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 《愛有來世》- 站在生與死的彼端,遺憾,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遺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有雷警示,雖無細部劇情或結局雷,為了討論相關議題仍有所取捨,介意請斟酌閱讀

raw-image

世界的盡頭


《愛有來世》這部電影大膽且創新,且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雖然已死亡的來世來當作切口但背後所探討的仍不脫生命本質,如何生存。

死亡被視為個人世界的盡頭,但在盡頭之後呢?這是世上所有人的一大提問跟焦慮。

此部電影則提出了這樣的假問,意即“若死後還有來世,現世的人們會如何活著?”從電影開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世界,人們不斷地自殺,嚮往前進盡頭後的重啟,全球自殺人數直線攀升,政府開始張貼標語提倡活在當下,卻徒勞無功。

這個段落巧妙地暗諷了現實世界的扭曲,世界因為發現來世這個新大陸新而陷入崩壞,這揭露了人存在於世的巨大焦慮,早就淹沒了人們,許多人早已滅頂無法呼吸,如同刀俎底下的魚肉,只能任由世界割載。不過,來世這個新大陸的發現則像一條救生繩索,幫助那些痛苦萬分的人們找到了當世的目標,就是「前往來世」。來世的發現,對於那些走在逐漸狹窄的生存道路上之人來說,就像洞口外的光亮跟微風,激勵人心。

自此,我們可以理解到,來世的出現對於每個人都造成不同的衝擊,難以定義是好是壞,但在這樣的發現下,可能潛藏著一個重要主題。

人類是否有能有掌握自我生命的主權?

安樂死,則完整地契合了這樣的命題,試著想像,不管生死,人都具有其主體性,雖然就醫療專業來說,不管是醫生、護理師或諮商心理師面對自殺都會保持警覺,避免憾事發生,但做了一切的努力之後,仍舊無法改善處境,痛苦持續保持,對於受苦的人來說,或許死亡並非世界的盡頭,而是生命上的另一種圓滿。

書寫自此,筆者並非是要提倡或鼓勵自我傷害,只是想要點出自傷意念與想法的發展脈絡,運用觀點的位移去同理那些痛苦得活不下去的人,並非只是因為沒有道德感或責任感如此單純。

生命與尊嚴的對沖,坐落於彼端的生與死


邪教兩字不斷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確來世屬於一宗教的信仰,但這信仰透過科學證實,則成了一個真理。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或力量去結束自己的生命,那結束別人的生命呢?殺人是否變成一種符合教義行動呢?將那些受苦的人送往另一世界,聽起來是行善的行為,但仍然改變不了背後的暴力性質。

回歸到生命的掌控權身上,重點一樣不在於生與死,而在人這個個體如何選擇自己的生命去處,故傷害別人等於剝奪別人的生命自主權。暴力並不因為形式或結果的差異,而有本質上的不同,侵害他人,將使人失去人性。

上述的論點站在生命權的不可侵犯性,以及傷害行為的暴力本質來論述,符合道德、倫理與宗教的規範,加工自殺不得行,但若從行為背後的意圖來看呢?

首先,違反個體意願的殺人行為,無庸置疑屬殺人罪,但若是符合個體意願的殺人行為,則可以稱作為加工自殺。

再來,就以臺灣本土來說,法律層面來看,加工自殺具有明定的罪責,成功者判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加工自殺的法條並非是要究責那些助人者,相反的,假若加工自殺成功,如果沒有相關的法條可以搭配,就只能以殺人罪來審判,最低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來判決,以此觀點來說,加工自殺反而是要幫助加工自殺者減刑,將其從蓄意殺人的暴力行為中分離出來。

以此來說,法律是否在暗示幫助他人自殺,其實是一種比較可以接受的行善舉動,我們無從得知,但這之中確實有保留與討論的空間。

接續延伸梳理,既然加工自殺可能是行善之舉,為何不合法或除罪化?

雖然臺灣本土的安樂死仍未合法化,但歐洲國家中的瑞士以及荷蘭已經行之有年,不過在操作上仍然非常嚴謹,必須經過非常縝密的評估與討論,由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只會惡化,連帶更多痛苦,且短期內無藥可醫,並在病患意識清楚的情況下進行自主決定,而非遭受他人教唆或勸誘報導者的專訪,則指出即使是瑞士著名的安樂死組織「尊嚴」,會員總數中真正協助進行自殺的人也僅有3%,大多數會員若知道自己擁有許多活下去的可能,終究仍然會選擇存活,該組織也並非如同大眾所想像是提倡自殺的狂熱份子,相反的,它所強調的是生命的探存,積極地幫助會員探索可行能夠替代自殺的存活方案。

從上述的多方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死亡並不比存活還來得單純,是否要死?為何要死?如何死?都必須仔細地討論。然而,死亡與存活,這兩者也不完全是遙遠的彼端,《病人自主權利法》則為臺灣安樂死提供了一個想像,意即死亡與存活是光譜上的兩端,在這兩端,依照不同的人與需求,基於自主意願與尊嚴調整,假若病患希望「自然善終」,不想要因為存活而徒增苦難,能夠選擇不以「醫療介入」的方式來延長生命。

不過,回到現實層面來說,人,之所以選擇自殺,也不光只是因為身體上的病痛,心理、社會、經濟、關係、家庭或工作也會帶來痛苦,但仍舊沒有相對應的法條可以遵循,這或許也是臺灣本土必須去延伸探討與立法的。

倘若回到我自己在社會工作或是諮商專業上來說,確實,實務現場中會遭遇到不少個案具有自殺意念或企圖前來。當然,基於對於生命的重視,第一線守則都是先確保安全與風險,以利評估後續的危機通報,但這也不代表我們會去忽略死亡,相反的,我們會積極地去同理與了解自殺背後的緣由,或許生命是專業倫理上的第一優先,但尊嚴感受也是值得我們去看見與理解的

或許,死亡與存活的拿捏終究沒有一個清楚的標準,但因為忌諱而避談死亡,並沒有辦法讓我們獲得永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出生,但死亡確實就在我們的手掌心,即使令人感到害怕與焦慮,死亡終究無法避免,充份的討論與準備,或許才有辦法讓我們好好善終,因而能夠好好活著,好好道別


raw-image

遺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遺憾


遺憾是這部電影所描繪的來世樣貌,人的逝去,引導人重回遺憾的時刻,進而有機會衝擊或改變生命。

如果我們不好好活在當世,怎能確定不會在來世又重蹈覆轍?

這個最後的發現,隨著電影的節奏逐漸揭露,然而,觀影者無從得知此發現,最終是否被世人所知,這保留了想像的空間。這個發現到底是會讓更多人前往來世?又或者是讓人有所覺醒?我想,遺憾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遺憾,如同男主角所述。

活在當下,才是生存的意義,活在當下並非代表忽略死亡,而是與死亡的焦慮共存,甚至有意識地死去比無意識地活著,更貼近真誠的活著。是否前往下個來世,來自深思熟慮,而非逃避生存焦慮,否則進入來世又將遭受相似前世的焦慮淹沒,再次進入下一個來世,不斷循環,卻仍舊無法從痛苦中脫身。我想,對於來世的發現不會摧毀我們,對於來世的態度才會,而這也恰巧如同哲學者海德格所述。

人類唯一的存在方式,就是向著死亡存活

結語

死亡,總是人們所避談的話題,《愛有來世》這部電影則以富有創意的方式來開啟,促使觀影者思考自身對於死亡的覺察與態度,以及死亡焦慮對於人們所造成的影響。整體來說,冷色系的構景配上低鳴的配樂,結尾的急起緊升,讓觀影者如同坐上了雲霄飛車,對於生命與死亡的覺察及感受,確實隨著電影節奏而推移。

最後,以心理學家Yalom的名言作為收尾

生與死不是對立的兩極,物質上的死亡毀滅了我們,覺察中的死亡卻拯救了我們

延伸閱讀

因應筆者的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都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6.0K會員
138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5/03/25
本劇深刻探討網路社群的有毒男子氣概、紅藥丸理論如何影響青少年。從成長環境再到網路社群的交互作用,有毒陽剛文化是如何強化偏差價值觀,並導致悲劇發生。劇中父親角色亦展現創傷如何代代相傳,然後透過其自我和解的過程,呼籲社會重視情感教育及有毒男子氣概的轉型。
Thumbnail
2023/11/09
近期上架 Netflix 的漫改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由朴寶英領銜主演,聚焦精神疾病這項主題,細膩且治癒地講述了一段段康復的故事,甚至以宏觀的角度闡述:疾病帶來的衝擊,何以經常不僅止於情緒,更會威脅到一個人的生存。 當然,參照診斷手冊,精神疾病高達數百種,光靠一部影集本就不可能盡數介紹
Thumbnail
2023/11/09
近期上架 Netflix 的漫改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由朴寶英領銜主演,聚焦精神疾病這項主題,細膩且治癒地講述了一段段康復的故事,甚至以宏觀的角度闡述:疾病帶來的衝擊,何以經常不僅止於情緒,更會威脅到一個人的生存。 當然,參照診斷手冊,精神疾病高達數百種,光靠一部影集本就不可能盡數介紹
Thumbnail
2021/07/02
村西正如身穿新衣的國王,清楚自知描繪的願景,就是荒唐的騙局,卻拉不下臉,坦白才能的有限,或許商業嗅覺確實異常敏銳,但類似藝術本質的追逐,就是碰巧到達的境界,眾人眼底的AV帝王,就是彼此共築出的浪漫泡泡,令人沉醉卻虛幻。整個團隊看得最清楚的人,一直以來,都不是社長,而是深陷騙局,卻無法脫身的全裸監督
Thumbnail
2021/07/02
村西正如身穿新衣的國王,清楚自知描繪的願景,就是荒唐的騙局,卻拉不下臉,坦白才能的有限,或許商業嗅覺確實異常敏銳,但類似藝術本質的追逐,就是碰巧到達的境界,眾人眼底的AV帝王,就是彼此共築出的浪漫泡泡,令人沉醉卻虛幻。整個團隊看得最清楚的人,一直以來,都不是社長,而是深陷騙局,卻無法脫身的全裸監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安樂死議題總再有知名人士過世或遠赴他國進行時才被討論,但我們能逃避死亡議題多久呢? 人終其一生會死亡,存在主義認為死亡是人的終極目標,在面臨時間越來越短的同時,最終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安樂死做為提前結束生命的篇章,為何臺灣還沒準備好呢? 點開文章,一起來聊聊安樂死吧
Thumbnail
安樂死議題總再有知名人士過世或遠赴他國進行時才被討論,但我們能逃避死亡議題多久呢? 人終其一生會死亡,存在主義認為死亡是人的終極目標,在面臨時間越來越短的同時,最終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安樂死做為提前結束生命的篇章,為何臺灣還沒準備好呢? 點開文章,一起來聊聊安樂死吧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人生不要有遺憾—《愛有來世》 前言 許久沒有打點東西,覺得自己文筆有點下滑,所以想做個30天挑戰。 每天觀賞一部電影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藉以練習自己的寫作和抒發。 註:每篇感想皆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若有見解不同不對的地方還請鞭策小力一點。 電影作品名:《愛有來世》The Discovery 預告
Thumbnail
人生不要有遺憾—《愛有來世》 前言 許久沒有打點東西,覺得自己文筆有點下滑,所以想做個30天挑戰。 每天觀賞一部電影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藉以練習自己的寫作和抒發。 註:每篇感想皆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若有見解不同不對的地方還請鞭策小力一點。 電影作品名:《愛有來世》The Discovery 預告
Thumbnail
韓劇《還有明天》是一部描寫陰間使者拯救自殺者的故事,透過每一個試圖自殺者的故事,帶出現今種種的社會問題: 校園及網路霸凌、世俗的身材標準、性侵等等。 沒有任何人是輕易選擇死亡的,不是只留下的人痛苦,離開的人也一樣。
Thumbnail
韓劇《還有明天》是一部描寫陰間使者拯救自殺者的故事,透過每一個試圖自殺者的故事,帶出現今種種的社會問題: 校園及網路霸凌、世俗的身材標準、性侵等等。 沒有任何人是輕易選擇死亡的,不是只留下的人痛苦,離開的人也一樣。
Thumbnail
你贊成「安樂死」嗎?人們是否都有自由選擇死亡的權利。 你贊成「永生」嗎?誰來決定誰可以得到永生。
Thumbnail
你贊成「安樂死」嗎?人們是否都有自由選擇死亡的權利。 你贊成「永生」嗎?誰來決定誰可以得到永生。
Thumbnail
「你必須對一切保持懷疑,對一切小心, 你必須知道,真相永遠不是非黑即白的, 閱讀各種新聞,由自己判斷真正發生的事情與事實。」
Thumbnail
「你必須對一切保持懷疑,對一切小心, 你必須知道,真相永遠不是非黑即白的, 閱讀各種新聞,由自己判斷真正發生的事情與事實。」
Thumbnail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早在出版的那年,我大學剛畢業去加拿大前,就閱讀過了一次,那時候我也有在手機裡寫下短短的心得。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寫的: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對於宗教,我好像一直抱著一種避而遠之,
Thumbnail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 這本書是2018年出版的,早在出版的那年,我大學剛畢業去加拿大前,就閱讀過了一次,那時候我也有在手機裡寫下短短的心得。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寫的: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對於宗教,我好像一直抱著一種避而遠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