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火塘|名字,語言,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真的有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這個月的火塘話題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之前三週我們都在談論土地問題,不過土地並非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唯一問題,今天讓我們觀察一兩個現象,從這個角度來思索轉型正義。
Source: Native Canadian Arts
回顧《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施行的 2017 年,另有兩件事情讓台灣在隔年自由之家(House of Freedom)的自由評等多得了兩分,由原本的 91 分上升到 93 分。這兩件事分別是同性婚姻合法化(釋字 748 號)和《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的立法。
從較為宏觀的角度而言,《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的立法無疑是個正面事件,至少揭示國家政策朝向肯定原住民族語言的大方向前進。該法第一條揭櫫「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的大原則,立法意旨在於「實現歷史正義,促進原住民族語言之保存與發展,保障原住民族語言之使用及傳承」,並就促進原住民族語言發展訂有具體規定,例如政府應
  • 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政策
  • 設置專職原住民族語言推廣人員
  • 協助原住民族各族設立族語推動組織
  • 訂定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政策,優先復振瀕危語言
  • 原住民得以其原住民族語言向政府機關陳述意見
  • 建立原住民族語言人才資料庫
  • 原住民族地區得以地方通行語書寫公文書
  • 原住民族地區之大眾運輸工具及場站應增加地方通行語之播音
  • 原住民族地區內之山川、古蹟、部落、街道及公共設施,應設置地方通行語及傳統名稱之標示
  • 學校應提供原住民族語言課程,鼓勵以原住民族語言進行教學
等等,不過原住民關心的畢竟不是法律條文,而是這些條文如何落實。我們知道原住民族語言在現實生活裡依舊處在極度弱勢,而且整個外在環境並不像《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所勾勒的那樣前景光明。
就以每個原住民都一定會遇到的「名字」問題來說,即使現在有愈來愈多原住民恢復傳統名字,但至今台灣法律「不允許原住民不擁有非漢字書寫的名字」,意思就是,原住民可以在身分證件上以本族語言登記傳統名字,但不能只有以本族語言書寫的傳統名字。以現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為例,他的族名是 Icyang Parod,但他的身分證上不能只有這個名字,必須同時登記漢名「劉文雄」,或者以漢字書寫的族名「夷將・拔路兒」。
非原住民或許不覺得這是個什麼問題,但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一個翻新的歧視政策,對原住民自我決定名字的權利只承認了一半。很多非原住民會拿「看不懂/不會唸原住民的族名」為理由,來反對原住民完全不使用漢名,這理由非常糟糕,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兩點來反駁:
首先,「看不懂」絕對不是事實,因為台灣人幾乎個個爭先恐後取外文名,而這外文名通常也都以羅馬字母書寫,和台灣原住民各族族語使用的是一樣的字母,儘管使用羅馬字母的語言各有發音,但我們難以想像認得這套字母的人看到以此拼寫的名字會瞠目結舌、完全發不出音來。
其次,就算真的不知道怎麼唸,開口說出「請問你的名字怎麼唸」也絕對不是難事,更何況非原住民也可能以少見的漢字為名,或者,原住民被迫登記漢文名字往往必須找難字以切合族名發音,同樣都可能遇上別人不會唸的問題。
不讓原住民不擁有漢名,說穿了就是「以我的方便為準,他人的文化尊嚴其次」的歧視態度,居然還被那麼多人堂而皇之的主張,也算得上二十一世紀台灣一大奇觀。這個糾纏多年的歧視問題,最近又和原住民身分的取得關聯起來。
不久前的 1 月 17 日,憲法法庭就《原住民族身分法》第四條第二項規定舉行言詞辯論,在主流社會沒有引起多少注意,對原住民族來說卻是極為重大的事件,問題爭點為:《原住民族身分法》第四條第二項「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子女,從具原住民身分之父或母之姓或原住民傳統名字者,取得原住民身分」的規定是否合憲?
現行法令對原住民身分的認定,兼採血統主義和戶籍登記主義,也就是一個小孩必須父母一方為原住民,且小孩要從有原住民身分的父或母姓或使用傳統名字,才能取得原住民身分。
1 月 17 日的言詞辯論慘不忍睹,日後我們還會討論,在此我們只談一個粗略的觀察心得——且不論對原住民身分的取得加上限制這一點本身是否合理,就說把身分和名字掛鉤,尤其是漢文化高度重視的「從姓」綁在一起,很難不讓原住民感覺遭到赤裸裸的文化強暴。
今天我們有了《原住民族身分法》,但原住民如何取得身分,卻非得和名字扯在一起。今天我們有了《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原住民卻連只使用自己的語言來寫名字都做不到。如果一個社會的多數成員,連這兩種文化偏見和歧視都看不出來,也不覺得有必要求取改變,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合理的說,這個社會上多數的人並沒有意願思考原住民族在歷史上受過的不正義?
再把話題拉回一開始談到的 2018 年台灣的自由之家評分。從國際觀察者的角度來看,完成這樣的立法畢竟是一大進步,因此台灣在自由評等上多得一分。但從每日要與社會現實共存的原住民角度來看,這進步似乎更像是粉飾太平的成果,而不是試圖消減不正義獲得了成果。

轉型正義,從思索無處不在的不正義開始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住民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林先生(林務局)和唐先生(台糖)拿走了,這是戰後原住民與國家之間土地糾紛的基調。
從我們現在的標準看來,這種土地制度相當複雜:既出於居住目的而佔有土地,這佔有同時也服膺於某種政治從屬關係,並牽涉生產活動和安全活動,所有一切相關活動又透過社會組織而達成。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想像抽走土地以後,這些相關的社會功能還能夠存在。
原住民族和國家之間的衝突,主要不在於上述「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及其後果,而在於原住民族以主權者的身分向殖民者索還一切,包括土地和統治權力。原住民族與墾殖國家之間的衝突是你死我活的衝突,因為兩者在同樣的空間裡宣稱主權。
原住民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林先生(林務局)和唐先生(台糖)拿走了,這是戰後原住民與國家之間土地糾紛的基調。
從我們現在的標準看來,這種土地制度相當複雜:既出於居住目的而佔有土地,這佔有同時也服膺於某種政治從屬關係,並牽涉生產活動和安全活動,所有一切相關活動又透過社會組織而達成。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想像抽走土地以後,這些相關的社會功能還能夠存在。
原住民族和國家之間的衝突,主要不在於上述「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及其後果,而在於原住民族以主權者的身分向殖民者索還一切,包括土地和統治權力。原住民族與墾殖國家之間的衝突是你死我活的衝突,因為兩者在同樣的空間裡宣稱主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國家人權委員會開會時,作者的族文名字全程被使用,並解釋了在身分證上正式名字的重要性以及族文名字的表述方式。
Thumbnail
文章探討身分法修法後,是否有讓更多人願意在身分證上恢復族名以及有關原住民恢復族名的議題。同時介紹了第一例身分證單列族文拼音勝訴案「Bawtu Payen」以及最近通過的第一起單列族名案例。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在國家人權委員會開會時,作者的族文名字全程被使用,並解釋了在身分證上正式名字的重要性以及族文名字的表述方式。
Thumbnail
文章探討身分法修法後,是否有讓更多人願意在身分證上恢復族名以及有關原住民恢復族名的議題。同時介紹了第一例身分證單列族文拼音勝訴案「Bawtu Payen」以及最近通過的第一起單列族名案例。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