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安寧陪你走人生最後一哩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家父在2021年底,在眾多親友的陪伴下離開我們。
我不知道多少人為了照顧家中的病人,多麼分身乏術。
那種疲憊卻又不能放任不管的心情,只有照顧者最清楚。
這一次或許是爸爸的貼心,沒麻煩在家照顧他的家人,
而這一切更感謝彰化基督教的居家安寧系統,給了我們很大的定心丸。
也藉由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我們這次的居家安寧
如果有任何問題想問我,我也很樂意跟大家探討喔!
raw-image

父親在離開的前幾個月,因為突然的不適住了兩次醫院。 第二次的時間,待得比較久,幾次覺得狀況不錯,想幫父親辦理出院,但他自己也擔心會不會回家幾天又要進來,所以有點兩難。 因為疫情的關係,身為女兒的我們,根本無法進院探視,總覺得有很多的不方便。而讓爸爸決定回家的,卻是醫生的一席話。

今天,你可以回家,就應該回家。
反正你不舒服,還是得回來。
你怎麼能確定你下次離開的時候是清醒的?

這一席話打醒我們,醫生說得沒錯,人生不是總照著我們的計劃走,或許住在醫院比較安心,但能夠待在家總是比較自在,家人也能隨時陪伴聊天,能把握相處的每一刻,都比在醫院孤零零的溫暖的多吧。所以當爸爸決定回家後,我們也開進行居家照護的申請。

原本我們只是申請長照2.0的居家服務,但回家一週後,爸爸的狀況就越來越不好。經由居家看護的小姐轉介後,聯繫到彰基的居家安寧的醫師。很幸運的當天醫師就到家中評估爸爸的狀況,跟醫院比較不同的,醫生跟護士就像一個關心您的好友一樣,跟你閒聊,問問你的感受,但其實他們從旁記錄並觀察病患。
護士小姐也開始教導我們,要如何減輕爸爸不舒服的感覺,從口腔清潔到身體的按摩,並且告訴我們,接下來可能遇到的各種狀況。
在離開前,護士給了我們一隻24小時的專線電話,告訴我們不管什麼時間,有什麼狀況都可以播打這支電話,他們會給我們協助,不需要擔心。

以往對於病人的離開前,總是有很多痛苦的畫面,可能是急救、氣切、壓胸、電擊,後續的鼻胃管、導尿排便,這都是我們印象中最後會經歷的。但這次護士小姐有特別交代,如果病人有任何狀況,不要打救護車、不要報警,並請我們先聯絡好禮儀社,當病患離開時,唯一做的就是聯絡禮儀社。因為當你聯絡救護車或警察,不論你是否有簽訂放棄治療同意書的狀況都必須先急救,這是『程序規定』,所以在護士指導下,我們找到適合的禮儀公司,先瞭解後續的流程等。

最後幾天,父親開始無法進食,因為口腔難以吞嚥食物,我們為他準備各種冰涼的果凍、自製冰塊、各種口味的冰棒跟冰淇淋,這是他唯一能吃得下去的東西。
「為什麼不裝鼻胃管餵食呢?」的確是可以的,但是對於無法吞嚥的病患來說,鼻胃管只是強行灌食。另一方面,或許也是我們照顧者對病患的期望,因為有吃飯才有體力這是我們的認知,所以當病患開始不能吃飯,我們會擔心,會害怕他沒有體力。但強行灌食的結果只會讓病患腸胃無法消化,有可能之後會造成腸胃堵塞,無法排泄。
當時我們問了父親的意思,他表示不想插鼻胃管,所以最後只吃冰沒有進食,身體開始會將多餘的水分排出、清空腸胃,人也會逐漸消瘦。而淨空身體這個部分反而對離開者是好的狀態,避免後續清理大體會遇到的問題。

對於父親即將要離開,我們都有心理準備,知道爸爸能陪伴我們的時間不多,我們唯一希望的是,在最後的過程,他可以舒舒服服,不要有任何痛苦,能在睡覺中離開,就是最大的福氣。

「要病患完全不痛,是不可能的。」
所以後期護士會開始增加紅藥水的劑量,也就是“口服嗎啡”。嗎啡的劑量從原先六小時2cc,慢慢的三四小時一次,劑量也增至4cc,只要病患不舒服,我們就提供給他,喝完之後他們就可以好好睡覺,不至於痛苦難受。

父親離開的當天晚上,正逢週末假期,他的兄弟姐妹剛好都在場,我們就在他旁邊像往常一樣閒話家常,他最後的遺願是希望能跟大家一起過年,或許那天對他來說就有如過年一樣,就瀟灑地離開了吧!

安寧,並不是等死,而是善終。

之前曾閱讀過小笠原文雄【可喜可賀的臨終】一書,從書中閱讀到不是只有醫院才會是我們離開人生的最後場所,在人生最後過程其實也能有不同的選擇。其實居家安寧在台灣推廣已經十年以上,但身邊很少人有使用這樣方式。
這一次自己全程參與爸爸人生的畢業典禮,也從他身上看到,或許以後的我也會選擇相同的方式,好好跟我的人生道別。
以前大家對於安寧兩個字,就是躺在那邊等死,但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更是好好善待生命的本體,每個人的人生都必須經歷過生老病死,跟隨身體的原意,不使用任何機器,這才是自然社會原本的樣貌吧!

我們都應該勇敢的跟這個世界道別 : )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比謝Albee Hsieh的沙龍
13會員
12內容數
2023/11/04
《亞瑟府的沒落》改編自英國詩人愛倫坡於1839年所著的短篇小說 《亞瑟家的沒落》,其中幾集的集數也是改編自愛倫坡短篇小說全集,包括《紅死病的面具》、《莫爾格街兇殺案》、《黑貓》、《告密的心》、《金甲蟲》、《陷阱與鐘擺》與《烏鴉》。
Thumbnail
2023/11/04
《亞瑟府的沒落》改編自英國詩人愛倫坡於1839年所著的短篇小說 《亞瑟家的沒落》,其中幾集的集數也是改編自愛倫坡短篇小說全集,包括《紅死病的面具》、《莫爾格街兇殺案》、《黑貓》、《告密的心》、《金甲蟲》、《陷阱與鐘擺》與《烏鴉》。
Thumbnail
2023/01/12
最近才發現這部日劇,才知道人家根本出了第二季,我還在看第一季的第一集。 可能被Ai感應到推播了一篇介紹文,也讓我一看到文章當晚就立刻找來觀賞。 才看了兩集,就完全勾起自己的回憶,原來那時候的自己正就在經歷獨活的樂趣啊!
Thumbnail
2023/01/12
最近才發現這部日劇,才知道人家根本出了第二季,我還在看第一季的第一集。 可能被Ai感應到推播了一篇介紹文,也讓我一看到文章當晚就立刻找來觀賞。 才看了兩集,就完全勾起自己的回憶,原來那時候的自己正就在經歷獨活的樂趣啊!
Thumbnail
2022/12/08
中國人講究禮數,包括我媽媽也是這麼教我的。 過年要送禮、生日要送禮、年節要送禮、拜訪友人要送禮、誰家生孩子要送禮、你送我禮物所以我要回禮的送禮,一直到年底還要過聖誕節交換禮物。但什麼禮物才是好禮物?
Thumbnail
2022/12/08
中國人講究禮數,包括我媽媽也是這麼教我的。 過年要送禮、生日要送禮、年節要送禮、拜訪友人要送禮、誰家生孩子要送禮、你送我禮物所以我要回禮的送禮,一直到年底還要過聖誕節交換禮物。但什麼禮物才是好禮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天公司補假上班...好多同仁都沒上班   看了這篇新聞 『機器人奶奶」孤獨躺4年 哪時能解脫 』    好多網友回應. 所以趁此機會將回應的也寫在部落格 我也問過家人(婆婆.老公.爸爸.媽媽)是否在意外或疾病的到來.是否要急救.答案是不要的.甚至連同土葬還是火化都要講清楚~ 以前公公走時都沒問過他
Thumbnail
今天公司補假上班...好多同仁都沒上班   看了這篇新聞 『機器人奶奶」孤獨躺4年 哪時能解脫 』    好多網友回應. 所以趁此機會將回應的也寫在部落格 我也問過家人(婆婆.老公.爸爸.媽媽)是否在意外或疾病的到來.是否要急救.答案是不要的.甚至連同土葬還是火化都要講清楚~ 以前公公走時都沒問過他
Thumbnail
去年爸爸在媽媽確診後,12/15發燒快篩陽,隔日全身無力,姊姊叫救護車送爸爸到醫院就診後就沒有再回家了。 12/16-12/20進入加護病房,我們只能透過視訊為爸爸打氣,同時醫院需要我們簽署是否要急救?大家內心都很煎熬,討論結果我們簽下「同意急救」,但是透過視訊看著爸爸一天天消瘦,我上網查詢插管與急
Thumbnail
去年爸爸在媽媽確診後,12/15發燒快篩陽,隔日全身無力,姊姊叫救護車送爸爸到醫院就診後就沒有再回家了。 12/16-12/20進入加護病房,我們只能透過視訊為爸爸打氣,同時醫院需要我們簽署是否要急救?大家內心都很煎熬,討論結果我們簽下「同意急救」,但是透過視訊看著爸爸一天天消瘦,我上網查詢插管與急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我陪著爸爸,坐醫院的電梯,經過急診室的時候,恍如隔世,爸爸住院的那一天,是自己騎著野狼來急診的,還可以在我的身後慢慢的走路,此時雖然清醒,卻是必須躺著推床出去了。
Thumbnail
我陪著爸爸,坐醫院的電梯,經過急診室的時候,恍如隔世,爸爸住院的那一天,是自己騎著野狼來急診的,還可以在我的身後慢慢的走路,此時雖然清醒,卻是必須躺著推床出去了。
Thumbnail
2021年6月23日是父親過世4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在醫院工作的最後一天。 我離開了工作的11年的醫院,也離開了從十八歲就開始耕耘的領域,這年我三十八歲。 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回去當醫師?但我需要這個整理。 寫了一封信給爸媽 2015/08/27 親愛的爸爸,媽媽: 女兒
Thumbnail
2021年6月23日是父親過世4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在醫院工作的最後一天。 我離開了工作的11年的醫院,也離開了從十八歲就開始耕耘的領域,這年我三十八歲。 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回去當醫師?但我需要這個整理。 寫了一封信給爸媽 2015/08/27 親愛的爸爸,媽媽: 女兒
Thumbnail
如果可以選擇離開的方式,你會希望被怎麼樣對待呢? 陪伴爸爸的最後這段時間,居家安寧真的給我對死亡有不同的看法 也將這段路程,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如果可以選擇離開的方式,你會希望被怎麼樣對待呢? 陪伴爸爸的最後這段時間,居家安寧真的給我對死亡有不同的看法 也將這段路程,與大家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