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漢天威-麒麟閣終章:杜延年與梁丘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麒麟閣名單公布時,杜延年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雖然杜延年沒有當過丞相,但班固認為他功比名相。

在這之前,杜延年只是西河郡太守,以治理地方寬厚聞名。

有趣的是,他的父親,是《史記》酷吏傳中鼎鼎有名的「杜周」。

司馬遷並沒有看到,杜周有這麼樣一個像偷生的兒子。
就像他也沒料到,張湯的兒子居然成為支持昭宣中興的頂樑柱一樣。

杜周曾經以廷尉的身分,在漢武帝時代大興獄治。
一年之間,可以有一千多個檢舉案要查,同時最多有六七萬人在京畿地帶的牢獄之中。

絕大多數都只是「犯上不敬」的罪名。

這很壞對不?你知道,我知道,漢武帝也知道,後來杜周就被廢黜了。
但我們之前也說過,杜周下,江充上。

但杜周最厲害的部分,像張湯。
關係很好。

李陵北伐的時候,他已經回到執金吾的位置。
一年後,當上了御史大夫。

但杜周沒有活到巫蠱之禍,當時看是與丞相無緣。
可拉長一點看,真是一個好家在。

丞相跟御史大夫在巫蠱之禍中,可是死傷慘重的不得了。

杜周的長子次子,當時都擔當太守,算是一家子都避過了漢武時代的這個第一大災。
後來,漢昭帝即位一年多後,徵召賢才,從小精修律法的小兒子杜延年,才進入了大將軍霍光幕府。

始元四年,杜延年以校尉的身分,跟隨田廣明征討益州,鎮壓叛亂。
回返後,升為諫大夫。

兩年後,杜延年收到楊敞的消息,舉發了上官桀的謀反,得封列侯。
朝廷認為他十分忠義,更擢為太僕右曹給事中。

這其實是三個官職,太僕(皇帝車駕主管),右曹(人事部大主管),給事中(進出禁宮議事隨侍)。
杜延年得到漢昭帝的信賴度,高得超乎正常。

在審理上官桀相關案件的時候,最後其實牽涉到了丞相車千秋。
主要的原因是,廷尉王平跟少府徐仁認為,有一個叫侯史吳的人,曾經幫忙藏匿桑弘羊的兒子,應該不是故意的。

但霍光的派系反對。

少府徐仁,是車千秋的女婿。
車千秋為了打這場官司,動用了自己的派系,被霍光抓到小辮子。

眼看霍光即將在大議中扳倒車千秋時,杜延年上了一書。
最終,霍光只能處理掉廷尉跟少府,繼續供著車千秋這塊神主牌。

不過其實隔年,車千秋就掛了。
壓住車千秋派系後,霍光以自己的女婿為重號將軍,討伐遼東烏桓。

杜延年又再次上書,應該與民休養生息,舉賢良,議罷酒榷鹽鐵。

這邊其實非常的特別。
杜延年每次上書的對象,都是大將軍霍光。

但他早就不是大將軍幕府的人,而是漢昭帝的給事中。
跟低調辦事的丙吉不同,杜延年的角色,幾乎可以說是漢昭帝直屬,專門平抑霍光的一個人物。

同時,杜延年基於右曹的身分,也是一個專職審核「吏民上書」的人。
有可用之人,便舉為縣令。
而如果有被丞相、御史開除的(開除必然有罪,漢代勞基法?),杜延年也會涉入跟廷尉一起檢討罪狀。

當漢昭帝人生最後病重之時,徵天下名醫,也是由杜延年主管給漢昭帝服用的藥物。

基本上,我想班固要傳達的事情很清楚:
一,杜延年雖然是霍光手下出身,但他在朝廷絕對不是霍光的派系。
二,直到漢昭帝人生的最後一刻,杜延年仍然在守護著漢昭帝。

不過,漢昭帝過世後,杜延年也不認為應該支持劉賀,反而是站在霍光那邊,贊同廢帝。
這邊有另外一個八卦是,杜延年的兒子杜陀,跟劉病已的交情很是不錯。

所以在丙吉大大提出:漢武皇曾孫是個上佳人選時,杜延年也推了一把。

三人成虎。
張安世,丙吉,杜延年三個人一致推薦的漢武皇曾孫,終於是成了大老虎。

但在霍氏被誅滅之後,只有拿出「阿保之功」的丙吉得以安然無恙。

張安世終日活在了恐懼之中。
杜延年則被以「霍氏舊人」之名,遭到監察高手魏相的舉發:「素貴用事,官職多姦。」
仗著權位多有不法啦。

實際調查的結果,雖然只是:「苑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杜延年仍然逃不過免官削爵的命運。

「只是」不是我說的,是班固說的。
畢竟如果杜延年很清廉,有這個情況也不是不可能。

法律證據一回事,人為解釋又一回事,不理解的話可以去看看《審死官》之類的。

不過,大概是老丙吉說話還有點分量,案子塵埃落定的幾個月後,朝廷又徵召杜延年為北地太守。
阿杜可能覺得有點不爽,回信表示:「我以前是九卿,現在要被發配去邊疆……我只處理公文,就不去到任了。」

漢宣帝批示:「可。」

阿杜很顯然是黃老法系學者,他所使用的招數,就是任用良吏,然後捕捉豪強……
反正杜延年根本也沒到任,當地的有錢人如果不是能夠影響到朝廷,誰拿他有皮條。

一年多後,北地郡治理有功,漢宣帝再次下詔,賞賜杜延年黃金二十斤,調任為西河太守。

最後在丙吉的臨終推薦下,杜延年得以調任回朝廷,擔任御史大夫。
由於父親杜周也當過御史大夫,杜延年在御史大夫府中,都另設座榻,始終把原本的主位留給已逝的父親。

不過杜延年最後也沒當上丞相,自請年老辭職。
漢宣帝同意了,並且延請丙吉推薦的二號,二號于定國接任。

幾個月後,杜延年即過世。

另附少府梁丘賀故事。
梁丘賀是山東琅邪諸縣人,諸葛孔明的老鄉是也。

當然,這時候距離孔明的誕生還有兩百多年。

梁丘賀沒有自己的傳,只是儒林傳的其中一員。
因為心算能力很好,被漢武帝採用。

桑弘羊當年也是有這個專長,所以成為了財務相關官員。

梁丘賀的老師,是當代大儒京房。
嗯,大儒,但是京房的專長是「易」。

漢代諸儒中,「易」的頭號大家為淄川田生。
田生的本名是田何,因為是過去的田齊王孫,在劉邦管制的時候,被遷徙到杜陵。
後號杜田生。

田生的徒弟很多,京房只能算是他的徒孫。
中間還有一個楊何,是漢武前期元光年間的太中大夫。

京房後來也是太中大夫,被派任為齊郡太守。
梁丘賀的官在朝廷,不能說走就走,就轉拜了田生另一個徒弟,丁寬系統的田王孫為師。

等到漢宣帝時,因為聽說京房很厲害,就派人去請他送個弟子入朝廷。
結果京房卻推薦了梁丘賀。

當時梁丘賀本來是「都司空令」,剛好犯法免為庶人。
在前老師的推薦下,梁丘賀被詔入朝廷,憑著他易學的本領,踢爆了霍氏餘孽欲刺殺漢宣帝的計謀,因而得到重用。

梁丘賀在田王孫門下時,有兩個同學。
一個叫施讎,一個叫孟喜。

施讎的本領,梁丘賀覺得比自己更高,後來當上少府,梁丘賀就去請師兄出山。

先是派了兒子跟門人,師兄躲起來不見。
梁丘賀就自己去拜訪。

施讎實在拗不過梁丘賀,答應幫他教個兒子。

結果梁丘賀打蛇隨棍上,推薦漢宣帝徵召施讎當了博士,讓自己的弟子也跟著去學。
可以說,這一支就是西漢官方認可的「真易學」。

而孟喜則說,老師把衣缽都傳給了他,他才是正宗。
學界紛紛擾擾,即使梁丘賀出來證明沒這回事,孟喜還是一度被察舉入朝。

但你在外面還可以讚數多的比較大聲,進了朝廷?施讎跟梁丘賀派系早已林立,所以在官方認定下,孟喜這派就是,假的。

這都還算是容易釐清的。
真正複雜的是京房故事。

最普遍的認知是,有兩個京房。
元祖京房,就是梁丘賀的老師。

梁丘賀的兒子學承父親與施讎,專行京房法。

然而,孟喜有個學友,名叫焦延壽。
焦延壽有個徒弟,名叫李房。

李房因為很喜歡音律,後來把自己的姓改為京,是第二個京房。
而二號京房主張,焦延壽的學問就是正統的孟氏易學,跟孟喜的直傳弟子僵持不下。

後來劉向編書作公道……把事情整個弄亂了。
叫做:京房從田生傳下來的是正統易學,而京房從孟氏傳下來的不是正統易學。

有人的區別方式是:齊郡太守京房跟魏郡太守京房。
也有人的區別方式是:京房跟京房李君明。

但真正流傳下來,大鳴大放的,反而是李君明之學。
他的作品《京房易傳》,被大量的引用在《漢書》五行志中,來判讀災異。

不管你劉向的脈絡再怎麼梳理,大家就是相信這種神奇的技術。

當然,京房不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不過梁丘賀其實也是靠這種預測卜卦術,成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算中的時候,榮耀一身。
算錯的時候,帝王可不是吃素的。

說到底,透過統計跟記錄來推斷將要發生的事情,有其準確性。
問題是你能不能掌握所有的變數?

這跟兵法戰略也差不了太多。
跟天氣預報也差不了太多。

你的統計記錄經典有多少變化?你面對事情的時候有多少情報?
同樣都影響著你「算」的準確與否。

「察其所言,仿佛一端。假經設誼,依託象類,或不免乎億則屢中。」

我想班固要表達的,不是單純的「算中是你運氣好」。
而是你如果明白「算中」的原理,就不應該拿來當作自己升官發財的工具。

麒麟閣功臣篇到這裡告一段落了。
透過這十一個人跟他們的周邊,更進一步呈現了昭宣之治的面貌。

昭宣時代的大臣們,經常在三朝之間都有著不同的面貌。
簡直像是精神分裂一樣。

特別是剿滅霍氏的動作展開之後。

老實說我認為,最高執政者,才是影響政治派系不斷轉變的原因。
漢昭帝前半是對峙,後半是霍光。
漢宣帝即位之後,霍光的權力其實已經沒有那麼大。

說穿了,漢宣帝本人才是影響力最巨大的角色。
而漢宣帝的風格相當多變。

他的出發點是寬和,但在對抗霍家的過程中,他的內在開始往漢武帝去。
但隨著知道丙吉事,漢宣帝又轉頭往回走。

最後才進入了他自己的完成型態:對民寬,對官苛。

漢宣帝的本質終究是念舊,反映在他的方方面面。
而以丙吉最為核心。

相對的,霍光跟魏相的存在,也讓他明白,對於臣子是不應該心慈手軟的。
一旦做皇帝的人放鬆了這一塊,隨時都會讓漢昭帝時代再現。

人不是一成不變,我們總是隨著成長染上不同色彩。
但也總是有一些放不下的部分,跟著我們一路走來,走去。

漢武帝的光,一直照射著大漢,到漢宣帝時代的結束。
普遍認為,漢元帝時代影響著漢朝的,則是漢武帝的陰影。

那個注重表面功夫跟高大上的部分。
即將引領漢朝進入毀滅。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丙吉,原本只是一個小官員。 即使在西漢第一的白色恐怖事件中,試圖保護無辜的小生命,那其實也不會影響到他的升遷。 漢宣帝成為漢宣帝,還在很多年之後。 但丙吉究竟接觸到了皇家的機密。是漢武帝一直到死,都要三君子查個水落石出的機密。 檯面上,霍光透過鬥爭中興漢室。 檯面下,丙吉的戰鬥,正要開始。
解決事情有很多方式,在最適合的時機跟狀況,應用最適合的方式,才是真正高明的人。 凡事都有理論,實作則有各種狀況,必須做出對應取捨。 能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是趙充國的本領。 能不能相信前線的判斷,是朝廷公卿,也是漢宣帝的問題。 在了解趙充國的人生後,我非得把他的《對羌戰略》仔細翻譯出來不可。
飛將軍是李廣的渾號,不是官名。 是匈奴人送給李廣的威名。 年紀比李廣小得多的趙充國,出生於漢武帝建元年間。 趙充國的威名成於西羌,所以其實是沒有人叫他飛將軍的。 但他跟李廣之間,卻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而真要論起功勞,趙充國平定西羌成功,所造成的後果,也是無可估計的……
在漢宣帝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中,兩大雙霸天:霍光跟張安世,雖然曾經分別掛上了西漢兵權最重的大將軍與車騎將軍,不過他們倆基本是不打仗的。 基於匈奴來朝,而立下麒麟閣功臣表的漢宣帝,手下沒有幾個出征塞外的名將,怎麼也說不過去吧? 而排行第三第四的「真‧車騎將軍」韓增,跟後將軍趙充國,就是漢宣帝武功的表率了。
一個人的一生當中,能夠經歷過幾次大型政治鬥爭,並且還被主子拱上神壇呢? 在麒麟閣十一功臣中,排行第十的蕭望之,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 從平民小吏,一路爬上離丞相只有一步之遙的位置,蕭望之從來沒有一帆風順。 他完整的經歷,就像是一張西漢升官圖。 而升官發財,怎樣也不會是個勵志故事……
西漢後期,將國家從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中拯救出來的偉大皇帝,是漢宣帝,史稱「孝宣中興」。 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漢宣帝的「中興」,主要來自於收服匈奴。 最明顯的證據,其實來自於他所紀念的「麒麟閣十一功臣」。 這十一個人的功績,並不是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不然?先看看落選者有多優秀吧。
丙吉,原本只是一個小官員。 即使在西漢第一的白色恐怖事件中,試圖保護無辜的小生命,那其實也不會影響到他的升遷。 漢宣帝成為漢宣帝,還在很多年之後。 但丙吉究竟接觸到了皇家的機密。是漢武帝一直到死,都要三君子查個水落石出的機密。 檯面上,霍光透過鬥爭中興漢室。 檯面下,丙吉的戰鬥,正要開始。
解決事情有很多方式,在最適合的時機跟狀況,應用最適合的方式,才是真正高明的人。 凡事都有理論,實作則有各種狀況,必須做出對應取捨。 能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是趙充國的本領。 能不能相信前線的判斷,是朝廷公卿,也是漢宣帝的問題。 在了解趙充國的人生後,我非得把他的《對羌戰略》仔細翻譯出來不可。
飛將軍是李廣的渾號,不是官名。 是匈奴人送給李廣的威名。 年紀比李廣小得多的趙充國,出生於漢武帝建元年間。 趙充國的威名成於西羌,所以其實是沒有人叫他飛將軍的。 但他跟李廣之間,卻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而真要論起功勞,趙充國平定西羌成功,所造成的後果,也是無可估計的……
在漢宣帝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中,兩大雙霸天:霍光跟張安世,雖然曾經分別掛上了西漢兵權最重的大將軍與車騎將軍,不過他們倆基本是不打仗的。 基於匈奴來朝,而立下麒麟閣功臣表的漢宣帝,手下沒有幾個出征塞外的名將,怎麼也說不過去吧? 而排行第三第四的「真‧車騎將軍」韓增,跟後將軍趙充國,就是漢宣帝武功的表率了。
一個人的一生當中,能夠經歷過幾次大型政治鬥爭,並且還被主子拱上神壇呢? 在麒麟閣十一功臣中,排行第十的蕭望之,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 從平民小吏,一路爬上離丞相只有一步之遙的位置,蕭望之從來沒有一帆風順。 他完整的經歷,就像是一張西漢升官圖。 而升官發財,怎樣也不會是個勵志故事……
西漢後期,將國家從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中拯救出來的偉大皇帝,是漢宣帝,史稱「孝宣中興」。 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漢宣帝的「中興」,主要來自於收服匈奴。 最明顯的證據,其實來自於他所紀念的「麒麟閣十一功臣」。 這十一個人的功績,並不是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不然?先看看落選者有多優秀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次籤詩來看唐朝英雄傳。故事主角薛丁山,男主人設非常棒,他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他長得帥,再加上武功高強,而且又忠勇愛國,受到許多人喜愛。
Thumbnail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袁紹最終崩盤的第一個環節,是董卓沒有任何官方指令就帶軍趕到洛陽了。 是誰在給董卓傳遞信息呢? 極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場政變中極其關鍵的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 「奉車都尉」是個啥官呢? 「掌御乘輿車,出則陪乘,入則侍從」,皇帝的身邊人,霍光和竇固當年都幹過。 還記得靈帝病重時讓董卓去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杜威作為趙漢的談判代表為了把價碼標的高一點,反覆強調王郎確實是西漢王朝十二任成帝的嫡親骨肉,打狗要看主人,咱得有個看相。 這是比較冒傻氣的談判代表,咋能跟另一個政權說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呢! 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劉秀對這種血統論最為不屑:「就是成帝本人復活從棺材裡爬出來,皇帝跟他也沒關係了,更何況他的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劉賀出宮後,終於認栽,向西叩拜道:「我不是這塊料,不能擔當漢家大事!」 霍光一路將他送到長安的昌邑王官邸,然後致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劉賀就這樣做了27天的皇帝,被趕下了台。 劉賀滑稽的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次籤詩來看唐朝英雄傳。故事主角薛丁山,男主人設非常棒,他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他長得帥,再加上武功高強,而且又忠勇愛國,受到許多人喜愛。
Thumbnail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袁紹最終崩盤的第一個環節,是董卓沒有任何官方指令就帶軍趕到洛陽了。 是誰在給董卓傳遞信息呢? 極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場政變中極其關鍵的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 「奉車都尉」是個啥官呢? 「掌御乘輿車,出則陪乘,入則侍從」,皇帝的身邊人,霍光和竇固當年都幹過。 還記得靈帝病重時讓董卓去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杜威作為趙漢的談判代表為了把價碼標的高一點,反覆強調王郎確實是西漢王朝十二任成帝的嫡親骨肉,打狗要看主人,咱得有個看相。 這是比較冒傻氣的談判代表,咋能跟另一個政權說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呢! 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劉秀對這種血統論最為不屑:「就是成帝本人復活從棺材裡爬出來,皇帝跟他也沒關係了,更何況他的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劉賀出宮後,終於認栽,向西叩拜道:「我不是這塊料,不能擔當漢家大事!」 霍光一路將他送到長安的昌邑王官邸,然後致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劉賀就這樣做了27天的皇帝,被趕下了台。 劉賀滑稽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