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XTIDF|TIDF 2022「再見真實獎」入圍片觀察

更新於 2022/05/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自 2014 年起所設的「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單元及單元獎項「華人紀錄片獎」,重新定位成跨單元的「再見真實獎」,本篇文章將略敘單元中的《K 的房間》、《事件現場製造》、《Pink Mao》、《庭中有奇樹》、《布洛卡區》、《逃跑的人》這六部紀錄片,希望能一探策展「再見/再現」、「真實」的要旨。
「實驗」的短片:拿什麼觸碰你,我(們)的歷史?
《K 的房間》以六〇年代語言工具書《新英文法》的念白、作者在獄中的相關資料影像、戒嚴時期的重演或相關錄像為材料,用分割畫面、音畫關係(和字幕使用),及呼應文法書的「名詞、動詞、會話練習、克漏字檢驗」等等形式,對位出台—美—(以及背後的)共,民間—政府—海外,個人—國族—國際關係的拮抗關係,是「轉型正義」一脈作品的有趣嘗試。
《事件現場製造》以 3D 建模、訪談、廢棄台影文化城的武俠片段搬演,巧妙地以江南案關鍵人物吳敦的不同身分與面向,結合個人史、台灣史、電影史和技術史,去呈現事件/記憶如何被再現/製造。以建模和犯罪現場掃描團隊的方式去點出「虛擬」技術反而更能還原現場「真實」狀況,吳敦身為武俠電影製作人以及個人經歷上呼應文本的「(邊緣)江湖人士反映著民族(中心)主義」,最後再以 KTV 中拍攝技術人員訪談的魔幻感,反身看待技術的「中性」⋯⋯這部片的紀錄對準技術史──技術如何正在發生,技術如何跟過去的台灣政治歷史和電影史、物質史產生互動,輕巧而聰明。
《Pink Mao》是一部由作者旁白與圖像、影像資料構成的文論,以印有毛澤東肖像的百元人民幣鈔票為主題,梳理(粉)紅色與毛澤東的歷史:色碼分析、顏色的性別與政治文化編碼,偶像(icon)的畫像、機械複製到數位時代「看不見的再現」。這部短片有著清晰的編排,卻有點可惜其中的論述力道,或是更為靈動的發想與詮釋,稍嫌遜色──因此也令我想起 Vox 製作的知識型短片。
人們的景觀,不在人們的景觀
《庭中有奇樹》拍攝高雄城中城老舊社區,從分割窗中一株雀榕,到隔間中人們一張張面孔,生活的場所與痕跡,有著靜物照一般的質地:寵物,傢俬,腫脹的肢體,靜止的身體,靜止的時光,被迫靜止的眼神⋯⋯因為攝影?因為狹小空間其他機械的「動」所襯托?飄動的窗簾,死者肖像的神壇。或是相反的:口罩的沉默、活潑的孩子們與不動的床墊,彈著吉他面向窗簾窗戶罅隙的迴音浮動,隨著窗戶破洞深淺亮暗切割的大樹,沙沙地發出聲響⋯⋯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靜」。而在 2021 年高雄電影節放映前夕,城中城凌晨大火,46 死,原本上線的短片先以黑畫面呈現悼念──更是無聲深處的靜。
與《庭中有奇樹》一樣,《布洛卡區》也與失火的舊建築有關聯,亦處理著人與非人奇異共鳴的景觀:在矽膠娃娃的愛情旅館中,青年們在此處的工作經驗、私人煩惱與娃娃的奇異獨白交織。導演捕捉許多身體與矽膠身體呼應的幽微時刻,令青年們的難言之隱,人與非人的親密感和情感投射,以及娃娃、旅店、大都市沒落社區一隅的物質痕跡,扣著「布洛卡區」(Broca's Area)損傷的表達性失語主題:關於城市,關於城市中的人,那些難以表達的什麼,竟必須透過無記憶、無意識、無心智的媒介得以流洩;而「徒具人型」的娃娃,除了性愛的功能性外,也像是人類已經無處安放的自戀與自傷:人型是人類的廢墟。
《逃跑的人》:沒有選擇,難以理解
《逃跑的人》跟拍八年紀錄了「逃跑的」移工草雲與維興的生活,是這次「再見真實獎」入圍片中最震撼我的作品。與 2019 年《阿紫》關於新住民女性嫁入台灣家庭的紀錄片不同,《阿紫》選擇了巧妙平衡於主角、夫家、越南老家等觀點和張力,而《逃跑的人》卻是深入「非法移工」此一視角,幾乎讓政策面、政府面的描寫缺席,但也因此微妙地呈現拍攝者/觀者與被攝群體越接近,越必須「旁觀他人痛苦」之不適。
換句話說,當《逃跑的人》越要拍出他們的日常一面,或說那些促成生命行動、實現自我價值的積極面向,越反映一個更大的基底:「沒有選擇」。正是紀錄片本身不以獵奇為目的,所以無論在縱長的日子好壞波動──那些糟糕的境遇,包括工傷的殘肢──,或是在橫切面的──越接近被攝對象,越無法完全同理的陌異,「我們永遠都無法感受到的慘事」──都有著比獵奇更深層的不適感。可以說,《逃跑的人》擊中我的核心在於:「沒有選擇」就是最令人不適的痛苦。
以草雲為例,看起來在台灣的生活,她有自己的舞台,還有同儕、後輩的社群連結,但在片中,也傳達出這些根本無法構成一個夠強的信念,或是無法構成一個堪當「選擇性」的東西,壓倒性的是台灣與母國的工資比,令她離開兒女,離開合法身分。不是這些東西留下她,而是她有這樣韌性的特質,就算她是「沒有選擇的」,還是會有這樣的表現。為什麼離鄉背井?為何能不被疾病擊倒?當越是深入看待「沒有選擇」這件事,我們隨著導演從略有所知,到稍能同理,最後卻是要承認:我們很難理解「沒有選擇」這件事,所以才令人不適。《逃跑的人》也因此克制而動人地再現了拍攝者與被攝群體、人與他人弔詭的親與疏漸層。
全文劇照提供:TIDF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片尾曲如此唱著,1987 年紐約之秋已成過去,世貿雙子星也不再,但這部作品讓觀眾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也夢回那條仍懷揣美國夢的唐人街。不知不覺,這段童話竟越看越清晰,越想越銘心。
恰如日劇《四重奏》所點明的: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顆甜甜圈,在《媽的多重宇宙》中則是貝果,少了那一個洞,就不算是完整。為此,與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倒不如潛入內心,學習跟頑強的執著達成和解──沒有意義也好,缺少足夠的成就也罷,只要心安理得,說服得了自己,幸福兩字隨人寫。
《奇異博士2》不會是漫威電影系列最優秀的作品,也不會是山姆雷米生涯裡最優秀的作品,但會是漫威與山姆雷米的合作裡,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之一。他成功被捧上天過,也失敗被痛批過,如今捲土重來,他也只是像古一大師在史傳奇頭上輕輕一點:「Open You Eye」
《奇異博士》讓史傳奇找到自己的天命,而經過《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之後,他益發成熟,開始有古一大師的風範。當然,未來必將出現更多挑戰、失誤與遺憾,很多事情就是沒有最好的解法,只能求問心無愧。如果有一天,其他宇宙的你,聽見這個宇宙的你做過的事蹟與選擇,不會覺得羞愧、甚至感到驕傲,便已足矣。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
「可惜你今天已別去了,可惜那秋天已別去了……」片尾曲如此唱著,1987 年紐約之秋已成過去,世貿雙子星也不再,但這部作品讓觀眾夢回港產愛情片黃金年代,也夢回那條仍懷揣美國夢的唐人街。不知不覺,這段童話竟越看越清晰,越想越銘心。
恰如日劇《四重奏》所點明的:許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顆甜甜圈,在《媽的多重宇宙》中則是貝果,少了那一個洞,就不算是完整。為此,與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倒不如潛入內心,學習跟頑強的執著達成和解──沒有意義也好,缺少足夠的成就也罷,只要心安理得,說服得了自己,幸福兩字隨人寫。
《奇異博士2》不會是漫威電影系列最優秀的作品,也不會是山姆雷米生涯裡最優秀的作品,但會是漫威與山姆雷米的合作裡,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之一。他成功被捧上天過,也失敗被痛批過,如今捲土重來,他也只是像古一大師在史傳奇頭上輕輕一點:「Open You Eye」
《奇異博士》讓史傳奇找到自己的天命,而經過《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之後,他益發成熟,開始有古一大師的風範。當然,未來必將出現更多挑戰、失誤與遺憾,很多事情就是沒有最好的解法,只能求問心無愧。如果有一天,其他宇宙的你,聽見這個宇宙的你做過的事蹟與選擇,不會覺得羞愧、甚至感到驕傲,便已足矣。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對於電影中「多重宇宙」最清晰的理解方式,是秀蓮這個角色不甘於人生停滯的中年危機反射,她曾經擁有千百種不同的可能性,卻偏偏走到現在這一種,她僵硬地卡在一個以「報稅」為基調的宇宙中,沒有活力、沒有鎂光燈、沒有香腸手,沒有興味盎然的小花小草,只有各種可能的遺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黑白攝影,一台鋼琴,一張椅子,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幾盞燈,幾支收音麥克風,沒有任何一句言語。因為要說的都在旋律裡,以及空央音拍攝的那張臉孔,我們所熟悉的坂本龍一臉孔。
Thumbnail
熱愛表演的北川景子,並未將自己的生活視為一場表演。她既是一名女演員,也是一名對自我負責的女性、母親與妻子。作為粉絲,光是凝視著她,就足以讓我們生出走向自己的勇氣,發現愛這件事並不是虛無縹緲。
Thumbnail
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過往總需往返異地、通車開會的奚浩,生活也因疫情而多有影響,所幸他的工作正是他的興趣──讀書、看電影是年輕時所培養的興趣,開始工作後,休閒活動也多半圍繞著這兩件事,工作與休閒並存的同時,累一點也並不感到壓力,奚浩只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Thumbnail
《K的房間》、《庭中有奇樹》與《未泯》三部紀錄片乍看並無相關之處,在被攝者身分、故事的時空背景、紀錄片呈現方式上都相差極大,但若再向內深究幾許,就能發現其中共通之處繁多:探詢家的本質、質問時代/國家的病灶、對言語/述說不可忽視的隱喻⋯⋯儘管可能是藍色窗簾,但不妨聽我闡述幾句。
Thumbnail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Thumbnail
轉眼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2021。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30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Thumbnail
二十一世紀,擔任過台灣這個那個電影獎的評審。評審們常常感慨各類別的質/量參差不齊,紀錄片與動畫總是大批佳作湧到,其他類別往往乏善可陳。既然參賽的紀錄片質精量鉅,只能讓其中一兩部得獎,未免辜負眾多芬芳。有些評審建議何不為紀錄片增設獎項,畢竟,紀錄片已然向世人展現台灣之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黑白攝影,一台鋼琴,一張椅子,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幾盞燈,幾支收音麥克風,沒有任何一句言語。因為要說的都在旋律裡,以及空央音拍攝的那張臉孔,我們所熟悉的坂本龍一臉孔。
Thumbnail
熱愛表演的北川景子,並未將自己的生活視為一場表演。她既是一名女演員,也是一名對自我負責的女性、母親與妻子。作為粉絲,光是凝視著她,就足以讓我們生出走向自己的勇氣,發現愛這件事並不是虛無縹緲。
Thumbnail
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過往總需往返異地、通車開會的奚浩,生活也因疫情而多有影響,所幸他的工作正是他的興趣──讀書、看電影是年輕時所培養的興趣,開始工作後,休閒活動也多半圍繞著這兩件事,工作與休閒並存的同時,累一點也並不感到壓力,奚浩只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Thumbnail
《K的房間》、《庭中有奇樹》與《未泯》三部紀錄片乍看並無相關之處,在被攝者身分、故事的時空背景、紀錄片呈現方式上都相差極大,但若再向內深究幾許,就能發現其中共通之處繁多:探詢家的本質、質問時代/國家的病灶、對言語/述說不可忽視的隱喻⋯⋯儘管可能是藍色窗簾,但不妨聽我闡述幾句。
Thumbnail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Thumbnail
轉眼間,我與紀錄片影展就這樣一起走到了2021。我仍然把她當作老師,但也感覺她越來越像是相識多年的朋友,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就要抽空來相見。今年是我第一次幫她拍攝剪輯預告,而且帶著我的女兒一起參與。在那支短短30秒的影片裡,乘載著我的祝願與請託,祈望這個於我亦師亦友的影展,能夠繼續陪伴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Thumbnail
二十一世紀,擔任過台灣這個那個電影獎的評審。評審們常常感慨各類別的質/量參差不齊,紀錄片與動畫總是大批佳作湧到,其他類別往往乏善可陳。既然參賽的紀錄片質精量鉅,只能讓其中一兩部得獎,未免辜負眾多芬芳。有些評審建議何不為紀錄片增設獎項,畢竟,紀錄片已然向世人展現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