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偷天換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北魏第三代,世祖拓跋燾末年,出了一個宦官界的王者:宗愛。
這不是形容詞,宗愛確實以宦官之身,封為「郡王」。

而所有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同時象徵著北魏的政治迎來巨大的混亂。

宗愛是刺殺世祖拓跋燾後,成為執政,並且掌握住皇帝的廢立大權。
當時的關鍵詞就是「尚書令」。

根據漢制,尚書令總管政務,同時負責皇帝交接的事宜。

宗愛一連殺害了兩個鮮卑拓跋氏的皇帝,準備要換第三個的時候,被鮮卑獨孤氏的禁軍「尼」陰了一把。
獨孤尼找了幾個合夥人:源賀、陸麗,與渴侯。

為時僅七個月的宗愛之亂來得快,去得也快。

新的皇帝,是扶拓跋燾長子「濬」,為北魏高宗。

獨孤尼雖是大功臣,但他很快從宗愛之亂中得到教訓:寧作皇帝親信,勝當朝廷大官。
阿尼當上了「內行長」(或為內侍長誤植),而傳統意義上的大官,則交還拓跋宗室。

「驃騎大將軍元壽樂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尚書長孫渴侯為尚書令,加儀同三司。」

長孫渴侯跟元壽樂,分掌文武大權。
這兩個姓氏,都是後來北魏更深一步漢化所改。

元就是拓跋皇室,長孫則是拓跋宗室之長。
渴侯,就是跟獨孤尼一起密謀推翻宗愛的尚書。
某方面來說,也是獨孤尼他們特別找來的宗室,就像諸葛亮要造反得供起劉備這樣。

安排看起來妥妥的,誰想到一個月後,高宗拓跋濬就以兩人爭權為由,處死了拓跋壽樂跟拓跋渴侯。
沒過幾天,又廢太尉與司徒。

北魏所採,不是傳統的三公制,而是八公並列。
這一下除了四公,明眼人定知其中有鬼。

隨即,陸麗進爵為王。
並以高宗乳母為皇太后。

陸麗也是漢姓,本姓步六孤。

這些鮮卑人,已經學懂了漢人的玩法。
而朝廷玩得這麼兇,地方難道就高呼萬萬歲就好?

地方叛亂,隨之而來。

朝廷一邊平亂,一邊加陸麗為司徒,並且取消世祖拓跋燾的佛教禁令。
所以說,至少我們已經看懂了。

步六孤麗跟佛教,就是這場「高宗起義」的操盤手。

接下來,跟陸麗一起升上來的太尉也遭誅除,隔月源賀與獨孤尼進王。
地方叛亂給鎮壓了,八公之一的司空不能忍,被誅。

終於,短時間內不再出現反對聲浪。
也就此展開了北魏高宗十多年的和平治世。

政變一定是不好的嗎?
站在正朔血統論才會這麼說。

事實上,西漢之治漢文帝,也是政變拱出來的皇帝。

那麼,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阿麗出身的這個「步六孤」氏。
因為多寫字我也不會多稿費,以下還是以「陸」氏來寫。

陸麗本人無傳,附於父親陸俟(音同四)之下。
籍貫只寫了「代人」。

剛開始看《魏書》不懂,現在就懂了。
所謂的「代人」,不是指代郡人,而是「鮮卑代國人」。
也就是北魏建朝之前的國民。

不管DNA,他們的國籍就是鮮卑。
而僅僅透過這個字去查,你就會發現拓跋鮮卑在代國時期,就已經是一個胡漢混合,由胡人治理的國度。

我想這是一個必要的理解,如果你對於「異族侵略中國後被中國同化」有疑義的話。
其實那並不是發生在「他們已經征服中國大部分」之後的事情。

慣用的說法A:異族仰慕中華文化,意圖征服中國。是可以成立的。
但我們也可以用說法B:異族成為中國的一份子之後,啊就拿到參賽門票了不然是要棄權逆?

五胡如是,鮮卑如是。
究竟是你太富有被隔壁老王盯上?還是賊人就在你家,你自己找進來的,我想總要分清楚才好了。

那步六孤族,在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起義」的時候,也是支持拓跋珪的。
陸俟的父親,是拓跋珪手下大將,累有戰功。

二代目拓跋嗣繼位後,就把聰慧的陸俟錄用為身邊的內侍。

官方說法。
長孫一族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另一套:拓跋皇室一開始只是代國各部的傀儡。

步六孤族既然是打仗的,而陸爸爸的官職其實不高。
就可以把他們放在不高不低的位置。

所以,陸俟不是最高級,長孫族的皇帝監察官,侍中或散騎之流。
只是偏下層的侍郎。

像這種人,正是有意建立皇權的拓跋嗣最適合拉攏的對象。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陸俟的官位慢慢在往上:「轉龍驤將軍、給事中,典選部蘭臺事。當官而行,無所屈橈。

皇上養你,就是要你跟那些權貴對著幹。

陸俟的表現也非常好,不論是朝廷政務,對外戰爭,還是治理地方,在北魏內部記錄來說都是一等一的優秀。
甚至還拿過州郡管理天下第一的排名。

然而,後來三代目世祖拓跋燾派他去鎮守邊疆時,當地的高車人卻紛紛上告,說陸俟太壞了,希望能換一個領導。
拓跋燾跟陸俟的交情,沒有父親來得深,就乾脆把他叫回朝廷。

陸俟面聖便說,你不該叫我回來。
我對他們嚴苛,就是因為他們尚有反意,如今改將換軍,只怕不到一年高車必反。

拓跋燾很火啊,罵了陸俟一頓,直接免了他的官。
結果一年後,高車果然叛亂。

世祖拓跋燾決定承認錯誤,請陸俟回來擔任散騎常侍。

陸俟共有十二個兒子,陸麗是有記載的第五子。
他跟四哥一樣,被拓跋燾選為內侍,據說拓跋燾特別喜愛他,因而賜爵。

無功封爵,如果按中國傳統,陸麗肯定是拓跋燾的情人了。

老三入東宮給太子打工。
老大老二則是做為朝廷官員,光耀門楣。

世祖拓跋燾過世的時候,陸俟其實手握西方兵權。
某方面來說,陸麗的奪權,可說有著半壁北魏江山兵馬撐腰。

而大權在握之後,陸麗更調大哥二哥往南方前線,守安徽湖北。
四哥則轉鎮山東。
七弟守河間,八弟主青州。

陸麗本人居中坐鎮山西朝廷。
冀州則是交給了合夥人源賀跟獨孤尼。

這種安排,已經直逼西晉的親王大將等級。
整個北魏的天下,幾乎就是步六孤的天下。

也就像上面提到的,所幸陸麗的基本國策,在守不在攻。

十多年的期間,陸麗跟高宗拓跋濬減少稅賦勞役,去除非必要的國家開銷。
也打壓商賈,肅清貪官。

雖不與南朝交戰,但也仍是有征討柔然之舉。
平服四夷,儒之聖君。

陸麗本人好學愛士,意思是親儒,而他又明顯借助了被拓跋燾嚴重打擊的佛門力量。
附帶提一下,陸麗的大哥看起來就是個佛教徒,合夥人源賀也被舉發過跟佛門走得太近意圖謀反。

那麼這十多年,比較倒楣的就是道門了?

事實上,拓跋濬即位時,年僅十三歲。
執政十三年的時間,朝廷並沒有辦什麼元服典禮,也沒有還政舉動。

只有在拓跋濬十五歲的時候,進行了一個登道壇受圖籙的儀式,來表示領受天命。
這是他爸拓跋燾創立的儀式,由道家來主持類似原地封禪的典禮。
對於少年皇帝而言,也接近元服執政的意思。

拓跋燾本身屬於輕佛重道的時代。
而此時儀典仍行,表示這個國家對道門仍是十分敬重的。


基本上我們很簡單就可以找到兩個拓跋濬有自主意識,與陸麗意見相左的案例。
而結果都是按照拓跋濬的指示執行。

不過真正還政的時間,很可能是拓跋濬二十歲的時候。
那一年,下詔恢復因為崔浩「國史之亂」所廢除的史官。

順便提一下,其實漢人的史官是天相官。
這邊的史官,過去漢文化是叫做注記官的。

也就是說,拓跋濬二十歲之後,北魏宮廷回到有記錄者的情況。
那基本上的意思也是,崔浩死後,包括世祖拓跋燾之死,宗愛之亂,陸麗執政,很多細節都是後面才補上的。

這種時候,假不了的,只有官爵變動與賞罰生死。
所以前面我們就是從這些部分來推測出,陸麗的偷天換日。

雖然更多計謀不得而知,還是不得不說,亂世之中,忠良如陸麗,實是難得。

而北魏的平靜,也就隨著拓跋濬的過世,劃上了休止符。
當時正在溫泉療養的陸麗聽到消息,隨即要趕回去。

但下屬表示,朝廷內並不安穩,您現在回去,恐怕會遭遇不測啊。
是甚麼樣的不安穩?

就在拓跋濬過世的一年半前,一道非常沒有「陸麗價值」的政令發布了。

「夫婚姻者,人道之始。是以夫婦之義,三綱之首,禮之重者,莫過於斯。尊卑高下,宜令區別。然中代以來,貴族之門多不率法,或貪利財賄,或因緣私好,在於苟合,無所選擇,令貴賤不分,巨細同貫,塵穢清化,虧損人倫,將何以宣示典謨,垂之來裔。今制皇族、師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與百工、伎巧、卑姓為婚,犯者加罪。」

簡單說,禁止貴族階層與平民通婚。
原因是貴族近年經常犯法,究其根本,在於高貴的血統跟野獸般的賤民通婚,都是親家帶壞他們的。

陸麗傳也提到了,當時有一個大貴族「悖傲,每為不法,麗數諍之,由是見忌」
這個大貴族是乙弗部領袖。

跟步六孤不同,乙弗屬於西鮮卑,親匈奴。
打過一代目拓跋珪,在二代目拓跋嗣時仍是北魏敵對部落。

當時負責討伐乙弗部的,就是前面提到,陸麗政變的合夥人之一:源賀的父親。
不過源賀長期待在冀州,要說雙方有什麼恩怨那也未必啦。
除非舉發源賀有意謀反的就是這位爺。

其名乙渾,拓跋濬二十三歲時晉爵太原王。
這離京師算是滿近的。
官拜車騎大將軍。

乙渾的記錄很少,但不難看出深受高宗拓跋濬信賴。
如果他只是個被陸麗討厭的渾蛋,也很難爬這麼高啦。

乙渾有個好朋友,是以廉潔執法嚴謹聞名的慕容白曜。
這是東鮮卑慕容大燕皇室之後。

到這裡事情差不多就串起來了。

有慕容白曜撐腰,乙渾不法自然有很多漏洞可以鑽。
那被陸麗窮追猛打之下,只好推說都是被帶壞的。

於是奇妙的政令發布了。
而堅持返回京師為高宗處理後事的陸麗,就這麼死在了乙渾的手中。

慕容白曜的官,是北部尚書。
皇帝過世的空窗期,很多事情,透過他處理都會「相當容易」。

乙渾的崛起,掀起新一波的北魏政變。
就留待之後了。

而陸麗雖死,但他的兄弟開枝散葉下去,鎮守北魏各大邊疆,那也不是一個乙渾能輕易對付的。
步六孤族在北魏的旺盛茁壯,已經不是換哪個皇帝哪個權臣所能阻擋的。

時為西元465年。
北魏將要迎來盛世。

由太后所帶來的新時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獨孤。 在鮮卑諸部中,最帥到掉渣的部族名。 平平都是音譯,獨孤憑什麼?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獨跟孤都不是好意思。但總比什麼叱羅部,出連部更像漢人的名字。 在北魏漢化時,獨孤更改成了「劉姓」。劉姓可是過去的「天下皇族」。北魏初年也是南朝國姓。 除了北魏八大人,獨孤劉氏可是名列北朝前四的大部族。
Thumbnail
獨孤。 在鮮卑諸部中,最帥到掉渣的部族名。 平平都是音譯,獨孤憑什麼?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獨跟孤都不是好意思。但總比什麼叱羅部,出連部更像漢人的名字。 在北魏漢化時,獨孤更改成了「劉姓」。劉姓可是過去的「天下皇族」。北魏初年也是南朝國姓。 除了北魏八大人,獨孤劉氏可是名列北朝前四的大部族。
Thumbnail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Thumbnail
南北朝末年,勢分三國。 南梁屹立不搖,只是後來被人篡掉。 但北魏卻分裂東西。 西魏宇文泰智比孔明,德勝劉備,手下十二大將有勇有謀又有兵。更不要說他們遵奉的,是北魏名義上真正的天子。 東魏憑什麼跟西魏二分北方?賀六渾高歡,除了長得帥,到底又有些什麼籌碼。 比方說賀六渾漢名高歡,是北魏高氏的子孫。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結束於隋朝的一統天下。 源自北方的隋朝跟北魏之間,有一段北方的分裂期。先是分裂為東西魏,繼而各自被篡,成立了北齊與北周。 自從北魏孝文帝過世,北魏的情況江河日下。最關鍵性的,就是引發北方全境叛亂的「六鎮之亂」。 大亂起,英雄也隨之登場。 地方大族,將要尋找新的投資對象。 失敗。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結束於隋朝的一統天下。 源自北方的隋朝跟北魏之間,有一段北方的分裂期。先是分裂為東西魏,繼而各自被篡,成立了北齊與北周。 自從北魏孝文帝過世,北魏的情況江河日下。最關鍵性的,就是引發北方全境叛亂的「六鎮之亂」。 大亂起,英雄也隨之登場。 地方大族,將要尋找新的投資對象。 失敗。
Thumbnail
北魏高祖孝文帝,名拓跋宏。 是北魏的第七個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個只當了半年的無號廢帝,以及一個沒當上皇帝卻有廟號的太子就是了。 孝文帝於西元471年即位,時為太后與太上皇帝並立。 年僅五歲的阿宏,不過就是個擺飾。 南北政局各有紛亂。 所以,退位。 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被馮太后給殺掉的。 掌握不到的。
Thumbnail
北魏高祖孝文帝,名拓跋宏。 是北魏的第七個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個只當了半年的無號廢帝,以及一個沒當上皇帝卻有廟號的太子就是了。 孝文帝於西元471年即位,時為太后與太上皇帝並立。 年僅五歲的阿宏,不過就是個擺飾。 南北政局各有紛亂。 所以,退位。 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被馮太后給殺掉的。 掌握不到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