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國際業務 - 收到代理商訂單,卻發現價格算錯了! 分享幾個可行的處理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OH! MY!
在消費市場,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網站標錯價格,然後一堆人下單購買的案例。
2021年有一個錯價的事件,團購最夯零食之一的知名品牌「快車肉乾」日前網路上標錯價,導致200元的商品只收34元。這個案例的最終結果是業者不甘不願的買單。

身為B2B業務,應該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收到客戶訂單,高興沒幾分鐘後發現,慘了,價格算錯了。
這種時候該怎麼辦? 基本上也就兩個處理方向
  1. 摸摸鼻子認帳。
  2. 不認帳,跟代理商說報錯了,並提供正確的報價。
但實務處理上根據以下兩種狀況要考慮
雖然算錯了,但差距不大
這個比較好處理,差距不大可能是業務部可以承擔的範圍,可以跟代理商老實說我報錯了,但是僅限此次我承認這次的價格,給予特別折扣。通常代理商都會接受。少數很好的代理商會願意接受更正的新價格。
算錯了,跟實際差異很大
這個就比較困難了。或者有人會疑問哪裡困難了,處理方式不就兩種,認帳、不認帳?
的確,在B2C的消費模式中,我們直接面對的是消費者,因此訂單成立與否的決定權在身為製造商的身上。但是在B2B的生意模式中,我們的銷售流程通常是:
  1. 品牌商(製造商) - 代理商 - 終端客戶
  2. 品牌商(製造商) - 代理商 - 經銷商 - 終端客戶
在這個情況下,我報錯價格,代理商用了錯誤的價格報價給終端客戶,然後拿到訂單了。若我們不認帳,代理商要如何跟他的客戶處理這筆訂單?
我個人認為最不好的處理方式是不認帳,要求代理商用正確的價格購買。不過這是大部分業務第一直覺都會是這樣處理。因為這樣處理不會讓自己在公司內部留下一個不良的紀錄,寧願得罪代理商也不要得罪工作的公司。
反過來說這樣處理哪裡不好? 我沒有造成公司的損失啊!
主要是這樣的作法只考量到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考慮到代理商的利益。有聽過我Podcast節目的聽眾就會知道,我認為B2B業務最重要的一個工作目標是「幫助代理商賺錢」,代理商有賺錢,就會很高興,代理商很高興就會更主動推我的產品,就會有更多的訂單來。這完全是個正循環。
而不認帳這個決策完全是要代理商賠錢,感覺就是:Sorry我報錯價了,雖然你跟客戶的訂單已經成立,但我跟你的訂單在正式成立前我就發現錯誤了,所以訂單還沒成立,因此我不認帳,你要承擔這個我報錯價造成的損失。
如果我是代理商,我一定氣瘋了,說什麼屁話。
這種情況最差的就是代理商因為遵守跟客戶的合約精神吞下這筆損失,然後再也不跟我們做生意了。
公司雖然避免了單筆訂單的損失,但有很大的機率會失去一個代理商,絕對是因小失大
因此最好的做法是:公司承擔錯誤,認賠。但因為已經超出業務部權限,因此需要得到高層的同意。我們的腳色就會變成承認錯誤,並想辦法促成訂單。但公司不一定會很阿莎力的同意,甚至可能會要求退單,又回到上面的結果。

那不就死棋了?
前提是如果我們跟代理商的關係很好,對於這種事件就會有轉圜的餘地,這邊提供幾個折衷作法:
假設我們產品原本賣給代理商是100萬,但我報錯價格,賣給代理商70萬。而業務主管能給予的最大折扣是18萬。
  1. 最沒有損失的作法,但可行性最低:詢問代理商有沒有可能我們跟代理商一起向終端客戶道歉,看能不能取消訂單或修改訂單。我們一定要出面,不能讓代理商自己面對客戶,畢竟這不是代理商的錯誤。
  2. 直接跟代理商說報錯了,很抱歉,如果可能的話希望代理商可以共同分擔30萬的損失,也就是我虧15萬,代理商虧15萬。或是我虧18萬,代理商虧12萬。
  3. 老實跟代理商說報錯價格了。然後跟代理商直接討論怎樣的價格不致於會讓代理商蒙受損失(可能沒賺),
  • 代理商此時可能會提出一個數字,假設是84萬。從原本要折30萬變成折16萬。因此業務部主管的權限就可以解決了。
  • 假設代理商提出了數字是78萬,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折價22萬,超過我們的權限,但22萬跟30萬還是有差距,且我們在跟老闆談的時候,因為代理商也讓利了,有可能公司就會同意本筆訂單可以折22萬。
  • 假設代理商提出了數字是78萬,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折價22萬,超過我們的權限,此時也可以跟代理商商量,本訂單給予15萬的折扣,但是下一筆訂單,同樣會另外給予15萬的折扣。等於把價差分散在兩筆訂單之中去抵銷。
  • 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要總共折30萬而不是22萬? 因為22萬是代理商好心告訴你他不賺錢的情況下的購買費用,我們不可以見獵心喜理所當然地讓他兩個訂單都不賺錢。這個訂單不賺錢,要讓他在下一個訂單賺回來。
以上就是一些折衷作法分享。
當然我們第一目標都是要「避免這樣的錯誤發生」,也就不用有這些煩惱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還請按下右邊欄位〔訂閱〕、〔追蹤〕或〔贊助〕。
業務可頌 杭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B2B業務行銷 筆者是專職於國際B2B業務行銷的工作者,以旅行國家或城市來說,在台灣應該是PR99的等級,數十個國家,數百個城市。在2024年末改任職於一間德國公司,也是擔任國際B2B業務行銷的工作。本專欄主要分享B2B工作中的案例、觀念、經驗,與在德國公司的工作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身為B2B外銷業務,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開發新的代理商。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間有興趣合作的公司時,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談清楚原廠與代理商之間的權利與義務。 通常身為業務菜鳥的我們怎麼做? 這時候會衍生出的問題有: 同一間公司,不同代理商有明顯不同步的代理條件 沒有談條件,讓代理商牽著鼻子走
第一次跨國出差,前往新加坡開亞洲業務大會,帶著非常緊張的心情,在飛機上不斷閱讀資料,深怕開會時有所錯誤。隔壁的大叔跟我打招呼,開頭第一句話:你第一次出國出差對嗎? 看你在那邊讀資料我就知道了。 第二次跨國出差,前往德國受訓,依然帶著非常緊張的心情,畢竟要一個人到一個從沒去過的國度受訓。
殺價 除非我們是產業中具備有絕對優勢的製造商,產品獨特僅此一家,只有我挑客人從來沒有客人挑我,否則身為業務,難免都會遇到殺價。 即使身為B2B的國際業務也相同,代理商也是會殺價的。 設備的終端售價 = 製造商的底價 + 進口成本+ 代理商利潤。 但是業務做久了,就是會遇到每一次下單都殺價的代理商。
身為一個品牌商,通常的我們在做生意時,B2B業務的模式有以下幾種: 品牌商直接賣給終端客戶,並由品牌商提供服務 品牌商賣給代理商,代理商賣給終端客戶 品牌商賣給代理商,代理商賣給經銷商,經銷商賣給終端客戶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模式:品牌商賣給終端使用者,但由代理商負責售後服務 我們回到主文。
身為業務,一定會遇到議價的狀況。 回想一下每當我們遇到殺價,我們的心理狀態是怎樣,是冒汗,緊張,擔心還是興奮? 我們腦袋想什麼? 我報價太貴了? 客戶會跟我買嗎? 競爭對手多少錢? 不論想什麼,總之我們的腦袋總是開始運轉,影響到我們的心情。 「無得失心」 不要為了怕失去訂單而作價格讓步。 確定對象
前言 我們業務免不了要出門前往跟潛在客戶會面,我常常提醒同仁,出門在外,你代表的就是公司。身為B2B國際業務,每一次的拜訪都至關重要,你需要帶著公司100%的授權出門。不要到了客戶端一問三不知,事事都回覆要回頭請教公司才能決定,這種情況下對方就算原本有心要合作,談到也心涼了。 回到本文 價格計畫
我們身為B2B外銷業務,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開發新的代理商。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間有興趣合作的公司時,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談清楚原廠與代理商之間的權利與義務。 通常身為業務菜鳥的我們怎麼做? 這時候會衍生出的問題有: 同一間公司,不同代理商有明顯不同步的代理條件 沒有談條件,讓代理商牽著鼻子走
第一次跨國出差,前往新加坡開亞洲業務大會,帶著非常緊張的心情,在飛機上不斷閱讀資料,深怕開會時有所錯誤。隔壁的大叔跟我打招呼,開頭第一句話:你第一次出國出差對嗎? 看你在那邊讀資料我就知道了。 第二次跨國出差,前往德國受訓,依然帶著非常緊張的心情,畢竟要一個人到一個從沒去過的國度受訓。
殺價 除非我們是產業中具備有絕對優勢的製造商,產品獨特僅此一家,只有我挑客人從來沒有客人挑我,否則身為業務,難免都會遇到殺價。 即使身為B2B的國際業務也相同,代理商也是會殺價的。 設備的終端售價 = 製造商的底價 + 進口成本+ 代理商利潤。 但是業務做久了,就是會遇到每一次下單都殺價的代理商。
身為一個品牌商,通常的我們在做生意時,B2B業務的模式有以下幾種: 品牌商直接賣給終端客戶,並由品牌商提供服務 品牌商賣給代理商,代理商賣給終端客戶 品牌商賣給代理商,代理商賣給經銷商,經銷商賣給終端客戶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模式:品牌商賣給終端使用者,但由代理商負責售後服務 我們回到主文。
身為業務,一定會遇到議價的狀況。 回想一下每當我們遇到殺價,我們的心理狀態是怎樣,是冒汗,緊張,擔心還是興奮? 我們腦袋想什麼? 我報價太貴了? 客戶會跟我買嗎? 競爭對手多少錢? 不論想什麼,總之我們的腦袋總是開始運轉,影響到我們的心情。 「無得失心」 不要為了怕失去訂單而作價格讓步。 確定對象
前言 我們業務免不了要出門前往跟潛在客戶會面,我常常提醒同仁,出門在外,你代表的就是公司。身為B2B國際業務,每一次的拜訪都至關重要,你需要帶著公司100%的授權出門。不要到了客戶端一問三不知,事事都回覆要回頭請教公司才能決定,這種情況下對方就算原本有心要合作,談到也心涼了。 回到本文 價格計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公司是B2B & B2C 電商,有簽約物流公司A,如果物流公司B在競標贏了公司A,公司必須全面替換成物流公司B,在營運端有哪些影響? 如何透過資料分析降低這些衝擊?
公司是B2B & B2C 電商,有簽約物流公司A,如果物流公司B在競標贏了公司A,公司必須全面替換成物流公司B,在營運端有哪些影響? 如何透過資料分析降低這些衝擊? 第三方物流商相關專案是在下在外商時常遇到的問題,也常製作成面試問題來測試商業分析師面試者,而有些外商的面試問題不會給太多數字,而是要
Thumbnail
對於沒有行銷背景的小品牌和沒有實權的大企業行銷部專員,本文提供了和客戶談預算的對話範例,幫助自由工作者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不同情境下的預算談判。
Thumbnail
在傳統的定價策略中,除了「成本加成定價」法以外,另一個常常被使用的則是「競爭定價」法,即是參考競爭者的定價後,再衡量本身產品相對競爭對手的優劣定位,再為自己產品定出一個價格。 為什麼許多公司,包括我們自己,經常採用競爭定價的方式?原因其實很簡單: 1. 簡單易行:只需調查競爭對手的價格,然後稍作
Thumbnail
口頭契約很容易說出口... 雙方的認知承諾也可能因理解有誤差... 沒有再三確認,誤解可能由此而生~ 生意場上~即使是甲方的要求,乙方也無需照單全收~ 畢竟許多的要求都來自於利益的堆疊! 當雙方並非站在對等的平台上協商,誤知誤解就隨之而生... 無論是哪一種狀況...都不要讓自己賠掉~
Thumbnail
在《無痛買單》一書中,作者下寬和針對當代企業在定價策略上遇到的困境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書中不僅列舉了多個具體案例,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針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取得成功。
在競標過程總是會遇到客戶砍價, 要求打個9折或8折, 我並不想為了應付可能的砍價, 故意先將報價抬高。   如果我提出合理報價又同意讓客戶砍價, 利潤會薄到幾乎是賠本做生意, 但如果我不願意讓價,後果可能是生意泡湯, 惹毛公司其他合夥人   報價過程就像是幫客戶挑選服務旅程,
我們近幾次確定了客戶真的早已內定, 我們並沒有拒絕, 更是在競標過程是聚集了資源投入, 讓這次備標過程,學習如何更精準提案報價 早已內定的事實, 說明現在市場不是屬於你的局面, 但卻是很好的行銷機會
剛開始做設計接案子時,我老是不知道怎麼訂價,每次要報價之前都要想很多,當然以我的立場是以賺越多越好,但是客戶的立場則是可以越便宜越好;所以之前老會在報價的過程當中糾結很久。 當你做久了就會發現,報價是有很大的藝術的,除了你要取得合理的費用之外,也要去想怎麼樣的報價是不會讓客戶退縮的,有時收集巿場的
Thumbnail
身為採購,廠商常常搬出這句話來說服我,整段話看起來理直氣壯,其來有自。但聽在對方耳裡,這其實是一種很NG的說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公司是B2B & B2C 電商,有簽約物流公司A,如果物流公司B在競標贏了公司A,公司必須全面替換成物流公司B,在營運端有哪些影響? 如何透過資料分析降低這些衝擊?
公司是B2B & B2C 電商,有簽約物流公司A,如果物流公司B在競標贏了公司A,公司必須全面替換成物流公司B,在營運端有哪些影響? 如何透過資料分析降低這些衝擊? 第三方物流商相關專案是在下在外商時常遇到的問題,也常製作成面試問題來測試商業分析師面試者,而有些外商的面試問題不會給太多數字,而是要
Thumbnail
對於沒有行銷背景的小品牌和沒有實權的大企業行銷部專員,本文提供了和客戶談預算的對話範例,幫助自由工作者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不同情境下的預算談判。
Thumbnail
在傳統的定價策略中,除了「成本加成定價」法以外,另一個常常被使用的則是「競爭定價」法,即是參考競爭者的定價後,再衡量本身產品相對競爭對手的優劣定位,再為自己產品定出一個價格。 為什麼許多公司,包括我們自己,經常採用競爭定價的方式?原因其實很簡單: 1. 簡單易行:只需調查競爭對手的價格,然後稍作
Thumbnail
口頭契約很容易說出口... 雙方的認知承諾也可能因理解有誤差... 沒有再三確認,誤解可能由此而生~ 生意場上~即使是甲方的要求,乙方也無需照單全收~ 畢竟許多的要求都來自於利益的堆疊! 當雙方並非站在對等的平台上協商,誤知誤解就隨之而生... 無論是哪一種狀況...都不要讓自己賠掉~
Thumbnail
在《無痛買單》一書中,作者下寬和針對當代企業在定價策略上遇到的困境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書中不僅列舉了多個具體案例,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針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取得成功。
在競標過程總是會遇到客戶砍價, 要求打個9折或8折, 我並不想為了應付可能的砍價, 故意先將報價抬高。   如果我提出合理報價又同意讓客戶砍價, 利潤會薄到幾乎是賠本做生意, 但如果我不願意讓價,後果可能是生意泡湯, 惹毛公司其他合夥人   報價過程就像是幫客戶挑選服務旅程,
我們近幾次確定了客戶真的早已內定, 我們並沒有拒絕, 更是在競標過程是聚集了資源投入, 讓這次備標過程,學習如何更精準提案報價 早已內定的事實, 說明現在市場不是屬於你的局面, 但卻是很好的行銷機會
剛開始做設計接案子時,我老是不知道怎麼訂價,每次要報價之前都要想很多,當然以我的立場是以賺越多越好,但是客戶的立場則是可以越便宜越好;所以之前老會在報價的過程當中糾結很久。 當你做久了就會發現,報價是有很大的藝術的,除了你要取得合理的費用之外,也要去想怎麼樣的報價是不會讓客戶退縮的,有時收集巿場的
Thumbnail
身為採購,廠商常常搬出這句話來說服我,整段話看起來理直氣壯,其來有自。但聽在對方耳裡,這其實是一種很NG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