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XTIDF|TIDF 2022「再見真實獎」入圍片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自 2014 年起所設的「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單元及單元獎項「華人紀錄片獎」,重新定位成跨單元的「再見真實獎」,本篇文章將略敘單元中的《K 的房間》、《事件現場製造》、《Pink Mao》、《庭中有奇樹》、《布洛卡區》、《逃跑的人》這六部紀錄片,希望能一探策展「再見/再現」、「真實」的要旨。
「實驗」的短片:拿什麼觸碰你,我(們)的歷史?
《K 的房間》以六〇年代語言工具書《新英文法》的念白、作者在獄中的相關資料影像、戒嚴時期的重演或相關錄像為材料,用分割畫面、音畫關係(和字幕使用),及呼應文法書的「名詞、動詞、會話練習、克漏字檢驗」等等形式,對位出台—美—(以及背後的)共,民間—政府—海外,個人—國族—國際關係的拮抗關係,是「轉型正義」一脈作品的有趣嘗試。
《事件現場製造》以 3D 建模、訪談、廢棄台影文化城的武俠片段搬演,巧妙地以江南案關鍵人物吳敦的不同身分與面向,結合個人史、台灣史、電影史和技術史,去呈現事件/記憶如何被再現/製造。以建模和犯罪現場掃描團隊的方式去點出「虛擬」技術反而更能還原現場「真實」狀況,吳敦身為武俠電影製作人以及個人經歷上呼應文本的「(邊緣)江湖人士反映著民族(中心)主義」,最後再以 KTV 中拍攝技術人員訪談的魔幻感,反身看待技術的「中性」⋯⋯這部片的紀錄對準技術史──技術如何正在發生,技術如何跟過去的台灣政治歷史和電影史、物質史產生互動,輕巧而聰明。
《Pink Mao》是一部由作者旁白與圖像、影像資料構成的文論,以印有毛澤東肖像的百元人民幣鈔票為主題,梳理(粉)紅色與毛澤東的歷史:色碼分析、顏色的性別與政治文化編碼,偶像(icon)的畫像、機械複製到數位時代「看不見的再現」。這部短片有著清晰的編排,卻有點可惜其中的論述力道,或是更為靈動的發想與詮釋,稍嫌遜色──因此也令我想起 Vox 製作的知識型短片。
人們的景觀,不在人們的景觀
《庭中有奇樹》拍攝高雄城中城老舊社區,從分割窗中一株雀榕,到隔間中人們一張張面孔,生活的場所與痕跡,有著靜物照一般的質地:寵物,傢俬,腫脹的肢體,靜止的身體,靜止的時光,被迫靜止的眼神⋯⋯因為攝影?因為狹小空間其他機械的「動」所襯托?飄動的窗簾,死者肖像的神壇。或是相反的:口罩的沉默、活潑的孩子們與不動的床墊,彈著吉他面向窗簾窗戶罅隙的迴音浮動,隨著窗戶破洞深淺亮暗切割的大樹,沙沙地發出聲響⋯⋯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靜」。而在 2021 年高雄電影節放映前夕,城中城凌晨大火,46 死,原本上線的短片先以黑畫面呈現悼念──更是無聲深處的靜。
與《庭中有奇樹》一樣,《布洛卡區》也與失火的舊建築有關聯,亦處理著人與非人奇異共鳴的景觀:在矽膠娃娃的愛情旅館中,青年們在此處的工作經驗、私人煩惱與娃娃的奇異獨白交織。導演捕捉許多身體與矽膠身體呼應的幽微時刻,令青年們的難言之隱,人與非人的親密感和情感投射,以及娃娃、旅店、大都市沒落社區一隅的物質痕跡,扣著「布洛卡區」(Broca's Area)損傷的表達性失語主題:關於城市,關於城市中的人,那些難以表達的什麼,竟必須透過無記憶、無意識、無心智的媒介得以流洩;而「徒具人型」的娃娃,除了性愛的功能性外,也像是人類已經無處安放的自戀與自傷:人型是人類的廢墟。
《逃跑的人》:沒有選擇,難以理解
《逃跑的人》跟拍八年紀錄了「逃跑的」移工草雲與維興的生活,是這次「再見真實獎」入圍片中最震撼我的作品。與 2019 年《阿紫》關於新住民女性嫁入台灣家庭的紀錄片不同,《阿紫》選擇了巧妙平衡於主角、夫家、越南老家等觀點和張力,而《逃跑的人》卻是深入「非法移工」此一視角,幾乎讓政策面、政府面的描寫缺席,但也因此微妙地呈現拍攝者/觀者與被攝群體越接近,越必須「旁觀他人痛苦」之不適。
換句話說,當《逃跑的人》越要拍出他們的日常一面,或說那些促成生命行動、實現自我價值的積極面向,越反映一個更大的基底:「沒有選擇」。正是紀錄片本身不以獵奇為目的,所以無論在縱長的日子好壞波動──那些糟糕的境遇,包括工傷的殘肢──,或是在橫切面的──越接近被攝對象,越無法完全同理的陌異,「我們永遠都無法感受到的慘事」──都有著比獵奇更深層的不適感。可以說,《逃跑的人》擊中我的核心在於:「沒有選擇」就是最令人不適的痛苦。
以草雲為例,看起來在台灣的生活,她有自己的舞台,還有同儕、後輩的社群連結,但在片中,也傳達出這些根本無法構成一個夠強的信念,或是無法構成一個堪當「選擇性」的東西,壓倒性的是台灣與母國的工資比,令她離開兒女,離開合法身分。不是這些東西留下她,而是她有這樣韌性的特質,就算她是「沒有選擇的」,還是會有這樣的表現。為什麼離鄉背井?為何能不被疾病擊倒?當越是深入看待「沒有選擇」這件事,我們隨著導演從略有所知,到稍能同理,最後卻是要承認:我們很難理解「沒有選擇」這件事,所以才令人不適。《逃跑的人》也因此克制而動人地再現了拍攝者與被攝群體、人與他人弔詭的親與疏漸層。
全文劇照提供:TIDF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片尾曲如此唱著,1987 年紐約之秋已成過去,世貿雙子星也不再,但這部作品讓觀眾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也夢回那條仍懷揣美國夢的唐人街。不知不覺,這段童話竟越看越清晰,越想越銘心。
恰如日劇《四重奏》所點明的: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顆甜甜圈,在《媽的多重宇宙》中則是貝果,少了那一個洞,就不算是完整。為此,與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倒不如潛入內心,學習跟頑強的執著達成和解──沒有意義也好,缺少足夠的成就也罷,只要心安理得,說服得了自己,幸福兩字隨人寫。
《奇異博士2》不會是漫威電影系列最優秀的作品,也不會是山姆雷米生涯裡最優秀的作品,但會是漫威與山姆雷米的合作裡,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之一。他成功被捧上天過,也失敗被痛批過,如今捲土重來,他也只是像古一大師在史傳奇頭上輕輕一點:「Open You Eye」
《奇異博士》讓史傳奇找到自己的天命,而經過《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之後,他益發成熟,開始有古一大師的風範。當然,未來必將出現更多挑戰、失誤與遺憾,很多事情就是沒有最好的解法,只能求問心無愧。如果有一天,其他宇宙的你,聽見這個宇宙的你做過的事蹟與選擇,不會覺得羞愧、甚至感到驕傲,便已足矣。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片尾曲如此唱著,1987 年紐約之秋已成過去,世貿雙子星也不再,但這部作品讓觀眾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也夢回那條仍懷揣美國夢的唐人街。不知不覺,這段童話竟越看越清晰,越想越銘心。
恰如日劇《四重奏》所點明的: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顆甜甜圈,在《媽的多重宇宙》中則是貝果,少了那一個洞,就不算是完整。為此,與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倒不如潛入內心,學習跟頑強的執著達成和解──沒有意義也好,缺少足夠的成就也罷,只要心安理得,說服得了自己,幸福兩字隨人寫。
《奇異博士2》不會是漫威電影系列最優秀的作品,也不會是山姆雷米生涯裡最優秀的作品,但會是漫威與山姆雷米的合作裡,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之一。他成功被捧上天過,也失敗被痛批過,如今捲土重來,他也只是像古一大師在史傳奇頭上輕輕一點:「Open You Eye」
《奇異博士》讓史傳奇找到自己的天命,而經過《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之後,他益發成熟,開始有古一大師的風範。當然,未來必將出現更多挑戰、失誤與遺憾,很多事情就是沒有最好的解法,只能求問心無愧。如果有一天,其他宇宙的你,聽見這個宇宙的你做過的事蹟與選擇,不會覺得羞愧、甚至感到驕傲,便已足矣。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一九九四年,從上海移居香港的王家衛完成《重慶森林》。這是他的唯一一部貼地速拍的電影,而且每個嘲諷入彎都「兜」得特別漂亮。同年,從美回流台灣的楊德昌完成《獨立時代》。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即將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世界首映的《竹籬笆外的春天(數位修復版)》,為二〇二三年國家影視聽中心的重點修復片單之一。由投身數位修復產業已近十年的中心數位修復組趙百祥組長擔任負責人,從版權單位「湯臣影業」商借原始膠卷拷貝來進行修復工程,且由於原始底片相較臺灣版拷貝片缺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一九九四年,從上海移居香港的王家衛完成《重慶森林》。這是他的唯一一部貼地速拍的電影,而且每個嘲諷入彎都「兜」得特別漂亮。同年,從美回流台灣的楊德昌完成《獨立時代》。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即將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世界首映的《竹籬笆外的春天(數位修復版)》,為二〇二三年國家影視聽中心的重點修復片單之一。由投身數位修復產業已近十年的中心數位修復組趙百祥組長擔任負責人,從版權單位「湯臣影業」商借原始膠卷拷貝來進行修復工程,且由於原始底片相較臺灣版拷貝片缺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年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從12月3日正式展出已經三週。本次展出的9件作品,也都看過不止一遍,因為我們幾乎每晚在國美館公園散步。〔2023台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的展示作品,已引來更多夜間散步觀看的人潮。.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