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去日本學插畫呢?」
這是無論在台灣或日本,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當時會選擇來日本學插畫,是因為台灣沒有插畫專門科系或學校。
註:當時插畫在台灣還不是很盛行的產業,也沒有相關科系,通常概括於平面設計、視覺設計或商業設計中,佔偏少的課程比例。也因此,在台灣的設計師很常被認為會畫圖;事實上,學習設計的人不一定擅長繪畫、畫插畫的人也不一定對設計有專研,不過兩者兼具的人也是有的。畢竟是相輔相成的技能。
而從小也在不經意的環境下,接觸了許多來自日本的插畫創作。
現在回首兒時最喜歡看的巧連智、繪本、國小愛看的「高木直子:一個人系列圖文插畫」、玩偶、文具上的插畫、Kitty、大耳狗、拉拉熊、蛋黃哥等可愛角色都是來自日本,因此對日本的插畫也有些嚮往與憧憬。
因此我選擇了到日本學習「插畫」。
那在日本的插畫學校都在做什麼呀?怎麼上課呀?
日本美術生的一天是怎麼樣呢?大家都很有創意嗎?
像新聞或電視上報導的那麼有梗有趣嗎?
想必大家也很好奇,我這就來揭露親自體驗過的日本美術生生活!
● 插畫系,學什麼?
<一年級>
・素描(デッサン):以鉛筆素描繪製老師安排的4~5種靜物組合或人像。
・數位插畫(デジタルイラスト):學習AI、PS繪圖工具後,直接實際繪畫。
・插畫構成(イラスト構成):這門課的老師出的課題滿有趣的,會選擇或讓我
們自選一些店家或景點,透過插畫的呈現來展示該處特色。例如:咖啡廳、歷
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等。在參觀完叫為龐大和資訊量多的點後,以自己擅
長的插畫表現手法呈現你想表達的。較注重整體插畫的構成和資訊的傳遞。
・設計構成(デザイン構成):較偏設計應用,呈現手法不拘。老師會安排各種
市場現有商業應用作為課題,一對一協助我們從發想、製作到完稿的整個製作
流程。較注重設計的平衡和理論以及發想與視覺是否吸引人。
・插畫設計(イラストデザイン):較偏插畫應用,呈現風格不拘。老師會安排
市場現有的插畫應用作為課題,一對一協助我們從發想、製作到完稿的整個製
作流程。較注重個人風格和作品的完整度。
・角色設計(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類似的課程有兩門,分別由兩位不同的 老師來指導,從角色的發想、討喜化、應用化等流程來學習。上過兩位老師的 課才發現雖然都是角色,但發想思路也各有不同呢!應用層面也不太一樣。
・文創商品設計(グッズデザイン):由其中一堂角色設計的課程延伸,將角色
發揮在文具等文創商品的設計。
・畫材演練(画材演習):認識一些常見手繪畫材,如:粉彩、壓克力、水彩;
並嘗試作畫。以手繪為主打的老師也會分享他歷年來的畫作與製作過程。
・色彩學(色彩学):從理論認識色彩,再透過實作確認理解是否正確。
・作品集講座(ポートフォリオ講座):由老師透過實例分享和結構等製作方
向,奠定作品集製作的概念與基礎。
・就職ガイド(就職支援):由外聘的專業就職師資,手把手教導我們在日求職
的各種禮儀、潛規則、履歷書/自我分析/自我優勢的撰寫、面試技巧等。
<二年級>
・藝術指導(アートディレクション):由老師一對一討論個人發展性,並嘗試
熟悉或擅長以外的畫風與創作;下學期則是團隊合作製作「學校小誌 」。
・撮影(デジタルイラスト):學習單眼相機的使用,與實際拍攝。
・插畫發表(イラストプレゼン):由老師隨機出題、自由創作、創作時間約1
~3週,完成後會有發表會,大家必須逐一站上台向全班發表自己的創作理
念,並由老師或同學提問。
・畢業製作(卒業制作):以個人為單位的畢業製作,自由選擇製作類別與指導
老師,與老師定期討論製作內容、進度與困難,將作品完成並參與校外展出。
(選修)素描(デッサン):將指定物做「空間重組」,以鉛筆或水彩繪製完畫。
(選修)繪畫表現(描画表現):以手繪工具為主的繪製課程,參加比賽或自由的主題創作。
(選修)商品企劃(商品企画):每年的老師不太一樣,因應老師不同課程內容也不太相同。這門課與我想像&與插畫關聯性較不大,個人覺得較偏「產品設計」。不過也是可以皮毛接觸不一樣的設計領域。
(選修)設計構成Ⅱ(デザイン構成):同一年級課程,製作內容和數量增加。
(選修)自由接案養成(フリーランサー養成):由同身為接案者的老師分享在接案上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項。並透過不同的主題讓我們嘗試不同畫風的演練。
如果想了解更詳細的課程內容,將來也會開放付費專區,
分享我兩年來的課程體驗和製作過程!
想看的話可以在下面留言敲碗~敲得越大聲會更新的越快唷(XD)
● 插畫系,上課囉!
我所就讀的學校、一堂課是90分鐘,一次兩堂課,共180分鐘。
一開始覺得,天啊!一節課90分鐘好長啊!
但其實課程大多都是實作,你會發現,
一節課根本做不完,兩節課只是剛好到一段落~回家還要繼續
這就是創作生活啊~~~(笑)
-----
這次選的學校與科系、跟台灣「老師講課,下面聽課(或操作)」的形式不太一樣
可能也是因為美術,在實作上(跟理論相較上)佔很大的比例。
而我所選的學校也是比較注重插畫的實際應用與呈現。
通常一門課中,聽課與實作的比例約2:8。
有的課程是老師會在前半段先講解,後半段由大家實際製作、並從旁協助;
同學可以主動發問、或老師也會例行一對一叫號,討論製作進度、製作困難、作品優化,老師會確保跟每位學生都有緊密的進度與製作上的指導。
除了繪製和製作之餘,感受到學校和老師也滿重視發表的。
只要有作業、就會有發表。
發表日每個人都要上台發表設計理念;短則一周一次、長則一個月一次。
依課程和製作期的安排不一,印象中滿常需要發表,幾乎週週都要上台講話(抖)
對於發表日我真的是又愛又恨,要在那麼多人面前講話+全班都是日文母語者的情況下,我常常羞到不行, 一方面覺得誰想聽我的破日文啊~一方面也覺得腦中劇場(創作裡面)透明化也太裸露XD 不過我後來也偷吃步找到克服的方法:我會偷偷把講稿寫在作品後面,然後遮住脹紅的熱臉,躲在紙後~(喂)
但同時我也很喜歡發表日可以欣賞到每位同學的作品!
覺得雖然是一樣的題目,但大家的作品卻大相逕庭,真的很有趣!
每個人用自己擅長的、具有個人風格的手法,呈現自己所想的,
有時候也會聽聽他們腦內世界的運作,是怎麼思考或創作的呢~
不過初期的時候我的日文還太爛,根本都是去練聽力、還無法理解箇中之意QQ
● 插畫系,整天畫畫?
課程之餘,也是有社團活動,但我所選的學校也是蠻特別,社團活動也都是美術相關XD而學校也會有一些美術外的年間例行活動,例如:運動會。
嗯,非美術相關好像就這個而已,哈哈哈
其他也會有:展覽參觀、印刷廠參觀、文化祭(類似校慶園遊會,美術學校則是市集或展覽)等校內外的活動。主要還是藝文相關活動,非常推薦給生活就是要被藝文包圍的美術愛好者!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但也會想接觸美術外的體驗啦!
● 插畫系同學,大家都很有創意嗎?
班上的同學,大多都是高中剛畢業、20歲未滿的青澀大學生、有一些是高中就有接觸過美術,但大多都是沒有接觸過,因為興趣,所以高中畢業後選填這個科系。所以有時候在製作上的呈現與表達,是非常純粹、可以很明顯看出對方的喜好、或對某個特定領域有執著(例如:蕾絲、恐龍、人像、動物、穿搭),甚至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但也因為如此,比較少與「商業」和「市場需求」做連結,在於「共鳴」和「梗」的運用較沒有如此強烈。這也讓我意識到,很多的「創意發想」和「所謂的梗」很多時候都是練習、累積而來。當然也是有些人天生具有引人發笑或吸引人的特質,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這點在學系中我覺得大多時候是滿被尊重的,也因此大家都能創造屬於自己個性的作品。
另外,因為課題和製作較多以個人為單位,團體合作和小組製作非常少,所以跟同學們的互動其實也不多。上課就是自己選位,開啟電腦,做著自己的課題或創作。
也許是美術系的學生普遍悶騷文靜(?)也也許是校風、或是班風、 我們這一班,特別安靜。 大家很少彼此交流,就算小圈圈也不超過4人,全班的小圈圈也只有一兩群。其他都是倆倆同行,或獨來獨往。而倆倆同行的也大多是在開學第一天做隔壁的同學,有時缺席,他們也不會互相聯繫或關心。這是與台灣校園風氣不太一樣的地方,總在偷偷觀察相異處的我感到新奇XD
● 日本美術生的一日!
一年級的課程非常滿,但也不至於天天滿堂,不太像台灣的大學早八晚五。
最早的課程9點開始,最晚下午4點左右就結束了,一週不會超過三天滿堂。
大概早上兩堂、下午兩堂就;或者一天就兩堂課(180分鐘)。
二年級的課程相對較空。
選修修得少的話,一週有兩、三天不用到校。而既然花了大把學費來日本學插畫,作業量雖然會暴增、但也可以衝作品和實作量,我是全選,一週也是有一天不用到校。
我們的一天
通勤:據我所知、班上的同學大多是通勤來上課,最遠的要搭單程約1.5~2小時的車。而我則住在離校徒步10分鐘左右的租屋處,因為留學第一年體驗到通勤的體力、金錢耗損,再加上插畫系需要自備電腦和畫具,有時候還有大型作品、每天扛著這麼多東西擠沙丁魚電車,我應該會瘋掉,就就近租屋了。(計畫通~XD)
到校:開啟電腦、繼續課題製作或者準備發表。
上課:繼續做課題、待叫號與老師討論製作、發表日則準備發表及聽同學發表。
放學:打工、或者和朋友一起去看展或探索東京、或者回家繼續做作業。
沒課的時間或日子:看展覽、趕稿、散步、圖書館.....等個人休閒娛樂。
***哇~不知不覺打了這麼多!給看到這裡的自己一個掌聲吧~***
你們覺得這次的分享如何呀?
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或想跟我說的都歡迎留言告訴我!
下次也會來跟大家分享<我在日本插畫學校兩年的收穫>
— —
我是YICHI・朋友叫我17・在日本大家叫我RIN
#正港台灣南部人 #在日生活5年半
#旅日築夢插畫家 #部落格新手 #理想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