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經歷過漢武帝的大漢天威,那是一個威震東亞。
但相對的,漢朝國力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傷。
漢武帝晚年,更有巫蠱之禍。
在這「千古一帝」PART-2版本後,西漢幾乎都要倒下了。
所幸,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扛起了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
到漢宣帝時代,終於中興,再現大漢風華。
漢宣帝感念臣子辛勞,於麒麟閣供奉十一名功臣畫像。
以霍光為首,我們所熟知的牧羊大師蘇武為終。
其中,有一位「御史大夫杜延年」。
相關故事可參考【大漢天威-麒麟閣終章:杜延年與梁丘賀】
西漢的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光武帝的雲台二十八將,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功臣榜」。
但其中明爭暗鬥,甚至功高震主的情事,也沒有少到哪去。
凌煙閣我不熟啦,可兩漢功臣榜的功課,我也算是做完了。
別的不說,霍光的子孫後來就被以叛亂治罪。
杜延年也受到了牽連。
欲知詳情,還是請去看《大漢天威》吧。
杜延年後來得到平反,子孫在西漢後期也算是富貴有加。
更成為了皇帝的女婿……
以至於完全不可避免的,跟西漢最後一個大權臣王莽幹上了。
沒等到光武中興,杜家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東漢杜姓名臣雖多,也沒有一支是杜延年之後。
一直到了東漢末年,才在荀彧的推薦下,讓杜延年的後代再次偉大。
荀令書所薦者,名杜畿。
杜延年本身是黃老作派,但又重法家,說穿了就是沒有學術派系的一個人。
加上杜家沒落,傳到杜畿身上,學問怕是半點也沒剩下。
但杜畿有膽,有謀。
讀過三國,你卻也未必認識他。
因為杜畿的出仕,不在曹操軍的任何一個「演義系統主戰場」上。
啊,意思是,他不是跟在曹操身邊,也不是跟孫劉交鋒的將領。
但對於曹魏史來說,杜畿的重要性,只怕不下於關中大將鍾繇。
那一年,曹操打敗袁紹,讓袁紹的外甥高幹統領并州,改牧為史。
而曹操本人,則是繼續追擊袁紹兩個不孝子。
正往遼西而去時,高幹叛變了。
並且說服了河東河內幾個太守大將響應。
這些地方,位在洛陽北方,春秋戰國就是秦晉兩大霸主爭奪不休之處。
幹嘛爭?因為經濟價值極高。
楚漢相爭,蕭何就靠著這裡,源源不絕的支持劉邦前線作戰。
不然還以為從漢中運糧出來啊,木牛流馬都還沒發明呢。
漢光武帝劉秀,也是派出雲台二十八將中的寇恂占領此處,一邊防禦各方進奪,一邊提供糧草兵馬供劉秀大軍支用。
不過寇恂更厲害,還聯合了大樹將軍馮異,一同對洛陽關中的更始政權造成威脅。
在冀州尚未完全平定的情況下,河東一帶叛變,對曹操來講是非常嚴重的事。
孟德立刻修書一封,請人事大主管荀彧支援。
「河東被山帶河,四鄰多變,當今天下之要地也。君為我舉蕭何、寇恂以鎮之。」
荀彧就點了杜畿的檯。
杜畿還小的時候,父母就過世了。
當家的繼母,對杜畿並不友善,但阿杜還是很盡本分的孝順繼母。
兩漢若孝,當官有望。
杜畿二十歲時,當上了京兆尹的功曹,領了一個縣令。
當時縣裡關了很多犯人,杜畿就親自前往審理,雖然不能說都處理得非常妥當,但大家也對於這個少年郎敢作敢當,頗明法理感到驚奇。
驚個屁,他祖上可是《史記酷吏列傳》的主角之一,鄉下人不讀書才會不知道啦。
於是,京兆尹就幫杜畿舉了孝廉,升格為朝廷官員。
這次就不是長安京兆尹分配他了……杜畿領到了新職務,該去漢中上任。
但這時候,估計就是董卓跟李傕之亂期間了。
杜畿認為,這官職不行啊。
時間若沒錯,張魯已經占領漢中,你朝廷官員去那邊,找死嗎?
杜畿索性帶了繼母,跟當時主流的逃難方向一同,前往了荊州。
住了幾年,繼母過世,又碰上曹操奉迎天子,荀彧也向荊州的荀攸等親友發起召集令。
識時務的杜畿,就跟著離開荊州,前往許都。
杜畿的人脈不夠高檔,但也想方設法見到了耿紀。
在【魏王國之亂】提過,耿紀是荀彧的好朋友,但論聰明才智,識人之明,那是比不上荀彧的。
杜畿跟耿紀聊了一夜,始終不得要領,只能黯然離去。
哪裡想到,荀彧昨天晚上就睡在他們隔壁,也是在旁邊聽了一晚。
荀令書(因為他是尚書令有的稱呼)滿以為耿紀該來推薦杜畿,哪知道沒消沒息,乾脆自己派人去找耿紀:「有國士你不介紹給我,幹什麼吃的!」
就這樣,打探到了杜畿所在,相邀深談,一見如故。
荀彧二話不說,立刻將杜畿推薦給曹操。
雖然沒有開無雙,荀彧給此人開出了國士評價,曹操哪有不重用的道理?
立刻任命杜畿為自己直屬的監察官。
每次出現都得說一次:兩漢監察官就是武官,這是一個軍警不分的專制時代重要象徵。
曹操稍加考校,就決定任命杜畿為「持節護羌校尉」,並領西平太守。
這可以說是兩漢在失去「西域都護」後,最大的地方軍區武官職。
對北方,則有烏丸校尉。
這就是開頭說到的,杜畿的官職跟重要性,基本上跟關中守護神鍾繇是平級的。
如果不能明白,這兩個人的地位有多高,簡單告訴你。
撇開荀彧不算,曹操手下沒有人比他們兩個更高。
什麼曹仁夏侯惇的,都大概只是他們十分之一的程度而已。
最接近他們等級的,反而應該是鎮守徐州北部的臧霸。
再打個比方,這兩個職務,就像漢中王劉備手下鎮守荊州的關羽跟漢中的魏延。
臧霸則接近江州的趙雲。
如果沒有這三方穩定,曹操也沒那個本事跟袁紹進行官渡決戰。
當河東反亂起……其實這場反亂,某方面來說算是鍾繇要背鍋。
因為他調走了河東太守。
而荀彧表示,只有杜畿能平定河東。
曹操沒什麼廢話,直接改任杜畿為河東太守。
但當杜畿折返欲上任,叛軍已經攻占了黃河渡口。
怎麼辦呢?
荀彧說:「出動大軍,先打通,再平亂。」
曹操向來深信荀彧,就派了夏侯惇領兵前來。
但夏侯惇還未抵達,杜畿已經從黃河南岸的駐紮處消失了。
只留下一封給荀彧的信:「河東人那麼多,不可能全部響應叛軍。你以大軍進攻,原本中立的人也會為了自保,跟叛軍合作團結。」
「叛軍首領衛固,我跟他很熟。他們現在正在尋找新的主君跟賢士,我單身前往,他只能接納我……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自能以計謀牽制住他們!」
就這樣,曹操取消了進攻。
而杜畿單人匹馬,轉往小渡口,直入河東。
衛固等人也是吃驚,就先給杜畿來了個下馬威,把原本的曹操派任官員殺個精光。
但杜畿一整個波瀾不驚,反倒是衛固等人膽怯,就讓杜畿上他的太守任,反正兵權也還在手裡。
關於并州之亂的前因後果,可參照:【官渡之後,曹操的人生第二次翻船危機】
總之,杜畿說服了原本還在觀望局勢的其他鄉縣,成功以軍事行動牽制住叛軍。
而曹操的大軍也適時到來,搶先收復了河東。
曹操仍在征戰不休,平二袁,定烏丸。
杜畿也老實不客氣,肩負起那治理河東的蕭何寇恂之責。
頗有祖上之風的杜畿,同樣採取了黃老治術。
自王莽獨尊儒術以來,這已經是近乎失傳的學派。
但杜畿也沒打算推廣,反而廣設學宮,培養儒士。
可就在旁邊駐守鄴城的曹丕,或許也注意到了河東的安定,與多產。
之後曹操與馬超戰,河東無一縣叛曹。
潼關大戰前後,更是靠著河東一郡撐起所需軍糧。
曹操征伐漢中,河東派出的五千後勤部隊,更是誓死完成任務,連一個逃兵都沒有。
誰都知道,有寇恂在,大漢的江山,就穩了。
啊說錯,是有杜畿在。
而杜畿對於「大漢」,也是沒什麼感情的。
朝起朝落,誰當皇帝又如何?
而且,杜畿有一條軼事,顯示出他跟「人妻殺手」aka「寡婦救星」曹孟德很有共識。
曹操是個很照顧寡婦的人,自己都照顧到床上去了的那種……呸呸,而且還很照顧寡婦的兒子。
那他也頒布過一條不怎麼有名的政令:「寡婦要改嫁」。
嗯,不說歪的,增加人口對於三國亂世而言,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讓寡婦能夠改嫁,孤兒能夠有養,維持穩定人口紅利,不得不說曹操不負「寡婦救星」的美名。
問題是,那世道這麼亂,年代又那麼古早,戶籍登記容易的嗎?
軍籍登記倒是一清二楚。
啥意思呢?
家裡的男人去當兵,死的活的,國家立刻一清二楚。
可是有的寡婦自己改嫁了,並不會馬上去戶政事務所登記。
而「寡婦改嫁令」,是把家裡男人死掉的女子登記招募,送到朝廷對各郡人口做一個新的分配。
對地方官而言,送上多少寡婦,跟送上多少士兵一樣,都是業績。
那就經常會出現一個現象是,這個女人明明有老公,但卻被登記上了寡婦名單。
結果徵召時就一堆男人小狗在那邊哭哭啼啼媽媽要去當兵了。
也算是曹操一個好心辦了壞事。
事情就出在這裡了。
杜畿政績斐然,偏偏這個寡婦名單,他送得總是特別少。
一開始,隱藏在他的軍務後勤光芒底下,還不怎麼明顯。
但隨著魏國建立,曹丕稱王稱帝後,杜畿被徵召回朝廷,而代替他的趙儼,送上的寡婦名單突然就爆增了。
曹丕就覺得奇怪,把杜畿叫來一問。
杜畿回答:「我以前送來的,是死人的妻子。現在趙儼送來的,是活人的妻子啊。」
曹丕大驚失色,這才知道原來「寡婦改嫁令」反而產生了這麼不好的影響。
我們也可以說,杜畿是一個真正理解曹操對「寡婦們」用心良苦的太守啊。
回過頭說,曹丕本身是一個推崇黃老之治的皇帝。
這個「用心施政、成果卓越」的杜畿,自然是深得曹丕信愛。
原本召還朝廷,曹丕只是跟曹操一樣任其為尚書台一員,兼司隸校尉。
曹丕當時的都城還是許昌,兼司隸校尉的杜畿,有幾個大作用。
治安是鞭長莫及了,但司法案件,以及洛陽重建事宜,杜畿也是盡在掌中。
待到黃初三年,曹丕征吳,就把杜畿提上來為二號尚書令:尚書僕射。
尚書僕射是「可代行尚書令」職務的類型。
兩漢其實只有皇帝的皇后或太后是同類職務。
並且做為許昌臨時大總管。
就像諸葛亮出征,留蔣琬看家一樣。
最終,杜畿在幫曹丕打造測試最終伐吳樓船時,遇風溺斃。
什麼都會的杜老爺,也跟曹老爺一樣,就是不懂水。
看來他在荊州居住,應該也是南陽限定吧。
杜畿死後,曹丕十分傷心,追封他為九卿之一的太僕。
頗有恨不相逢……嗯,早一點的味道。
杜畿的本領高強,論智論治,在曹魏都是名列前茅的高手。
但不管是演義還是三國志,我們都看得出來,杜畿屬於被「曹操」邊緣化的角色。
這種人曹丕最愛了,典型最知名就是張郃。
司馬懿那個有點穿鑿附會,但也不失為一個例子。
他們不是在曹操時代沒有功勞,但到底擠不進曹操的核心圈。
先秦兩漢,我印象中沒有哪兩個皇帝的交接這麼有趣,又這麼漂亮。
曹丕短短的六年帝皇生涯,體現了「繼往開來」的重要性。
西漢的文景武,東漢的光武明章,都沒有曹魏的武文明三帝來得精采。
或許一直要到清代的康雍乾,才能再現這種「帝皇三連擊」的威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