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風聲、鳥聲、聆聽來自內心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科技使人疏離人、疏離自然、疏離了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午夜夢迴時會問自己:「電視、行動電話、電動遊戲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折損了人類經驗的品質?」當我們有了更多的東西,不但沒有豐富自己,反而更加貧窮,這種貧窮是注意力的喪失,是真實生命的消逝。
住在山裡面有二大好處,第一是空氣新鮮無汙染,這對飽受pm2.5威脅的都市人來說,是再貴的豪宅也無法取代的優點,第二個好處是安靜,可以聆聽天籟。
以前住在城市裡,習慣性的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音樂或節目,就只是用這些聲音隔絕屋外喧囂的車聲與噪音。
直到搬到山裡,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
這也才發現,在現今的世界,要找到沒有人工聲響的寧靜之地,是多麼的困難。比如住在山裏面,若是關起門窗把大自然的天籟稍加隔絕之後,發現老舊冰箱馬達不時就起動的聲音吵得要命,後來換了一台綠色標章超節能的新冰箱之後,總算好一點,這時候日光燈的起動器細微的聲音卻又嗡嗡地干擾著耳朵,最後也只好換成LED燈的照明。
想起前兩年有位美國的錄音師曾經寫過的一本書「一平方英吋的寂靜」,他踏遍全世界,想尋找到可以完全收不到人為聲音的地方,結果發現非常困難,因為即便遠離人煙的蠻荒曠野,還是不時會有飛機聲,遠處輪船、火車或者各式各樣交通工具所傳來的低頻震動聲。後來他總算在遠離飛機航道的國家公園森林深處,置放一顆小石頭,將這小小的場域,圈護出一平方英吋的寂靜。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要追求寧靜?我們不是希望透過各種感官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嗎?
當然,我們藉由眼睛耳朵來探索世界,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我們的生活中物質太豐富、聲光娛樂太剌激,都讓我們無法安靜下來,世界雖大,卻無處能夠單獨安靜地面對自我,反而形成與這個世界的疏離。
科技使人疏離人、疏離自然、疏離了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午夜夢迴時會問自己:「電視、行動電話、電動遊戲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折損了人類經驗的品質?」當我們有了更多的東西,不但沒有豐富自己,反而更加貧窮,這種貧窮是注意力的喪失,是真實生命的消逝。
這些年來,有許多朋友每天會找時間「靜坐」,因為從寧靜中所湧現的平和與覺知,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恢復完整,也可以回到自我的根源,求得身心安頓。
很多人用喧鬧的聲音來逃避寂靜,我想或許是不願真誠地面對自己的生命吧?
找一天獨自一人到山裡頭,聽聽風聲、鳥聲、聆聽來自內心的聲音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應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之邀,在亞太地區心理健康城市論壇裏以「都市、荒野與心靈」做了一場專題演講,為了準備這場演講,特別找了一些有關城市發展的書來看,倒是有許多新的體會。 的確,城市和都會代表了心智和金錢,也是權力與影響力的來源,因此有人說,世界歷史其實就是城市發展的歷史。
自古以來有「走春」的習俗,在春天萬物甦醒時到郊外踏青旅行。 對於大多數父母都必須工作的雙薪家庭,都會在此時帶孩子出外玩,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伴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只要是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今天看了這一期的文訊雜誌,看到吳鳴老師批評滿天飛的弱智化文字,他厭惡的字詞包括:療癒、小確幸、大師、歲月靜好……等等。 他的批評犀利痛快,忍不住要抄錄下來,提醒自己不要犯了這些弱智的表現。 另外,他對「放空」兩個字也很有意見,「人人都在放空,腦袋瓜子本來就已經空空,還需要放空嗎?」
我住在山裏頭,星期假日的時候也都是在野外帶活動或作自然觀察。可是,與親戚朋友聊天,只要他們說到:「我們是熱愛大自然的人」時,我都坐立難安。因為我實在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我想,那些提著音響到溪谷裏去烤肉,然後留下滿地垃圾的人,一定會在個人資料興趣欄裏勾選:「愛好大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最近大學時代的老同學李元瑞在台北近郊買了一片荒廢的山坡地,號召朋友們一起種樹救大地,帶著家人親手栽下一棵樹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或者變老。 想起十多年前在暢銷的周刊雜誌裡,有長達近二年的專欄,專門介紹荒野保護協會裡面,許多有趣、感人,或特立獨行的志工,其中就有一篇寫到李元瑞。 小鎮醫生的心願
今天是童軍節,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我的學生時代,也就是1970到1980年代前後,台灣的童軍運動可說是非常興盛的,當時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幾乎每個學校都有童軍團,而每隔二年或四年,各級童軍的大露營乃至全世界共聚一堂的世界大露營,都是萬眾矚目的大事。 我的童軍之旅....寫於1996年
曾經應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之邀,在亞太地區心理健康城市論壇裏以「都市、荒野與心靈」做了一場專題演講,為了準備這場演講,特別找了一些有關城市發展的書來看,倒是有許多新的體會。 的確,城市和都會代表了心智和金錢,也是權力與影響力的來源,因此有人說,世界歷史其實就是城市發展的歷史。
自古以來有「走春」的習俗,在春天萬物甦醒時到郊外踏青旅行。 對於大多數父母都必須工作的雙薪家庭,都會在此時帶孩子出外玩,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伴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只要是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今天看了這一期的文訊雜誌,看到吳鳴老師批評滿天飛的弱智化文字,他厭惡的字詞包括:療癒、小確幸、大師、歲月靜好……等等。 他的批評犀利痛快,忍不住要抄錄下來,提醒自己不要犯了這些弱智的表現。 另外,他對「放空」兩個字也很有意見,「人人都在放空,腦袋瓜子本來就已經空空,還需要放空嗎?」
我住在山裏頭,星期假日的時候也都是在野外帶活動或作自然觀察。可是,與親戚朋友聊天,只要他們說到:「我們是熱愛大自然的人」時,我都坐立難安。因為我實在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我想,那些提著音響到溪谷裏去烤肉,然後留下滿地垃圾的人,一定會在個人資料興趣欄裏勾選:「愛好大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最近大學時代的老同學李元瑞在台北近郊買了一片荒廢的山坡地,號召朋友們一起種樹救大地,帶著家人親手栽下一棵樹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或者變老。 想起十多年前在暢銷的周刊雜誌裡,有長達近二年的專欄,專門介紹荒野保護協會裡面,許多有趣、感人,或特立獨行的志工,其中就有一篇寫到李元瑞。 小鎮醫生的心願
今天是童軍節,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我的學生時代,也就是1970到1980年代前後,台灣的童軍運動可說是非常興盛的,當時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幾乎每個學校都有童軍團,而每隔二年或四年,各級童軍的大露營乃至全世界共聚一堂的世界大露營,都是萬眾矚目的大事。 我的童軍之旅....寫於1996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六月底離職後,就回到家鄉休息。我的家鄉,是個漫山環繞的小鄉村! 炙熱的夏天,沒有放過村里小巷的任何一處,和城市一樣,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我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刺眼的陽光,和翠綠無比的山林。 城市街道的車鳴聲,取而代之的是鳥叫蟬鳴,將我的耳洗了一遍又一遍。還沒等我來得及反應,街坊鄰居看到我,叫起我的小名
  不僅僅是關於噪音、關於那些我們沒有需要也沒有想要的資訊,也關於那些對我們有益(無論是讓我們得到娛樂還是其他收穫)的內容。我們需要拿下耳機、需要停止聽音樂、聽Podcast、停止播放影片。去把空間重新留下來,讓我們的「聲音類的思想」再一次地有地方可去。
Thumbnail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撫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耐煩,也能使心情放鬆。無論是上山下海,曬太陽還是享受綠蔭的芬多精,都能讓內心平靜。 走在山林的步道,沿途聽到各種蟬鳴鳥叫,因為頻率一致,反而不會覺得是一種噪音,反倒像是森林音樂會,沉澱在城市的煩雜,專心腳下的每一步,忘卻世俗煩人的瑣事。
Thumbnail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清晨享受孤獨時光的美好。從放空耳朵到享受大自然的擁抱,作者分享了獨處時帶給他的內在安靜和力量。鼓勵讀者們刻意追尋這種孤獨的安靜力,並在其中重新認識自己。
Thumbnail
低頻噪音非常恐怖。一是因低頻噪音通常是持續性的,24小時不停,白天晚上都存在,一年響365天。二是因低頻噪音傳遞的距離很遠,有時可以傳幾公里。三是低頻噪音穿透力極強,牆壁、氣密窗都擋不住。有些低頻噪音在室外聽不到,在密閉空間,如室內、汽車,才聽的到,可能是低頻噪音引起共鳴。
Thumbnail
窗外的鳥鳴聲不絕於耳 ......靜靜地聽著 與敲擊著的鍵盤聲合奏成單音組和絃 呼吸與鳥鳴其實都在 因太理所當然而忽視了現在 鳥鳴聲突然聽不到而尋伺著 當再出現鳥鳴聲又靜靜地聽著 呼吸也不見了 鳥鳴聲現近於窗台外對語 回顧 似有覺察的一絲明朗釋懷 也有沉沉的一點不解默然 當下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67 安靜的當下, 我聽得見風聲、鳥語蟲鳴,還有我自己的腳步聲,甚至是心跳聲。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六月底離職後,就回到家鄉休息。我的家鄉,是個漫山環繞的小鄉村! 炙熱的夏天,沒有放過村里小巷的任何一處,和城市一樣,唯一不同的大概是我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刺眼的陽光,和翠綠無比的山林。 城市街道的車鳴聲,取而代之的是鳥叫蟬鳴,將我的耳洗了一遍又一遍。還沒等我來得及反應,街坊鄰居看到我,叫起我的小名
  不僅僅是關於噪音、關於那些我們沒有需要也沒有想要的資訊,也關於那些對我們有益(無論是讓我們得到娛樂還是其他收穫)的內容。我們需要拿下耳機、需要停止聽音樂、聽Podcast、停止播放影片。去把空間重新留下來,讓我們的「聲音類的思想」再一次地有地方可去。
Thumbnail
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撫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耐煩,也能使心情放鬆。無論是上山下海,曬太陽還是享受綠蔭的芬多精,都能讓內心平靜。 走在山林的步道,沿途聽到各種蟬鳴鳥叫,因為頻率一致,反而不會覺得是一種噪音,反倒像是森林音樂會,沉澱在城市的煩雜,專心腳下的每一步,忘卻世俗煩人的瑣事。
Thumbnail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清晨享受孤獨時光的美好。從放空耳朵到享受大自然的擁抱,作者分享了獨處時帶給他的內在安靜和力量。鼓勵讀者們刻意追尋這種孤獨的安靜力,並在其中重新認識自己。
Thumbnail
低頻噪音非常恐怖。一是因低頻噪音通常是持續性的,24小時不停,白天晚上都存在,一年響365天。二是因低頻噪音傳遞的距離很遠,有時可以傳幾公里。三是低頻噪音穿透力極強,牆壁、氣密窗都擋不住。有些低頻噪音在室外聽不到,在密閉空間,如室內、汽車,才聽的到,可能是低頻噪音引起共鳴。
Thumbnail
窗外的鳥鳴聲不絕於耳 ......靜靜地聽著 與敲擊著的鍵盤聲合奏成單音組和絃 呼吸與鳥鳴其實都在 因太理所當然而忽視了現在 鳥鳴聲突然聽不到而尋伺著 當再出現鳥鳴聲又靜靜地聽著 呼吸也不見了 鳥鳴聲現近於窗台外對語 回顧 似有覺察的一絲明朗釋懷 也有沉沉的一點不解默然 當下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67 安靜的當下, 我聽得見風聲、鳥語蟲鳴,還有我自己的腳步聲,甚至是心跳聲。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