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沉浸式投影-FUTURE VISION LAB: 花之間 / Concurren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沉浸共感度:★★★☆

導演:趙珮妤 / Chao Pei-Yu
製作國:臺灣 / Taiwan
類型:DOME / 360沉浸式投影
年分:2021
總長:10min
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fish6270

(圖片提供:https://tw-light.tw/event-weiwuying/event_37.html)

(圖片提供:https://tw-light.tw/event-weiwuying/event_37.html)


投影穹頂、鏡面地板反射天篷影像,坐臥DOME中的你我被快速蔓生的數位花叢層疊包裹。


穹頂投影並非創新技術,早在民國69年,臺北市立天文館中作為推廣教育使用的天象館即有穹頂投影,運用造形特殊的多鏡頭投影機--天象儀,播放的影像通常是靜態或緩慢旋轉,模仿地球自轉下的夜晚星空。

360沉浸投影不僅是穹頂投影,半球形DOME內部地面採鏡面設計,反射穹頂投影,影像上下左右前後全面性向DOME內觀眾襲來。

導演趙珮妤的作品《花之間》,先是張開一張巨大的網,上天下地包圍觀眾,而後鏡頭拉遠,以網為養分,開出一叢又一叢的花。花叢層層疊疊,像是睡美人遭紡錘刺傷後快速生長保護城垣的荊棘,上上下下裹成一個繭,再度包圍觀眾。

根據導演自述,《花之間》緣自導演對網路互動的體悟:網路互動大量且密集,彼此交錯、虛實混同難辨。而我只對那些乍看有花朵外形,但生長方式與細部結構全不是花的人造結構,無節制發展、越來越緻密,感到焦躁不安。還好《花之間》總長度只有10分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末冰-avatar-img
2022/02/20
好像萬花筒
sacrifice 生贄-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2/20
還真的有一場節目是參考萬花筒的效果,不過不是這一場.....XD 大年初一去看的,播放時不會告知該場次節目名稱,現場人員也還搞不清楚狀況,除了這場花之間和夜遊,其他場次還在釐清中。(暈)
avatar-img
sacrifice 生贄的沙龍
105會員
192內容數
AR、VR、MR、XR,歡迎與我一同沉浸體驗。
2024/11/27
《虎年大吉奇幻血肉2.0Flesh Juicer血肉果汁機-虎爺XR LIVE MV》是將VR《虎年大吉奇幻血肉2.0》重新編輯為沉浸式投影MV。
Thumbnail
2024/11/27
《虎年大吉奇幻血肉2.0Flesh Juicer血肉果汁機-虎爺XR LIVE MV》是將VR《虎年大吉奇幻血肉2.0》重新編輯為沉浸式投影MV。
Thumbnail
2024/08/11
《森林鬱》的森林, 林底光線明亮,日間蝴蝶飛舞,夜間布滿螢火蟲,春季開滿色彩斑斕的花朵,秋季則滿林紅葉......這些畫面顯然湊齊文學世界各種森林美好的描述,然而這些都不是臺灣森林真正的模樣。
Thumbnail
2024/08/11
《森林鬱》的森林, 林底光線明亮,日間蝴蝶飛舞,夜間布滿螢火蟲,春季開滿色彩斑斕的花朵,秋季則滿林紅葉......這些畫面顯然湊齊文學世界各種森林美好的描述,然而這些都不是臺灣森林真正的模樣。
Thumbnail
2024/05/19
這是一場以藝術家江賢二先生的畫作為主軸進行的再創作。
Thumbnail
2024/05/19
這是一場以藝術家江賢二先生的畫作為主軸進行的再創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 來賓介紹👏👏👏 -- 劇場導演:王嘉明 -- 新媒體藝術家:張暉明 兩位導演來開工?灑淨?XD 北藝大科技藝術館.... 在山頂上……北藝大游泳池旁那個啦!🤣
Thumbnail
🌿「🔗🌹🔗🌻🔗🪻🔗🪴🔗🌵🔗」 來賓介紹👏👏👏 -- 劇場導演:王嘉明 -- 新媒體藝術家:張暉明 兩位導演來開工?灑淨?XD 北藝大科技藝術館.... 在山頂上……北藝大游泳池旁那個啦!🤣
Thumbnail
藝術家將文明社會中的「準則」消解了 — — 僅管眼前全都是影像,觀看卻變成最無關緊要的事,傳遞出的資訊僅是極少量,符號都似曾相識,每個線條都能代表任何一個事物,卻也什麼都不是。在這曖昧的現實中,藝術家在商業大樓林立的土地中抽離了社會,砌出一座反除魅的碉堡。
Thumbnail
藝術家將文明社會中的「準則」消解了 — — 僅管眼前全都是影像,觀看卻變成最無關緊要的事,傳遞出的資訊僅是極少量,符號都似曾相識,每個線條都能代表任何一個事物,卻也什麼都不是。在這曖昧的現實中,藝術家在商業大樓林立的土地中抽離了社會,砌出一座反除魅的碉堡。
Thumbnail
【田所淳・Show Your Mind on My Screen】 在桃園展演中心戶外球型廣場內,可坐、可躺下欣賞的沉浸式體驗! 官網介紹如下: 「《Show Your Mind on My Screen》是一篇現場即時編碼的宣言,是在沉浸式圓頂空間中進行的一場即時編碼音像演出,讓我的雙手成為編碼。
Thumbnail
【田所淳・Show Your Mind on My Screen】 在桃園展演中心戶外球型廣場內,可坐、可躺下欣賞的沉浸式體驗! 官網介紹如下: 「《Show Your Mind on My Screen》是一篇現場即時編碼的宣言,是在沉浸式圓頂空間中進行的一場即時編碼音像演出,讓我的雙手成為編碼。
Thumbnail
【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 很有電影感,也頗具實驗性質的展覽! 進入展場彷彿遁入陰暗的奇幻異世界,隨著宛如咒文般的聲響在耳邊流動,不由自主地注視,卻也感覺有人抓著髮根拉扯般地緊繃…深深吸引,又想逃離的矛盾,很獨特的觀展經驗。 官網介紹如下: 「張徐展近期的創作,著重探索臺灣文化的在地性如何與國際文化的
Thumbnail
【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 很有電影感,也頗具實驗性質的展覽! 進入展場彷彿遁入陰暗的奇幻異世界,隨著宛如咒文般的聲響在耳邊流動,不由自主地注視,卻也感覺有人抓著髮根拉扯般地緊繃…深深吸引,又想逃離的矛盾,很獨特的觀展經驗。 官網介紹如下: 「張徐展近期的創作,著重探索臺灣文化的在地性如何與國際文化的
Thumbnail
導演劉育樹的原初設定,《光電音造盤絲洞》不存在「以影像包圍欣賞者」的想法,移至專為「沉浸式投影」設計的播放空間「夢境現實」中播放,水土不服在所難免。
Thumbnail
導演劉育樹的原初設定,《光電音造盤絲洞》不存在「以影像包圍欣賞者」的想法,移至專為「沉浸式投影」設計的播放空間「夢境現實」中播放,水土不服在所難免。
Thumbnail
今年,TIDF將自2014年起所設的「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單元及華人紀錄片獎,重新定位成跨單元的「再見真實獎」,本篇文章將略敘單元中的《K 的房間》、《事件現場製造》、《Pink Mao》、《庭中有奇樹》、《布洛卡區》、《逃跑的人》這六部紀錄片,希望能一探策展「再見/再現」、「真實」的要旨。
Thumbnail
今年,TIDF將自2014年起所設的「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單元及華人紀錄片獎,重新定位成跨單元的「再見真實獎」,本篇文章將略敘單元中的《K 的房間》、《事件現場製造》、《Pink Mao》、《庭中有奇樹》、《布洛卡區》、《逃跑的人》這六部紀錄片,希望能一探策展「再見/再現」、「真實」的要旨。
Thumbnail
穹頂影像來自影像導演蔡奇宏、聲音導演柯智豪及現場觀眾位置狀態三方互動,偏偏讓觀眾能參與互動QR Code難以讀取,且現場觀眾或坐或臥並不移動,來自觀眾的變項因而缺如。
Thumbnail
穹頂影像來自影像導演蔡奇宏、聲音導演柯智豪及現場觀眾位置狀態三方互動,偏偏讓觀眾能參與互動QR Code難以讀取,且現場觀眾或坐或臥並不移動,來自觀眾的變項因而缺如。
Thumbnail
衍聲---葉廷皓 由拓樸到有機體的演化 衍聲這件作品還是沿襲之前作品中重要的技術,聲音與影像的互相驅動影響,在環境中的物理因子改變的情況下,每一次演出都會呈現些許的不同。對於當場觀賞的觀眾而言,雖然不能感知所謂的差異,但是,自身與環境無疑也參與了這場聲與光的盛宴。
Thumbnail
衍聲---葉廷皓 由拓樸到有機體的演化 衍聲這件作品還是沿襲之前作品中重要的技術,聲音與影像的互相驅動影響,在環境中的物理因子改變的情況下,每一次演出都會呈現些許的不同。對於當場觀賞的觀眾而言,雖然不能感知所謂的差異,但是,自身與環境無疑也參與了這場聲與光的盛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