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共主的幻滅與再生】

更新於 2022/05/1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西元376年,前秦苻堅踏上了統一北方的最後一哩路。
目標,是代地的拓跋鮮卑。

當時,前秦認為拓跋部仍是大草原鮮卑的共主。
這場代地之戰,一共出動了三十萬兵馬。

拓跋部卻僅僅召來了白部與獨孤部應戰。
很顯然,事實不如前秦所想。

拓跋部的領袖什翼犍,當時因為重病,無法領兵作戰。
不久,為長子所弒。

前秦趁勝追擊,終於消滅代地鮮卑。
以上,是拓跋鮮卑本位記錄。

然而,在前秦的史料中,卻記載苻堅接受了什翼犍的投降,並且要求什翼犍前往長安太學為質。
甚至有一段苻堅探訪記錄。

誰在說謊?肯定是拓跋氏。
但說謊的地方,可能不在這邊。

而是某個繼承了拓跋部領袖地位的人,假冒什翼犍的名號,讓前秦以為拓跋部仍有一戰之力。

兩邊的歷史,都沒有提及這個計謀的真相。
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謀主是誰。

燕鳳,字子章,是代國當地人。
博通經史,明習陰陽讖緯,是漢代最主流的陰陽儒,也是被後趙石虎所打壓的學派。

當拓跋什翼犍的父親接受晉朝的封賞,入主代地時,什翼犍就聽聞了這個人的名號,有意召募。
但燕鳳不從。

於是什翼犍下令圍城,逼迫當地居民把燕鳳交出來,奉為上賓。

拓跋部對代地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外來政權。
有當地人出謀劃策,絕對是有幫助的。

而隨著什翼犍繼位,燕鳳也負擔起了代國大事。

有一次,苻堅派使者來到代地交流,什翼犍也很是看重。
畢竟前秦在當時的北方,是第一強大的勢力。

什翼犍就派了燕鳳回訪。

苻堅問燕鳳:「你覺得代王如何?」
這個就跟蜀漢常常在寫出使東吳一樣。

燕鳳當然是說我王很好很棒,可能會統一天下。
苻堅就笑了:「你們這些邊疆人,向來都是敵人弱了你們就推進,敵人強了就退後的牆頭草,也敢出來說爭霸天下?」

燕鳳回答:「普天之下,還有比我們更強悍,擅長在馬上作戰的嗎?我們缺少的,就是一個能夠號令各部的共主,現在已經有了……憑藉我們的機動力,想輸給你們還很難啦。」

苻堅也是臉色一寒,又道:「很會,那你們有多少兵馬?」
燕鳳答:「擅長射箭的應該有幾十萬人,馬匹以百萬計。」

苻堅一哼:「你說有這麼多人能射箭我還相信,但馬匹的數量不會吹太大嗎?」
燕鳳道:「雲中川方圓兩百里,每到初秋時總是有滿滿的馬匹。以此推算,我國的馬匹說百萬,恐怕還太少呢。」

這是把野馬也算進去的意思。
不過是不是唬爛?當然是啦。

燕鳳作為拓跋鮮卑大臣,對本部的鮮卑共主地位,那是一清二楚。
但他若不在苻堅面前吹牛,只怕前秦第一個要消滅的就是代國。

有了兩人這一番對談記錄,就更好證明為什麼前秦滅代要大舉出動了。

是的,匡得了一時匡不了一世。
燕鳳誇飾的兵力,只能讓前秦在國家不夠富強時止步。

但苻堅的目標,始終是天下共主。
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

根據《燕鳳傳》說,苻堅滅代後,燕鳳又去請見了苻堅。
當時由於拓跋部內亂,接任領袖的拓跋珪,年僅六歲。

「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遺孫沖幼,莫相輔立。其別部大人劉庫仁勇而有智,鐵弗衞辰狡猾多變,皆不可獨任。宜分諸部為二,令此兩人統之。」
「兩人素有深讎,其勢莫敢先發。此禦邊之良策。待其孫長,乃存而立之,是陛下施大惠於亡國也。」

這邊在討論的問題,其實是由誰接管拓跋鮮卑共主的地位。
燕鳳說,劉庫仁跟劉衛辰這兩個人,最好讓他們一人一半,互相牽制。
等到拓跋珪長大,再立為第三國,這就是「禦邊之良策」。

曹魏發明的,當初是派人刺殺有意一統鮮卑的軻比能,並且讓親曹魏的鮮卑領袖回去攪水。

此處記載,苻堅同意這個策略,以庫仁跟衛辰為左右攝政,並且沒有帶走拓跋珪。
而六歲的拓跋珪,被送往了獨孤部。

這跟《晉書》的說法差異很大。
我的意思是,主要「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遺孫沖幼,莫相輔立」這一句是假的。

燕鳳可能沒有讓苻堅知道,什翼犍已死,而是弄了一個傀儡去給苻堅帶回長安,並且將拓跋珪送走。

拓跋部的族民,則交給了庫仁:看他對庫仁跟衛辰的評價就猜得到了吧。

嚴格說起來,劉庫仁跟劉衛辰其實都是「鐵弗匈奴」。
北方有一個說法是:父親是匈奴,母親是鮮卑的,稱為鐵弗。

甚至我們從劉庫仁傳可以看到:拓跋珪就是劉庫仁養大的。
意思是,劉庫仁同時也是獨孤部的管理者。

獨孤部的來龍去脈,以後有機會再聊。

但如果苻堅沒有敗戰淝水,這個假什翼犍就非常可能回來「復興拓跋部」了。
你猜到我在想什麼了嗎?

燕鳳不是為了拓跋珪在打算,而是為了自己打算。
要是前秦不敗亡,燕鳳將會成為萬人之上的拓跋鮮卑宰相。

差點忘了說,假什翼犍是誰?
《魏書》中,有一個人非常符合記錄:什翼犍的其中一個兒子,拓跋窟咄。

可拓跋珪只會知道,燕鳳是讓他能夠留在北方的重要功臣。
後來拓跋珪對燕鳳十分敬重,但也沒有讓他擔任多核心的職務。

而拓跋窟咄,也真的成為拓跋珪想要重振部族地位時的一個巨大阻礙。

這都是後事。
卻說當苻堅敗於淝水時,拓跋珪已經十三歲了。
北方的亂局,由鄴城被困的苻丕開始。

苻堅派出了慕容垂準備救援,而主管東鮮卑的劉庫仁,也要採取行動。
可我們知道,慕容垂是以救援之名,行叛亂之實。
更聯合東鮮卑所掌控的丁零與烏丸諸部。

當劉庫仁塑膠的?

沒錯,劉庫仁在有所動作之前,內部慕容家的人就起兵造反殺害了庫仁。
按照草原民族的規矩,兄終弟及是比較靠譜的繼承方式。

但劉庫仁的兒子會不爽啊,大家都在中土那麼多年,嫡長子制不懂嗎?
甚至他們養著的拓跋部,也是父死子繼制啊。

隨著北方叛亂延燒,劉庫仁的兒子,劉顯決定殺掉叔叔,順便把拓跋部也收拾掉。
他不想當攝政了,要當東鮮卑的真共主。

這年,拓跋珪十五歲。
他的姑姑想辦法通知了他的母親賀氏。
劉顯的謀主也派人來警告拓跋珪母子。

還有個商人王霸,也來參了一腳。

大家商議之下,由王霸假扮拓跋珪,讓拓跋珪先行逃走。
賀氏則邀請劉顯夜飲,來拖延劉顯的追殺舉動。

當然不會是喝酒純聊天啦,最好有那麼純。
先期也說過了,妻子是草原民族的財寶。
而共主的妻子,那是像中國的玉璽那樣珍貴的財寶。

在母親與王霸的努力下,拓跋珪順利的逃出生天,跟父親的舊臣一起抵達賀蘭部。
你大概可以猜得出來,這個部族跟賀女士、賀蘭山有關係吧。

地理一下,賀蘭山在西鮮卑的管區。
西鮮卑的老大仍是「狡猾多變」的衛辰,不過他什麼也沒幹。

綜合來說,賀蘭部當時應該不在賀蘭山了。

也就在幾個月後,苻堅為姚萇所殺的消息,傳了出去……

拓跋珪身邊的人們決定,應該恢復拓跋部的鮮卑共主地位。
隔年,拓跋珪自稱代王,祭天,召集各部前來大會。
立了南部大人跟北部大人,好不威風?

南部大人的勢力,大概是七百戶,差不多三千人的部族。
北部大人則是一直護著拓跋珪逃跑的老臣,有多少勢力?不知道

拓跋珪的這個代王招牌,難道有姿勢無實際嗎?
那可不行。

拓跋珪很快的返回過去部族仍為霸主時的都城:盛樂。
結果劉顯也怕了,往南遷徙入馬邑。
甚至他下轄的部族,都跑來投靠拓跋了。

太神奇了,是吧?

這已經超越漢人所能認知的天子傳奇。
事實上,拓跋珪稱王之後的一年間,有部落叛變,有部落歸順。
劉顯更聯合了阿珪的叔叔拓跋窟咄來戰,讓拓跋珪逃跑。

拓跋珪的北部大人,也因此投奔西鮮卑去了。
但拓跋珪派出使者,求助於慕容垂,終於反攻得勝。

這時,慕容垂表示,你拓跋部就當我的草原馬前卒吧。
拓跋珪又拒絕了。

與其說,拓跋部確實具有某種莫名的號召力,或許我們更應該從利益方向下手。
劉顯的東鮮卑統治,跟衛辰的西鮮卑管理,對於大家來說都是有好也有壞。

而相對原始的草原民族稱共主跟選擇共主,成本都比中國本土要來得低。

史學上也有一個推論是,像三皇五帝可能有並列,即同時存在多個共主。
有點像是現代可以加入歐盟也可以加入其他的經濟聯合組織。

在這層認知底下,即是鮮卑各部可以同時承認拓跋部的領導地位,也能服從劉顯,暫且寫成獨孤部的領導。
同時也不會排斥劉衛辰的存在。

但這些同時存在的共主,有時候就會發生必須的衝突(像炎黃大戰那樣)。
這時各部才需要選擇支持誰作戰,但即使兩不相幫也沒差。

現實如此複雜,歷史也是同樣複雜。
絕對不是簡單的我插旗我無敵。
特別在這種群雄共爭時代。

有趣的是,拓跋珪在稱代王三個月後,就改號魏王。
這顯示出他們所爭奪的區域,不是更北方的大草原,而是近中土地區。

不論是拓跋珪,劉顯,還是劉衛辰,其實都已經失去了更北方的大鮮卑聯盟。
也就是後續的柔然,丁零,以及突厥。

這樣的移動式發展,某方面也提供給我們:軒轅黃帝可能是非中土部族的推論基礎。

總之,拓跋鮮卑從塞外共主,演變成了邊塞共主爭奪戰的一員。
而他們最大的優勢,目前看起來就是與慕容垂後燕聯盟所產生的。

已有雛形的北魏,又是如何成為真正的邊塞共主,並且統一中國北方呢?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5會員
895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祕魯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座 15 世紀的印加王朝遺跡。然而,旅行計劃卻受到當地居民的罷工影響,讓遊客陷入了困境。本文記錄了獨特的馬丘比丘之旅,遭遇了種種突發狀況,宛如電影情節的逃難全紀錄。
Thumbnail
南美洲距離台灣剛好是地球的正對面,對於台灣人而言,是一塊相對未知的大陸。如果你想要來一場人生難忘的壯遊,不妨考慮南美洲!絕對會是一場異世界的冒險! 本篇整理我近兩個月的南美洲壯遊總行程,包含轉機國家美國及日本。 據祕魯朋友所言,第一次到訪南美洲的經典路線就是—祕魯>玻利維亞>智利這個行程!不只可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提到「台南府城」旅遊,除了群冠全台灣的歷史古蹟巡禮之外,還有號稱三天三夜都吃不完的台南府城美食跟小吃。帶大家細品台南最文藝的一面,白天逛逛「臺南美術館」、小歐洲「奇美博物館」;晚上探訪台南兩大熱門街道「神農街」、「國華街」,再推薦入住網友公認好評的「友愛街旅館」。
Thumbnail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信長之野望13天道+威力加強版: 天道全劇本 蠣崎單挑島津之「南北戰爭」江馬輝盛的「新南向」政策 前言:大局觀 開局:新南向政策
Thumbnail
這次終於有個契機,大家滿心期待到圓山來為曾經的權勢象徵與時代遺址密道揭密。有些事物,可能因為一直以來就存在那裡,久了也就有種視而不見的理所當然感。但仔細回想,我很清楚的知道,坐在長途客運上,只要看到了圓山大飯店就表示不要再昏睡啦!該開始準備收拾行李下車了。
Thumbnail
臺灣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未來還會有更多因強降雨造成的淹水事件發生。當不淹水的目標已經不切實際,社會就不能持續將所有淹水情事都視為「不正常」。在氣候變遷的年代,水患治理需要典範轉移,不能再強調防洪排水,而該追求「承洪韌性」。唯有將淹水視為不可避免的一環,我們才能真正開展提升「耐淹力」的工作。
Thumbnail
回想看看,專家與政府大興土木打造各種防災建設,然而災害持續發生。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專業防災知識與技術是全然無用的,也並不代表那些斥資千億的防災設施是無效的,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於災害的認識,已然無法跟上災害發生的頻率了。當旱與澇的改變只在一日之間,意味著災害的發生已然成為一種日常。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祕魯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座 15 世紀的印加王朝遺跡。然而,旅行計劃卻受到當地居民的罷工影響,讓遊客陷入了困境。本文記錄了獨特的馬丘比丘之旅,遭遇了種種突發狀況,宛如電影情節的逃難全紀錄。
Thumbnail
南美洲距離台灣剛好是地球的正對面,對於台灣人而言,是一塊相對未知的大陸。如果你想要來一場人生難忘的壯遊,不妨考慮南美洲!絕對會是一場異世界的冒險! 本篇整理我近兩個月的南美洲壯遊總行程,包含轉機國家美國及日本。 據祕魯朋友所言,第一次到訪南美洲的經典路線就是—祕魯>玻利維亞>智利這個行程!不只可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提到「台南府城」旅遊,除了群冠全台灣的歷史古蹟巡禮之外,還有號稱三天三夜都吃不完的台南府城美食跟小吃。帶大家細品台南最文藝的一面,白天逛逛「臺南美術館」、小歐洲「奇美博物館」;晚上探訪台南兩大熱門街道「神農街」、「國華街」,再推薦入住網友公認好評的「友愛街旅館」。
Thumbnail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信長之野望13天道+威力加強版: 天道全劇本 蠣崎單挑島津之「南北戰爭」江馬輝盛的「新南向」政策 前言:大局觀 開局:新南向政策
Thumbnail
這次終於有個契機,大家滿心期待到圓山來為曾經的權勢象徵與時代遺址密道揭密。有些事物,可能因為一直以來就存在那裡,久了也就有種視而不見的理所當然感。但仔細回想,我很清楚的知道,坐在長途客運上,只要看到了圓山大飯店就表示不要再昏睡啦!該開始準備收拾行李下車了。
Thumbnail
臺灣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未來還會有更多因強降雨造成的淹水事件發生。當不淹水的目標已經不切實際,社會就不能持續將所有淹水情事都視為「不正常」。在氣候變遷的年代,水患治理需要典範轉移,不能再強調防洪排水,而該追求「承洪韌性」。唯有將淹水視為不可避免的一環,我們才能真正開展提升「耐淹力」的工作。
Thumbnail
回想看看,專家與政府大興土木打造各種防災建設,然而災害持續發生。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專業防災知識與技術是全然無用的,也並不代表那些斥資千億的防災設施是無效的,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於災害的認識,已然無法跟上災害發生的頻率了。當旱與澇的改變只在一日之間,意味著災害的發生已然成為一種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