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攀岩之旅—崩岩館、和仁海灘、與中和原岩

更新於 2022/02/1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2021/10/09-11
2021年的國慶連假,原先自碧綠溪上鈴鳴閂山的行程因故取消,在畢業學長相約下想去龍洞攀岩卻又遇颱風攪局,所幸趁著颱風侵襲前的空檔,來到花蓮和仁海灘體驗戶外抱石。和仁海灘位於花蓮縣秀林鄉,依傍著碧藍澄澈的太平洋,坐擁絕佳的海岸景觀。長達2公里的海灘上,散落著從前因山崩而滾落的巨石,岩質屬大理岩與片麻岩,手感較硬且粗糙,但紋理豐富,相當適合攀爬,是一個幾乎無人打擾的戶外抱石秘境。然戶外抱石並非此行的全部,前一晚夜宿岩館、隔日的室內上攀,都是自己前所未有的體驗,暴風雨前的寧靜將我們吸引至那秀麗的東海岸,一趟臨時起意、卻又難以忘懷的旅行就此在接連的意外中展開。

行程概述—
10/9 台北→豆腐岬戲水→崩岩館夜宿
10/10 崩岩館→和仁海灘戶外抱石→民宿
10/11 花蓮→中和原岩上攀→台中

D1 夜宿崩岩館,獨享抱石牆的美好夜晚
車輛疾馳在蜿蜒的蘇花改公路上,天氣有些陰鬱、海況有些紊亂,可這並不影響久未來到東部的好心情。在學長堅持下,花費了大半天的車程,我們終於抵達花蓮戲水勝地之一的豆腐岬。帶上面鏡、呼吸管、身後掛上魚雷浮標,一行4人向外游去。或許是由於颱風將近,海底的沙子全都捲了上來,能見度相當低。在不斷起伏的浪濤中向前飄去,終於來到較靠近外側的深水區,調整好呼吸、深吸一口氣,縱身入水。眼前的世界雖仍混濁不清,卻仍令我打從心底的讚嘆—看不出顏色的多變珊瑚間,熱帶魚們靈巧地穿梭逡巡,距離甚至伸手可及。即使有些模糊、就算看不清色彩,初次看到這些可愛的生物在眼前自在游動,依然引發了那難以言喻的喜悅。
無奈有些暈浪,吸吐間意外嘗到的死鹹海水也讓我有些不適,沒完多就便掉頭游去。上岸啟程,車上滿載傳攀、抱石的「家私」,抵達岩館時已是夜幕低垂。崩岩館是花蓮第一間岩館,目前分為本館與教學館兩處,如今一般人來到花蓮造訪的應該都是規模較大的教學館,本館則採預約制包場營業,並提供簡易的背包房夜宿,入住即可享有整夜無限制的抱石場地,對喜愛抱石的岩友大概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晚餐用畢,我們回到岩館為了隔天的行程「暖身」,岩館占地不大、路線也不多,不一會兒就把所有的V3路線全部收完,無聊之餘體力也還留有不少,便開始與學長自訂路線來爬。自己目前接觸攀岩約2年,爬得不算認真,但免強還是有些心得,程度則大約落在V3左右。反觀這次帶我們來花蓮的學長,由於長時間都待在龍洞玩傳攀,對於小手腳點的抓踩、掛腳、以及穩定身體的技巧都相當熟悉,很常看到他能夠以勾腳或掛腳的方式,穩定的待在牆上讓手臂休息,也讓自己在一旁偷學了不少。
小巧的崩岩館,牆面的風格相對比較偏向日式。
原先預計只是小爬個2個小時,哪知在學長慫恿催促下,一方面練習著尚且陌生的掛腳技術,同時也沉浸於攀爬的樂趣當中,不知不覺就認認真真地爬了3個多小時,讓疫情期間幾乎沒摸到岩點的我,尚未摸到天然岩就已感到手皮開始吃不消,也開始擔憂起隔天的身體狀況,究竟能否玩得盡興。
D2 和仁海灘戶外抱石,初嘗天然岩的粗糙與銳利
打開車窗,海水帶著鹹味的清爽氣息撲鼻而來,斷崖下的海水反射出剔透的亮藍色,忍不住停靠下車拍照,我們盡情享受著那東部獨有的色澤。沿著廢棄步道下切,我們扛著碩大的抱石墊和零零總總的裝備,踏上那飽經陽光炙燒的細軟沙灘。視網膜瞬間被眼前的湛藍攻佔,白浪刷洗著沙岸的窸窣聲充斥雙耳,無限延伸的海岸線令人蠢蠢欲動。
如寶石般蔚藍的海水令我們忍不住停車拍照。
信步在柔軟的沙灘上,無垠的海岸令人蠢蠢欲動。
沿著沙灘向右走,右手邊是大片凹凸崎嶇的山壁,遠處沙上的巨石錯落有致,放眼望去盡是攀爬的絕佳地點。拐入第一個海蝕洞躲太陽,也順便玩玩傳攀做暖身,躲在岩石的陰影下向外張望,浪潮一波波地湧來,海天一色的美景,絕不輸給南澳知名的神秘海灘,簡直就是一處海邊野營的無人秘境。
海蝕洞內向外窺探的瑰麗景致,簡直就是野營的絕佳地點。
不一會兒功夫,學長便順著岩縫將一系列岩楔塞進牆面,一條自海蝕洞內向外延伸的上攀路線就此完成。本想在此初嘗戶外上攀的樂趣,無奈一抬頭才發現海蝕洞頂部一顆諾大的虎頭蜂窩已開始有蜂群竄出,驚恐與無奈之下,也只得再向後走,來到兩條岩岬間的凹溝處。
再度架設攀爬路線,我們玩著戶外上攀做暖身,也讓我人生首次的嚐到攀爬天然岩壁的滋味兒。手掌貼上粗糙的岩面,堅硬而鋒利的觸感立刻與人工岩點畫出了楚河漢界,紮實厚重的握感也是截然不同的體驗。抓著岩點、上高腳、翻身、出手,一連串的動作接連拋出,我一步步地向上挺進。踩著斜面上的穩固腳點,低頭向身後的太平洋望去,景色依舊舒心,可高度帶來的恐懼也隨之增加。謹慎地挑選著最有把握的腳點,指尖用力掐住岩塊,若是在岩場可以不假思索通過的路線,換到海邊的岩壁上竟顯得困難重重,每次出手都抱持著些許遲疑與不安。順著快扣,我有些驚恐地站上最高點,初次完成戶外路線的感受含混在緊張之中而顯得難以分辨,可臉上拂過的海風與被岩石刺痛的手掌,都讓我深深感受到那稱作「攀登」的真實感。
還攀爬的同時,身旁就是蔚藍的海洋、耳邊盡是浪濤的聲響,哪還有比這更舒適的攀爬環境?
玩過上攀,我們展開了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戶外抱石,在凹溝附近的牆面上,學長轉眼就訂出了有意思的路線:側拉住略顯尖銳的crimp點、左腳頂牆,隨後出左手gaston,轉為側後再拉出手、match、掛腳、最終出手塞進高處的小口袋,V3的路線就此現身。
就這麼玩了一個上午,大家吃著便利商店買來的飯糰、零食,海風徐徐吹來,隨著飽足感而來的睡意很快便擊倒了眾人的意志力,挑個曬不到太陽的地點,往抱石墊上一倒便進入了夢鄉。再度將自己拉回現實的,是那出乎意料的腳步聲:原來昨日崩岩館的兩位工作人員,今日前往太魯閣一帶抱石卻遇上大雨,轉念便來到和仁海灘與我們同樂。
在老闆指點下,我們又嘗試了幾條不同風格的路線,可無奈手皮在堅硬的岩石與滿覆的細沙刮擦下已有些殘缺,指腹、指間紛紛發疼,難以在岩牆上堅持太久。臨走前,我們跑到一顆有些靠近海水的聳立岩石下嘗試攀爬,岩石左側有條約莫1米寬的小突起,被風沙侵蝕而略為圓潤的表面雖然是我最不擅長的slope點,卻也是最不傷手的選擇。這是一條需要交錯掛腳、側拉的簡短路線,一路自岩石底部垂直攀上最頂,攀爬的手感粗估約V3左右。
臨走前攀爬的V3路線,可惜這次並未完攀,期待下次能再度前來挑戰。
相較於平時在岩館爬岩,戶外抱石最大的特色之一,我想就是完攀了吧—有別於館內雙手觸摸完攀點的方式,戶外抱石的完攀則大多是直接爬上岩石頂端,想比之下共有一種征服、登頂的感覺。右手扶住略淺的凹槽、左腳頂住小點、右腳直接往右手處掛腳match、再順勢把右手往上移動,重複著相似的動作,一步步來到巨岩頂端。
張手搭住頂端凹凸的岩面,用力將身體向上拉、右腳拼命朝右上延伸,試圖掛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凹槽。雙手因出力而緊繃、右腳跟的橡膠鞋底在岩石上不停摸索,時間緩緩流逝、殘存的力量也逐漸瀕臨枯竭。在無力與slope帶來的不安之下,我果斷向後一躍、穩穩落在了抱石墊上,完攀已近在眼前,可對於當時的自己,也只能抱憾而終。
天光逐漸褪去,隨著颱風靠近而愈發猙獰可怖的浪濤也步步逼近,走在強風吹拂的沙灘上,人生首次的戶外抱石體驗畫上句點,結果雖不盡人意,卻也心滿足。天然岩的觸感仍遺留在手上,努力嘗試時噴發的腎上腺素仍作用,風吹走了遺憾與惋惜,留下的只剩滿滿回憶與悸動。
D3 初探上攀路線分級—中和原岩上攀
扣上自動鎖定扣環,雙腿微蹲、感受著自動確保器的張力,昨日還撫著花蓮堅硬的岩石,今日下午我們已仰望著中和原岩的高聳上攀牆準備起攀。颱風終於到來,外頭的天空早已風起雲湧,覺得爬不過癮、又想找地方躲雨的學長,熱血的開車來到台北的岩館,打算再戰一輪。
從大一接觸攀岩以來,一直都以抱石為主,上攀的經驗僅在校內岩場玩過少少幾次,也從未接觸過有分級的路線。與抱石V0、1、2、3...的分級方式不同,上攀的分級依YDS系統從5.0開始,直到5.10後開始每個級別細分出a、b、c、d 4個等級,人類目前攀登的難度上限則為5.15d。剛接觸的新手大約會從5.7-5.8開始嘗試,若能爬到5.12以上就算得上是高手了。
又上攀可以分為Top rope與Leadind兩種,前者已經有架設於頂端的確保繩,攀爬過程中不需要掛快扣,難度相對簡單,Leading則需要一路自己將繩索掛入快扣,更需要穩定身體的技巧,也較消耗體力。初次認真接觸上攀的我,很自然地從自動確保器確保的Top rope開始攀爬,由於不曉得自己的能力究竟在哪,便決定從5.7開始嘗試,打算一邊熱身、一邊向上挑戰,看看自己究竟能爬到甚麼難度。
一直到5.10a以前的路線都算是沒什麼困難,爬起來幾乎不假思索,中間要休息也都十分容易,沒有絲毫掙扎。思索了一下,我決定節省體力,直接跳級嘗試Top rope的5.10d路線。仰望著大紅色的岩點,中間的手順稍有些複雜,接近牆角處猜測是類似煙囪的爬法,感覺上是一條需要謹慎操作,但應該不太費力的路線。
初次的嘗試,大約在1分鐘以內就結束了。搞錯了中間的出手順序,左手無意間佔據了設計給右手的手點,稍有些無力的狀態又難以在這樣的小點上換手,無奈之下也只能先下牆,重新思考後再來一遍。這也正是攀岩最吸引人的地方,一次次的嘗試、思考、再藉由身體重新驗證,嘗試以渺小無力的身軀,挑戰那廣袤昂然的高牆。
第二次的嘗試,順利突破了第一次卡住的位置,改採交叉手的方式將手順理好,繼續向上攀登。來到我認為整條路線的第二個難關,又是一處手順較為複雜的區域,鎖在大點上的數個小手點乍看之下有無數可能的手順,可其中僅一種能安然通過。參照先前的經驗再度選擇了交叉手,可右手才剛摳住下個手點,就立刻驚覺不妙:
向左拉住小點的左手因彎曲而限制了身體延伸的距離,重心無法轉移、也使得下一個腳點簡直遙不可及。腦子驚慌的亂轉、內心已上演過無數次墜落的畫面,抱著放手一搏的覺悟,我左手用力一拉、放手、再憑著本能探向左側順向的手點。身體明顯向後倒了一下,卻又在瞬間停住,左手意外拉住了那個救命的岩點。
驚恐地把身體塞進煙囪,頂著牆板讓雙手稍事休息,喘息著抬頭仰望幾米之外的完攀點。最後一段煙囪的攀爬雖穩定,但在已超過10米的高度下,恐懼仍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身體的主控權。推撐、上高腳、微微顫抖的伸手捏住更高處的岩點,甜甜圈狀的扁平完攀終於觸手可及。左手拇指推住點上的小凹槽,右腳頂板、身體左傾,竭力將右手向左延伸,終於顫巍巍地碰到了完攀的果實。
跳下牆面,完成Top rope 5.10d的激動隨心跳鼓動著,成功解題的滿足感盈滿胸腔,單單是完成了這一條路線,就已讓我對今日的行程感到滿足。趁著身體尚熱,我們開始攀爬Leading路線,但近乎力竭的狀態加上對於掛快扣的不熟悉,最終僅嘗試了5.10a的路線就明顯達到極限。
整整三天的攀岩之旅,是自己接觸這項運動以來爬得最密集的一次,也嘗試了最多種不同的攀岩模式。抱著腫脹的兩條前臂,看著車窗外的燈光呼嘯而過,期盼著下一次觸摸那銳利粗糙的岩石、遙想著再度站上那似有若無的腳點、想像著一躍而出後死命抓住岩縫的緊張感,攀岩的本質或許就是那以身體痛苦包裝的挑戰,但我也樂於一再地接受這些挑戰。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安娜咖啡位置就在我此次入住的民宿旁走路不到3分鐘的距離,很幸運的剛好我抵達的第一天,是老闆休連假前的最後一天,獨棟的外觀乍看有點像飯店,走過路過好幾趟不斷確認導航才發現,原來要找的咖啡店就在身旁。 寬大氣派的室內空間,牆面掛了不少應該是藝術家的畫作,營造出英倫貴婦午茶的氛圍,事實上裡面還真有一
Thumbnail
這趟花蓮之旅的開始就是由一杯咖啡出發,一到民宿正想查找看海景點時,發現外頭飄起小雨,想來戶外出行是泡湯了,既然計劃趕不上變化,那就享受變化吧!決定找間店慢慢坐下來寫篇文章,體驗一把邊旅遊邊創作的遊牧生活。 位於東大門夜市旁的Edison Coffee艾迪生咖啡館,鬧中取靜的環境,沒有華麗裝潢,室內
Thumbnail
從網路上得知,花蓮的種畜繁殖場有水牛(目的主要為保種),但這畢竟在人家園區內,要去看也是不容易。因此,作為一個沒太多見識的俗人,路邊看到牛總是要停下來跟牛對看一下。
Thumbnail
生活在花蓮 最常被朋友問到的問題之一 就是有沒有推薦很有特色的餐廳 每個人對特色的定義都不同 但我認為能最大程度使用在地食材的餐廳 就是最有特色的!! 而食山海是花蓮我會推薦的特色餐廳中 排名在前三名的 ^^ 之前看到廚師漢克說要開始環島 就在想說他在花蓮不知道會有甚麼特別安排 結果食山海的週年餐
Thumbnail
之前在花蓮收資料時,跟一位年輕小哥聊天。他說,我住在這邊也沒什麼可以花錢的,我就存起來。
Thumbnail
春節期間,去了一趟花蓮。 花蓮的山與水有一種無以描述的親近感,彷彿久未見面的老友相聚,雖然難得,卻不至於疏離,反而有一種溫暖的情緒縈繞胸中。換句話說,花蓮的景色有一種魔力,令人易於融入、易於感受,並且易於愛上。 旅途搭配:曹雅雯〈癮頭〉
Thumbnail
KŌHI 宅 走混搭台式日式風,另有一種寧靜氛圍。 自在,寧靜,是我第一個感覺,多說一句話,似乎都會打破這凝滯的時光。以氣氛而言,我先給高分! KŌHI 宅,也是個硬派的咖啡店,自烘、清一色的咖啡飲品。這是一家對自己豆子很有自信的店。 「很有勇氣喔」,我是這麼想的。
Thumbnail
遠征花蓮騎車喝咖啡之旅 花蓮市區70年代喫茶風格咖啡店「昭和58」
Thumbnail
前幾天我聽到爸爸和媽媽在房間,神秘兮兮的在討論著事情我問爸爸他說:「我禮拜五可能會請假,帶你們出去玩!」到了禮拜四爸爸下班時,我期待的的問爸爸:「會出去玩嗎❓」爸爸說:「不要期望太高...‼」 禮拜五我一醒來,看到媽媽在準備我們要出去旅行的用品,我高興得要飛上天,因為這是為解封第一次旅行!! 我們高
Thumbnail
生活在2021年的我們,若不是剛好遇到新冠病毒,確實很難理解飛行六小時、五千多公里的旅程是如何困難的不可行,導致海蓮二十年間竟無法順利抵達倫敦?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安娜咖啡位置就在我此次入住的民宿旁走路不到3分鐘的距離,很幸運的剛好我抵達的第一天,是老闆休連假前的最後一天,獨棟的外觀乍看有點像飯店,走過路過好幾趟不斷確認導航才發現,原來要找的咖啡店就在身旁。 寬大氣派的室內空間,牆面掛了不少應該是藝術家的畫作,營造出英倫貴婦午茶的氛圍,事實上裡面還真有一
Thumbnail
這趟花蓮之旅的開始就是由一杯咖啡出發,一到民宿正想查找看海景點時,發現外頭飄起小雨,想來戶外出行是泡湯了,既然計劃趕不上變化,那就享受變化吧!決定找間店慢慢坐下來寫篇文章,體驗一把邊旅遊邊創作的遊牧生活。 位於東大門夜市旁的Edison Coffee艾迪生咖啡館,鬧中取靜的環境,沒有華麗裝潢,室內
Thumbnail
從網路上得知,花蓮的種畜繁殖場有水牛(目的主要為保種),但這畢竟在人家園區內,要去看也是不容易。因此,作為一個沒太多見識的俗人,路邊看到牛總是要停下來跟牛對看一下。
Thumbnail
生活在花蓮 最常被朋友問到的問題之一 就是有沒有推薦很有特色的餐廳 每個人對特色的定義都不同 但我認為能最大程度使用在地食材的餐廳 就是最有特色的!! 而食山海是花蓮我會推薦的特色餐廳中 排名在前三名的 ^^ 之前看到廚師漢克說要開始環島 就在想說他在花蓮不知道會有甚麼特別安排 結果食山海的週年餐
Thumbnail
之前在花蓮收資料時,跟一位年輕小哥聊天。他說,我住在這邊也沒什麼可以花錢的,我就存起來。
Thumbnail
春節期間,去了一趟花蓮。 花蓮的山與水有一種無以描述的親近感,彷彿久未見面的老友相聚,雖然難得,卻不至於疏離,反而有一種溫暖的情緒縈繞胸中。換句話說,花蓮的景色有一種魔力,令人易於融入、易於感受,並且易於愛上。 旅途搭配:曹雅雯〈癮頭〉
Thumbnail
KŌHI 宅 走混搭台式日式風,另有一種寧靜氛圍。 自在,寧靜,是我第一個感覺,多說一句話,似乎都會打破這凝滯的時光。以氣氛而言,我先給高分! KŌHI 宅,也是個硬派的咖啡店,自烘、清一色的咖啡飲品。這是一家對自己豆子很有自信的店。 「很有勇氣喔」,我是這麼想的。
Thumbnail
遠征花蓮騎車喝咖啡之旅 花蓮市區70年代喫茶風格咖啡店「昭和58」
Thumbnail
前幾天我聽到爸爸和媽媽在房間,神秘兮兮的在討論著事情我問爸爸他說:「我禮拜五可能會請假,帶你們出去玩!」到了禮拜四爸爸下班時,我期待的的問爸爸:「會出去玩嗎❓」爸爸說:「不要期望太高...‼」 禮拜五我一醒來,看到媽媽在準備我們要出去旅行的用品,我高興得要飛上天,因為這是為解封第一次旅行!! 我們高
Thumbnail
生活在2021年的我們,若不是剛好遇到新冠病毒,確實很難理解飛行六小時、五千多公里的旅程是如何困難的不可行,導致海蓮二十年間竟無法順利抵達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