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大方向,比起電影版,加入更多被剪掉片段的導演版(串流平台版),整個故事果然感覺鬆散一點,不過這完全不影響梅迷觀影,畢竟已經和偶像分別19年的粉絲們當然是越多料越好,看得才過癮RRRRR!XD
〈喜歡文章請不吝在文首點擊「喜歡」的愛心圖形、或是按讚文末的星形(拍手)圖案給予支持,也可透過「方格子」平台直接用錢贊助作者(文章後方有紅色贊助按鈕)以作為實質鼓勵,謝謝!〉
相較電視版片頭,電影從高空俯瞰紅勘體育館、再把鏡頭拉進2003年舉辦的《經典金曲演唱會》演場會的前台毋寧更有氣勢,隨後鏡頭跳轉到後台Anita即將登台前的心境描述,一開頭幾乎就想藉由這場主角人生的最後一場演唱會逼哭粉絲。而電視版的開頭元素雖然少了這些,卻置入了1983年錄製的日本動畫《千年女王》插曲「傳說」而令人驚艷。
「傳說」這首Anita出道第二年發的歌,相較她其餘作品算是鮮為人知,而且還是口水歌版本、翻唱自1976年露雲娜的同名作品,不過特殊之處在於當中的聲線優美柔合甚至帶點尖嗓空靈,完全不像是梅艷芳低沉磁性、甚至勁道性格的歌聲,顯現她除了舞台造型百變,歌聲同樣變化萬千,這點其實從她菜鳥年就錄製《七龍珠》原作者鳥山明當年爆紅動畫《怪博士與機器娃娃》(香港譯名《IQ博士》)主題曲、展現童趣逗人的一面已可見端倪。
此外,「傳說」的詞曲不僅呼應搭配的日本動漫電影《千年女王》,也同時帶出了梅艷芳一代傳奇「舞台女王」的身分,堪稱相得益彰。
說到Anita的音樂作品,無論是電影版或串流版,在這一段出道前以至剛出道的劇情中,粉絲絕對不能錯過的是《風的季節》和《心債》這兩首作品,儘管加上串流版已經三刷,每每聽到這兩首曲子的前奏響起還是會不由自主起雞皮疙瘩。
兩首歌中,前者是她參加無線電視台(簡稱TVB,說到這筆者腦海中總會情不自禁浮現1980年代港劇中「TVB更起勁」的串場jingle XD)主辦的新秀歌唱大賽翻唱的徐小鳳名作,就梅迷觀點私以為她唱得比前輩更好、一聽就洗腦;後者則是她的出道曲。有趣的是串流版中加入了《心債》的作詞者黃霑拖稿、直到開錄前才傳真的佚事,讓這個傳奇音樂人從原本電影版只有出現姓名在稿件上的小小遺憾稍微彌補。
除了前述內容,串流版中也增補不少梅艷芳兒時走唱時的荔園場景,當中Anita沒錢慶生、姐姐梅愛芳只能偷月餅當生日蛋糕的劇情有了完整交代;而黎小田遊說梅艷芳姊妹倆參加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的橋段也更豐富有趣,都是自外於電影版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體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影評提到電影中啟用的新人主角王丹妮除了少了「舞台女王」架式,唱功也無法和梅艷芳比擬,不像好萊塢多部音樂傳記電影如《波希米亞狂想曲》、《火箭人》猶如原音重現的翻唱,甚至批評電影中有不少金曲都是由王丹妮先發聲、慢慢淡出後再逐步放大原唱的做法是偷懶。
不過持平而論,以女主角原本只是模特兒的專業,即使經過嚴格訓練、低沉嗓音也略為相似,要追上Anita渾然天成、性格獨具的嗓音和唱功仍是件不可能的任務(更別說舞台上的表演風采)。此外在出道前副夜總會代班、連串唱出包含《償還》日文版和國語版,一口氣搞定港、台、日三桌客人的橋段中,所有歌曲都是王丹妮自己演唱且頗具專業水準,努力依舊值得讚賞。而看完這段劇情後,也不免讓筆者懷念起1980年代台、日、港繁華並起,沒有那個啥偉大民族復興粉紅族來亂的美好年代了...XD
另外不得不肯定的還有金獎音效魔術師杜篤之,多首作品中他讓王丹妮的聲線打先鋒、再轉切到Anita歌聲的連接上感覺順暢,不會讓兩者有過大落差(雖然鐵粉梅迷還是聽得出來)。而且話說回來,粉絲來看偶像的電影也無非希望更多的原音重現、更有看演唱會的fu,以這個觀點來看,電影的置入方式應該也算是瑕不掩瑜了。
期待第二集。
〈喜歡文章請不吝在文首點擊「喜歡」的愛心圖形、或是按讚文末的星形(拍手)圖案給予支持,也可透過「方格子」平台直接用錢贊助作者(文章後方有紅色贊助按鈕)以作為實質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