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計劃》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每個人都終將面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天堂計劃》是一部很現實的片子,談的是老年人中風無法自理之後想安樂死的心願。但電影沒有要嚴肅地探討是否該容許安樂死,而是用很生活面的角度,帶大家去看相關的人的心情跟會遇到的狀況。可能要自己的生活中或是周圍的親朋好友有需要照顧老人的狀況,才會有共鳴。

電影本身雖然走的是相當詼諧輕鬆的調性,但並不是大眾娛樂,沒有要搞笑,過程多半是生活的細節,只是老人家的對話有時很可愛、有趣,且電影並沒有去聚焦在很負面的部分。這並不表示大家都可以看得很輕鬆,我猜想還年輕且生活都中都沒遇到長照問題的觀眾,很容易會覺得悶,並不是步調慢,而是看這些生活細節做什麼?

可是,相對的,如果有過經歷,自己承受過壓力,感覺到生活被突其來的變化(不見得是自己生病,可能是很親的人生病,但就得改變生活去協助照顧)搞得一團亂,最好也能感受過老人家的心情轉變(從本來可以自己過日子,到了一下子連洗澡都要別人幫忙),那在這部片子中,會從許多細節看出感嘆來。

所以它還是算族群蠻限定的電影。

《天堂計劃》雖然很真實,但對於安樂死這個議題,它並沒有特別明顯要傳遞什麼立場或支持、反對的態度,它只是把狀況呈現出來,正反面都有,老人家的情緒(甚至會急著想死,因為到了再嚴重可能連要死的能力都沒有了!)、錢的問題、安樂死的法律責任、家屬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等等,我們可以看出各種面向都有不同考量,以致於安樂死會如此爭議,它就是無法用一個答案來解答。

所以,看《天堂計劃》的角度,比較是留給觀眾自己後續思考,不見得是要思考安樂死這件事,畢竟能到瑞士去做的人少之又少,但可以好好思考的是人生走到最後一段時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以及自己所愛的人走到這一段時,可能會面臨哪些身、心的挑戰。我們不見得能為這種事情做好準備,至少,有些本來沒意識到的地方也可以去想想,同時,也對目前的狀況更珍惜,即使目前看來一切都還很好,老化、死亡(以及親人的老化、死亡)卻是每個人都留面對的。

不敢說《天堂計劃》有太深刻,它只是選了一個故事來呈現,世界上還有太多不一樣的情境,有很多也是電影中還沒有辦法談到的。不過整體來說算是真摯,不刻意,不灑狗血,有些橋段卻會讓人痛在心裡。

它是一部電影,不是紀錄片,但是是以小說改編,小說則是作者自己的經歷,所以還是取材自現實。重點是,它能跟許多人類似的現實有所連結。所以,如果你喜歡透過一部電影來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省思,且又有相關的議題要面對(或預期會要面對),那《天堂計劃》還蠻值得一看。如果都沒有這一層,只是單純希望電影把所有一切訊息和答案都準備好、或者只想洗洗眼睛找部為了催淚設計的片,那可能不會那麼適合選擇《天堂計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qishiniweo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昨天深夜,跟一個好朋友討論到了一個攸關死生遺憾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終生也必然會面臨到同樣的際遇或抉擇的兩難,只是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命題,最後必然選擇靜默的態度,讓寶貴的生命,歸咎命運,就此完結。這個議題,我身有同感,在青年時代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試圖想解開這個生死學的人道議論,若最後犯眾怒,成了叛徒
Thumbnail
昨天深夜,跟一個好朋友討論到了一個攸關死生遺憾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終生也必然會面臨到同樣的際遇或抉擇的兩難,只是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命題,最後必然選擇靜默的態度,讓寶貴的生命,歸咎命運,就此完結。這個議題,我身有同感,在青年時代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試圖想解開這個生死學的人道議論,若最後犯眾怒,成了叛徒
Thumbnail
前陣子在日本情報節目上面看到了一的單元電影「PLAN 75」的介紹跟預告片,看完後覺得有點沈重又心酸但又有點或許會成真。 這個單元故事是在描述10年後日本人口老化嚴重、生育太低的情況下,國會通過了一個「從75歲開始可以自由選擇生死」的制度。然後開始有「推薦安樂死」的推銷員這種職業也出現了。
Thumbnail
前陣子在日本情報節目上面看到了一的單元電影「PLAN 75」的介紹跟預告片,看完後覺得有點沈重又心酸但又有點或許會成真。 這個單元故事是在描述10年後日本人口老化嚴重、生育太低的情況下,國會通過了一個「從75歲開始可以自由選擇生死」的制度。然後開始有「推薦安樂死」的推銷員這種職業也出現了。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那一天,當那天來臨時,我們是否能有放手的勇氣?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那一天,當那天來臨時,我們是否能有放手的勇氣?
Thumbnail
有時候,同情和憐憫也是一種傲慢。
Thumbnail
有時候,同情和憐憫也是一種傲慢。
Thumbnail
《天堂計劃》是一部很現實的片子,談的是老年人中風無法自理之後想安樂死的心願。但電影沒有要嚴肅地探討是否該容許安樂死,而是用很生活面的角度,帶大家去看相關的人的心情跟會遇到的狀況。可能要自己的生活中或是周圍的親朋好友有需要照顧老人的狀況,才會有共鳴。 所以它還是算族群蠻限定的電影。
Thumbnail
《天堂計劃》是一部很現實的片子,談的是老年人中風無法自理之後想安樂死的心願。但電影沒有要嚴肅地探討是否該容許安樂死,而是用很生活面的角度,帶大家去看相關的人的心情跟會遇到的狀況。可能要自己的生活中或是周圍的親朋好友有需要照顧老人的狀況,才會有共鳴。 所以它還是算族群蠻限定的電影。
Thumbnail
《天堂計畫》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只是不斷強調尊重與幽默的氛圍,引領我們盡可能地享受生命盡頭的最後時光。當然,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死亡就此停下,活著的人永遠要承受死去的人遺留下來的情感與記憶,我們也許就只能繼續付出自己的愛,然後陪伴,直到一切順利。
Thumbnail
《天堂計畫》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只是不斷強調尊重與幽默的氛圍,引領我們盡可能地享受生命盡頭的最後時光。當然,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死亡就此停下,活著的人永遠要承受死去的人遺留下來的情感與記憶,我們也許就只能繼續付出自己的愛,然後陪伴,直到一切順利。
Thumbnail
「電影可以很簡單的用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來劃分,但其實在這些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之餘,我們還有很多理由可以繼續走下去」   儘管劇情顯得破碎、重點難以聚焦,不過除了這些好看與不好看之餘,是不是還有些東西更重要?對我而言,月老就是一個這「之餘」的東西,非常打動我,但電影來說,很難看。心情有點複雜這樣。
Thumbnail
「電影可以很簡單的用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來劃分,但其實在這些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之餘,我們還有很多理由可以繼續走下去」   儘管劇情顯得破碎、重點難以聚焦,不過除了這些好看與不好看之餘,是不是還有些東西更重要?對我而言,月老就是一個這「之餘」的東西,非常打動我,但電影來說,很難看。心情有點複雜這樣。
Thumbnail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加斯帕諾埃的電影還是一樣,就算被全雷也是無礙於觀賞。但我怕這太主觀,要看的請斟酌。   加斯帕諾埃的電影,總是緊貼著生死與性愛議題,多年來,我每年都能在金馬影展裡看到他的新電影,這樣一累積下來,讓我真正思考了,生死與性愛是不是真的有密切關連的?沒有性愛談何誕生?
Thumbnail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加斯帕諾埃的電影還是一樣,就算被全雷也是無礙於觀賞。但我怕這太主觀,要看的請斟酌。   加斯帕諾埃的電影,總是緊貼著生死與性愛議題,多年來,我每年都能在金馬影展裡看到他的新電影,這樣一累積下來,讓我真正思考了,生死與性愛是不是真的有密切關連的?沒有性愛談何誕生?
Thumbnail
即使有來世,我們怎麼能確定不會在來世重蹈當世的覆轍呢?死亡與存活,如何拿捏終究沒有清楚標準,但忌諱而避談死亡,卻也沒有辦法令人獲得永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出生,但死亡就在我們的手掌心上,即使令人害怕與焦慮,終究無法避免,充份的討論與準備,或許才有辦法讓我們好好善終,因而能好好活著,好好道別。
Thumbnail
即使有來世,我們怎麼能確定不會在來世重蹈當世的覆轍呢?死亡與存活,如何拿捏終究沒有清楚標準,但忌諱而避談死亡,卻也沒有辦法令人獲得永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出生,但死亡就在我們的手掌心上,即使令人害怕與焦慮,終究無法避免,充份的討論與準備,或許才有辦法讓我們好好善終,因而能好好活著,好好道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