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有甚麼好笑?

2022/02/0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相傳東晉時淨土宗的開山始祖,一代高僧慧遠大師,當時他駐錫於廬山西北山麓的東林寺中,為了專心修行曾立下誓約:「影不出戶,跡不入俗,送客不過虎溪橋。」,漸漸地,慧遠大師身不過虎溪的事就廣為人知。一日,知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連袂上廬山探訪慧遠大師。陶淵明是當時的大儒者,而陸修靜則是一位道士,這三人分別代表儒、釋、道的隱士高人碰在一起,難免相談甚歡、極為投趣,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下來,談著談著不知不覺地天色將晚。後來,慧遠大師送他們二位下山,一路上仍然是邊走邊聊,當到了虎溪的時候,三人因為談得太投入了,慧遠大師竟然忘記了自己許下不過虎溪的諾言,直到聽見老虎的吼叫聲,此時三人才驚覺已越過虎溪了,而慧遠因而不經意地破了誓言,而這時候三人悟到:原來送客「不過虎溪」就是一種執念。頓時,三人相視大笑。「虎溪三笑」自然成為了名垂千古的美談。
原來送客「不過溪」也是一種執念、一種我執。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因被內心執著、分別、妄想心所受制,故遇事時心隨著外境而轉,因而產生妄動的心,也由於對人、事、物的執著,而增添煩惱致使本應平靜的心而處在驛動的狀態,而使得終日處在忙、盲、茫的萬境中而不自知。人心首先因著妄想而產生分別,因著分別進而變成執著。慧遠大師因著想要專心修行的妄想心,而認為虎溪的一邊是清淨修行之地,而另一邊則是煩惱的俗世之地,因而產生分別心,最後衍生出執著於在清靜修行的一邊,要求自己身不過虎溪的另一岸。殊不知,這種執著讓他的心被束縛住了。是誰把你的心給綑綁住呢?就是執著。然而,大師就是大師,一聲虎嘯讓他瞬間頓悟,因而解開了他的束縛。只要自性的心如如不動,那怕外在的境界千變萬化,都不會影響內心的自在清靜,這就是六祖慧能大師所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黑咖啡
    黑咖啡
    我是黑咖啡,喜歡旅行、爬山及露營,當然寫作也是我的樂趣之一,盼望可以把旅行中一些奇人軼事與大家分享。我會不斷的創作好的文章及題材,與您一同共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