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大漢天威-麒麟閣終章:杜延年與梁丘賀】

2021/07/1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麒麟閣名單公布時,杜延年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雖然杜延年沒有當過丞相,但班固認為他功比名相。

在這之前,杜延年只是西河郡太守,以治理地方寬厚聞名。

有趣的是,他的父親,是《史記》酷吏傳中鼎鼎有名的「杜周」。

司馬遷並沒有看到,杜周有這麼樣一個像偷生的兒子。
就像他也沒料到,張湯的兒子居然成為支持昭宣中興的頂樑柱一樣。

杜周曾經以廷尉的身分,在漢武帝時代大興獄治。
一年之間,可以有一千多個檢舉案要查,同時最多有六七萬人在京畿地帶的牢獄之中。

絕大多數都只是「犯上不敬」的罪名。

這很壞對不?你知道,我知道,漢武帝也知道,後來杜周就被廢黜了。
但我們之前也說過,杜周下,江充上。

但杜周最厲害的部分,像張湯。
關係很好。

李陵北伐的時候,他已經回到執金吾的位置。
一年後,當上了御史大夫。

但杜周沒有活到巫蠱之禍,當時看是與丞相無緣。
可拉長一點看,真是一個好家在。

丞相跟御史大夫在巫蠱之禍中,可是死傷慘重的不得了。

杜周的長子次子,當時都擔當太守,算是一家子都避過了漢武時代的這個第一大災。
後來,漢昭帝即位一年多後,徵召賢才,從小精修律法的小兒子杜延年,才進入了大將軍霍光幕府。

始元四年,杜延年以校尉的身分,跟隨田廣明征討益州,鎮壓叛亂。
回返後,升為諫大夫。

兩年後,杜延年收到楊敞的消息,舉發了上官桀的謀反,得封列侯。
朝廷認為他十分忠義,更擢為太僕右曹給事中。

這其實是三個官職,太僕(皇帝車駕主管),右曹(人事部大主管),給事中(進出禁宮議事隨侍)。
杜延年得到漢昭帝的信賴度,高得超乎正常。

在審理上官桀相關案件的時候,最後其實牽涉到了丞相車千秋。
主要的原因是,廷尉王平跟少府徐仁認為,有一個叫侯史吳的人,曾經幫忙藏匿桑弘羊的兒子,應該不是故意的。

但霍光的派系反對。

少府徐仁,是車千秋的女婿。
車千秋為了打這場官司,動用了自己的派系,被霍光抓到小辮子。

眼看霍光即將在大議中扳倒車千秋時,杜延年上了一書。
最終,霍光只能處理掉廷尉跟少府,繼續供著車千秋這塊神主牌。

不過其實隔年,車千秋就掛了。
壓住車千秋派系後,霍光以自己的女婿為重號將軍,討伐遼東烏桓。

杜延年又再次上書,應該與民休養生息,舉賢良,議罷酒榷鹽鐵。

這邊其實非常的特別。
杜延年每次上書的對象,都是大將軍霍光。

但他早就不是大將軍幕府的人,而是漢昭帝的給事中。
跟低調辦事的丙吉不同,杜延年的角色,幾乎可以說是漢昭帝直屬,專門平抑霍光的一個人物。

同時,杜延年基於右曹的身分,也是一個專職審核「吏民上書」的人。
有可用之人,便舉為縣令。
而如果有被丞相、御史開除的(開除必然有罪,漢代勞基法?),杜延年也會涉入跟廷尉一起檢討罪狀。

當漢昭帝人生最後病重之時,徵天下名醫,也是由杜延年主管給漢昭帝服用的藥物。

基本上,我想班固要傳達的事情很清楚:
一,杜延年雖然是霍光手下出身,但他在朝廷絕對不是霍光的派系。
二,直到漢昭帝人生的最後一刻,杜延年仍然在守護著漢昭帝。

不過,漢昭帝過世後,杜延年也不認為應該支持劉賀,反而是站在霍光那邊,贊同廢帝。
這邊有另外一個八卦是,杜延年的兒子杜陀,跟劉病已的交情很是不錯。

所以在丙吉大大提出:漢武皇曾孫是個上佳人選時,杜延年也推了一把。

三人成虎。
張安世,丙吉,杜延年三個人一致推薦的漢武皇曾孫,終於是成了大老虎。

但在霍氏被誅滅之後,只有拿出「阿保之功」的丙吉得以安然無恙。

張安世終日活在了恐懼之中。
杜延年則被以「霍氏舊人」之名,遭到監察高手魏相的舉發:「素貴用事,官職多姦。」
仗著權位多有不法啦。

實際調查的結果,雖然只是:「苑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杜延年仍然逃不過免官削爵的命運。

「只是」不是我說的,是班固說的。
畢竟如果杜延年很清廉,有這個情況也不是不可能。

法律證據一回事,人為解釋又一回事,不理解的話可以去看看《審死官》之類的。

不過,大概是老丙吉說話還有點分量,案子塵埃落定的幾個月後,朝廷又徵召杜延年為北地太守。
阿杜可能覺得有點不爽,回信表示:「我以前是九卿,現在要被發配去邊疆……我只處理公文,就不去到任了。」

漢宣帝批示:「可。」

阿杜很顯然是黃老法系學者,他所使用的招數,就是任用良吏,然後捕捉豪強……
反正杜延年根本也沒到任,當地的有錢人如果不是能夠影響到朝廷,誰拿他有皮條。

一年多後,北地郡治理有功,漢宣帝再次下詔,賞賜杜延年黃金二十斤,調任為西河太守。

最後在丙吉的臨終推薦下,杜延年得以調任回朝廷,擔任御史大夫。
由於父親杜周也當過御史大夫,杜延年在御史大夫府中,都另設座榻,始終把原本的主位留給已逝的父親。

不過杜延年最後也沒當上丞相,自請年老辭職。
漢宣帝同意了,並且延請丙吉推薦的二號,二號于定國接任。

幾個月後,杜延年即過世。

另附少府梁丘賀故事。
梁丘賀是山東琅邪諸縣人,諸葛孔明的老鄉是也。

當然,這時候距離孔明的誕生還有兩百多年。

梁丘賀沒有自己的傳,只是儒林傳的其中一員。
因為心算能力很好,被漢武帝採用。

桑弘羊當年也是有這個專長,所以成為了財務相關官員。

梁丘賀的老師,是當代大儒京房。
嗯,大儒,但是京房的專長是「易」。

漢代諸儒中,「易」的頭號大家為淄川田生。
田生的本名是田何,因為是過去的田齊王孫,在劉邦管制的時候,被遷徙到杜陵。
後號杜田生。

田生的徒弟很多,京房只能算是他的徒孫。
中間還有一個楊何,是漢武前期元光年間的太中大夫。

京房後來也是太中大夫,被派任為齊郡太守。
梁丘賀的官在朝廷,不能說走就走,就轉拜了田生另一個徒弟,丁寬系統的田王孫為師。

等到漢宣帝時,因為聽說京房很厲害,就派人去請他送個弟子入朝廷。
結果京房卻推薦了梁丘賀。

當時梁丘賀本來是「都司空令」,剛好犯法免為庶人。
在前老師的推薦下,梁丘賀被詔入朝廷,憑著他易學的本領,踢爆了霍氏餘孽欲刺殺漢宣帝的計謀,因而得到重用。

梁丘賀在田王孫門下時,有兩個同學。
一個叫施讎,一個叫孟喜。

施讎的本領,梁丘賀覺得比自己更高,後來當上少府,梁丘賀就去請師兄出山。

先是派了兒子跟門人,師兄躲起來不見。
梁丘賀就自己去拜訪。

施讎實在拗不過梁丘賀,答應幫他教個兒子。

結果梁丘賀打蛇隨棍上,推薦漢宣帝徵召施讎當了博士,讓自己的弟子也跟著去學。
可以說,這一支就是西漢官方認可的「真易學」。

而孟喜則說,老師把衣缽都傳給了他,他才是正宗。
學界紛紛擾擾,即使梁丘賀出來證明沒這回事,孟喜還是一度被察舉入朝。

但你在外面還可以讚數多的比較大聲,進了朝廷?施讎跟梁丘賀派系早已林立,所以在官方認定下,孟喜這派就是,假的。

這都還算是容易釐清的。
真正複雜的是京房故事。

最普遍的認知是,有兩個京房。
元祖京房,就是梁丘賀的老師。

梁丘賀的兒子學承父親與施讎,專行京房法。

然而,孟喜有個學友,名叫焦延壽。
焦延壽有個徒弟,名叫李房。

李房因為很喜歡音律,後來把自己的姓改為京,是第二個京房。
而二號京房主張,焦延壽的學問就是正統的孟氏易學,跟孟喜的直傳弟子僵持不下。

後來劉向編書作公道……把事情整個弄亂了。
叫做:京房從田生傳下來的是正統易學,而京房從孟氏傳下來的不是正統易學。

有人的區別方式是:齊郡太守京房跟魏郡太守京房。
也有人的區別方式是:京房跟京房李君明。

但真正流傳下來,大鳴大放的,反而是李君明之學。
他的作品《京房易傳》,被大量的引用在《漢書》五行志中,來判讀災異。

不管你劉向的脈絡再怎麼梳理,大家就是相信這種神奇的技術。

當然,京房不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不過梁丘賀其實也是靠這種預測卜卦術,成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算中的時候,榮耀一身。
算錯的時候,帝王可不是吃素的。

說到底,透過統計跟記錄來推斷將要發生的事情,有其準確性。
問題是你能不能掌握所有的變數?

這跟兵法戰略也差不了太多。
跟天氣預報也差不了太多。

你的統計記錄經典有多少變化?你面對事情的時候有多少情報?
同樣都影響著你「算」的準確與否。

「察其所言,仿佛一端。假經設誼,依託象類,或不免乎億則屢中。」

我想班固要表達的,不是單純的「算中是你運氣好」。
而是你如果明白「算中」的原理,就不應該拿來當作自己升官發財的工具。

麒麟閣功臣篇到這裡告一段落了。
透過這十一個人跟他們的周邊,更進一步呈現了昭宣之治的面貌。

昭宣時代的大臣們,經常在三朝之間都有著不同的面貌。
簡直像是精神分裂一樣。

特別是剿滅霍氏的動作展開之後。

老實說我認為,最高執政者,才是影響政治派系不斷轉變的原因。
漢昭帝前半是對峙,後半是霍光。
漢宣帝即位之後,霍光的權力其實已經沒有那麼大。

說穿了,漢宣帝本人才是影響力最巨大的角色。
而漢宣帝的風格相當多變。

他的出發點是寬和,但在對抗霍家的過程中,他的內在開始往漢武帝去。
但隨著知道丙吉事,漢宣帝又轉頭往回走。

最後才進入了他自己的完成型態:對民寬,對官苛。

漢宣帝的本質終究是念舊,反映在他的方方面面。
而以丙吉最為核心。

相對的,霍光跟魏相的存在,也讓他明白,對於臣子是不應該心慈手軟的。
一旦做皇帝的人放鬆了這一塊,隨時都會讓漢昭帝時代再現。

人不是一成不變,我們總是隨著成長染上不同色彩。
但也總是有一些放不下的部分,跟著我們一路走來,走去。

漢武帝的光,一直照射著大漢,到漢宣帝時代的結束。
普遍認為,漢元帝時代影響著漢朝的,則是漢武帝的陰影。

那個注重表面功夫跟高大上的部分。
即將引領漢朝進入毀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會員
805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