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情時代,孔子如何在亂世中高齡長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孔子身處於人民流離失所,年老時能吃上肉類是一個理想的時代。夫子本人大半生也在「造次顛沛」中度過,說不上舒適安逸。然而,他得享七十多長壽。在沒有疫苗,不用擔心「使乜驚吖」(其實好驚)[1]時,他做了甚麼來養生?

儒家沒有特別強調清心寡欲,不過在《論語‧季氏》中,我們可以找到「君子三戒」,分別是:

少年戒色: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壯年戒鬥: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老年戒貪: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有趣的是孔子以血氣論提出三戒,可見他是由身體狀況,由養生出發去思考。佛教認為「貪、嗔(憤怒)、痴(痴戀痴迷)」是三毒,對人體有害,戒之則有益,與孔子的三戒思想不謀而合。

我們再談更加具體的養生之道。孔子喜歡透過飲食養生,《論語‧鄉黨》記載了一大堆飲食原則:不吃變壞的東西,定時定量進食,而且只吃好餸好菜,每餐還要吃上養胃活血的薑。由此可得知孔子身心健康,難怪得享高壽了。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此外,孔子吃飯實在充滿儀式感:

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吃飯時不說話,睡覺時不說話。即使是粗茶淡飯,飯前也要祭一祭,象齋戒一樣嚴肅。)

現代醫學昌明,卻無法再像孔子一樣講究飲食與生活。我們的長壽,是福還是苟延殘喘呢?

歡迎追蹤:

陳星晴Facebook

陳星晴Instagram

我的線上學校——日光製作


註[1]:「使乜驚丫」,在香港語中為「你何用害怕呢?」,有挑釁意味。香港政府以這句話勸長者注射疫苗。

文本及語譯: https://ctext.org/

參考資料:姚振黎. (2005). 從孔子飲食養生論孔府藥膳菜(上). 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11(3), 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 2005-08-01, Vol.11 (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星晴老師-教育斜棟人生
21會員
115內容數
由小一教到中六,由精英班教到特殊需要,由實習教師做到教師培訓。離開前線卻從未放棄教育體制,紀錄一下多年來的觀察與反思。
2024/07/03
H和W都是中三學生,男孩子,讀屋邨內不錯的學校。二人年紀相同,智力相若,起步點差不多。然而,幾年下來,H的進步卻比W更明顯。
Thumbnail
2024/07/03
H和W都是中三學生,男孩子,讀屋邨內不錯的學校。二人年紀相同,智力相若,起步點差不多。然而,幾年下來,H的進步卻比W更明顯。
Thumbnail
2024/04/25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2024/04/25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2024/04/23
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Thumbnail
2024/04/23
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