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台灣阿信 -- 珮琪的奮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第十六章 工作再出發

結束劉醫師診所的助理工作和夜間電話公司的兼職工作後,珮琪暫時賦閒在家,一有閒暇就翻報紙看徵才分類廣告,積極尋覓下一個醫護工作,她自信滿滿,因為已經有了幾年經驗,相關工作應是不難找到。
這次的主動出擊,珮琪有個突破性的大發現:她原以為在美國沒有護士執照就不能碰觸護理工作,沒想到在維州,她可以用以前在台灣的護理背景去應徵醫療機構的助理。珮琪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美國各州的護理法略有不同,想到先前自己因資訊不足而劃地自限,白白浪費了不少寶貴光陰呢!
接到面談通知時,佩琪心情既興奮又緊張,畢竟這是第一個外國醫療中心向她招手,不似先前自己同胞劉醫師所開的診所,心中難免忐忑。

面談當天,佩琪提早到達,接待小姐請她坐下稍候,她冷眼觀察四周,感覺這是一個不小的診所,光是掛號小姐就有三位,可見是個忙碌的診所。
過沒多久佩琪便被請入會議室,隨後陸續來了三位醫師、一位護理師和人事專員,眾考官的陣仗不小。
面談氣氛非常輕鬆愉快,大夥人在閒聊中帶入醫學專業領域的話題;每位考官平均向佩琪提問兩、三題,諸如接待病人技巧、病歷書寫、電腦操作、護理技術及參與在職訓練的意願等,佩琪也毫不畏懼地問起有關這個職位的薪資、福利、給假、工作範圍和日數等待遇問題。
佩琪在面談時,對於考官的提問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自信且誠懇地回答,六個人聊得很熱絡投機,面談時間不覺已過了兩個鐘頭。
三天後她便接到這家診所人事專員來電:「恭喜你!佩琪,你被錄取了。」從此佩琪在她熱愛的護理專業領域上,展開了另一個里程碑。
珮琪新上任的這所醫院一切制度完全遵照美國的法律規定行事,員工享有的福利如醫療保險、退休計畫、事病假和休假等都十分完整齊備。珮琪的職位名稱叫「診所助理」 (Clinic Assistant,簡稱CA)。
珮琪深知經驗是在美國找工作最有利的籌碼,飲水思源,她很感激那位先前的小兒科劉醫師讓她在那診所工作,累積了三年多的經驗,讓珮琪後來順利找到理想新工作。
一如往常,珮琪在內科勤快的學習,別人不想做的,她都接手過來做和學;珮琪默默鼓勵自己要把握機會,努力學習和充實自己。有一次,因診所引進直腸鏡檢器材,必須有助理協助醫生,因此勢必要派遣一位助理去受訓,其他同事都不願前往,於是珮琪接受這項挑戰,自願去受訓,這也奠定珮琪日後進入更大醫療機構的機會。
除了協助醫生直腸鏡檢和相關械材的消毒保養,珮琪這期間也學了不少新醫療技術,能操作骨質密度攝影和用電腦分析骨密度,進而做報告供醫生診斷等等。
珮琪在這所醫療中心上班心情很愉快,有種被尊重的感覺。醫院裡全體同仁都有共識:大家是同事,職位不分高低,一律平等,沒有人該低於任何特定的人,也不該當是誰的手下,醫生和護士、助理都是一起工作的夥伴,每個人都被視為一個個體而被尊重,這一點是與台灣醫療體系極不一樣的觀念。
診所助理的工作非常忙碌,珮琪每天依照掛號到診順序,帶領病患進入診療室,量體溫、血壓等等,來回走個不停,每天大約數十趟。晚間下班忙完廚房後,珮琪一定得將痠痛的雙腳抬高休息,貼心的達偉就替辛苦的老婆做腳底按摩,或拿把剪刀和銳利小刀為她修剪腳底的厚繭。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是很充實,更有穏定的收入。
珮琪現在要上全天班,女兒就讀小學四年級、兒子三年級,達偉公司在華盛頓特區附近,離家較遠,每天清晨六點左右就得出門,若太晚動身會碰到交通阻塞;而珮琪也必須在六點半出門,才能趕上醫院八點的班,家中兩個大人全都要早出門,獨留兩個小朋友在家睡覺,這可得怎麼辦才好呢?夫妻倆討論一番,終於想出一個變通方法。
於是珮琪每天一早準備好早餐後,便將鬧鐘設定好。她開車出門到了診所後,就在停車場打電話回家催女兒起床並叫醒弟弟,姊姊學習照顧小她一歲的弟弟,姊弟倆一起盥洗、換衣服和吃早餐,然後就穿過他們家後院,越過籬笆就到了學校。
這時他們已經換了較大的獨棟房子,學校就在她家後院的背後,孩子們每日上下學不需搭乘校車,打開籬笆側門就可到校,很是方便。達偉的公司採彈性上班方式,員工可以早到班、早收工回家,所以孩子們下課回來時,爹地已經下班在家等他們了。
珮琪家裡設有警報系統,與保全公司有連線;家人從大門或車庫側門進入會有45秒的時間讓他們解碼,但若有人從後門或窗戶爬入,警鈴就會大響,保全公司會迅速來電並派出警察到府查看。
有天弟弟下課先回家,一時懶得走大門,就直接從後院開了門走進去,頓時警報器鈴聲大作,弟弟嚇得忘了如何解碼,不一會兒警察就出現在門前,姊姊也正好回來了,緊張的站在門口:「他是我弟弟,我們就住在這一棟房子裡。」她朝身後房子一指。
「你們倆怎麼証明你們是這家的孩子?」警察伯伯問。
幸好姊姊很機警,馬上回應說:「屋裡壁爐上的架子有我們全家福照片,請你去看一下,照片裡面有我和弟弟。」
警察伯伯確認姊弟倆是這戶人家的小孩之後,例行的打電話回報保全公司,並與孩子的父親通過話才離開。
事後珮琪以這件突發狀況為例,教導姊弟凡事不可偷懶抄近路,要老實、踏實的走;弟弟經歷這次的教訓,從此再也不敢懶惰,隨便走後門了。
打從珮琪開始在這家醫療中心上班後,孩子的上學作息安排便是一個大考驗,最辛苦的莫過於學校放寒暑假,因為美國法律嚴格規定:不得放孩子全天獨自在家,依小孩的歲數,限制他們獨自待在家的時數。
因此珮琪每到寒暑假前兩、三個月就得不斷的打聽那裡有冬、夏令營,即便費用不便宜也要讓兩個孩子在寒暑假有地方可去,否則他們無法安心上班;也因此,往往珮琪的當月薪資就必須用來支付孩子的冬、夏令營學費。但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她也只能「左手進帳,右手付光」似的白忙一場,否則還能怎樣?
「為什麼學校都放假了,我們還要每天早起被送出門去上課?為什麼我們不能在家裡看電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雖然兩個孩子也不太喜歡參加這些活動,經常抱怨,幸好經過珮琪和達偉一番解釋剖析,孩子們也能諒解父母親的難處,勉為其難的配合。
在孩子更小的時候,珮琪非常希望婆婆能來美國同住,幫忙看小孩,好讓她去念書考護士執照。珮琪向公婆拜託,但被拒絕了,因為大哥有三個兒子需要婆婆幫忙帶,她還要替全家張羅三餐,實在是分身乏術,無法照辦。
珮琪為此曾經覺得不公平,為何公婆從來沒能幫上他們的忙,但後來靜下心想想,只能以自己一家子距離他們太遙遠來安慰自己。
當時覺得自己像漂流在汪洋中的一葉扁舟,無依無靠,唯一能倚賴的只有達偉,夫妻倆就這樣互相扶持,勇敢的向前走。日子久了,彼此學會了有效率的時間分配、管理和事務處理,也因如此,女兒在耳濡目染之下,練就了凡事有條理、有計畫和有效率的能幹性格。
很多在台灣的親人都以為他們在美國生活有如天堂,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在那兒舉目無親,沒有親情的溫暖包圍和支持,遇有特殊棘手的事只有夫妻兩人共同面對,沒人能分擔,再困頓也只能兩人並肩攜手,努力克服艱難,破繭而出。
光陰倏忽而過,轉眼這樣的日子也過了四年………這期間的生活有艱苦也有心酸,但是珮琪在工作上的敬業和專業,也讓她的同事對她讚譽有加,這種成就感的滿足,給她帶來無上的快樂。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幸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十五章 夜間兼職
第十四章 參與直銷行業
第十三章 回歸醫療工作
第十二章 創業大夢
第十一章 復出工作
第十章 購屋遷居
第十五章 夜間兼職
第十四章 參與直銷行業
第十三章 回歸醫療工作
第十二章 創業大夢
第十一章 復出工作
第十章 購屋遷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屏東那間診所的日子,要說平淡輕鬆,自然有;要說奇妙玄靈,當然也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 整間診所只有我跟老闆(醫生)是男生,其它的護士都是女生 而老闆是個大聯盟球迷,每當早上調劑室頭頂在撥放大聯盟賽事時,他總會從醫師診間跑出來藥局,然後跟我聊一大堆大聯盟球經XD 我棒球技巧還算普通、但說到對於職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從畢業後成為急診護理師到轉任研究助理,再到北漂的過程。其中描述了迷茫的職涯抉擇,以及逐步進入臨床試驗領域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後來我便離開了大寮那間醫院,因為實在太累了、工作量繁雜又重、薪水也不高 加上每次晚餐都無法好好吃完,導致胃痛>< 但那間醫院真的是正妹護士海,只是大都結婚了 離開後到一家位於屏東的診所工作 真覺得這間的醫師(老闆)可以排名南部最好老闆前幾名 客氣和善、也從不發脾氣、待人親切 而我在這間診
壓垮我身心狀態的最後一根稻草,決定離職
「培培,我明天要去捷運一日遊,妳要去嗎?」 小徐在檢整樣品的時候,問了他品保課的同事培培。 「幾點?太早我起不來。」 培培放下手上的平板電腦,笑盈盈地轉頭看著她偷偷喜歡的小徐叔叔,這是他第一次的主動邀約,這讓培培是心跳加速的。 「一定是下午,不是只有妳爬不起來的。」 小徐點了菸
「我可以料想你們請到的看護是好的。」以前去做臉,會與美容師H閒話家常,她提到:「客人來這裡都會講家務事,那些愛挑三揀四、我們私下歸類為是奧客的客人,幾乎都遇不到滿意的看護,反而是親切又好相處的那些客人,總會碰到很好的看護。」
天佑老是被綁架去幫人家開刀,其實也習慣了,有一天有一個大姐找上門,看樣子就是自己的大阿姨,大阿姨也不知道想幹嘛,不請自來的跑進來,看上去也不像是生病的樣子,佩潔當她是病人讓她現去候診室,可人家不是來看病的,是來找天佑的,大阿姨也說出來意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在護理界的經歷和尋找下一個成就感的旅程。從急診護理到醫學中心護理生涯的轉變,我逐步實現了許多成就,但也開始感到空虛。在這篇文章中,我尋找著踏實感和下一個成就,並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與追求。如果你對護理、理財、烹飪和攝影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和Dcard帳號。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屏東那間診所的日子,要說平淡輕鬆,自然有;要說奇妙玄靈,當然也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 整間診所只有我跟老闆(醫生)是男生,其它的護士都是女生 而老闆是個大聯盟球迷,每當早上調劑室頭頂在撥放大聯盟賽事時,他總會從醫師診間跑出來藥局,然後跟我聊一大堆大聯盟球經XD 我棒球技巧還算普通、但說到對於職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從畢業後成為急診護理師到轉任研究助理,再到北漂的過程。其中描述了迷茫的職涯抉擇,以及逐步進入臨床試驗領域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後來我便離開了大寮那間醫院,因為實在太累了、工作量繁雜又重、薪水也不高 加上每次晚餐都無法好好吃完,導致胃痛>< 但那間醫院真的是正妹護士海,只是大都結婚了 離開後到一家位於屏東的診所工作 真覺得這間的醫師(老闆)可以排名南部最好老闆前幾名 客氣和善、也從不發脾氣、待人親切 而我在這間診
壓垮我身心狀態的最後一根稻草,決定離職
「培培,我明天要去捷運一日遊,妳要去嗎?」 小徐在檢整樣品的時候,問了他品保課的同事培培。 「幾點?太早我起不來。」 培培放下手上的平板電腦,笑盈盈地轉頭看著她偷偷喜歡的小徐叔叔,這是他第一次的主動邀約,這讓培培是心跳加速的。 「一定是下午,不是只有妳爬不起來的。」 小徐點了菸
「我可以料想你們請到的看護是好的。」以前去做臉,會與美容師H閒話家常,她提到:「客人來這裡都會講家務事,那些愛挑三揀四、我們私下歸類為是奧客的客人,幾乎都遇不到滿意的看護,反而是親切又好相處的那些客人,總會碰到很好的看護。」
天佑老是被綁架去幫人家開刀,其實也習慣了,有一天有一個大姐找上門,看樣子就是自己的大阿姨,大阿姨也不知道想幹嘛,不請自來的跑進來,看上去也不像是生病的樣子,佩潔當她是病人讓她現去候診室,可人家不是來看病的,是來找天佑的,大阿姨也說出來意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在護理界的經歷和尋找下一個成就感的旅程。從急診護理到醫學中心護理生涯的轉變,我逐步實現了許多成就,但也開始感到空虛。在這篇文章中,我尋找著踏實感和下一個成就,並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與追求。如果你對護理、理財、烹飪和攝影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和Dcard帳號。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