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天公司剛拍完電影《第三十六個故事》正在進行後期製作,有一天「侯孝賢」導演來公司找老闆,老闆過去開公司之前經常跟侯導一起拍電影,那天他們兩人聊了一個下午,等侯導離開後老闆就宣佈我們接下來要拍「金馬影展年度廣告」,這一年參與了人生第一部電影現在又要拍金馬影展廣告,我三十歲覺得自己未來「前途無可限量」。
公司的老闆就是導演,接下來就直接簡稱「導演」。
廣告的習慣是兩次會議,第一次是「Treatment」會議,主要是向客戶提報影片的劇情風格、走向以及氛圍,第二次是「Pre Production Meeting」簡稱「P.P.M」,這次會議會準備分鏡腳本、攝影光調、美術氛圍圖/道具、服裝造型、演員人選資料與客戶討論,有時候製作比較複雜時程又比較長的話甚至會有第二次「P.P.M」。
金馬影展的廣告跟一般的商業廣告不太一樣,商業廣告是以銷售產品為主要目的,所以廣告導演必須在行銷的企劃架構下去進行劇本創作,影展的廣告劇情基本上是讓拍攝的導演自由發揮。
公司有時候會有一些機會給大家去發揮各自的創作能力,距離會議還有好幾天,導演問我想不想試試看寫這次的「Tretment」,然後我帶著緊張的心情接下這個任務。
那幾天我進公司就坐在椅子上每天想每天改,眼看會議時間就快到了我連個完整的片段都還沒有寫出來,就算要導演在最後接手補救一切我也要在會議之前預留時間給他,三天抽了快十包菸之後終於寫出了兩段Treatment,一段是關於「RGB三原色在黑色空間顯現」之類的內容(當時沒有留下任何資料只有大概的印象),另外一段已經完全想不起來。之後RGB三原色這段Treatment完全沒有被另外修改就去跟影展提案,而影展人員也都同意這個方向繼續進行下去,最後的分鏡腳本則由導演自己編寫完成。
每年的影展都會有一位代言人,這一年是「舒淇」。
分鏡腳本的內容是代言人慢動作的走在一個黑色的空間裡面,突然一道紅、藍、綠三色光線衝到她的面前停下來,兩邊會有一些互動,像是那道光跑去找代言人玩一樣。
那道光在畫面裡要做到可以跟人互動的話比較好的方式是用電腦動畫去合成,但是那樣會非常耗時成本也會非常高,跟攝影師討論後決定用「布」當作那道光來拍攝,做法是從片場的天花板我們俗稱「燈板」走道的地方把布往下丟,攝影機翻倒九十度讓布從畫面右邊進來到中間停下來,最後再把布的畫面跟代言人的畫面合成在同一畫面裡,這樣看起來布跟人就會像有互動的樣子了。
這部影片我們在「阿榮片場」的A棚拍攝,拍攝這天造型師幫代言人換上為她訂做的合身裙裝,她進到現場時在場許多人眼睛都離不開她身上,她的舉手投足就是個國際巨星(她本來就是國際巨星),今天拍攝的兩位主角,是「舒淇」跟「布」的素材,正常來說不可能要「舒淇」等「布」拍完,所以我們當然先從舒淇開始拍攝。
代言人的拍攝內容說穿了就是在攝影機前面走過去再轉身再往前走再後退,但這是「慢動作高格」拍攝,所以攝影師要我們在一旁用片場裡的「聚風扇」對著代言人的裙擺吹風順著空氣浮力的飄動讓身型動態看起來更從容優雅。早上幾顆鏡頭都順利拍攝完成後來到代言人要做一個轉身後退的畫面,這次的畫面需要在轉身的同時把風吹向她的頭髮製造一點飄逸效果,但因為畫面範圍比較大的關係這次無法靠太近,嘗試了幾次不是沒有吹到頭髮就是風太大把頭髮整個吹亂遮住臉,但是代言人秉持的專業精神始終面帶笑容沒有不耐(是的,我把舒淇的頭髮吹得亂七八糟),後來攝影師看不下去過來調整姿勢要我一隻手抓風扇頭一隻手抓中間的桿子說:這樣才能控制好方向,導演:再一次,開機,我再次抓著風扇朝她的臉吹過去,這次頭髮被風吹起來一些,導演:這次有點感覺了,再來一次,代言人轉過身,這次我抓著風扇對著她的臉跟肩膀的後方橫掃吹過去,她那頭長髮輕飄飄又自然的飄在身後,轉身的時間點加上攝影機運動跟畫龍點睛的「飄動頭髮」三個元素時間都搭配得很完美,導演喊了聲:卡!換鏡位。攝影師給了我一個「就是這樣」的眼神。
自此以後一些年輕的後輩在畫面外幫演員吹頭髮不順想放棄時,我總是會上前關心指導並且在心中驕傲的想起:我可是吹過舒淇頭髮的人呢。
〈網路上找不到比較清楚的畫質影片,那些頭髮吹動看得非常不清楚,片尾那匹馬是當時公司美術組同事輸出紙板後在地下室用燈箱拍的,印象中這顆鏡頭好像後面幾屆影展還有用過幾次〉
代言人的部份中午過後不久就結束了,接著開始拍攝「布」的素材。當他們決定要用布來拍攝時我發現我給自己起了一個很有難度的挑戰。
「布」是軟的物質,往下丟只會軟飄飄的掉下去,怎麼讓它快速的衝進畫面裡是個問題,再來是從燈板丟下去後要怎麼樣快速的收上去,還有這塊布的長度跟大小一開始我卡關無法想清楚,最後跟導演討論完才把長度尺寸定下來。
在拍攝的前一週我找了修改衣服的店家把長度將近三層樓高的紅藍綠三塊布邊緣縫在一起,然後尾端用布膠帶緊緊黏在我自製的滾筒上捲起來,最後在最前端綁上一個重物穿進一個粗水管當作軌道往下丟,終於達到那個速度感跟效果。
代言人離開後接著輪到我上場,片場的燈板平時我沒什麼機會上去,我帶著那捲布跟水管從二樓室內踏出外面的燈板時心裡非常緊張,上面沒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攙扶,每一步都是步步為營,隨時不注意、突然頭暈就可能直接摔落到一樓,那天我至少在上面待了三個小時,可能是生命中時間感最久的幾個小時,看著在附近板子上的燈光組員都很輕鬆自在的像散步或著小跑步在那移動,我知道我無法做燈光組,因為我怕高。
【謝謝您看到這裡,我從事影像幕後工作十八年,四十三歲這一年開始一週一篇的紀錄分享這些年的幕後故事,每週一晚上發表一篇新文章,如果您喜歡我的故事,請您按個讚或者小額贊助我都行,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