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COVID疫情記事——接種第三劑疫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月14日是情人節,也是我接種第三劑COVID疫苗的日子。
接種後的不適感較預期的猛烈,整個人精神疲憊,期間居住的大樓被列入強制檢測名單,在寒冷風雨下折騰兩輪完成強檢,身體實在勞累得很,直到今天稍為回復狀態,分享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前因後果。
至於強檢的無奈又是另一個故事,下次跟大家分享。
事先聲明,我不是醫護專業,純粹是普羅大眾的視角,發表一下接種後的感受。
起初願意接種COVID疫苗,最大動機是計劃出國探望身在海外的親戚,但是香港「清零」的嚴謹外防策略,一趟遠門要用上20多天進行隔離,成本太高,出國計劃只好一直延後。
今年一月初決定網上預約接種第三劑,因為眼見許多歐美國家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夏季去一趟加拿大的計劃成行機會變高,所以選擇農曆新年後打針。
意想不到,香港每天的確診宗數從2月1日的84宗飆升至2月23日的8,674宗。染疫數字急增和政府於2月24日起實行「疫苗通行證」的雙重壓力下,激發許多民眾趕快接種疫苗,不少疫苗中心的預約排期到三周後。

接種疫苗後的身體反應

同住家人全部已經接種三劑,全部都是選擇BIOTECH復必泰(BNT),我們剛好在疫情大爆發之前早已預約,否則也要面對一針難求的苦況。
我接種第三劑後的身體反應,比預期的猛烈許多。數小時內,接種位置已經有痹痛僵硬的不適感,微微的寒意從身體內部散發出來,倦意漸濃,四肢肌肉輕微繃緊與熱痛,還有一點鼻萌,最後整晚睡覺不太安穩。第二天醒來,全身痠痛得很,精神很差,但服用兩顆必理痛後,不適感很快就消退很多,而且手臂僵硬感迅速消失,讓人意外。
日間沒有服用藥物後,晚上「作感冒」的徵狀又出現,於是在睡前再服用兩顆必理痛,整晚睡得很好。第三天早上再服用必理痛,其後沒有用藥,身體也沒有出現不適感覺,只是精神持續疲憊,加上要應付強檢,天氣濕冷,整個人很沒有活力。
直到今天(接種疫苗後的第九天),感覺自己稍為回復精力,但在家裡做運動的時候,發現體力大幅下降,兩星期前輕鬆完成的三四個動作,也變得有點吃力,看來有一段日子要加強鍛練,盡快恢復體力。

接種?不接種?

去年接種第一劑的最大不適感是手臂僵硬了好幾天,第二劑的接種位置痹痛的感覺輕微許多,只是往後一星期身體經常感到疲累,嗜睡而已;反而第三劑的不良反應是最差,我也不打算未來日子接種第四劑,逼不得已也不想再打針了。
COVID疫苗在不同人身上出現不同副作用,像我妹接種第二劑及第三劑後,出現低燒。至於快70歲的老媽,除了接種第一劑後打針位置出現痹痛外,第二劑沒有感到太大不適,第三劑還覺得異常精神,一夜睡不著,跟我們青壯年的身體反應完全是個極端。
所以你問我要不要接種第三劑?我覺得要視乎你的需要,畢竟種後各人不良反應不一,最後是自己承受。而且現時接種過後不等於防止感染,專家聲稱最大好處是預防重症或死亡,但目前有不少感染案例本身已經接種了第二劑或第三劑,似乎有沒有「中招」,感染後會否嚴重發病,數據提供的是一個概率,最後個人的病情發展,一切也是彩數。
文章同步上載於個人網站Matters
avatar-img
4會員
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年的我年少懵懂,電視新聞直播飛機撞向大樓的衝擊映象給我留下深刻烙印,「九一一恐襲」改變了往後的世界時局,殊不知廿年過去,世界沒有變得平和,塔利班重奪阿富汗政權,香港也要觸及反恐及國安議題⋯⋯
這一年「移民」成為香港的熱門話題,想不到連社交媒體都掀起一股「移民潮」。
粉紅色到底有甚麼力量,讓男生聞之色變?
上周末,徹底累倒了。不僅是身體上的累,精神狀態像一條拉緊的弦,繃緊到超負荷,承受不了,斷了,垮了。
那年的我年少懵懂,電視新聞直播飛機撞向大樓的衝擊映象給我留下深刻烙印,「九一一恐襲」改變了往後的世界時局,殊不知廿年過去,世界沒有變得平和,塔利班重奪阿富汗政權,香港也要觸及反恐及國安議題⋯⋯
這一年「移民」成為香港的熱門話題,想不到連社交媒體都掀起一股「移民潮」。
粉紅色到底有甚麼力量,讓男生聞之色變?
上周末,徹底累倒了。不僅是身體上的累,精神狀態像一條拉緊的弦,繃緊到超負荷,承受不了,斷了,垮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引言 在香港,隨著人口老齡化及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長期病患或晚期病人選擇接受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以減輕痛苦並在家中安詳離世。然而,當親人在家中離世後,家屬需迅速處理後事,包括法律程序、遺體運送、喪禮安排及最終的安葬方式。 土葬是傳統華人社會中極為重要的殯葬方式,雖然現時
Thumbnail
引言 在香港,喪禮的安排會因宗教信仰、文化習俗及個人選擇而有所不同。土葬是一種傳統的殯葬方式,儘管因土地資源短缺,其選擇率逐漸下降,但仍有不少家庭堅持採用。而醫院出殯則是現今較為普遍的方式,特別適用於選擇火葬或希望簡化喪禮程序的家庭。本文將詳細比較香港土葬喪禮與醫院出殯的分別,並探討土葬費用的
Thumbnail
https://unsplash.com/photos/white-and-brown-bridge-under-blue-sky-during-daytime-kPntkLNIAF0?utm_content=creditShareLink&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
說起籌款,你會想起什麼? 會想起在街頭賣旗,或是想起在商場看到的攤位售賣慈善物品? 我曾在兩間慈善機構做籌款的工作,參與了兩次賣旗日和一次義賣籌款,那時初出茅廬,不知世途,心中只有一股傻勁,想著籌款很簡單,後來在籌備過程中,碰了不少釘子,明白到其實做籌款,是很困難,也很花心力。 在這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引言 在香港,隨著人口老齡化及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長期病患或晚期病人選擇接受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以減輕痛苦並在家中安詳離世。然而,當親人在家中離世後,家屬需迅速處理後事,包括法律程序、遺體運送、喪禮安排及最終的安葬方式。 土葬是傳統華人社會中極為重要的殯葬方式,雖然現時
Thumbnail
引言 在香港,喪禮的安排會因宗教信仰、文化習俗及個人選擇而有所不同。土葬是一種傳統的殯葬方式,儘管因土地資源短缺,其選擇率逐漸下降,但仍有不少家庭堅持採用。而醫院出殯則是現今較為普遍的方式,特別適用於選擇火葬或希望簡化喪禮程序的家庭。本文將詳細比較香港土葬喪禮與醫院出殯的分別,並探討土葬費用的
Thumbnail
https://unsplash.com/photos/white-and-brown-bridge-under-blue-sky-during-daytime-kPntkLNIAF0?utm_content=creditShareLink&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
說起籌款,你會想起什麼? 會想起在街頭賣旗,或是想起在商場看到的攤位售賣慈善物品? 我曾在兩間慈善機構做籌款的工作,參與了兩次賣旗日和一次義賣籌款,那時初出茅廬,不知世途,心中只有一股傻勁,想著籌款很簡單,後來在籌備過程中,碰了不少釘子,明白到其實做籌款,是很困難,也很花心力。 在這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