東西帶給別人。

又者這一、兩年上重訓課程的時候,如果要養成生活所需最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不可能讓身體沒有足夠的恢復時間;相反的,在訓練的時候做到最力竭,在休息的時候養成規律足夠的睡眠都可以稱為是訓練基本的一環,休息與訓練是同等的重要。

換言之要一個人能專注在讀書應該會是怎麼樣的情景?或者不要說是讀書,畢竟生活的層面相當廣泛,可以說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該認真的時候就相當認真,休息也同樣的很認真休息。不是嗎?

就好比,現在我每個月都會有一、二次的時間走進書店,看看有沒有什麼書目更新,為什麼現在的生活要比較強調「休息」而不是「更加努力」?

我覺得這和資訊的爆炸有比較直接的關聯。

資訊大量產出,還有許多的媒介都會吸收我們的精力和注意力,比如說使用的手機的時間開始變長,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刺激,無論是遊戲或者逛社群網站,相比起書本千篇一律式的灌輸不知道怎麼用的學識,手動操作點什麼還比較有活著的感覺。

那當我們的腦袋承載過量的東西,當然就沒有辦法去運轉或消化掉某些對我們有用的事物,長久來看我們雖然閱讀的東西變多了,但生活品質卻不通常因此就有所提升。

而這也和我近期發覺有越來越多的「休息」書籍的結果論相當雷同,這正是現代人很需要的東西。

其實有許多辦法能夠「休息」,比如說:真的很需要忙,我們就切換一下左右腦的運轉;真的可以坐下來的時候,有的人是冥想、有的人是瑜珈,也有的人是練習放空。

換言之,休息並不單純是一種「避免」掉雜訊的方法,更多的是它在顯示,跟篩選什麼東西才是適合進入我的生活裡的一個過程,如果一個人都不休息的話,會過上怎麼樣的生活絕對是可想而知的。

也不會是延後使用電子產品的年紀就能夠解決的事,當我們都在強調認知很重要的時候,其實也只是證明我們都沒有真正的思考來面對這些問題。


原則的定下就不再改了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對,就是在講我,可能這麼做很強勢,但在我的角度而言,通常要解決一個事情,我同意有相當多的作法,但當我已經選定的時候,就表示我認為「沒有更好的了」。

換言之,我可以理解多數人還想更改定案的理由,或者問我其他的做法會不會更好的時候,其實我心裡都會默默的想說:這我已經想過了,正因為我覺得沒有比較好,所以才不採用

所以當今天如果有的人問我說:那我堅持開放課堂上讓同學用手機,有帶來怎麼樣的好處嗎?

當然有呀,一堆人打字回覆的時間比手寫還快,想問個可能會害羞的問題,還不需要舉手我就會看到了;如果老師還想收集同學們的情形,我整理一下修掉幾個字眼就能完成的東西,總比放眼望去沒人有問題好的多了。

其實這很諷刺,就是當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在一個進步的過程中,卻是拿限制性思維不讓自己發展更多的可能,然後把許多問題一再延後。

比如說:考試的時候不許交男女朋友、考學測整個學期都不開放打球,這是遲早都很荒謬的規定,那規定本來就是用來打破的。

我們都是說還有以後,誰知道這個以後有多久呢?

以後是一個很快就會來到的東西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類量測事務所
29會員
339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人類量測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7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10/20
算是這幾年才開始看到的類型,不喜歡時常把虛無的正向拿出來當招牌在過濾異己的人。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2022/08/11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每天的生活只剩下「備課、寫稿、錄音、回訊息」, 再加上一堆還沒改完的講義。 整天面對電腦和書桌,眼睛乾、心浮氣躁。 我曾經以為「努力就好」,但後來才發現, 如果連光線都不舒服,那些努力也會慢慢被消耗殆盡。 而我,是在那段快撐不下去的夜晚,遇見了這盞燈。 TIONE⁺不是只有「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每天的生活只剩下「備課、寫稿、錄音、回訊息」, 再加上一堆還沒改完的講義。 整天面對電腦和書桌,眼睛乾、心浮氣躁。 我曾經以為「努力就好」,但後來才發現, 如果連光線都不舒服,那些努力也會慢慢被消耗殆盡。 而我,是在那段快撐不下去的夜晚,遇見了這盞燈。 TIONE⁺不是只有「
Thumbnail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Thumbnail
我們要有什麼本錢,能在出社會短短的時間,依然維持這個框架帶給我們認為的生活品質? 如果信我一把,關鍵絕對不是讓自己尋尋覓覓看似很好的工作之中。
Thumbnail
我們要有什麼本錢,能在出社會短短的時間,依然維持這個框架帶給我們認為的生活品質? 如果信我一把,關鍵絕對不是讓自己尋尋覓覓看似很好的工作之中。
Thumbnail
大部分的朋友和我聊到生涯決定的時候,95% 都會提到說:先找個穩定的工作,再來去發展自己想要的東西。很熟的朋友我會就會問他:你怎麼會覺得「到時候」就有體力去做這件事?這就是框架的一種。
Thumbnail
大部分的朋友和我聊到生涯決定的時候,95% 都會提到說:先找個穩定的工作,再來去發展自己想要的東西。很熟的朋友我會就會問他:你怎麼會覺得「到時候」就有體力去做這件事?這就是框架的一種。
Thumbnail
說起來,生活有沒有致富的規則?有,以塔羅的角度來說,就是運動、冥想、閱讀。但整體而言,這些都是一種「加法」,事實上不要被無用的「減法」拖下去,就已經超越 50% 的人了。
Thumbnail
說起來,生活有沒有致富的規則?有,以塔羅的角度來說,就是運動、冥想、閱讀。但整體而言,這些都是一種「加法」,事實上不要被無用的「減法」拖下去,就已經超越 50% 的人了。
Thumbnail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Thumbnail
我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Thumbnail
在我的講座,手機是可以允許的。因為我不覺得限制使用手機,和學生願意聽我多說兩句有絕對關係;我會很理想的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備好,也不會介意說學生聽與不聽有什麼損失,我只會認為吸收有用與否在於他們,不在於我。
Thumbnail
在我的講座,手機是可以允許的。因為我不覺得限制使用手機,和學生願意聽我多說兩句有絕對關係;我會很理想的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備好,也不會介意說學生聽與不聽有什麼損失,我只會認為吸收有用與否在於他們,不在於我。
Thumbnail
讀書是為了要賺錢、搶學分是因為要畢業、要分數是因為有付出、生小孩是因為要成家。但好像卻沒有人願意說:學東西可以不用靠學分、讀大學不是為了考研究所、拿學歷不是為了以後找工作方便。
Thumbnail
讀書是為了要賺錢、搶學分是因為要畢業、要分數是因為有付出、生小孩是因為要成家。但好像卻沒有人願意說:學東西可以不用靠學分、讀大學不是為了考研究所、拿學歷不是為了以後找工作方便。
Thumbnail
「選擇」是有能者的權利。這句話其實挺正確的。不妨想想那些哀怨、抱怨人生過頭的人,都是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Thumbnail
「選擇」是有能者的權利。這句話其實挺正確的。不妨想想那些哀怨、抱怨人生過頭的人,都是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