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是常向科的111年大學學測作文練習之作:當我打開課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年學測比我在九十八年的大學學測早了兩天,算是很早的考試日,以下來是寫今年的作文,這是數學版的內容:
當我這個數學懵懂生打開數學課本,會跳出三角函數,有人把它當成「愛情」的語言來算數;我卻無法讀懂這其中的奧妙數字。無論如何,我知曉有這個理論算術法。

當當時太聰明的我在打開數學課本,摸到a聯集b等於c聯集d,這樣的攻勢讓我誤以為要上英文課。事實上他是在獎項量的攻勢。

當我再打開數學課本,聽見求面積的數學公式「x+y+z=1」的印象,雖然都聽不董這樣的代數,還是覺得這個球面積攻勢很有看頭。

最後,當我再次打開數學課本,我玩起排列組合,如何分蘋果、如何算電影院有幾排座位等等,這是我比較能夠懂得部分,卻現今忘得一乾二淨算法尤為可惜。在這些數學其中,讓我學習人的生命過程原則,即便那些也許用的到貨用不到,都是生命中必經的一個學習過程,重點不是結果而在過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8會員
1.1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又開始在均一上摸索,其實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去瞭解,孩子的課程進度到哪裡,他這個年級,學校又在教些什麼東西,而這次突發奇想,想瞭解一下,是不是可以用這個平台,幫自己上上課,所以就去點開了大學數學…嗯…有點難,退一點好了,高中數學,看完了大概內容,也上了幾堂課…
第三章 「起床了!」 咦,現在幾點?蛤!!!8:05分了!啊啊啊,要遲到啦!!!我穿好我的校服,拿起我的蜂蜜吐司,我學校飛奔,剛好撞見陳敏惠和他傳言中的男友吳秋燕,他們有說有笑的往學校走,咦?我記得這次……我前世把它們拍起來,傳到群組上,被他們討厭了,那我這次還是靜靜的走去學校吧!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在我21歲的2012年, 我也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 沈迷於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 當時與齊震宇教授學代數拓墣, 與王金龍教授學微分幾何, 與林惠雯教授學李群與李代數, 每日每日,都沈浸在對宇宙物理的想像與探索之中。 然而,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從小學三年級升到四年級,課程的不一樣尤其數學的除法。我總覺得老師教太快,我在課堂上根本追不上,聽不懂,可是看看周圍的同學,大家似乎都明白。我不好意思舉手發問,只好一直問坐在隔壁的同座。還有馬來文居然有兩張paper!
Thumbnail
一次月考一名高中生大概要讀多少才能招架呢? 以我們班舉例,這次我們是考七科(國、數、英、地理、地科、物、化) 國文:課本、講義、補充文選⋯⋯總之都是背誦的內容,像是詩的流變,文體的演變,不過因為真正考時也有許多課外無從準備的內容,所以是班上許多人的罩門。 數學:範圍看似不大,但實際上題型變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又開始在均一上摸索,其實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去瞭解,孩子的課程進度到哪裡,他這個年級,學校又在教些什麼東西,而這次突發奇想,想瞭解一下,是不是可以用這個平台,幫自己上上課,所以就去點開了大學數學…嗯…有點難,退一點好了,高中數學,看完了大概內容,也上了幾堂課…
第三章 「起床了!」 咦,現在幾點?蛤!!!8:05分了!啊啊啊,要遲到啦!!!我穿好我的校服,拿起我的蜂蜜吐司,我學校飛奔,剛好撞見陳敏惠和他傳言中的男友吳秋燕,他們有說有笑的往學校走,咦?我記得這次……我前世把它們拍起來,傳到群組上,被他們討厭了,那我這次還是靜靜的走去學校吧!
有經驗的人會知道,真正有靈魂的數學家寫作,不會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樣。其實這件事,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感覺到。當時我意識到這件事,就覺得數學系裡面的人,很多問題很大。但數學很經典的文章,又需要自己底子夠深才看得懂,所以就造成數學文章,許多的表達都是要通靈才能意會。
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在我21歲的2012年, 我也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 沈迷於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 當時與齊震宇教授學代數拓墣, 與王金龍教授學微分幾何, 與林惠雯教授學李群與李代數, 每日每日,都沈浸在對宇宙物理的想像與探索之中。 然而,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從小學三年級升到四年級,課程的不一樣尤其數學的除法。我總覺得老師教太快,我在課堂上根本追不上,聽不懂,可是看看周圍的同學,大家似乎都明白。我不好意思舉手發問,只好一直問坐在隔壁的同座。還有馬來文居然有兩張paper!
Thumbnail
一次月考一名高中生大概要讀多少才能招架呢? 以我們班舉例,這次我們是考七科(國、數、英、地理、地科、物、化) 國文:課本、講義、補充文選⋯⋯總之都是背誦的內容,像是詩的流變,文體的演變,不過因為真正考時也有許多課外無從準備的內容,所以是班上許多人的罩門。 數學:範圍看似不大,但實際上題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