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 讀後 /臆識延伸零零一 之公共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鬆散無序筆記文,慎讀
近兩年的疫情,固閉居家,隔絕中僅能在互聯網中連結世界。
期中,關注了在地社區的三个领域。即(表)演藝(術),社區(產業),還有中(華)文(化)。初旨,前者是與本身事業相關,再者是觀察社會動向,而後則是大環境的氣氛。
留心各家如何應對全球級的社會動盪,方案,辦法和態度。
以上,除了個人興趣之餘。它們皆是在國家封鎖策略的第一梯隊忽略領域,實實放大本就位於邊緣的處境。他們或可埋怨,或可洩氣,或可抱團,或可奮抗,各等。不如安逸中的吹捧和雞湯;被他者放大的短處,也就放大了自身的底氣。
上三者的應對如何,此篇且不作展開。今時的網絡世界凡上線比留痕,是用戶當妥善使用的辦法,以作回溯和取料。
上為文序。 #新冠一九 #互聯網 #社區 #封鎖 #鎖國 #SOP #Covid-19
近十年,前提三者外,馬來西亞中文圈還有一群在社會中展示著活力和付出的圈子,他們中有老歷練的專業人士,青年,和學生輩,他們或於行業實際經驗,或從海外歸國。
說著的是—建築圈。
花花世界,各行各業對社會牽連得多大,這是個課題,更是延伸以下的所有關鍵。
(這裡姑且僅以馬來西亞中文教育接受者視角出發)
大馬華人社會主體由大陸沿海民族發展,社會建構處於三代目至五代目間,他們本性格內斂,外加還在上一代的社會記憶。使得社會與土地的羈絆,尚未形成絕對的牢固。(當然還有全球村等因素)
談回「社會牽連」,先再取序三作文。試想文藝表演工作者,一味引進莎(莎士比亞)劇,中國老戲曲,乃至上世紀的香港流行文化,如今的日韓;社會消費的是國外的潮流食品,網紅產業;乃至其他語系的認知系統。
馬來西亞自古都是偉大的文化交匯,那曾是自豪的,至今如是。
但究竟,我們自己自信的自性又何在。
乃至,連人口都成了季候風般,隨季落葉,又隨即落地。
不系根,不取地;無根無地。
(當然元宇宙當即,人們大可取自各地,遨遊世界。謂天地間皆居所,乃至宇宙或將任人行。)
創想太多,然後人類因微小的病菌固步自封。
人們才意識人與人相互間的事。
採訪談話,相互的認識,紙本媒介的傳播。
他們自居「馬來西亞中文 建築獨立刊物」。
我想「建築」,莫非皆是--「點線」「材質」「空間」「色彩」等字眼。
書到之前,遊覽他們的網頁盡是「創造知識」 「社會階層」 「精神場所」,宛如左派的社運團體。
書中開篇,提及「政治」「國會」「自然」「生態」這樣的字眼。諸或人為,或非人為的事物。
沒有高精的建築渲染圖,建築攝影圖,更沒有氣質非凡的設計師人像。也不是菁英份子的廣告刊物,沒有五位數的水晶吊燈,抑無諸智能。
談著的,非抗拒所謂高端的,奢侈的,先進的。
再回到關注的「社會牽連」。人終歸位於一個身切的社區中(在大多時間內,尤其摘翅之時)。
此書所呈現於讀者的,就如表演於觀眾,民眾於文化乃至旅人。這一切都是建立於創作者(整合者)和受眾的施受進行。「社會牽連」後,雙方所需的連結助燃劑是——
「公共性」
這莫過於戲劇的共鳴,旅地的參與,文化的實用。
看來,這幫建築份子,正邁向這正確且理想的道路前進。
當然此書刊,或只是他們專業的延伸,和媒介。他們所持的專業,在社會之中似乎,本就有其對社會的展示優勢。比較起他者建築業成果都是相對長存,奪目和可交互的。因為你或能一輩子都不入劇場,不逛畫廊,但那本著社會意義的建築,是顯然要與你交互的。無論那是引你入內購物的華麗商城,還是讓你不可褻瀆的高權所在。貴為傳統八大藝術之一的建築,其底蘊是無可否認的。

草稿 馬來西亞建築 獨立刊物
https://www.mydraf.com/
https://www.facebook.com/draftingarchimedia


avatar-img
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牛呵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疫情狱,屏幕裡的風鈴⽊讓國⼈賞識國風。     問那是青⽊和季候風的效應麼,也問偏鄉的栽種由誰,也問⼤⾺⼩鎮的敗壞為何。          於是把《⾺來西亞·多元共⽣的⾚道國度》(1) 為绪看個概括。⽂書通暢,時事有 序,⼤減史書的無趣。或許也因個⼈年齡歷⾒堆增,對於其中的⼈地名和年份氛圍
    “这些看着戏虐的玩意,有点反社会,甚至反道德的意味咧。难怪,你言谈还有点仇视城市人。” 直男说。     “外头所谓的预备役栋梁,这些年又造出多少呢。能够扛房顶的又有多少。这些心思本就在,就只是与生俱来的防卫机制,但被另一先到的防御机制打磨,磨成需要的样子。” 一人在旁插话。     一连串
    “把商品绑定在一些硕大,假定乃至虚无缥缈概念的套路。外头比比皆是,我可不是那些为了避免显得自己没有内涵,而忙着认可的人。” 男利申,急着撇清低端的标签,以彰显自己居高的位置。奈何,明辨者知,这充其量也只是个自卑的护罩。     女听完他说,一个斜仰头再挤出笑脸,开步。“你知道我们这里的高中生
    在她因不可得,从对事转而对人,盯上那移工。却发现这“横刀夺爱”的移工越看越可爱。于是两人基于种种欲和种种空,走在了一起。新的恋爱澎湃了一些日子,男或许基于责任或新鲜,和朋友到工业区寻更高的薪资去。剩下她自个儿在茶室凭味习茶。     无论是老头手基于「不教熟人教外人」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首先,需要记述这极主观的感受。這是本大將五十得六的大優惠買下的書,但也不全是買的,而是配送。在選書沒有囤積而替代的書。是那優惠活動,疫情優惠活動的玩法。 這種書,常在書展書架看過不少,但實在無法引起人,我的注意,頂多就翻兩下,絕無法引起購買慾。 所以,我對這在手的包裝進行過一番審視。這是近二十年前的
    夜里,男女还是在半推半就下在被窝里寻找愉悦。     历经万难并不惜一切的交合,那奋发的力量却被一层薄胶阻隔。     在他们为美好的境界和圆满回味间,忽然电话响起,床头的小红灯闪烁。电话显示体温警报。     “啊,分开分开。” 女慌张挪开被单,坐到床角,双掌扇着脸颊。    
     疫情狱,屏幕裡的風鈴⽊讓國⼈賞識國風。     問那是青⽊和季候風的效應麼,也問偏鄉的栽種由誰,也問⼤⾺⼩鎮的敗壞為何。          於是把《⾺來西亞·多元共⽣的⾚道國度》(1) 為绪看個概括。⽂書通暢,時事有 序,⼤減史書的無趣。或許也因個⼈年齡歷⾒堆增,對於其中的⼈地名和年份氛圍
    “这些看着戏虐的玩意,有点反社会,甚至反道德的意味咧。难怪,你言谈还有点仇视城市人。” 直男说。     “外头所谓的预备役栋梁,这些年又造出多少呢。能够扛房顶的又有多少。这些心思本就在,就只是与生俱来的防卫机制,但被另一先到的防御机制打磨,磨成需要的样子。” 一人在旁插话。     一连串
    “把商品绑定在一些硕大,假定乃至虚无缥缈概念的套路。外头比比皆是,我可不是那些为了避免显得自己没有内涵,而忙着认可的人。” 男利申,急着撇清低端的标签,以彰显自己居高的位置。奈何,明辨者知,这充其量也只是个自卑的护罩。     女听完他说,一个斜仰头再挤出笑脸,开步。“你知道我们这里的高中生
    在她因不可得,从对事转而对人,盯上那移工。却发现这“横刀夺爱”的移工越看越可爱。于是两人基于种种欲和种种空,走在了一起。新的恋爱澎湃了一些日子,男或许基于责任或新鲜,和朋友到工业区寻更高的薪资去。剩下她自个儿在茶室凭味习茶。     无论是老头手基于「不教熟人教外人」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首先,需要记述这极主观的感受。這是本大將五十得六的大優惠買下的書,但也不全是買的,而是配送。在選書沒有囤積而替代的書。是那優惠活動,疫情優惠活動的玩法。 這種書,常在書展書架看過不少,但實在無法引起人,我的注意,頂多就翻兩下,絕無法引起購買慾。 所以,我對這在手的包裝進行過一番審視。這是近二十年前的
    夜里,男女还是在半推半就下在被窝里寻找愉悦。     历经万难并不惜一切的交合,那奋发的力量却被一层薄胶阻隔。     在他们为美好的境界和圆满回味间,忽然电话响起,床头的小红灯闪烁。电话显示体温警报。     “啊,分开分开。” 女慌张挪开被单,坐到床角,双掌扇着脸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談談設計產業鏈破碎的情形,也希望老闆們能先做好功課,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別再把設計新人當套餐員工了,願創意產業更好,遠離爛企業,人生會更好。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談談設計產業鏈破碎的情形,也希望老闆們能先做好功課,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別再把設計新人當套餐員工了,願創意產業更好,遠離爛企業,人生會更好。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從改造選舉公報到將廢鋁罐製成手錶再到外籍移工教育計畫,展示了設計如何影響社會並解決問題。透過創新和社會關懷,設計不僅僅是美學和功能性,更是推動社會共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