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又稱大年夜、年夜、年三十、過年前夕,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這天的確實日期會因為曆法而有所不同。傳統上漢字文化圈以農曆作為曆法,由於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三十暝(閩南語),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閩南人稱過年暗、二九暝(閩南語)。
除夕源於先秦時代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中記載說: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邪鬼。此即除夕節令。最早提出「除夕」這個名稱的,則是西晉的《風土記》。《風土記》中特別記述了除夕大年夜當時的民間習俗: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酒食相邀,稱「別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此習俗,經唐宋相襲,並沿襲至今。同時《風土記》中還有除夕之夜燃放爆竹以「辟邪驅鬼」(即「年」這種猛獸)的記載。
傳統上,在大年夜當天的中下午要在門邊貼上新的春聯。
年夜飯,又作團年飯,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為「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
%%%%%%
怡然寫在除夕前
抱拳別歲 送上祝福
幾年前,我們經典班在上課前,與下課前都有了「起立、敬禮」的儀式,有人說像小學生的感覺,也有人說經典班這樣做很有意思。
我都會跟新來的同學說:一、是問候彼此成長向善的”自性”,提醒自己、也相互提醒,不須自大、更不須妄自菲薄,人人平等。二、是向經典敬禮,流傳千百年,雖有文言的隔閡,但有幸你我能懂中文,又願意共聚一堂,一探經典真義,穿越時代、對話聖賢,智慧之光仍能嘉惠願意親近之人!
年終最大的一隻怪獸叫「年」,出現在一年最後的時間點,就像電玩最後一關都有大魔王等著,若前面關卡,沒累積足夠的實力或法寶,是要傷腦筋的。
這提醒我們,心中的暗影與傷痛,若是一整年都忽視或不管牠,還無法面對、過關去。沒有療癒的就會化成大魔王,要靠激烈的手鞭炮炸跑牠。再來就是要守歲,守著時間、守著我們所愛,別被暗黑的「年」給吞噬了!漫漫長夜,若我們敢正視威脅我們的怪獸,勇氣就會讓怪獸的力量變小,畢竟所有的怪獸最營養的食品就是—我們內心的恐懼!
驅除恐懼最有效莫過於與所愛的家人一起圍著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門窗上貼滿所有祝福的符咒—春聯;乾淨的環境讓骯髒鬼無所遁形;到處喜氣的紅色、金色都提醒我們喜氣一生百福降!
這麼多看似熱鬧事,隆重的文化儀式,都只是給我們正面的力量「除舊」,面對新的希望。都讓我們處事無畏,能與人間不平共存!
祝福大家,敬禮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